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时评?“人民日报评论”(8月)的优秀作品与你分享!(附写作借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时事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好 如何写好时评?“人民日报评论”(8月)的优秀作品与你分享!(附写作借鉴)

如何写好时评?“人民日报评论”(8月)的优秀作品与你分享!(附写作借鉴)

2024-06-01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金句摘抄

文化创意的成功不仅需要灵感与汗水,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尊重与耐心。

2/5

《约束好爱犬,不要再让悲剧发生》

8月19日 “人民日报评论” 公众号文章

▼热点回顾

据新闻报道,8月18日,一名12岁女孩牵别人家狗出去玩,途中,狗绳意外将老人绊倒身亡。之后老人的家属回应:没有追究女孩责任。

▼ 时评范本

近年来,关于犬类伤人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而这也正是养犬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养犬是个人权利,但养犬自由离不开养犬自律。不文明的养犬行为,轻则破坏市容环境、扰乱公共秩序,重则威胁他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多一些规则意识,少一些疏忽大意,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也才能不断提升现代文明对犬类的包容度。希望每一位爱犬人士都要牵紧“文明绳”,做个守法的养犬人。

▼ 写作借鉴

看到这样一则社会热点新闻,在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热点事件背后的深思。养犬是个人爱好,但也应该受到一定约束。悲剧的频繁发生,其评议角度是“规则意识”“文明包容度”等话题。对于此类事件,写作中可以简单阐述事件一二,再发表个人观点,论据+论点,更具有思辨性。

▼ 金句摘抄

拉紧那根约束宠物的“无形绳索”,避免类似悲剧刺痛大众的眼睛。

3/5

《医学生施救无效遭遇网络恶评,谁寒了好人的心?》

8月26日 “人民日报评论” 公众号文章

▼热点回顾

近日,“男子发病,两名医学生施救无效痛哭”的新闻引发关注。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逝者家属当面致谢,大量网友点赞。然而,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条“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的评论获高赞。

▼时评范本

医生是人不是神,不是每一次全力以赴都能挽回生命。而在急救事件中,抢救更多是争取时间和更多可能性,不能以结果是否达意来评判。于情于理,两名女大学生都无可指摘。常言道“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命关天面前,在救死扶伤的善行面前,“键盘侠”造谣带节奏这种行为无论是为调侃恶搞,还是抬杠抖机灵,都显然不合时宜,不仅混淆视听,所附加的道德审判、舆论压力还会寒了行善者的心,造成对逝者家属的二次伤害。

▼ 写作借鉴

关于“键盘侠”,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新意,或许从“人民日报评论”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学习一二。首先,从“医生”这一职业出发,虽然两位施救者还是在读研究生,但是不可否认她们的“医者仁心”和做出的急救努力;其二,人命面前,一条无端造谣评论,“键盘侠”伤害了各类人,这种行为应被谴责。此热点为反面素材,可在写作中,配以正面素材,形成对比论述的合力。

▼金句摘抄

看到光亮,而不是一味喟叹人心险恶;看到进步,而不是一味抱怨人心不古,才能让更多人心存善意、放心行善。

4/5

"网暴林有有“,观众如何才能不“恨屋及乌”?

8月14日 “人民日报评论” 公众号文章

▼热点回顾

前段时间,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而随着剧集热播,剧中“林有有”这一角色却一路被骂,观众的怒气从戏里延伸到戏外,从角色上升到演员,甚至还有网店上线了“陪骂林有有”服务。

▼ 时评范本

反面角色被骂,甚至牵连到演员,“林有有”不是第一个。观众入戏太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但角色不等于演员,“恨屋及乌”有失理性,也是对演员、对作品本身的伤害。对于观众来说,不妨和影视剧保持一些“间离”,避免产生某种“幻真”的错觉,导致角色和演员的混淆,戏剧和现实的混淆。毕竟,“吐槽角色不上升演员”,是一个成熟理性的观众基本的素质,也是最起码的礼仪。

▼ 写作借鉴

网络暴力屡见不鲜,如何理智追剧,”人民日报评论“这段文字给了我们教科书式的指导。将“爱屋及乌”巧妙化用为“恨屋及乌”,词汇颇具新意。此段时评没有过多的说教意味,关键词“间离”道出了观众与剧情、演员应该保持适当距离,共情入戏是真性情,但也应该做个成熟的观众。娓娓道来,很具有说服力。

▼ 金句摘抄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它只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的心灵相关。”——法朗士《乐图之花》

5/5

餐前称体重、扣服务员绩效...莫让奇葩操作毁了“厉行节约”

8月20日 “人民日报评论” 公众号文章

▼热点回顾

近日,全国多地出台举措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然而,在有些地方,有餐厅要求食客餐前称体重,按体重点餐;有烤肉店,推出吃不完可退,高温消毒后再卖;有餐桌规定,食客有剩菜就扣服务员绩效…“奇葩”操作引发热议。

▼ 时评范本

“一粒米千滴汗”,从一粒种子到被端上餐桌,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无数辛勤劳动,惜粮惜物、敬畏劳动,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新推动节约值得鼓励,但过火、越界就容易落入形式主义。其实,无论是正向鼓励还是反向约束,应有一个基本共识:鼓励消费不意味着放任浪费,倡导节约也不等同于限制消费。

▼ 写作借鉴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大胃王吃播催吐的新闻,也看到了各地节约用餐等措施执行,与美食相关的话题,这些热点都可以写进我们的文章中。能看到美食节目让人“垂涎欲滴”,也要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浪费行为。本段时评“一粒米千滴汗”道出了劳动者的艰辛,从一粒种子到餐桌食物,反思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

▼ 金句摘抄

文明习惯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难以一蹴而就。无论是革除不良饮食习俗,还是让节俭观念外化于行,都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本文资料整理自“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和互联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