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这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量最少的濒危动物 神奇动物在这里

神奇动物在这里

2024-06-18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下一秒就要“活过来”的蛇

满池子的大海龟

超萌网红中华竹鼠

皮毛顺滑的黑叶猴

鬣羚

这里就是南师大珍稀动植物标本博物馆。

该馆是南京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以动物科学为主题的展览馆,也是江苏省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大型动植物标本馆。

馆内陈列展出的动物标本类型各异,有剥制标本、浸制标本及骨骼标本。动物种类包括动物界20个门类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约计千种。其中,有近百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动物和中国特产的稀有动物。此外,还有少数来自国外的珍贵动物。

走近北区生命科学科研楼(行知楼),就会看到这一座神隐在校内的标本馆。

标本馆的一楼为陆生哺乳动物陈列层,二楼则是水生哺乳动物陈列层和植物标本陈列区域。所有动物标本的眼睛、内部器官已被剥离,只留下皮毛并均涂有防腐涂层,以使这些珍惜动物标本更好地保存。

百年来,我校几代专家学者广为采集、购买、交换、保存并依各种自然神态精心制作的各种动植物标本。其中有许多我国一、二类保护、濒危动物,包括大型水生动物如大海豚、白鱀豚、须鲸、鲨鱼、中华鲟、海豹、江豚及我国目前已有的五种海龟等。哺乳动物中还有如老虎、狮子、野驴、野猪、豹、金丝猴、袋鼠、狼、豺、梅花鹿等。鸟类更多,有各种游禽、涉禽、鸣禽、猛禽、水禽、攀禽等。爬行动物最为丰富,有巨蜥、扬子鳄、各种蛇类和壁虎。

两栖动物中有娃娃鱼和多种蛙类、蟾蜍、蝾螈等。鱼类中有多种淡水鱼和海洋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包含了多个门类,如海绵、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棘皮动物,如有常见的浴海绵、海仙人掌、水螅、水母、海葵、珊瑚、蛔虫、沙蚕、贝类、螺类、鲎、马陆、各种昆虫(包括各种蝶类和蛾类、甲虫、竹节虫等)、海参、海胆等。

植物标本则几乎包含了江苏省及华东地区的所有大型植物种类,国内常见的植物种类也多有保存,其中以地衣和苔藓最全并且最具特色。

该馆融教学、研究和科普为一体,每一个标本背后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像正在飞行的大鼠,其实叫作鼯(wú)鼠,又称飞鼠或飞虎。事实上鼯鼠是不能像鸟类那样飞行,其飞膜只可以帮助它在树中间快速滑性当它不开飞膜的时候,外形像一只松鼠,但鼯鼠并不属于松鼠。标本所展现的姿态是鼯鼠从树叶上滑下来的样子。

成年的刺猬一般可以将比它体积小或者同等体积蛇吃掉,而蛇也会捕食刺猬。作为食物链上的天敌,这对“刺猬与蛇”却在死时紧紧缠绕。

当蛇在捕食刺猬的时候,将其一口咬住(蛇都是一口吞食的),并开始对其进行缠绕,但满身刺的刺猬却是蛇最大的“阻碍”,当蛇想松开它的嘴时,却发现怎么也松不开。刺猬也开始攻击毒蛇,先展开蜷缩的身体,狠狠地咬毒蛇一口,等到毒蛇反应过来,毒蛇的牙都挨不上刺猬的皮肤,只能碰到硬刺。

二者同归于尽之时正好被做标本的老师发现,带回南师做了馆藏,可谓是“生前冤家,死后同穴”。

一楼的昆虫分区,还有许多生科院本科学生自己捕捉的昆虫标本。

每年的八月中旬,生科院的大二学生都会去浙江天目山进行约为两周的野外实习。下雨出门观察微生物,天晴早起观察鸟类,亲手捕捉蝴蝶、蜻蜓、螳螂等等生物……学和乐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融合。

二楼的水生哺乳动物展区有标本馆的“镇馆之宝”——白鱀豚。

白鱀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缩写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

南师大珍稀动植物标本馆能有这极其稀有的白鱀豚标本,和我校生科院周开亚教授的贡献分不开。

周教授长期致力于白鱀豚、江豚等中国海兽研究。他查明了白鱀豚的分布,建立了白鱀豚科,这是20世纪在现生海兽中建立的2个新科之一;研究了白鱀豚的结构功能及淡水豚类的系统发生,考察了白豚的种群数量和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提出白鱀豚迁地保护的建议和实施方案,根据此方案建立的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目前成功地饲养着10头江豚。成功地用照相识别方法研究白鱀豚的迁移,首次获得其长距离迁移的证据,并估算种群数量已下降到100头左右。发现并论证长江中的江豚是一个独立的种群,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为推动白鱀豚保护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标本馆还拥有19世纪末至今的大批植物标本资源,包括其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四个标本室收藏的大量珍贵标本。

瓶身上的标签从“东吴大学”到“南京师范学院”到“南京师范大学”,最早的标本年代竟在民国时期。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中可见一斑。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三江学堂的农学博物科,以及30年代的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的生物系和20世纪40年代的东吴大学生物系。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南京师范学院时,设置了生物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院与时俱进,取得了长足发展,之前的标本也在标本馆建成后汇聚至此。

如今,南师生科人仍在不断完善、改进标本馆。

“数字生科,草木南师”的标本馆数字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传统植物标本拍摄得到的数字化图像,与实物标本的作用几近相同,同时加工处理更为便利,可永久保存,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有利于实现标本资源的共享与传翰,使对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

未来,南师大珍稀动植物标本博物馆计划在正在建设的花房内将进一步引进品种多样的植物品种,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除教学、科研、研究外,珍稀动植物标本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于宣传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解说志愿者在说起“镇馆之宝”白鱀豚标本时,神色中并无许多骄傲自豪,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长江里本来是有白暨豚和江豚两种淡水哺乳动物的,但因为各种人为因素,白暨豚已经是功能性灭绝了,而江豚的数目也在下降中……希望大家能够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江豚。”

我们希望的,并不是珍稀动植物标本越来越多,而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都不再是“珍稀品种”。

文案|李文媛

图片|李文媛 部分来自公众号“南师生科人”

编辑|侯奕辰 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