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星火英语七年级答案组合特训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01-14 1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 单元名称 :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课时:5 课时单元学习主题分析单元主题名称品读生命之趣 体察人性多面单元主题教材解读本单元上册第五单元选编的都是人与动物相处的文章,有的是在人与动物相处中,人的反思和自省,有的是人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有的是人与动物的矛盾和斗争。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板块中, 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之趣”,这里面有对弱小生命的思考、自责、反省。有对动物的热爱和欣赏,事件虽看上去可笑,实则可敬可佩。也有和动物的斗智斗勇,这些都是“生命之趣”。郑振铎的《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写出动物们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狼》则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的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人胜。总而言之,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针对语文工具性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本册教材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第三单元侧重默读感知的完整性,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把握基本内容。第四单元默读的重点在于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本单元的默读则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且在把握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本单元 写作训练是如何突出中心。旨在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有感触的场景、人物、事件,或触动过内心、引发过思考的物品等中,想清楚自己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体悟和思考,然后围绕中心立意,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突出中心。主题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文章大多偏长,涉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的内涵比较深刻,其中一篇是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同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都是与动物有关的话题,七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比较感兴趣,容易引起共鸣。本单元语文能力训练要点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因为本册教材的第三、四、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有了前面学习基础的铺垫,学生在默读能力的训练就相对容易点。印发了一份有关人与动物主题的阅读文章,让四个班级170名学生自习课上做,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限定阅读时间和习题完成时间。二、单元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重要语段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这是针对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制定的,第一学段主要任务)2、默读课文,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针对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制定的,第二学段主要任务)3、梳理和归纳人与动物相处的多种方式,有和谐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学习多角度看问题,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这是针对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制定的,第三学段主要任务)4、写一篇以“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为主题的文章,需要制作成视频,有朗读,有画面,有音乐,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精美视频。(这是针对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指定的,第三学段主要任务,也是本单元核心任务。)三、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学生可以利用剪映软件制作视频,上传至抖音平台,其他同学可以留言评论。要求:1.每位同学从视频制作参考评价标准中任选一个角度,针对每一个视频,至少发布一条信息进行评价。2.评论信息尽量短小精悍、凝练概括,每条信息至少在10个字以上20个字以内。指标 优秀(80~100分) 良好(70~79分) 合格(60~69分) 待达标(59分以下)内容(20分) 文本原创,充分体现“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一主题,中心非常突出,选材典型,内容真挚感人。 文本原创,能体现体现“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一主题,中心较为突出,选材较为典型。 基本能体现体现“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一主题,中心完整,选材较为典型。 不能体现“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一主题,中心不完整,选材较不典型画面(20分) 构图精美,图文契合度高,美观大方。 构图美观,图文搭配合理。 画面基本合理。画面基本美观。 画面安排不合理,缺乏美观性。配音(20分) 感情充沛的配音,能精准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和画面融为一体,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配音的节奏、停顿、重音把握的恰到好处。 有感情朗读,朗读和画面一致,普通话比较标准,能较好地把握节奏、停顿、重音。 基本做到有感情朗读,朗读和画面基本一致,普通话基本标准,基本能把握节奏、停顿、重音 配音和画面内容不符,朗读感情平淡,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把握不准。配乐(10分) 配乐与朗诵文案风格高度融合,为朗诵起到了很好渲染烘托的作用。 配乐与朗诵文案风格较好地融合,较好地为朗诵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配乐与朗诵文案风格基本融合,基本能为朗诵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配乐与朗诵文案风格不融合,不能为朗诵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封面、字幕(10分) 封面与主题高度相关,美观大方,字体字号颜色设置美观。 封面与主题相关,较为美观大方,字体字号颜色设置较为美观。 封面与主题基本相关,美观大方,字体字号颜色设置基本美观。 封面与主题不相关,美观度不足,字体字号颜色设置缺乏美观性。剪辑(20分) 衔接连贯,画面流畅,逻辑关联合理紧密,浑然一体。 画面连贯,逻辑清晰。 画面基本连贯,逻辑基本清晰 画面不连贯,无逻辑、无条理。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任务一、默读,勾画出重要语句或者段落,并学做摘录。(2课时)任务二、默读,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课时)任务三 、梳理、归纳、感悟人与动物相处的多种方式。(1课时)任务四、写作方法指导,如何做到突出中心思想。(1课时)任务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为主题视频制作。四项活动任务,从初读的勾画、摘录(任务一) →归纳、概括(任务二)→分析、感悟(任务三)→写作实践(任务四)→视频制作(任务五),这是内容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过程,做后的任务五是一个合作学习,综合性作业设计,这里有跨学科作业设计,文案要与音乐、画面的融合,有剪辑软件的运用等多种知识、多学科的融合。这个任务群的设计,是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本单元的学习资源,注重整体规划,注重任务与任务设计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任务一至任务四密切相连,逐步递进,任务五统摄前面四个任务,在关注单元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关注到了本单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提出“审美创造”,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视频制作就是“审美创造”的转化成果。本单元以问题为导向,完成学习任务:核心问题:如何对待生命?子问题:这个单元的动物有的让人喜有的让人忧,那么他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动物呢?(动物本身)子问题: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动物,他们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本单元仅仅是为了写动物而写动物吗?(问题指向文中的主人公对待动物的态度)子问题:上一节课人对动物有各种不同的态度,那么人与动物要如何相处呢?(人与动物)子问题:生活中的我们,无数个小我如何与动物相处?(问题指向观察别人,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自我,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人与动物也好,人与人也罢,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问题阶梯式推进,环环相扣,步步递进,让思考有深度,训练思维,多维度思考问题。单元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制作一段以“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为主题的视频。要求:写一篇以“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为主题的文章,中心要突出。配音朗读要求感情充沛,符合文章感情基调,普通话标准,有一定的朗读功底,对朗读中的节奏、停顿、重音有很好的把握。配乐选取上要与文章风格一致对朗读的文章能起到很好的烘托和渲染作用。画面要求清晰、流畅,与文章内容高度融合,封面要求与主题或者标题、或者中心相关,美观大方,字幕要求清晰美观大方。剪辑上要能熟练运用剪辑软件,如剪映做到画面、音质流畅,无卡顿。单元作业设计重在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综合知识的融合运用,核心素养“审美创造”的达成。单元教学结构图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反思性教学改进在学生的写作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在写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方式中,要么赞同、要么批判,这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辩证看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进而打破看待问题、分析事情非黑即白的固有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狼》这一篇文言文中,学生没有查阅《古汉语字典》的习惯,今后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疏通文言字词,养成不会的字查找《古汉语字典》的好习惯。第五课时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1.教学内容分析《如何突出中心》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本单元的文章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法上,学生通过默读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中心。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使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文可考,并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指导到写作,螺旋式上升的作文教学思路,开启了学生对作文及作文基本要求的信念之门。2.学习者分析对于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目前写人记事文章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重点不明,不会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中心,文章详略不当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单元要求,树立整体性观念,让学生结合单元文章的学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中心突出’这一要求。3.学习目标确定(1)懂得“中心思想”的具体含义。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突出中心。 (3)引导启发学生学会依据中心选材,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4.学习重点学会根据中心审题、处理材料、重点描写。5.学习评价设计(1)学生能明确什么是文章的中心, (2)学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能基本明确行文线索。 (3) 学生学会依据中心选材,恰当处理详略以突出中心。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意”是文章的灵魂,统帅着全篇的内容。我们作文,只有先将“意”立起来了,才能写出神采的文章。 二:创设活动,学以致用 活动一:妙用课文,学习方法。 思考: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各运用了哪些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课文表现的中心《猫》《动物笑谈》《狼》学生自主完成,师生交流。 总结方法: 1、设置线索,贯通全文。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运用技巧,细致描绘。 4、议论抒情,卒章显志。 活动二:经典回顾,再探方法。 思考: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还有哪些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突出中心? 以《雨的四季》《荷叶·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让学生找出这三篇文章的主旨句,并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篇目主旨句主旨句位置主旨句作用《雨的四季》《荷叶·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 1、开篇点题;紧扣题目,醒目、简洁,开门见山,引领全文,或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提炼升华,耐人寻味。 3、文中点题:处处扣题,意明路清,上下连贯,层次分明小结。 这些方法,有的是从文章结构来安排的,有的是从文章内容来叙写的。只有中心突出,文章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所思所想。 活动三:练笔热身,确定中心。 材料: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动物的身影,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相信你也曾经和动物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把它写出来,从中你又有过哪些感悟和思考,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1选取典型材料,安排详略。 确定文章中心,安排文章结构。 作业布置:完成‘活动三’的小练笔,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语言流畅,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7.板书设计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开门见山 安排详略 结尾点题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将自己的文章修改打成电子版,上传到父母的朋友圈,看看谁的文章反响最好。9.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