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俊廷:一位天生的新媒体艺术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媒体艺术作品 对话林俊廷:一位天生的新媒体艺术家!

对话林俊廷:一位天生的新媒体艺术家!

2023-03-30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俊廷携手青鸟新媒体艺术构建《山水画境》

2020《新石头记》

因为《记录零秒》这件研究生毕业作品的一炮而红,他得到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台湾众多艺术观察员的关注,2002年,林俊廷获ACC亚洲文化协会(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赴纽约进行驻地艺术创作和交流的机会。这一经历极大地扩展了他在艺术领域的活动范围,在纽约他结识了更多业内的知名艺术家和各行各业优秀的顶尖人才,把他的视野大大拔高了好几个维度。

《蝶域》就是林俊廷以中国文化为根基,汲取从天而降的创作灵感在纽约诞生的作品。它很好地运用了“蝴蝶”这个东方哲学的隐喻:当观者进入展览的场域,只见一道光束从天花板上洒下,地板上点点幻幻,观者不经意抬头的一瞬间,漫天舞蝶若隐若现,金光弥漫,作品中带有中国字的书卷也最终幻化成一朵金色玫瑰……整个展览恍如 “周庄梦蝶”,把中国式的传统审美用这种非常唯美梦幻并且互动的方式呈现在欧美观众面前,带来极大的艺术观赏震撼。正如林俊廷所说:就是那一瞬间的“既视感”便带你走入他的艺术创造世界,没有预先固化的创作思路,只有直觉激发出那稍纵即逝的一瞬间的灵感,这可以说是林俊廷独有的“直觉引领创作实践”的艺术创作思路。

2000《记录零秒》Timeless Recording

2003《蝶域》Psyche Zone

当问及这件作品对他有何特殊意义时,林俊廷认为:“它让我找到了创作的方向并帮助我打开了更大的艺术格局。只有身在国外的时候,你才会深切感知到自己作为中国人,基于中国文化这方肥沃的土壤,才能创作出能走出国门最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个作品和旅美的经历让林俊廷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在现代艺术被西方掌握话语权的世界艺术格局里他可以用新媒体艺术这种创作手段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02

独门创作之法

转译中华文化的艺术之路

在美国期间,林俊廷还了解到了美国先锋艺术家及导演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以工作室的团队为单位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单打独斗。这样他可以完成更复杂的艺术创作,在马修·巴尼的作品中混合了表演、摄影、录像、装置和电影等语言形式,他的作品一般以极其漂亮、时髦的视觉构图和色调为风格,更带有一层神秘的神话色彩,是继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之后又一位使用新潮视觉的天才。

美国先锋艺术家及导演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作品《重生之河》

回到台湾后,林俊廷便开始筹建他的团队,从最初的“青鸟艺术工作室”到2004年的“青鸟新媒体艺术”。正是因为他和他的太太许瑞容女士都有文博专业的背景,专业知识的储备加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令他不断地谱写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的励志鸿图。

在这十多年里,林俊廷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除了在中国大陆展出,还随之走进了英国、法国、芬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各大重要国际展览,部分作品还获得美国、澳洲及纽西兰等美术馆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巨基金会等的永久收藏。然而,进一步让艺术圈外的大众认识林俊廷的,是他带领青鸟团队为北京故宫与汉唐乐府合作的中国八大名赋之一《洛神赋》,2010年台北花博会设计的梦想馆以及2011年由两岸交流合作的元朝黄公望的经典名作《山水合壁--富春山居图》大展中首次在台北故宫呈现的《山水觉-富春山居图》新媒体艺术特展。

2019《鹤采》Cloud Dance

林俊廷不是一个自说自话,只关注自我表达的艺术家,而是把整个观展体验纳入他的艺术创造中的一位艺术家,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感知经验,而文化就隐藏在我们的审美体验里。这是林俊廷用新媒体艺术转译《富春山居图》的出发点:要使只有八个人的《富春山居图》富有“生气”,其关键点就是通过互动、声音让画作与观众建立联系,让21世纪的人们与670年前的作者黄公望穿越时空对话,林俊廷在他的这一副新媒体艺术作品中做到了。观众可以通过声音和画作互动,展现活灵活现的场景,并且加入了一些生活意象的想像情景在里面,可以感染观者让其会心一笑,从而感受其新媒体艺术的魅力,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富春山居图》原作的艺术情境与意图。

2016年底,台北艺术博览会邀请林俊廷做了一个展览。他以中国汉字为创作来源,打造了《造象》。这件作品的初衷是要让观众认识及感受汉字。你能想象只用了20个字创造出的新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么?观众只要在现场扫一下像印章似的二维码,手机上就会出现20个汉字,透过描红书写的互动产生对应字义变换的元素,与所有参与的观众共同构造出实时变化气象万千的汉字场景。调动观者参与的积极性,让观画成为一种探索与体验交融的欣赏活动。

2016《造象》word To world

“我们应该以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只要每一个外国人多懂一个汉字,他就会对中国有更进一步认识。”这十多年来,林俊廷的新媒体艺术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比起艺术作品斩获诸多国际殊荣来说,让传统文化以新媒体艺术的方式转译所产生的惊人实效更让他欣喜,《富春山居图》这件作品当时在台北展览展出三个月,然而仅200万人口的台北,就有将近90万人去观看过,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毫无疑问,这次艺术事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03

多元跨界的人才团队

“青鸟”的振翅之路

林俊廷游历世界,对艺术探寻的脚步横跨东西南北,最终他却选择把他的家和工作室落脚在上海。对此林俊廷说:“经济中心就是艺术的中心,我相信上海会是下一个东方的纽约。”

在林俊廷背后支撑他一路走来并取得如此多傲人成就的是他的“青鸟”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14个人,再到目前的40多人。多元化的人才背景是它的一个鲜明标签。团队成员横跨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电影、纪录片、动画、美术,还有技术、编程、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各类学科。这支专业背景丰富多元的跨界团队帮助林俊廷开启了独特的跨学科的艺术创作模式。

2020《新石头记》

在“青鸟”团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科技的使用并没有削弱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而是作为一个很好的赋能手段。林俊廷说:新媒体艺术创作不是为了炫技,科技和艺术应该是画和笔的关系。技法应该服务于想法,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艺术作品的高度、维度和广度。

以同样的手法,林俊廷还再次创作了曾被董其昌赞誉其为“宋画第一”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新媒体艺术的演绎,他再次召唤了《溪山行旅图》山水空间的隐藏维度,邀请每个观者,对山大声呼唤,在观者与其回声中构筑了一个空谷人语、光影返照幻境,形成一种徘徊于古今、近乎似远的心理体验。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忘记了技术本身,而是徜徉在林俊廷打造的诗意世界中。

2021《响》echo

如今,林俊廷再次向新的目标出发。他与这几年传统艺术话题大热的故宫博物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故宫神兽”IP。他想通过这个再次被他和他的“青鸟团队”演绎的“故宫神兽”IP来讲故宫的建筑、器物、服装、音乐、戏剧等,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讲述故宫未来可能的样子。在林俊廷这里,艺术和科技激活了博物馆,让它不再是陈列着文物的安静冰冷的场所。

用创新形式唤醒并守护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是林俊廷对“故宫神兽”IP的期待,未来,他会带着这些被全新激活的神兽开展世界巡展,目前“故宫神兽”IP的第一个展览有望明年在故宫拉开帷幕结合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林俊廷说,他和他的团队的目标是创造新的展览形式与文化商业模式,致力于规划跨领域并具商业、艺术、文化传承的艺术创造工作。用创新科技、艺术、设计、工艺等手法,诠释属于华人文化的丰富内涵。

2019《降灵》Appear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艺术和NFT加密技术等的紧密融合,沉浸式艺术创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从事新媒体创作的90后艺术家也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面对中国目前的新媒体创作人才队伍,林俊廷觉得应打破对科技的“迷信”,理性的看待科技和艺术的关系,深耕自身文化内涵,存蓄作品创作的养分,增加作品创作的深度和厚度。林俊廷说:这是比仅关注新媒体艺术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兼容并蓄并充满开放精神的他而言,NFT加密技术所带来的对新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所有权的确认这一影响整个艺术史发展的科技大事件,他持非常乐观开放的态度。他肯定地告诉我们说:未来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他一定会参与其中,并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新媒体艺术界的大事件出来。

林俊廷携手青鸟新媒体艺术携手打造《梦想馆》

04

展望艺术使命

多元共创与时尚美学共舞

虽然新媒体艺术至今都是林俊廷的创作主轴,但他认为艺术创作与形式无直接关连,艺术品是否能持续表达思想并能够触动观者才是重点。在这个强调共创的时代,林俊廷和他所带领的“青鸟”团队可以说是从没有停止过跨界整合与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在被问到他和“青鸟”是否对与时尚产业的跨界合作感兴趣的时候,林俊廷肯定地回答到:“是”。他随即分享到:他与时尚产业的合作可以说结缘于二十年前。从2002年《蝶域》在纽约Location One科技艺术中心大受欢迎开始,《蝶域》让那年春天,蝴蝶成为纽约soho区的一种时尚标志,在街头巷尾的各大时装商店的橱窗里,陈列师都不由自主地放进了蝴蝶作为点缀,当时有蝴蝶图案的衣服配饰也成了soho区的亮点商品。

林俊廷的《蝶域》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的时尚小风潮,其实也出乎当时艺术家意料之外。但也让人更明确艺术文化的体验带来时尚潮流元素的交融现象。林俊廷的作品大多传递的是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这对当今的时尚圈而言“中国古典式审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元素流派,也是中国时尚走向世界的重要的文化支撑。我们相信他结合现代科技所演绎的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同EST平台上众多优秀的时尚设计人才必将产生非常奇妙的关于“中国美学设计”的化学效应,我们拭目以待!

2019《芳华》Blossom of Joys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林俊廷的艺术之路并没有高冷地远离市场,除了将新媒体艺术作品展示于全球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之外,还将他艺术创作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当然会包括时尚产业,尤其对于全新“故宫神兽”IP,我们更是充满期待和未来跨界合作的期许。

2016《造象》word To world

林俊廷这位天生的新媒体艺术家凭借非凡的直觉、充满探索精神的艺术实践活动和热爱中国文化的执着与坚持,一次又一次地将充满“中国式人文美学”的一副又一副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大众一次又一次地体验着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滋养,这是林俊廷的艺术使命,也是他的追求和热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哦

编辑总监 | Amber

责编 | Sarah Zhang

编辑 | 滴滴叭叭呜

排版 | Elodie

协调 | So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