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形中的坡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障碍坡道模板 园林地形中的坡度设计

园林地形中的坡度设计

2023-08-20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陡峭封闭的地形空间

以空间分隔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地形空间,此类地形较高,形成视线隔断,空间领域感强。由于坡度大,不宜设置活动设施,但可适当设置台阶游步道。

在人工地形中此类地形的坡度常取土壤的自然安息角的坡度。此类地形的功能性突出,兼顾景观观赏性。如深圳园博园北面相接北环大道的边界处,通过堆高北面的山体,形成连绵山脉,视觉上,很好的阻挡了北环大道的不良景观,听觉上,拦隔了大道的轰轰的车流噪音。

02

不同地形空间类型的坡度研究

陡地按坡度的大小,常规分类为:

缓坡地为3%—10%(1:33.4——1:10),

中坡地为10%—25%(1:10—1:4),

陡坡为25%—50%(1:4——1:2),

急坡地50%—100%(1:2——1:1),

悬崖坡地为大于100%(1:1)。

园林地形的坡度通常在3%(地面自然排水较顺畅的坡度)以上到50%的坡度。在3%——50%之间的地形坡度中,何种坡度适用于以述的三种空间类型的何种类型?

我们首先从景观与游人活动为切入点,按不同坡度对游人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坡度为100%(1:1)——50%(1:2.5)时,需要做硬质材料护坡,人难以站立平衡;

坡度在50%(1:2.5)——25%(1:4)时,可用植物材料护坡,人可以站立,但不舒适,感觉吃力,有滚落的危险;

坡度小于20%(1:5)时,人可站立行走,基本无不舒适感;

坡度小于10%(1:10)时,人行走在其上,有如履平地之感。

1、开敞平缓的地形空间的坡度分析

此类地形可供人进入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需要地形平缓,并要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人在其上行走活动,要有如履平地之感,视野开阔,通风效果良好。我们选择的地形坡度主要采用3%(1:33.4)——10%(1:10)之间缓坡地地形,少量采用10%(1:10)——25%(1:4)之时的中坡地地形。

在我院设计的深圳市龙潭公园的改造工程方案中,是以地形土方内部平衡创造更多适合人活动的缓坡地形的一个典型。

龙潭公园占地17.7公顷,公园北部原地形为山谷的局部,山体地形坡度达24°(45%),公园中心为一个大湖,湖四周原设计为硬质护坡,形式多样,坡度介于21°(3 9%)——55°(142%)之间,由于坡度大,这些护坡不能供游人活动。我们通过计算整个公园可供游人活动的平地约占27.1%,可供游人活动的缓坡占10.3%,不方便游人活动的陡坡占22。9%,不可供游人活动的陡坡占16。3%,湖面占23。4%。我们设计的重点是通过对坡度大的陡坡进行内部土方平衡,将南部中间土方分别堆填至两侧湖体陡坡处,并对地形进行塑造,形成可供游人活动的≤1:5缓坡地形。使公园可供游人活动的缓坡、平地增加到占全园面积的56.6%。

▲图1,龙潭公园现状地形分析

▲图2,龙潭公园地形改造分析

2、稍陡郁闭的地形空间的坡度分析

此类园林地形空间坡度相对大,人站立其上有不舒适感,人的活动控制在地形上修建的台阶游步道、休息平台及亭廊中,是引导式的“线”“点”式活动。地形空间大面积以植物造景为主,以观景为主。这类地形的坡度常选用中坡地40%(1:2.5)——25%(1:4)之间。

这类地形在我院规划设计的云南省海埂会议中心的海埂花园设计中应用最广。海埂花园占地32公顷,用地中部为省级接待高端政府、商务人士的酒店,四周用地均为绿化景观用地。景观设计上通过地形处理,挖湖堆山,将建筑四周地形设计成连绵起伏的“山脉”,形成对建筑体的包围,从用地外部看,人只能看到山体及郁郁郁葱葱的树林,感觉不到建筑的存在。地形的坡度多数控制在20%左右,这个坡度利于各种植物的种植。

▲图3,海埂花园地

3、陡峭封闭的地形空间的坡度分析

此类园林地形空间高度较高,形成人的视线隔断,空间被分隔。地形坡度大,不适合人的活动。这类地形能否形成空间分隔关键是地形从平地处抬升的高差能否超过人的视线高度。我们常把此类地形坡度选用在33%(1:3)——50%(1:2)坡度之间。

在上述的海埂花园例子中,地块南侧有一个生活热水站,是原地块存留的,要在本项目中利用。地热站留在一块绿地的边缘地带,很突兀,我们通过地形设计,在其四周堆高地形,地形高处高3米,坡度取40%(1:2.5),将地热站包围,再通过多层次的植物种植,“密封”住地热站。

▲图4,云南省海埂花园三站的地形围合处理

03

地形坡度设计的几个关键

园林地形坡度给人的视觉及活动行为感觉,还受以下的几点的影响,包括起坡线,反抛物线,双曲线等。

1、起坡线

最接近硬质平台、铺装的地形线,当起坡线离硬质铺装越近,坡度起得急,离得远时,坡度起的平缓。

在云南省会议中心前广场的地形设计中,地形东侧的起坡线离人行道近,较快的起伏,山体近在身边;西侧由树阵广场到地形山体间要创造一个平缓的开敞草坪,起坡线与树阵广场之间距离就设计的很大。

▲图5,云南省会议中心前广场地形设计

2、反抛物线

在设计自然式的园林地形设计中,如从起坡点到顶点都是一个坡度(即各条地形等高线间距相等),会给人刻板,生硬的感觉。设计中常对坡度进行调整,从而给人丰富的曲面变化,其中,按反抛物线地形会给人丰富优美的视觉感受。人在其上活动行走,也有了“急—缓—急”的行走感受。如要在起伏地形上设置平台,在反抛物线地形的平缓地段设置是较佳处。

▲图6,单调平谈的地形 ▲图7,优美的变坡度地形

3、双曲线

园林地形设计中双曲线指的是立面及平面的曲度都进行变化,在地形立面上有高低起伏,在地形纵深上也有进退变化,达到多维度的地形起伏变化。

在云南海埂会议中心的警卫楼室外地形的设计中,地形在平面上曲析处理,形成进退有致的纵深变化,在地形的立面设计上也高低有致,形成多维度的变坡度地形效果。

▲图8,云南省海埂会议中心警卫房地形设计平面图

▲图9,云南省海埂会议中心警卫房地形设计剖面图

结语

园林地形设计的效果没有一个绝对的要求及标准,对园林地形设计效果的好坏要视项目中的具体效果来定。以上地形坡度在实际设计的应用时,可能在一个项目地块中需要用上多种坡度的地形才能达设计的效果。坡度的大小的选定也视场地的特点设定。地形的坡度的选取要因地制宜,要紧扣场地特征,功能、景观效果需要,并要综合考虑与地形建筑物、硬质景观构筑物、植物等元素的关系,才能做到合理到位的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 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 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条 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的规定。

园路宽度(m)表5.1.2

高度(m) 1.00 0.75 0.60 0.35 坡度 ≤1:16 ≤1:12 ≤1:10 ≤1:8

园 路级 别 陆 地 面 积(hm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