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引发深思的青年舞蹈风潮袭来|青年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星舞蹈学校学生视频 一场引发深思的青年舞蹈风潮袭来|青年说

一场引发深思的青年舞蹈风潮袭来|青年说

2024-06-03 1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彭景晖 李丹阳 李晋荣 晋浩天

(这是一场有关青春与舞蹈在当代青年中的思考。阅读这篇文章,大概需要15分钟)

与每个时代相似,一场青年舞蹈潮流兴起;

与以往时代不同,这一次潮流舞动秦汉风月,吟唱唐宋诗歌,致敬红色经典——这是一场国风舞潮。

现当代舞青年演员黎星、李艳超的作品《花样年华》。

11月27日傍晚6点,北京西三环北路某物理研究所,90后研究员张晗离开办公室,汇入晚高峰人群,奔往地铁站。他要去五道口附近的一家舞蹈培训机构。为了这堂舞蹈课,他购买了舞蹈服装,婉拒了周末饭局。

此前,他所关注的90后舞蹈演员华宵一和罗昱文在湖南卫视青年舞蹈竞技秀《舞蹈风暴》中展示了作品《见自己》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张晗震撼不已,在观看节目当晚就报名学舞。“学习舞蹈,算是和自己的约会,在忙碌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充电。”他说,“这两支舞的魅力不只是肢体表达,还有中国文化元素和舞者的生命感悟。”

11月28日凌晨4:30,北京东五环高碑店附近的一个舞蹈排练室内,90后现当代舞演员黎星正在通宵练习,反复揣摩着三国历史中关羽的精神世界。记者见到黎星时,他眼中布满血丝。尽管胯部在受伤50多天后依然隐隐作痛,但他仍在每次翻转跳跃中保持刚柔并济的力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圣贤对话,打开高雅艺术的藩篱,让青年走进舞蹈艺术,乃至中国文化。

舞蹈热潮在90后、00后青年群体中涌起,古典舞、民族舞和含有国风元素的舞蹈持续升温,带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烙印。“这是文化自信在现代生活土壤中持续生长而盛开的灿烂花朵。”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编辑部主任胡一峰评价道。

1.举手投足,皆是对国人精神世界的拥抱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迪斯科、霹雳舞、国标舞曾风靡当时的青年群体。80年代末就读于云南大学的70后工程师陈芸回忆,虽然她自小耳濡目染就会跳民族舞,但那时在同学面前因不够时尚而羞于表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物质上和文化上很多领域都在追随世界潮流,努力学习和模仿。”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感慨,“但看看今天这些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自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亲和感,是任何时期都没有的。”

华宵一走上《舞蹈风暴》第二季的舞台时,用一段古典舞《长相思》把观众带回大唐盛世。形神流转之间,观众领略到的是古典风韵的绵延不绝。“舞者衔着的那朵牡丹,就是盛世繁华。”网友在视频留言区感慨。让华宵一欣慰的是,一些年轻粉丝能把《长相思》解读为“长相思,美在长,在专注不移。”

华宵一表演古典舞《长相思》。

“90后和00后出生于一个发展中的开放世界。开放格局中,人恰恰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回望自己的来路、寻找自己的立场,因此年轻一辈的舞蹈语言,更自觉也更纯粹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是一种世界眼光之下的文化自信的表达。”罗怀臻认为,更可贵的是,这样的自觉行为不是一两个精英、偶像营造的,而是普遍昂扬奋进的青年气质造就了这个时代的独特现象。

2020年2月,上海芭蕾舞团通过网络直播的“公益公开课”,向大众提供专业的舞蹈课程,深受网民喜爱。(新华社发)

“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提升,新一代舞蹈传承人更加从容和踊跃地为中华传统文化鼓与呼。”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说,武术、书法、诗歌甚至民族服饰等文化元素在现代舞蹈艺术中融合,这是兼具守正和创新的艺术探索。

主攻现当代舞的黎星根据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题材创作了舞蹈《齐天》,用崭新的舞蹈形式诠释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角色。“悟空是中国青少年心中的超人。”他说:“他不畏困难战天斗地,是每个少年理想中的自己。”

黎星全新演绎的角色孙悟空。

2.人以舞聚,审美认知在个性释放中提升

舞剧艺术在青年中得到了市场。《孔子》《一把酸枣》《粉墨春秋》等优秀民族舞剧在国内外舞台接连惊艳亮相。2019年12月,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5场,一票难求。该剧在全国巡回演出场场爆满,以高雅崭新的艺术形式在青年中播撒民族正气。

“这一代青年受过很好的教育,心理上更加自主开放,更希望找到有个性、有意味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胡一峰指出,舞蹈作为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可谓顺理成章。

青年舞蹈热向少年群体传递,在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学生跳的自编操中融入了舞蹈元素。(新华社发)

《舞蹈风暴》官方账号发布的舞台纯享视频中,罗昱文的古典舞作品《问月》播放量已超20万,热评如潮。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俯仰之间,罗昱文将诗人李白洒脱不羁、揽月对酒的形象刻画得飘逸传神。排练时,记者看到,罗昱文努力化技巧于无形,捕捉诗人豪迈浪漫的神韵。读诗、读史,月光下体会、灯光中苦练,单是一个酒杯从嘴上滑落的动作和表情,罗昱文练了一个晚上仍不满意。“李白对时空浩渺和人生短暂的追问中是有惆怅的,但最终情绪是昂扬乐观的……就是这句‘相期邈云汉’,对,这里应该微笑。”年轻的舞者推敲揣摩着一千多年前诗人的心境,把自己的解读融入艺术表达。

罗昱文表演古典舞《问月》。

在B站上,中国舞频道是热门的频道之一,精选视频超过500个,播放量达7.4亿。其中一段古典舞剪辑合集“我泱泱大国,会点轻功怎么了”播放量超260万。评论区中,网友不仅留下了“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评价,还为《杜甫》等古典舞舞剧撰写观后感。

“年轻人不仅‘以舞会友’,而且不断提高审美水平。”杨洪涛指出,90后和00后舞者在舞蹈中传达情感、讲述哲思,在舞蹈语汇可以到达的范畴,在肢体技术可以控制的极限,把舞蹈编排的手法、风格和表现力努力做到极致。

3.阳春白雪,自然亲切地融入生活方式

“过去专业舞种的门槛很高,我们只能仰望,而现在艺术殿堂的大门也向业余爱好者开放。”张晗说,在他报名的舞蹈培训机构,去年新增了古典舞课程。机构的经营者向记者透露:“年轻人热情高,民族舞和古典舞的专业老师很抢手。”

专业人士向着大众走,爱好者往门道里钻。杨洪涛评价:“当前很多舞蹈类节目注重艺术性与严肃性,也兼顾普及性,对舞蹈的种类、流派和历史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观众从看热闹过渡到看门道。”

“高水平的舞蹈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体,单方面强调技术或艺术,容易让舞蹈被局限于小众‘圈子’,或脱离其本身的审美价值。所以我们作解读时,注重用通俗的介绍引导观众了解作品的酝酿过程、排演故事和思想内涵。”《舞蹈风暴》鉴证官张艺兴致力于搭建“专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带观众一起触摸和体味那些流淌在舞蹈细枝末节处的美。

同时,爱好者借助网络平台,将舞蹈融入生活方式。“当代青年喜欢舞蹈不仅是满足艺术需求,也是在明确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与所处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立精神联系。”胡一峰认为,年轻人在短视频平台舞动,实际上是在建构或进入某种“趣缘”纽带,可谓“舞之蹈之,求其友姿”。

“舞蹈,终究要零距离感受才能体会那份纯粹与美好。”包括李艳超、黎星在内的很多专业舞者曾向记者表示,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剧场,零距离感悟舞蹈艺术。今天,他们的愿望正在青年舞蹈热潮中逐步成为现实。

李艳超表演舞蹈作品《艳超》。

16年前,11岁的华宵一站在北京舞蹈学院西门,石碑上“舞蹈家的摇篮”几个字刻进了少年的梦。成长路上,舞蹈艺术涵养着她的身心,她因此受益,也为它的传播与弘扬不停追寻。她与许多年轻舞者有着共同的默契,要将生长在中国土壤里的文化精魂更好地融合于时代舞蹈艺术。他们相信自己所生活和热爱的中国,不只是“舞蹈家的摇篮”,更是“舞蹈的热土”。

【观点撷英】

青年粉丝群体对舞蹈的热爱,对舞者的推崇和模仿,既是舞蹈社会属性的集中展现,又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一方面,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殿堂中的专业舞蹈同频共振,激发出新的意义和温度。青年人对舞蹈叙事背后的社会情怀的关切,对优秀舞者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的礼赞,和他们亲身加入舞者行列的行动,让我们看到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唯美的叙事方式,用心用情地讲述着他们追求梦想的中国故事。

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青年人用“共情”的方式与舞蹈演员共享生活中“属于自己的时光”。90后、00后的生存焦虑和发展需求已呈现为“集体表象”,他们从舞者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一个舞者的高光时刻就是他们向往的人生精彩瞬间。

——王庆明(青年学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等)

【舞者心声】

正如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是人生,正如吃过的苦、忍受过的寂寞都是爆发时的储备能量,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演绎的命运会慢慢融入我们的性格、我们的生活,最终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是这一过程的受益者。

我与舞蹈结缘21年,早已不算舞台新人,可每次接触新作品、每次走上新舞台、每次配合新搭档,我都保持着年少时第一次登台演出的状态——好奇、紧张、全力以赴。专业舞蹈的路到底能走多远?我几乎没有任何预设,因为“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我所知道的是,在或高光或低谷或寻常的日子里,永远对热爱的东西保持内心的纯真和专注。这是舞蹈带给我最大的财富、最荣耀的徽章。

——李艳超(青年舞蹈家,主攻现当代舞。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就职于中国煤矿文工团。代表作品有《沙湾往事》《杜甫》《大饭店》《岭南秋雨》等。)

作者:彭景晖 李丹阳 李晋荣 晋浩天

原标题:《一场引发深思的青年舞蹈风潮袭来|青年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