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俗语:“腊七驱傩,腊八喝粥”,何为驱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天腊月初几啊 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俗语:“腊七驱傩,腊八喝粥”,何为驱傩?

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俗语:“腊七驱傩,腊八喝粥”,何为驱傩?

2023-12-12 2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是祭祀的月份,也是辞旧迎新的月份。在腊月期间有各种各样的节日以及传统习俗,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你知道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老话说:“腊七驱傩,腊八喝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何为“驱傩”?

腊月初七是民间传统的“驱傩日”,所谓“驱傩”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在《后汉书》中记载:“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意思就是腊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此时阴阳交替,人们用打来的猎物在“腊日”举行祭祀活动。

“腊日”最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如今就是腊月初八。“先腊一日”就是腊月初八的前一天,也就是腊月初七,为大傩,其用意就是驱逐疫病。因为七是复生之数,而腊月初七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人日”。

当然这个“人日”来源于女娲造人,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造一种动物,其中初一鸡,初二狗,初三猪,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马,初七人。《占书》中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意思就是正月初七为人日,如果天气晴朗,夜见星辰,就代表着一年顺利。

从正月初七到腊月初七,人们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有过开心,也有过悲伤,有好运也有晦气,于是到了腊月初七这一天,也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人日”,把所有的晦气都赶走,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留在旧年里。

于是到了腊月初七这一天,人们就会以“跳傩舞”的形式来赶走所有的不顺利,唐代孟郊的《弦歌行》就想象地描述了人们“驱傩”的场景,诗云:“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意思就是人们画着奇怪的妆容,戴着柳木面具,光着双脚,跳着夸张的舞步,并且击鼓吹长笛,其目的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赶走旧年里的各种不顺。在以前的农村,每到腊月初七这一天,人们还会把“关公”的塑像从庙里抬出来,披红挂彩之后,绕着村边游走,其意义也是借着关公的威名,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都吓跑。

俗话说:“腊七不驱傩,来年病患多”,因为腊月初七是一年中最后一个“人日”,在自己的节日里,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赶走,祈求来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这种“傩舞”就成了戏剧的前身,因此古人在唱戏时要先拜关公,就是因为关公是“傩神”,也就是“戏神”。

腊八喝粥

腊八节喝粥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所谓“腊八粥”是用八种食材熬制而成的,佛家称为“八宝粥”,道家称为“五行粥”。意思就是熬粥的食材中必须有“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青色为木,红色为火,白色属金,黑色属水,土为黄色,寓意着五行俱全。

当然喝腊八粥也是有讲究的,俗话说:“金锅银碗抢腊八”,其中“抢”字是关键,也就是说腊八粥要抢在别人之前吃,就像“侠客行”中的石破天一样。书云:“腊八粥必与五更前食之,食粥早,则五谷之收亦早”。这也是人们用腊八粥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方式。

俗话说:“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指的就是人们做腊八粥的习俗,要赶在别人之前,庄稼就能早成熟。除此之外,腊八粥还要吃一些剩一些,寓意着年年有余。俗话说:“腊八饭剩一半,鸡鸭狗都吃遍”,所以有些地方的腊八粥一直要吃到腊月二十三。

有些地方则认为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喝腊八粥,俗话说:“吃娘家一颗米,辈辈世世还不起”,意思就是把娘家的运气带走了。因为腊八粥与平时的饭食不同,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含义,所以在腊月初七驱傩之后,腊月初八要早早地喝腊八粥,以增强自身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