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育苗及造林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患子树的种植方法 无患子育苗及造林技术

无患子育苗及造林技术

2024-06-03 0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 松土除草

幼苗圃地应及时松土除草,每月拔草 2~3 次,直至 9 月底。除草应做到除早、除了,确保床面和步道均无杂草,除草结束后应立即洒水,除草的同时进行松土。若有种子暴露出地表,则应立即覆土。

1.6 追肥

苗木在生长期内应适时追肥,追肥应坚持“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分期巧施”的技术要点 。幼苗出土 30 d即可开始追肥,施用速效性氮肥(尿素),促进苗木快速生长,每隔 15 d 左右施用 1 次,每次撒施 75 kg/hm 2 。 7 月以后改施复合肥,增强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加抗寒能力,每 2 个月施用 1 次,每次施入 225~300 kg/hm 2 ,连续施 2~3 次。

1.7 间苗与补苗

幼苗出土后 10~15 d ,结合间苗及时补苗,控制苗木密度,移密补稀。间苗、补苗后即进行浇水灌溉 。苗木密度控制为 30~32 株 /m 2 ,即每行保留 8 株。间苗时除去苗木生长过密处的弱苗、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保留壮苗,使圃地苗木分布均匀、整齐。

1.8 培育大规格苗木

选好圃地,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饼肥 6 t/hm 2 。施肥后在冬季进行整地,深翻 50 cm 。经冻垡后制床,床宽 1.4 m ,沟宽 40 cm ,床高 25 cm 。为满足绿化高质量需求,应培育较大规格的苗木,这就需要进行移植,通过移植可以促进萌发出更多的侧根,增加根系的分布范围,促进苗木生长。移栽苗木要挑选树形好、主干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木,按行距 80 cm 、株距 60 cm 的规格定植,即每畦、每行种植 3 株,距畦边 10 cm 处挖穴种植。定植后,如有萌芽要及时抹除,有利于培养通直的主干,经过 3~4 年的培育管理,所培育的苗干生长良好,此时可出圃用于绿化工程。

2 造林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无患子是喜光、深根性树种,根系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应选择在坡度低于 25° 的低山、丘陵台地阳坡或半阳坡进行造林,要求土层尽可能厚。于上一年的冬季用挖掘机深翻改土,以带状或穴状深翻疏林地或荒山 0.8 m 左右,从而改善造林地的水、肥、气、热等状况。在整地的过程中,清除树根以及石块等,尽可能将穴周边表土层挖入穴中,增加穴内土壤养分。为达到适树的目的、满足树木生长土壤条件,应根据造林地坡度和土壤质地等情况确定整地方式,慎用全垦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

2.2 造林

无患子是喜光树种、幼苗生长迅速,可适当降低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为 3.3 m×3.3 m 、 4 m×4 m ,即造林密度分别为918 、 625 株 /hm 2 。造林时要求选择苗干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和顶芽饱满的苗木,适当修剪主根过长的苗木,打好泥浆后在提前挖好的穴内栽植。栽植要注意深浅适宜,以定植点为中心,清除穴内杂物,打碎土块,回填表土,扶正苗木。当表土填至整地坑深度 2/3 左右时,轻提苗木,使栽植苗木根系舒展,避免窝根造成苗木生长不良或者影响活棵。压实踩紧后浇水,最后覆土,栽植做到苗正、根舒和压实。裸根苗栽植时要做好苗木浆根工作 [4] 。造林苗木要求随起随栽,若当日不能完成,则应进行假植。栽植时间以冬末春初的雨后阴天或雨天为佳,具体可根据天气、劳动力及苗木生长状况进行安排。

2.3 幼林抚育

新栽苗木所处的造林地环境变化较大,苗木将遭受干旱、高温、植被竞争等危害。因此,加强幼林抚育管护、促使幼苗的快速生长是造林取得成效的重要措施。在幼树定植成活后 30 d 左右即可施肥, 1 年施 2 次,分别于 5 月和 8 月施肥;在造林后前 2 年积极开展松土除草,一般每年松土除草2 次,造林 3 年后每年除草 1 次即可。松土除草的时间应根据杂草生活习性而确定,秋季在草籽成熟之前清除杂草,减少翌年杂草的萌发量。一般应在 5 — 6 月和 9 月进行松土除草;除草后将杂草放置于树蔸处,夏季可以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实施幼林抚育管理应持续到林分郁闭为止,一般需要

3~4 年。

2.4 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时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当发现地老虎和蛴螬为害时,可于傍晚浇施 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二年生以上苗木、幼树应重点做好天牛的防治工作,及时剪除有虫枯枝,采取涂白、捕杀或化学防治等措施。要求杀虫剂与追肥分开使用,以防止发生药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