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字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电子书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的影响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3-08-22 18: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逐渐诞生了数字金融。数字金融的诞生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当今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从传统金融转型到数字金融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数字金融带来了传统金融所不能提供的诸多便利,然而与此同时,随着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也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不同的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本文使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在了解数字金融定义和特点以及商业数字金融现状的基础下,分别研究了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具体风险类型及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并探讨了商业银行应如何来应对这些风险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得转型,同时数字金融可以更全面的发展。并以浦发银行为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关键字:数字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对社会运作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xxxx提出的“互联网+”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做出了积极回应,并开始调整发展思路,勇于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数字金融这一形式开始萌芽。21世纪开端,支付宝系统开始出现,这在一般意义上被看作是中国数字金融的肇始。然而,就金融界而言,更加倾向于将余额宝的开业(2013年)视为其肇始标志。近些年来,在中国境内,以支付宝的蚂蚁金融服务为典型代表的数字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名列榜首、成绩斐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益成为行业新标杆。从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来看,就商业银行而言,其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结果和客观趋势。其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其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其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其三,互联网背景下客户需求的新特点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二)研究意义

分析数字金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应对的监管政策,对数字金融以及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商业银行如今在从传统金融向数字金融转型,在数字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冲击和自身独具的特点,数字金融在带来了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目前,人们正在不断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商业银行也在进行一些举措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作用,但仍有很多不到位的方面。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可以更好的从多个角度发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意识到所面临的风险,从而进行更好的监管,推动数字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发展。2.实践意义整体来说,数字金融的运行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商业银行想要更好的向数字金融转型,还应该重视数字金融的潜在风险,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传统金融所不需面临的风险,例如大数据风险等,数字金融不合理的应用会导致有害的后果。因此,监督者在开放、包容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予以落实,平衡好发展与监督,促进数字金融和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法盒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阅读以往大量的文献,对数字金融进行定义,查阅文献来知晓目前的研究程度,了解数字金融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起来所具有的特点,从中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类型及原因,并对应找到相应的监管政策。然后以浦发银行为例,商业银行在向数字化转型中,来分析商业银行进行的一些措施。

  二、数字金融概述   (一)数字金融定义

在黄益平、黄卓看来,通常来看,数字金融即以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为主体,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和介质,目的在于顺利达成金融业务。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转换而成的。就数字金融的形式而言,易观智库指出互联网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如在线保险,资金和在线贷款)外包是几种主要形式,这些形式是按照行业结构来划分的。从数字金融的定义来看,相比较而言,与以下两种定义大同小异,其一即“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10个部委明确界定),其二即“金融科技”(由金融稳定委员会明确界定)。然而,与金融科技相比较,简单来讲,前者通常注重业务方面,而后者则更加侧重于技术方面。相比之下,数字金融的概念更为合理,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

  (二)数字金融的特征

1.经济特征数字金融的经济特征在四个方面突出:普遍性,市场化,长尾和规模。在普遍性方面,数字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为那些传统金融未涵盖的地区和用户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从数字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受益。在市场化方面,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通过信息化提高了信息流的效率和质量。从长尾巴的角度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只关注那些需要大量,信用条件良好的金融服务的机构,而忽略了那些需要少量,无信用或不良信用的。随着数字金融迅猛发展,这些机构可以依托于数字技术来针对大型和小型金融服务用户。从规模的角度来看,摩尔定律使金融业能够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规模经济。通过信息网络的载体,数字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限制,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最大化了用户和区域的覆盖范围,从而产生了边际成本和规模经济减少的效果。2.技术特征金融的快速迭代发展,它已经成为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上。数字金融首先借助数字技术将金融因素转换为数字因素,然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金融生产力。在一切都被数字化的金融中,智能终端和设备通过人工智能和其他互联网技术将金融行为智能化。3.兼容特征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突出了其与其他行业的兼容性。数字金融通过资金流和信息流来重构传统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例如,数字金融和供应链之间的融合导致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4.监管特征在金融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数字安全和监管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数字金融的发展速度比任何以前的时代都要快于传统金融的发展速度,所以它迫使数字化进程和监管系统技术发展。传统金融下的监管体系和规则在数字金融背景下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尤其是对于资本市场中的数字金融行为,传统监管可能会失败。技术监管已成为数字金融时代的重要特征。

  (三)商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1.发展背景一般而言,2004年支付宝系统开始出现,这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数字金融的肇始。然而,就金融界而言,更加倾向于将余额宝的开业(2013年)视为其肇始标志。截止到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和中安保险等数字金融公司稳居前五,就其业务规模来看,其第三方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等各种业务也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不可置否,短短数十年数字金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方面,中国已然变成了全球领导者。就国内来看,新兴金融机构数量日益增多,使得金融业压力倍增,一方面,就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使得其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一定的进步,另一方面,就数字化进程来看,也使得其不断加快。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小额信贷公司,在金融机构建立“普惠金融业务部”,在农村开展“两权”抵押试行等。因此,到2018年,就数字金融而言,开始凸显出支持金融普惠性的发展的优点和长处。就普惠金融本身而言,存在着一些难题,例如,在获取客户和控制风险方面的费用成本过高,为了战胜这些挫折,让发展普惠金融变得切实可行,数字技术方面提议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尽可能多的设立类似于淘宝或微信之类的互联网平台,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来剖析和解读自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平台的各类信息,并对其信誉进行评价和预测。对于各国实践,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政府采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来指导,也是以此为依据的。近些年来,数字金融在中国发展迅猛,不仅要归功于技术的发展,撇开这一点,正规金融部门的供应不足和监管机构的容忍度较高这二点也是其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之一,然而,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和引起了很多混乱,因此有必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就商业银行得发展动力和源泉来看,数字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短期内,2016年以来,移动金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各大商业银行中,“大云平移”已被普遍接受,并在活动中运用的越来越频繁,并开始成为各项业务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和备灾中心系统也都纷纷被设立,不仅如此,新的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始准备创办和构建。从中期来看,就金融领域而言,区块链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和普遍,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就国内而言,中国人民银行早已声明要争取早日发行数字货币,就国际而言,英国政府也出版了《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表明马克·沃尔波特将从传统金融业这一角度切入以研究和探讨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长处。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与成熟,很可能变为数字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和走向。就区块链技术自身而言,已经由第一代(以比特币为典型)发展到第二代(以“RIPPLE(瑞波)网络”和“Ethereum(以太坊)”为典型),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与前面两代相比,性能更加优良,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银行的监管需求、隐私需求,在金融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的推动之下,政府连续发布了《促进大数据行动纲要》和《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政府公开数据流通和共享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以社会信用为依据,设立一个可靠的、行之有效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独特优势和效用,在此背景之下,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一致以“数据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启动为各个行业数字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增添了极大的助力。就商业银行而言,其数字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2.最新现状就国际而言,在全球金融和金融知识管理以及能力建设和资源优势等方面,世界银行经验颇丰,就国内而言,在数字金融方面也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世界银行的协力支持和建设之下,全球数字金融中心于2019年10月29日在浙江杭州正式设立和启动,全球数字金融中心意在借鉴和参考这些经验和教训,以实现建立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以及惠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共享平台的宗旨和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数字金融发展方面,我们不断协议、磋商,以努力达成一致,对于一些有益的标准与经验,应该予以不断推广,惠及各国各地区人民,以有效维护的数字金融全球安全。对于全球数字金融中心,各方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长,李东荣表示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设立和启动具有积极意义,该协会将与世界银行一道,尽可能对其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从而不断提升其包容性和责任感以及可持续性。同样,世界银行的战略与运营总监范启苗的态度亦是如此,表示该银行将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密切合作,以利用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使该中心成为产生和传播数字金融知识与能力的国际平台。我们正处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对于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市场营销和客户获取等前景业务,而且还推动了中后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以浦发银行为例,为了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浦发银行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数字生态银行”的企业愿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凭借科学技术的资金实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组合化,金融化的服务,具有高效,敏捷,持续的动态变化。走上高质量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成为金融业XXX高质量发展的先驱。

  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举例——浦发银行的数字化实践

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新趋势和新走向,浦发银行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为了推动传统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浦发银行及时出台了“互联网+”数字化计划,启动“SPDB+”集团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就PC端而言,用户可以有效实现一站式访问浦发集团的高质量金融服务,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是新的“SPDB+”门户的必然结果,因为其聚合了浦发集团的银行,信托,资金和其他资源。例如,上海信托的产品可以通过“SPDB+”直接购买。同时,对传统的在线银行业务进行了重构,使用户可以以开放的方式在线浏览各种金融产品,例如财务管理,资金和信贷,而仅在最终购买链接中进行身份验证和交易处理。在移动终端上,“SPDB+”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专业服务,例如在线帐户开设,产品购买,客户服务人员联系以及使用指纹,面部识别,3D触摸屏技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浦发银行基于用户信用调查,建立了大数据模型,并出台了“浦东点贷”消费金融服务,这一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实时应用、实时贷款和还贷,而且还是二十四小时自助的。同时,对于产业层面,“SPDB+”以探索互联网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为目标,努力发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金融服务,有力促进了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此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通过在获取,运营,输出“应用系统”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数据建立的,在渠道最终用户足迹管理服务上的创新,PCRM的背景,立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CRM)系统,并且更进一步,构建了ACRM和OCRM新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对用户在交易时所产生的数据和行为,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形成了将用户引向金融服务的线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与在线财务经理或财务交易专家建立联系,同时“SPDB+”建立了全流程的在线风险控制系统来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极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专业团队处理贷款后的风险。

  四、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原因

毫无疑问,数字金融的广泛使用对银行部门产生了巨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企业间贷款、债券发行和中央银行贷款。根据我国的长期金融紧缩政策,商业银行享有较低成本的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但是又是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具有网络优势,所以在与银行存款的客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数字金融交易的快速发展,T+0的快速实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同时:随着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贷款、银行之间的贷款、购买债券等。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最高利润业务,然而P2P平台的开发商业银行的一些贷款业务由此被移走。在供应链的金融方面,以因特网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也增加了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农民和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信贷的效率。在表格外,数字金融技术使保险及信托产品逐渐脱离其原始存在途径,这也就明显降低了它们一直以来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不但有提供融资服务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助一部分银行进行资本管理及企业咨询等的。由此,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威胁着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债务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因为数字金融的转移而不断增加。因为存款的渠道的转移,数字金融的出现导致家庭活期存款和非金融企业中的存款的比例明显下降,因特网上的金融革新将货币市场与快速救助技术结合起来,并产生了业务,重点是他们可以取代活期存款。第一个就以余额宝基金来讲,它收纳用户的闲置资金,并通过因特网将这些资金投放于货币市场,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及时提供。这种形式的发展不断威胁着银行存款的业务市场。第二种模式还通过吸收和投资于不活跃股票基金的货币市场,有时也将部分银行的活期存款进行转移,这两种模式似乎都不在银行系统内,但实际上,这两种资金都再次流入银行系统。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大部分都是出自银行存款。所以,余额宝模式和交易结算基金模式都将通过货币市场基金和合同流动再次回到银行系统,由此,商业银行的低息现金存款将转化为协商存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数字金融转移的第一个影响是其负债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货币资金资金规模的不断增长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大。截至2006年5月,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组织在一个月内减少了48%,基金组织的大规模变动主要是基于对银行存款的预先处理,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与支付银行存款的风险有关,如规模变动、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和汇率波动。银行存款迟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会可能导致整个银行部门的慌乱和银行流动性问题。

  (二)信用风险

虽然数字金融增加个人和企业的融资选择机会,但它也形成了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从而加大了信用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信息的好处来解决,这是商业银行过去很少处理的一个领域。虽然P2P贷款的迅猛发展使一些人和一些企业的借款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这些客户却大部分是早先商业银行贷款识别的目标。此外,互联网零售平台的迅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大量信息,如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此给金融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服务基础。例如支付宝,蚂蚁金服结合支付宝的支付信息和淘宝的运营信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快速准确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在农村金融领域,数字金融通过对下游农业企业交易信息的生产和分配链进行管理,以企业为中心进行贷款业务。数字技术对过去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严重缺乏有管理经验的数字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员,从2017年以来,许多P2P信贷平台的违约率有所上升,甚至已经关闭,第一个原因是缺乏对该行业的监管。数字金融实质上是金融性的,虽然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了信息缺乏透明度的一些问题,但是金融部门的内在性质仍旧存在。假如我们不进行监管,那么就很可能会造成行业的混乱不堪,更有甚者可能会普遍出现庞氏骗局问题。其次,在信贷授予过程中,数字金融往往过于关注特征信息,而忽略了借款人的“社会性”信息。但是,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将通过对贷款经理的采访和访问来掌握借款人的一些“社会性”信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融资将通过提高市场贷款利率来吸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压力下提高贷款利率,这将导致对高风险借款者的反向选择和贷款,进而增加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数字金融模式刺激了不能充分披露其信用行为的高风险借款人,从而加大了个人和公司的破产风险,也会因此进一步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与银行贷款模式不同的是,网上信贷平台基本上是当事双方之间的直接金融关系,而此平台充当第三方的中间人,没有资金接收审计程序。除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财务模式外,大多数数字金融模式都不能通过提供关于申请者登记、交易、现金流动、历史交易等方面的信息来验证贷款人的信用。此外,由于允许使用私人银行信贷信息系统,大多数平台缺乏申请人的数据,所以不可能用信用系统来评估申请人资金的安全性。大部分的网络贷款都是通过连接手机来检查的,身份验证、视频数据传输等方法。尽管人工审计成本很高,而且减少了资本审批程序的目的,同时,恶意方伪造信息,同时注册多个平台账户存在欺诈风险。

  (三)市场风险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由于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金融结构日益复杂,数字金融还受到利率和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价格波动越来越有可能造成市场风险。与传统银行业金融业务模式相比,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数字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和提取这些产品,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收益。由于诸如利率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市场因素,数字金融平台面临着更大的系统风险,尤其是在数字金融市场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风险大于成熟的金融市场所固有的风险,这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资本安全,而且也给数字金融公司带来了市场风险控制问题。

  (四)平台风险

由于数字金融电子支付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严重后果的影响,处理交易,数据泄露和资金转移。在线信用平台创建之初,存在参与门槛低、资金不足等特点。企业制度结构漏洞多,保障能力弱,在选择收入相同的产品时,与传统银行相比,消费者面临着更高的资本安全技术风险。此外,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几乎所有数字金融模型都面临着因执行,交付和流程管理,数据输入,维护或注册错误,会计错误,交易错误,相关数据维护等问题。从客户方面来说,不受欢迎的公司数目和市场做法的效率低下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因为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多样性和真实性等优点,大型数据有助于在应用程序中有效地处理信息,但大型数据的应用也可能增加信息泄漏的风险,因为他们很可能是高风险网络攻击的对象。数字金融平台是基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借贷关系是由出借方和借方之间的电子协议的签署确定的。企业主正在使用数字金融平台来申请资本贷款。云计算平台记录并使用与个人和企业有关的数据。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无法明确定义。该平台本身无法确定信息阅读器是否经授权,也没有考虑到敏感数据的分层使用,所以,无法传播关于个人的基本信息,关于账户和网络行为的信息可能导致个人和公司资产的损失。根据2017年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信息泄漏分析报告,由网站漏洞引起的实名信息数量高达85.7%,业务占前所未有的缺口的5.6%,与金融部门有关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保险机构和中小型信贷平台上,故金融行业的泄漏信息远高于其他行业。

  (五)替代中间业务,降低客户粘性

数字金融不仅影响到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而且还不断削弱银行中间业务的活动,一方面,数字金融由于其对公司上下业务信息的优势,可以为公司提供付款、咨询和金融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以前严重依赖银行出售保险和信托产品的客户现在也可以通过数字金融平台出售这些产品。中介是银行增加客户的主要手段,某些交易的损失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客户的连接性,从而增加了银行收入的不稳定性。数字金融取代了银行中介,降低了银行客户的连接关系,数字金融不仅影响到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而且还不断削弱银行中介。一方面,供应链融资可使企业更容易支付、咨询和管理资产,因为它比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业务信息更为有利;另一方面,银行过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保险和营销。在信托产品方面,它们现在也可以通过数字金融平台或自我维持的电子平台向投资者出售,金融在线办理业务正在不断增加。中间银行的收入约占银行总收入的20%,对中间收入的竞争对银行部门的利润没有重大的直接影响,但是,中间商交易是银行提高其客户粘度的主要手段。失去这部分业务就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客户的关系连接性,增加了其收入的不稳定性。

  五、商业银行降低数字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建议   (一)加强业务模式

为了降低负债端对数字金融的敏感度,商业银行应采纳不同的业务模式,如加强移动银行和网上银行运作。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财产品和理财顾问对客户传输各类不同的互联网现金理财产品,当这类现金管理产品得到充盈,那么不定期存款将在银行内的互联网金融加快周转速率。虽然这样的方式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因不定期存款损失所带来的债务成本膨胀问题,但银行能够掌控现金理财产品的方向并进行操控,并由此加强流动性管理。

  (二)加强大数字金融技术的应用

只有当数字金融技术被不断实际运用,才能被各类商业银行所熟知熟悉,洞悉其中包含的风险且催生出更恰当合理的评估和管控方式。商业银行只有让大数据信息和社会信息的紧密结合才能让数字金融技术被充分实际应用。中国农业银行对数字金融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其从“金穗汇农通”项目出发,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同其绑定的基础上,创设了新的服务农村的综合支付形式。此外,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建立合作关系,在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信息的采集,既方便了三农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务,又能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

  (三)加强银行、互联网公司和企业三方的合作

金融服务提供者是银行,数据金融的基础构建者为互联网公司,金融服务接收方是企业,三者关系密切,因此需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催化剂让其之间合作关系更融洽、更互利。商业银行在与大量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共享信息,将不同行业的数据信息类别化,给予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合理合适的个性方案选择权,既能促进与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进展,又能对信贷风险有很好的把控,反之对企业也有发展优势。例如,宝钢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中获取了庞大的数据量以改进自身运营模式,并且通过商业银行充盈各类资金。观察宝钢的发展之路,可以明显发现宝钢擅于充分利用合作的优势和自身的资源,同时开发电子商务和金融产品,并利用电子商务积累的信息优势发展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向银行间业务的转变对银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还提高了宝钢的风险预测和管理能力。

  (四)突出思想认识

随着金融技术的深入,发展方向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线信用产品的智能风险控制。我们应该引导员工尽快增强对大数据模型保险控制的信心,并将其心态从“不愿做、谨慎做、少量做”转变为“愿意做、重点做、广泛做”,以不断扩大客户范围,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服务效果。

  (五)突出制度建设

从“机械控制”和“人为控制”的建设角度来看,应将两个系统结合起来,以确保合理地控制风险。在“机械控制”系统的建设中,应加强系统风险控制的模块设计,实时从行业和客户等多个维度收集客户风险信息,增强智能判断力,不断提高“机械控制”风险的前瞻性和预警性。在“人员控制”系统的建设上,要着力防范客户经理“一手清”的风险,严格执行双人调查制度。

  (六)突出因地制宜

通过对不同类产品实行不同的风险保障措施,可以实现同时开发,汇总和纠错的开发模式,并不断完善在线信用产品的风险控制。例如,对于纯在线信用产品,我们可以实施诸如担保公司共享或信用度更高的其他客户担保之类的灵活机制来加强信用担保。对于场景类的在线产品,可以添加房地产担保承诺,以确保适当的风险控制。

  六、结论

数字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荡,不仅波及资产端、负债端,而且让银行业整体运营的风险不断膨胀,更为严重的是让银行无法稳定占据市场份额,客户粘度明显下降。信息技术及交互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疑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如何保持数据平衡性问题,数字金融的数据不平衡问题不简单等同于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建设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和高效严格的监督体系,让数字金融在合理的框架下健康成长,并且让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进程更顺利顺畅,三个加强提出了防控监管风险的具体策略,三个突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如何防控。

  参考文献

[1]罗晋颖.浅谈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C].南开大学,2019.[2]邱钰芬,翁彬瑜.小微民营企业数字金融融资风险的防范[A].长沙理工大学,2018.[3]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8年7月第17卷第4期.[4]李亭亭.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南开大学,2019[5]袁仁淼.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J].广州大学,2017.[6]胡丹.数字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应做到“三个突出”[J].《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7]王作功,李慧洋,孙璐璐.数字金融的发展与治理:从信息不对称到数据不对称[J].2019.[8]封思贤,郭仁静.数字金融、银行竞争与银行效率[A].2019.[9]丁蔚.数字金融:商业银行的未来转型发展之路[J].2016.[10]何宏庆.数字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A].延安大学,201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8884.htm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