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科】明代男子服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代男子服装款式图大全 【考古百科】明代男子服饰

【考古百科】明代男子服饰

2024-05-31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代不同品级文武官员补子图案

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大多穿襕衫或直裰。明制规定,生员襕衫用玉色布绢制作,宽袖,沿有黑边,黑色软巾垂带。直裰是一种斜领大袖的长衫,因背之中缝直通下面,故名。此外,还有穿“曳撒”、程子衣、褡护、罩甲的。曳撒,可能是受元代质孙服中的腰线袄影响,交领,上下衣相连,大襟、长袖,腰间作无数的襞积,腰部以下在两边折有细裥,是士庶男子的一种便服。明朝后期,士大夫宴会交际时也多穿用。后来的程子衣与它类似。

曳撒 身长141厘米 北京丰台区南苑苇子坑出土

明朝平民百姓服装,一般是上身着衫袄,下身着裤。赤脚或穿草鞋,完全是为了劳动便利。

明朝男子的冠帽形制多种多样,其中比较流行的有网巾、四方平定巾、六合统一帽等,网巾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形似渔网,多用黑色细绳、马尾、综丝编织而成。巾口用布制作,旁有金属小圈,用以贯穿绳带,紧带即可网发。戴网巾又是男子成年的一个标志。网巾一般衬在冠帽内,也可单独使用,露在外面。另有士人常戴的四方平定巾,这是一种用黑色纱罗缝制而成,可以折叠的四方形便帽。除此之外,明代还出现了六合一统帽,就是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的“瓜皮帽”,它是用六块三角形的罗帛缝合而成,下面加上帽圈,制作简单,戴着也方便,因而市民百姓多有使用。

参考文献:

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刘东红:《从出土文物看明代服饰演变》,《南方文物》2013年第4期。

蒋群:《举世仅存的明初亲王首服》,《文物天地》2015年第6期。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 雕塑编 6 元明清雕塑》,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 纺织品 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0年12月。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金银玉石卷》,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4年10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