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工作与生活都不可或缺:日本印章购买使用全方位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用印章规格 留学、工作与生活都不可或缺:日本印章购买使用全方位指南

留学、工作与生活都不可或缺:日本印章购买使用全方位指南

2024-06-03 1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 / photock

买好印章后,请带同印章和在留卡(或其他证明文件)到家附近的役所办理登记印章的手续。完成手续后,你便会收到1张“印鉴証明书”的卡片,以证明你是该实印的拥有人。

请留意,登记印章的手续必须在你居住的地区役所进行。搬到另1个地区的话,你便需要重新进行印章登记的手续。

假设你住在东京的练马区,你便需要到练马区的役所登记印章。如果你从练马区搬到江东区的话,便需要在江东区的役再一次进行登记。

另外,日本法律规定每个人只能登记1个实印,而每个印章也只能被1个人登记为实印,不能重复。所以家人或者夫妇也都不能用同一印章当实印。

銀行印(ぎんこういん)

银行印顾名思义,是指在银行等日本各种金融机构办手续时使用的印章。虽然不像实印有法律效力,但由于凭银行印便能在银行领钱或汇款交易,十分重要,因此不少日本人还是会特别订造自己的银行印。

△来源 / pakutaso

银行印其实没有什么登记手续,只需要在开户时带同你的印章到银行,银行便会帮你把印章登录为银行印。

当然你也可以在开户后再登记,事实上笔者在日本的头几年都没有准备银行印... ...

以往在日本的银行开户都必须登记印章,但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到日本生活,一些银行逐渐取消了这个规定,允许外国人利用签名来开户。

認印(みとめいん)

认印又称为工作印,一般是指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用的印章。认印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无论是快递收件、签约手机套餐、公司内部文件确认或文书处理都可以使用。

△来源 / photock

由于使用范围广泛,为了贪图方便,不少人都会购买不需印泥的连续章(シャチハタタイプ)作认印。

在日本认印盖章,就和本人签名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虽然认印不像实印或银行印般需要提前登记,但在盖章前请确保你已清楚了解文件或契约的内容,不要胡乱盖章,以免带来麻烦。

关于雕刻名字

日本法律规定,实印雕刻的名字必须和你在留卡(身份证明文件)上的名字一致。假如你在留卡的名字是英文表记的话,那你的实印也只能用英文表记。

△来源 / 入管局在留カードの漢字氏名表記

想用汉字实印的话,你需要先到入国管理局办理交换在留卡的手续。银行印和认印比较自由,汉字假名英文基本上都没问题。

印章要如何选择

按照日本约定俗成的习惯,不同种类印章的都会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字体和材料都不一样。

各种印章的一般大小如下表所列:

选择印章的字体

日本印章的字体一般有6种,分别是印相体、古印体、篆书体、行书体、隶书体和楷书体。

6种字体当中,印相体最难读懂,所以也较难复刻或伪造。因此日本人普遍会以印相体作实印和银行印这2款重要印章的字体。

另一方面,认印日本人通常会选择较易读懂的字体,例如古印体,又或者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楷书体和隶书体。

选择印章的材料

最后,日本印章的主要材料和价钱如下:

象牙:10000円〜22000円

水牛:1500円〜10000円

琥珀:5000円〜12000円

柘、彩华、枫:1000円〜6000円

由于实印和银行印比较重要,而又不需要经常带着外出,所以不少日本人都会选择用较高级的材料来当这2款印章。相反,认印则不太会选用昂贵的材料。

当然,由于印章材料能反映1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有钱人或公司老板都会选用更为高级的材料。

印章在哪里购买

虽说印章不一定需在日本购买,但由于海外的印章规格和标准可能会日本的有所不同,所以一般都建议在到达日本后才购买印章。

△来源 / Inkans.com 官网

要购买日本印章,最方便简单的方法是在网上购买。日本有很多印章网店,除了印章的款式多外,从下单到收到印章最短只需要4天,方便快捷。

日本的百元店等虽然都能买到印章,但由于没有外国人的姓氏,所以还是网上购买来的方便。

△来源 / はんこdeハンコ 官网

常见的网站有激安印章专门店“Inkans.com”、连续12年印章出货量最高的“はんこdeハンコ”、充满设计性的新派印章Sirusi等等。

总 结

最后,我们把实印(じついん)、银行印(ぎんこういん)和认印(みとめいん/にんいん)3款印章做一个对比: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计划在日本生活还是工作,了解印章的种类和用途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法律效力和个人身份。

△来源 / photock

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商业事务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印章将有助于顺利进行各种交易和手续,为你的日本生活带来便利和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