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和关中平原隔着秦岭,为什么不划给四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末地形图 陕西汉中和关中平原隔着秦岭,为什么不划给四川?

陕西汉中和关中平原隔着秦岭,为什么不划给四川?

#陕西汉中和关中平原隔着秦岭,为什么不划给四川?|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北的地形环境、气候、气温等各方面均有比较大差异。汉中位于大巴山、米仓山之北的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之间隔着巍峨的秦岭。崇山峻岭之间交通多有不便,为什么汉中被划归陕西省管辖,而不划给南面的四川省呢?

图-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关中平原地形示意图

秦岭位于陕西省南部,海拔非常高,横亘在汉中和宝鸡之间的最高峰太白山主峰海拔3771.2米。这个高度差不多是泰山的2.5倍高,比五岳里面最高的华山还要高1600多米。相比地势较低的汉中盆地,落差就更高了。虽然秦岭之中也有沟通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通道,如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等等,但这些道路都在崇山峻岭之中,崎岖难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翻越秦岭的山路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然三国时诸葛亮北伐,从汉中出发进军关中也不至于这么艰难了。

汉中南边和四川之间隔着大巴山、米仓山,但是米仓山最高的山峰在2500米左右,高度和秦岭比起来就要低很多。一寸高一寸险,从汉中向北翻越秦岭的难度一点也不比向南翻越米仓山的难度小。

图-陕西省汉中市地势图

行政区划的划分中常遵循“山川形便”的原则,意思就是说依据山川河流的走势来进行划分,这样有利于同一地理单元内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那么为什么汉中却被划入有秦岭阻隔的陕西,而不选择交通更为方便的四川省呢?是有历史原因的。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西至东横穿汉中盆地。在夏商时期,汉中有个褒国,位于汉水以北。春秋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来哄美人褒姒开心,结果把把西周给玩没了。这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褒姒,就是来自褒国。

图-春秋时期褒国位置

战国时期,汉中北边是秦国,南边是蜀国。战略位置实在太重要的汉中夹在两大豪强中间,所以命运多舛,今天被秦国占领,明天又被蜀国攻破。后来秦国借助汉中这个跳板,灭了蜀国。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掀起反秦浪潮,刘邦项羽灭秦。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在汉中韬光养晦,时机成熟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入汉中平原,并最终夺得天下。汉中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龙兴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汉时期,汉中和安康作为一个整体,设汉中郡,归益州刺史部管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219年,夺下汉中的刘备在汉中称王,拉开三国鼎立序幕。当时的汉中地区大致分为武都郡和汉中郡,归益州管辖。而安康则被划入荆州,汉中郡的地盘相比汉初的时候变得小了很多。一直到北宋和南宋时期,汉中都是和巴蜀在一起的。两宋时期,汉中归利州路管辖,当时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kuí)州路合称为“四川路”,这也是四川之名的来源。也就是说,从夏商一直到南宋,虽然中间有一些小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汉中都是和巴蜀(四川)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图-汉中市地形政区图

汉中的区划归属上真正发生大变化是从元朝开始的,蒙元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在巴蜀之地遭到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尤其是钓鱼城之战,让元军损兵折将,连蒙哥汗都折戟于此。巴蜀之地是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四面环山,只有有限的出口通道,向北走蜀道,向东走长江三峡水道,均为易守难攻。而且巴蜀之地有肥沃的盆地平原可供耕种,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由于巴蜀之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历史上但凡中原出现乱世,巴蜀之地往往都是割据势力的天堂。除了古蜀国和三国时期大家比较熟悉的刘备建立的蜀汉,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蜀国就出现好几个。如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参军谯纵建立西蜀(亦称谯蜀),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建立前蜀,孟知祥建立后蜀,北宋初期李顺建立李蜀,南宋时期吴曦建立吴蜀,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等等。

图-四川盆地地形图

灭掉宋朝后,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防备四川再出现反对势力,就将汉中连同安康一起划入陕西行省。从此,失去汉中的蜀地北方门户大开。只是当时略阳那一片区域并未被划入陕西行省,而是继续留在四川行省之中。之所以这么划分,应该是想通过这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让四川和陕西互相钳制。

从元朝以后,汉中地区基本上就和四川说再见,取而代之的是和陕西捆绑在一起了,略阳在明清时期也被划入陕西省。这样划分虽然可能会造成一些来往和交流的不便,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检验,还能一直延续至今,足以说明其在保证地区稳定性方面具有合理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