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号即将冲出太阳系将解三大谜团(组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旅行者一号到哪里了 旅行者号即将冲出太阳系将解三大谜团(组图)

旅行者号即将冲出太阳系将解三大谜团(组图)

#旅行者号即将冲出太阳系将解三大谜团(组图)|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95年,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里显示出激波边界的一些特征,这给了天文学家一些有益的提示。   1995年,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里显示出激波边界的一些特征,这给了天文学家一些有益的提示。 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正将旅行者号送入太空。 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正将旅行者号送入太空。

  美国宇航局深太空观测网每天都将电波天线指向蛇夫座方向一单调空无的天区。它们正接收一股微弱讯号。它是正在太阳系边境的旅行者号的反馈。

  旅行者号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太阳风鞘及星际空间边界。最近,《自然》杂志上又连登了6篇相关论文。密集探讨两颗旅行者探测器发回的信息。科学家们希望,当旅行者号最终冲出太阳系,站在“山外”重新审视一切,就能彻底弄清我们所在的这个神秘空间的“庐山真面目”。

  谜题1 太阳系究竟有多大?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边界至少在距我们140亿千米的位置以外。

  1977年9月,一颗重722千克的宇宙飞船“旅行者”1 号(Voyager1)带着神圣的使命在美国升空。这个使命就是触摸太阳系的边界。由于旅行者1号在发射前出现故障,它的孪生兄弟,旅行者2号先它几天,于1977年8月20日踏上了征途。

  2004年末,“旅行者1号”终于完成了一项巨大的跨越。经过漫长的旅行,它飞出了太阳系的激波边界。这是一片只在假设中出现,却从未被观测过的领域。

  事实上,早有科学家发现了旅行者“迈出这一步”的苗头。2003年11月,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曾发现旅行者1号观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迹象。科学家因此判断它已进入激波边界。不过,由于并没有人知道激波边界的确切标志,这一观点引起了争议。部分科学家认为它只是接近了这一区域而已。

  太阳系边缘被认为是太阳风与银河系其他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碰撞的地方。太阳风其实是具有带电粒子的稀薄风,从太阳向各个方向以每小时160万-320万千米的速度被吹出去。位于日光层和星际空间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太阳风鞘(heliosheath)。“太阳风鞘就是太阳风的最末端。”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李良指出。它位于以超音速冲刷着所有系内行星的太阳风所能到达的区域之外,在这里太阳风已经衰减为亚音速。天文学家认为,太阳风鞘以及它的内部边界都能够保护太阳系免受银河系宇宙射线的侵袭,同时自己形成能够到达地球的宇宙线。而这一区域间发出的一种突发的冲击波,叫激波边界(termination shock)。激波边界是太阳风在恒星间气体压力下减速的地带。在这个地带,日光层让位于星际空间。太阳风猛踩了一脚刹车,从每小时100万―240万千米的高速状态急剧减慢。与此同时,其离子密度更大、温度也升高了。科学家认为,由于恒星间气体压力变化,整个区域经常收缩或膨胀,由此很难清晰确定边界。

  2004年12月,“旅行者”1号飞船在距离地球94个天文单位(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也就是离我们140亿千米处持续观测到由太阳风的带电粒子牵引的微弱磁场的强度增强了3倍。科学家由此判断,旅行者1号飞出了激波边界。这个判断是分析两个特征而得到的:第一,飞船探测到周围磁场强度急剧增加,到现在磁场都维持在高强度上,这说明太阳风粒子的减速过程已经完成;第二,飞船探测到周围有等离子体波浪,这是激波边界内外太阳风速不同、使带电粒子来回震荡而造成的。

  这样的判断总算是让科学研究人员知道了太阳风鞘的位置―――事实上,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更热衷于猜测太阳风鞘到底在哪里,而不是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2005年5月,NASA宣布,旅行者1号已经飞抵了太阳系的最外端地域―――太阳风鞘,旅行者号也成了第一个进入太阳系外空间的人造航天器。“旅行者号是太空探测器中的传奇者,它带我们进入到此前从未有的新天地。”NASA科学项目理事会(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副行政官斯特(Alan Stern)指出。

  谜题2 太阳系是球形的吗?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不是球形,而是一个不对称的、凹陷的结构。

  旅行者2号也在2007年8月30日至9月1日到达了激波边界。尽管旅行者2号是第二个到达激波边界的航天器,但研究人员却对其赋予了厚望。

  旅行者2号本身携带了仪器,能够测量出太阳风的速度、密度和问题。同时,旅行者2号在数日内5次通过这一地带。研究人员通过这几次数据的研究,发现了太阳系的另一秘密。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大体处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也许很多人认为太阳系是扁平的。不过,太阳系的形状和太阳有关,因此它更可能是个不太严格的球形。旅行者2号发回的数据表明,太阳系不是球形,而是一个不对称的、凹陷的结构,或许有点像鸡蛋。

  旅行者2号穿越激波边界的位置,距离旅行者1号飞船的穿越位置大约160亿千米。理查德逊(John Richardson)指出,旅行者2号传回来的数据表明,其所到达的激波边界比旅行者1号更接近于太阳,两者的差距约为10个天文单位。

  研究人员计算出,穿越激波边界时,旅行者1号与2号之间的差异。他们据此推测认为,太阳系是不对称的,可能是东西或者南北的不对称。

  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指出,关于太阳系的不对称此前也有过猜测,而旅行者号则让猜测得到证实,“细化了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但至于有什么影响则不好说。”

  谜题3 太阳风鞘究竟是什么样?

  ●现在我们知道,激波像波浪一样在不断来回地拍打着激波边界。

  旅行者1号飞船只穿越过激波边界一次,而旅行者2号飞船穿越激波边界多次。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激波像波浪一样在不断来回地拍打这一边界。太阳风鞘这片人类此前未可及之地,正在逐步地一一解密。

  激波边界是太阳风在恒星间气体压力下减速的地带。在这里,太阳风速度急剧下降,离子密度变大、温度也升高了,形成一个浓密、炽热的区域。然而,旅行者2号飞船发现激波边界的温度比科学家预期的要低很多。

  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能量传输到了宇宙射线粒子中,使激波加快速度。这就像宇宙乒乓球运动似的,其中的一些离子被屏障反射过来,加入激波中。“这些离子从太阳风中获得了巨大的能量,之后飞奔到了太空之外。”加里弗尼亚技术学院的斯通(Edward Stone)指出。

  研究人员还发现,异常宇宙线(ACRs)在太阳风鞘的不同区域也不同。研究人员曾预计,在穿越激波边界时,异常宇宙线强度会增加。但旅行者1号传回的数据表明,这一预计出错了。

  目前,旅行者1号和2号都在太阳风鞘区域内,研究人员希望在进一步数据的获得下,研究出异常宇宙射线和宇宙射线的强度变化。“现在有说法认为,旅行者号已经进入太阳风的最末端,进入了星际空间。”李良指出,随着旅行者号不断向太阳系外迈进,更多的关于太阳风鞘及星际空间的细节会被揭露。

  - 新知补丁

  如何追踪旅行者飞行器?

  旅行者号飞行器早就消失在人类视野中,当然所有的宇宙探测器都如此。不过,由于旅行者号已经飞抵太阳风鞘,距离地球已近100个天文单位。如此遥远,飞船信号抵达地球时功率已非常小。有资料表明,旅行者1号发回来的信号大约是一枚普通电子表电池功率的200亿分之一。

  功率如此小的信号,地面如何追踪?李良指出,接收这类信号的必须是全自动跟踪。目前直径305米射电望远镜阿雷西沃望远镜是最大的、最敏感的,“然而那是固定的”。

  事实上,目前追踪旅行者号信号的是个大的地面观测网络。“首先你必须要先定好大概的天体坐标,然后建立庞大的地面观测网络,进行全自动跟踪。”李良指出。

  进而,当地球上的天线能够接收到飞船发回到地球的信号后,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方法检测出这些信号,类似放大这些信号。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导航 旅行者号即将冲出太阳系将解三大谜团(组图) 太阳系外探测器或许能够拯救地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