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枫树脚战斗打响第一枪,红五师功不可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圩是哪里的 广西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枫树脚战斗打响第一枪,红五师功不可没

广西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枫树脚战斗打响第一枪,红五师功不可没

2024-01-02 0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一方人文积淀的红色土地,这是一处见证着红军长征时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段红色革命的旧址。

新圩阻击战枫树脚遗址,位于广西灌阳县排埠江村枫树脚屯。

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新圩阻击战中,红三军团第五师先于桂军赶到枫树脚布防,将其作为阻击桂军北进湘江的第一道阻击阵地。

新圩阻击战也是湘江战役的第一战,枫树脚是新圩阻击战8公里战线的主战场。

新圩至马渡桥道路两侧丘陵连绵,是灌阳至全州的必经之地。为保卫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江,阻止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北上切断红军西进通道。

中革军委命令“我红五师主力应坚决保持杨柳井、枫树脚在我手中”。

1934年11月27日下午,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率领第14团、15团及军委炮兵营共3900余人,驻守在枫树脚附近长约2公里的两侧山头上,师部指挥所设在杨柳井。

28日拂晓,桂军夏威指挥两个师及一个独立团约10000余人,向红五师前沿阵地发起进攻,三大阻击战的新圩阻击战率先打响。

桂军以飞机和炮火掩护,正面和两侧迂回攻击,红五师以枫树脚为核心的月亮山、水口山、钟山、判官山等为防线。

当晚,红军撤至杨柳井两侧高地平头岭和尖背岭一线。29日,桂军将24师和134团投入战斗。

战斗异常激烈,但终因力量悬殊,红军被迫撤至板桥铺附近的虎形山。

29日下午4时,红六师第18团在楠木山接防,红五师撤出。

两天的激战,红五师师参谋胡震、第14团团长黄冕昌牺牲。

第14团政委和第15团团长、政委均负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分牺牲,2000余人血洒新圩。

红五师以惨重的代价,保住了红军西进湘江的通道,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战略任务。

今天是我骑行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第32天,早上从灌阳县出发,前行约8公里,就来到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的新圩阻击战主战场——枫树脚。

这里有一座"五星"造型的建筑——《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馆内陈列展出红军在灌阳新圩所发生的战斗情况,以及三支红军过灌阳。

第一支是红七军过灌阳,1930年11月,红七军离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攻打柳州、桂林等大城市失败,转而退往全州召开会议,决定前往中央苏区,1931年1月,途径灌阳一带,并击退永安关守敌进入湖南。

第二支是红六军团西征过灌阳,1934年9月,红六军团从清水关一带进入灌阳,主力渡过灌江时与追击的敌军展开激战,伤亡200余人,红50团团长刘式楷阵亡。

第三支是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并在灌阳展开了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艰难的战斗。

参观完陈列馆出来,遇到附近村子的当地村民,闲聊之下听说,旁边两侧树木茂密的山头里,还有当时的战壕、战斗遗迹。

本想前往探寻一番,却被告知,不认路的情况下去了也找不到,又实在不好意思麻烦村民带路,只好放弃。

离开枫树脚,爬一个长坡后,就来到杨柳村,红三军团红五师的指挥所。

一栋一层高的普通泥砖瓦房,在房屋前还矗立着两尊人物雕塑,分别是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将军和他的警卫员。

“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敌人到新圩”,这是红五师李天佑师长所立的军令状。

红五师指挥所由两部分房屋组成,左边这间房屋里是警卫室、住房、厨房,右边房屋是指挥使、机要室、休息室。

在这栋距离前沿阵地只有不到2公里的民房中,李天佑将军指挥着红五师与敌人殊死搏斗将近2天,收到和发出数封“万万火急”的电报,这里也见证了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

离开杨柳村,继续骑行前往新圩镇,沿途还有《虎形山战场遗址》、《水流坪杀人槽》《炮楼山战场遗址》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在道路旁边的山头上,我们依稀还能看出当年那场战役所留下的不起眼的战争痕迹。

离开新圩镇,往前约3公里的下立湾村。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时,曾在下立湾村的蒋氏宗祠设立战地救护所。

宗祠门前这里有一片鱼塘,该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宗祠里有八根大实木分列两排。

如今整座宗祠已空荡荡的,只剩几块大石碑矗立在墙边。

1934年,红军长征时,新圩阻击战成为长征路上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主战场。

阻击了近万人的国民党桂系部队,为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红军也伤亡惨重。

这处红军伤员临时救护所的设立,也挽救了许多红军将士的生命。在主力红军渡过湘江后,近百名留在这里还没有来得及转移的红军将士,被以最无情、最残忍的方式处置,而处置地点便在距离这里1公里的地方。

下一站便前往祭拜牺牲的革命烈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