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深陷“血奴案”背后:5374人求职被骗7237万元,有人坠楼身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浪网招聘发稿兼职编辑 58同城深陷“血奴案”背后:5374人求职被骗7237万元,有人坠楼身亡

58同城深陷“血奴案”背后:5374人求职被骗7237万元,有人坠楼身亡

2024-01-27 0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

  “因轻信同城网上的虚假招工广告,被犯罪团伙胁迫偷渡至柬”,2月16日深夜,驻柬埔寨大使馆在官网发布信息,对“中国公民被网赌集团圈养充当’血奴’”一事作出回应。

  对此,2月18日58同城回应称,案件正持续调查,尚未确定受害者是在58同城查看到的招聘信息,也未查到对应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

  急于与“血奴”事件撇开关系的58同城,在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至今尚无定论。但连日来,新黄河记者梳理301份与58同城虚假招聘相关的裁判文书发现,其中详细记载了超过5300人的求职被骗经历,被骗金额累计超过7200万元,其中一人甚至因此坠楼身亡。

  虚构公司名称、假冒其他公司均可发布信息

  以“虚假招聘”和“58同城”为关键词,中国裁判文书网呈现出301份裁判文书。从审判程序看,这些裁判文书中,279份涉及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排在首位的关键词是非法占有,235份文书涉及,其次是从犯和共同犯罪。

  301份裁判文书中,部分属同一案件,将重复部分剔除,记者初步统计,还剩149起。在这些案件中,大部分求职者相信招聘信息的内容,在线下被骗取钱财。

  这些案件在上海、北京、江苏等大城市高发。最常见的骗局是几名嫌疑人在繁华地段注册成立影视、文化、人力资源公司,虚构“高薪”“体面”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包括模特、KTV服务员、司机等。收费的名目以押金、服装费、IC卡费居多。

  例如,2020年7月,河南英模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郑州市金水区郑汴路与英协路交叉口西南角环球大厦A座2801室注册成立。徐汇琳为公司实际负责人,崔宏酉为业务经理,在58同城发布虚假招聘模特信息,虚构能为模特提供广告公司业务,并高额支付报酬。上述两人骗取了3名被害人王某、申某、宋某等人,交纳1880元至19800元不等的拍摄费、包装费用等,总计98140元。

  2019年,郭相兴等5人在常州成立一家公司,又招募5名话务员,组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在58同城等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获取求职信息后拨打电话,谎称系知名企业人事直招,虚构“高薪”“体面”的工作岗位、报销车旅费,骗得求职者至上述地点求职应聘。4个月内,该团伙共骗取谢某、钟某等48名被害人38780元。

  这类案件中,被骗人数通常有几十人,每个人被骗金额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记者注意到,其中部分招聘信息通过虚构公司名称、假冒其他公司、用虚假姓名也可以在58同城发布招聘信息,骗取钱财。“利用互联网在58同城上发布虚构单位招聘员工的虚假广告”是100多份裁判文书中,较为常见的表述。

  部分案件的诈骗金额达数万元。2017年5月至9月间,汤宗光等人在赶集网、58同城等网站发布虚假招工信息,以高薪吸引被害人参加招工面试,一名被害人包某某被骗21.17万元,王某某被骗取4.3万元。4个月内,共有9人被骗走了35.84万元。

  利用虚假招聘形成恶势力

  如果看到58同城的招聘信息后求职,只是被骗取了一笔钱财,还算幸运,根据裁判文书,还有人遭遇美容贷、培训贷等骗局,或被迫发生性关系,有的人被骗进入传销组织。

  2019年,有人在58同城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看到相关招聘信息,加微信被许以高薪诱惑,通过“面试”被带至历思、圣悯等医院,经“面诊”确定整容项目,付款后接受整容手术,被“整容贷”套路诈骗。一名同案人员供述,“历思医院的客户,都是所谓的代理从58同城上面,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过来的”。2名被害人分别被骗4万元和3.8万元。

  部分虚假信息发布在58同城后,最终发展成“恶势力”。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14名嫌疑人利用北京某商贸有限公司、北京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公司名义,在58同城等网站上发布高薪招聘住家保姆、总经理助理等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应聘者到北京市丰台区某新天地写字楼、某商务写字楼等地,与被害人签订虚假劳务服务合同,要求被害人承诺自愿与雇主发生性关系,提供特殊的性服务,诱骗部分被害人与经理或雇主实际发生性关系、贷款美容整形。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法院判决认定,上述嫌疑人收取中介服务费、美容整形费等,后以威胁、欺骗、拖延等方式,使被害人无法履行劳务合同,骗取26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49万余元,扰乱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形成恶势力。

  在58同城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后骗财骗色的案件不止一起。2015年8月,女子林某在“赶集网”上看到一条索某特国际高尔夫会所的招聘广告,见面后,招聘者与其强行发生性关系,林某又被索要了800元好处费。当时,58同城已经与赶集网合并。

  2015年,约20名学生在58同城、赶集网招聘频道看到多迪南昌东湖分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面试后被告知条件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要先进行有偿培训,每名学生从第三方借款公司贷款1.6万余元,分18个月偿还。

  大约同一时期,吴某等3人在58同城等网站看到“上海华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招聘信息,在网上应聘,被要求到湖南永州冷水滩面试、培训。“被收走手机、软禁在公司临时宿舍一民房内,房间内有人看守,房间大门被反锁,由公司的人轮流灌输传销思想。”判决书显示,该传销团伙采取在招聘网站冒用其他单位名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将被害人骗入传销窝点内,通过限制其人身自由、培训等方式,要被害人缴纳3900元购买虚构的“雪蛤丸”产品,加入传销组织活动,并实施非法拘禁。

  还有人因为看到58同城上的虚假招聘信息遭遇诈骗,要求退钱未果后坠亡。2014年8月,苏某在“58同城”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兼职信息,以购买移动充值卡刷销量再返点为由诈骗他人。记者注意到,类似的作案手法,在100多份判决书中,共出现过3次,时间集中在2013年和2014年。苏某指导被害人鲍某多次在网上购买了价值9580元人民币的移动充值卡。意识到自己被骗后,鲍某要求退钱未果,坠亡在自家门前。

  检察院认为,诈骗虽非导致鲍某死亡的直接原因,但造成被害人心理压力,情绪紊乱,对其死亡起到诱发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至少有5374人在58同城求职后遭遇诈骗,被骗金额超7237万元。其中,2起案件诈骗金额超过1000万元,7起案件诈骗金额超过100万元,还有86起案件的诈骗金额不足10万元。

  “管不了”还是“不想管”?

  如果在58同城上求职,没有被骗钱骗色,也没有遭遇上述培训贷、整形贷,或许还有更隐蔽的坑等着求职者。2018年至2020年期间,发生了至少5起在58同城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倒卖求职者个人信息或身份证的案件。

  2019年7月,马某和孙某杨在58同城QQ群内发布面向全国的虚假招聘信息,主要内容是以招聘客服、文员等为由让求职者到邮箱中投递简历,以此方式获取约10万份求职简历。最终,简历被以0.3元至1.3元不等的价格售出,每天售出少则七八千条,多则1.2万条。同一份判决书显示,多名被害人在58同城网投简历后,接到兼职刷单电话,其中一人被骗4.5万元,另外两人分别被骗1.69万元和1.64万元。

  直到2020年6月,仍有人“向他人购买58同城网站账号”,在58同城网站上发布大量虚假招聘信息,收集应聘者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倒卖个人信息4.28万条。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一名男子利用“58同城”网站账号在该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广告,骗取到大量应聘者的简历等公民个人信息,获利47.9万元。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58同城的账号被倒卖并非个例。在2020年发生的一起诈骗案中,行骗者“通过向他人购买的798个58同城账户在58同城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将前去求职的被害人引流到诈骗分子处,导致求职者被诈骗。

  58同城上出现虚假招聘信息,给求职者带来损失,应如何解释?柬埔寨“血奴”事件发生后,58同城的官网、微博、公众号均无公开回应,目前调查有无最新进展?2月26日,新黄河记者致电58同城,工作人员仅记录了相关问题,未作出回应。

  从时间上看,2018年是58同城发生虚假招聘最多的一年,裁判文书达107份,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2018年,58同城的全年增长率超过30%,会员营收和在线营销营收是当年财报中两大亮点,包括58同城、安居客、赶集网在内的平台付费会员数量约277.0万,会员服务贡献了11.22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0%。

  从营收结构来看,招聘服务方面,2018年58同城拥有4亿份高活简历库,日均服务近千万用户在平台找工作,服务上千万企业商户。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招聘板块持续快速增长,涨速超过中国其他大部分线上招聘平台。

  关于58同城“管不了”还是“不想管”的讨论,几年前就已出现。

  毕竟,收取会员费和提供在线营销服务,是58同城获取营收的主要途径。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在招股书中,58同城列举数据证明其用户流量和用户参与度,包括月平均本地信息数量。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58同城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把不符合资质的公司拒之门外、剔除虚假信息,将对58同城的信息数量、用户活跃度等数据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业绩。

  在58同城首页,有反欺诈联盟的入口,进入后,显示已消灭3861970条虚假欺诈信息。这意味着,曾经有386万条虚假信息曾出现在58同城上。

  打开58同城官网首页,呈现醒目的“愿天下有志者皆得归属”。但对于裁判文书中出现的5000多名求职者来说,他们皆得骗局且损失惨重。

  新黄河记者:杜林

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男子在柬埔寨沦为“血奴”

责任编辑:张建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