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尽穿越txt 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积田

  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生命线,而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认可程度就是评价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在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率持续走低的形势下,虽然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较为光明,但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在会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还有新的挑战。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G47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45-02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济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会计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内企业、外(独、合)资企业、事务所、公务员或教师、理财咨询。   一、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国内企业   国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账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企业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大都相当简陋,薪金大部分都在1 500元左右,且发展空间有限。   2.外(独、合资) 企业   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比较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此员工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近实际工作,也更适用。此类企业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 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事务所   事务所是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看好的就业去向,在事务所能学到很多东西。事务所工作节奏快,相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工作压力较大,但是,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在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事务所的薪资水平高低不一,小事务所的月薪在1 000元左右,大一点的则在3 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 000元以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在小事务所积累经验之后跳槽到外资或大型事务所,也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小事务所人员流动频繁。   4.公务员或教师   近几年,毕业生选择的另一种就业渠道就是报考公务员或教师。此类职业比较稳定,通常工作压力较事务所小得多,但发展空间有限。   5.理财咨询   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 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可以说,理财咨询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阳光职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很大。   6.注册会计师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三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这也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十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行业的人才缺口将会很大。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注册会计师较高的薪资水平也是吸引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二、调查方案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由于2008年统计数据要在2009年6月左右才会公布,因此,笔者选用2005―2007年统计数据进行归纳,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特点采用一部分网络问卷的数据进行补充。问卷调查对象是2007―2009届应届毕业生。经过筛选剔除无效样本,最终收集调查问卷78份,其中网络问卷58份。   2.问卷设计   为了便于对不同样本比较分析,反映不同样本群体的倾向性,本次调研问卷题型分为封闭题和开放题两种,共20道题,封闭题型16道,开放题型4道。封闭题型为一致性程度题,其中,13题选项为“完全赞同”、“基本赞同”、“一半赞同一半不赞同”、“基本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会计专业毕业生流向分析   2005―2008年,毕业生去向基本相同,大多数同学选择就业。但根据统计数据表现,2007―2008年就业率明显下降,且继续深造或待业(包括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势头很猛。2007年的待业人数大约是2006年的3倍,大约占总毕业人数的20%。。   2.毕业生就业薪酬状况分析   据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薪酬多集中在“1 000元以下”、“1 000―1 500元”和“1 500―3 000元”三个数段。1 000元以下薪酬的人数三年连续降低,但仍然占就业人数的绝大百分比;1 000―1 500元的人数比例趋于均衡,大约占30%~40%之间;3 000元以上薪酬人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一薪酬状况充分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特定岗位群的薪酬制度。据了解,现在大多数企业招收新员工要试用1―3个月,且试用期工资较低。样本中部分毕业生还处在实习阶段或试用阶段,故这一薪酬状况符合市场特性。根据对往届毕业生薪资情况的调查,毕业生工作一年左右,其薪酬待遇将会有较好的改善。   3.毕业生求职感受调查分析   根据对样本问卷进行分析,在“你认为自己求职困难吗?”这一问题中,32.05%的人回答不困难,33.3%的人回答困难,34.65%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求职困难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此外,“心理素质差”也被列为原因之一。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占38.46%,认为“专业能力较差”的占15.38%,认为“心理素质较差”的占10.26%,认为“缺乏应聘技巧”的占19.23%,认为对工作待遇等“期望过高”的占7.69%,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占5.13%,其他占3.85%。   四、问题与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且竞争激烈;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和实践经验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其求职的成功率。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求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要开展更多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参与其他集体活动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以使其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应采取措施,提高活动中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有效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会计手工操作、网络财务和税法,核心技能是财务软件操作和会计实务操作,这点大多数企业也认同。会计专业有其自身特点: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强调逻辑性和抽象思维;需要较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实践性强。因此,学校可以尝试校企联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也为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就业工作中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更正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明确就业目标,扩大就业区域范围。鼓励同学自主创业,有计划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规划。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跟踪帮助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树立自信心。   4.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了解各个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特点。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经营周期会比较长,往往超过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时间;存货的计量不能只是按计划成本来核算,更应该按市价来估算,其应收款项金额会比较大等。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学生既会有会计专业知识,又能了解各行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身处地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记录经济业务,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   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学校内部来说,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从社会环境来说,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毕业生多种方式就业。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试论就业保障体系与职业指导――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J].经济论坛,2007,(23).   [2] 赵北平.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3] 楼拐娜,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 张国华,姜莉.从职业判断视角谈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改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691.ht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