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心得(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艺评论800字 影视鉴赏心得(八篇)

影视鉴赏心得(八篇)

2023-10-29 0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育影视鉴赏作品学习心得

地理科学学院 11地理 黄嘉明 1101100006 、

其实在这个课程之前,我很少接触跟教育相关的影视作品,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相当有限。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对每个相关作品进行鉴赏才发现,原来从这些影视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发现原来我之前对于教育的视角竟然是如此的狭窄片面;原来教育的学问如此之深,教育的作用如此之重要。

除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三个作品外,我还利用自己的时间看了一下相对应的作品。其中,特别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放牛娃的春天》。《放牛娃的春天》讲的是在19xx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的故事。

看过算得上多的教育作品后发现,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所以有人说这电影“古典”、“传统”。但是导演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

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放牛班的春天》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心灵的沉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看了这个影片,我对教育工作以及教育素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被僵死的管理制度所束缚,永远不能以惩罚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再教育学校,这里“关押”着传统观念上的问题学生。调皮捣蛋、胡作非为、性格缺陷等等是对这群孩子们的写照。校长制订了惩罚制度对孩子们进行严格残酷的管理。关禁闭、被罚进行一个月公共服务、取消所有娱乐活动、打板子是校长对所有孩子们的不定期惩罚。因为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有问题,就要立即对孩子进行惩罚。在这里,教育的方式只有一个:惩罚。在这里,孩子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因为自己永远被惩罚的方式进行教育,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就是一名问题学生。校方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孩子们“出现问题”,用惩罚制度来维持学校的运行为自己谋利。当新来的学监马修让孩子们写下自己将来的梦想时,教室出人意料的安静,孩子们都认真的写着。其实,他们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渴望,只因为制度的束缚而将梦想深深地埋在心底。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