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改变世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材背景分析与反思 《网络改变世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网络改变世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网络改变世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付丽娟

一、教材背景分析

《网络改变世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题,主要包括“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和“网络是把双刃剑”三目。主要是从网络改变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互联网,崇尚科学技术。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丰富我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对网络陷阱的分辨能力,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链接生活

猜一猜  你准备好了吗?

1.教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马云图片

生:阿里巴巴、支付宝。

师:大家想到了支付宝,那你会不会选择网络购物这种方式呢?会的同学说一下理由。

生1:网上购物可供选择物品较多。

生2:可以货比多家,还可以比较价格。

生3:物美价廉,送货上门省时省力。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网购的好处,那有没有同学不想网购的?说出你的理由。

生1:因为我看不到真实的商品,不知道是否合适。

生2:网上支付有风险。

师:这的确是个弊端,大家对于网购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辩证地对待。

2.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二维码

师:你们都在哪里见过?

生:饭店、超市、打车、餐厅、药店……各种地方。

师:其实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当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衍生出新型的行业,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教师出示第三张图片——共享单车

师:这是物联网的一种形式。那么什么又是物联网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的探究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并得出结论,物联网是物与物用网络链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师:你还能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应用是物联网?

生:(头脑风暴)手机、家电、无线通信设备、遥控器、快递,等等。

4.教师出示第四张图片——高铁霸座男

(看到图片,学生们顿时骚动起来,他们都知道是谁,异口同声地回答,可见学生对网络生活的关注。)

师: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他究竟是谁?后来,他的姓名、身份证号、微信等各种信息都被人们挖了出来,这是怎么做到的?

生:人肉搜索。

师:那么你会不会参与这样的人肉搜索呢?(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說会,有的说不会。)

师:我们不评价这次的人肉搜索行为对不对,但是我们要知道,有时候人肉搜索是侵犯到了人的隐私权的。其实,网络正在飞速地改变着世界,那么大家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呢?今天我们就开始一起来探讨第二课的第一节《网络改变世界》。

(二)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师: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出你设计的问题。

生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生2:网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生3: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生4:怎样利用网络?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全面,通过刚才的猜一猜活动,我们可以将提出的问题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问题,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三)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师:同学们在自由预习的时候会发现教材中有一些词不是很好理解,说一说你对哪些词感到困惑?

生:民主政治。

师: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民主政治,概念性较强,同学们看书,书上给了这样的四个词“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让我们弄懂这四个词,就基本上了解民主政治的含义了。先看什么是知情权?

生:知道的权利。

师:知道什么权利呢?是一些家庭或学校发生的小事吗?

生:是知道国家和社会大事的权利。

…………

(师生利用这种形式解释了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民主政治这一难点进行了突破。)

(四)拓展延伸——同生共长

师:接下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4人一组,仔细研讨,以辩论会的形式展示小组探讨的成果。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搜集资料,有的讲解,有的讨论,不时向巡视的教师请教。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开始组织辩论会。)

(1)分别陈述各自观点

师: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观点。能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2)自由辩论(学生自由起立,进行抢辩)

正方:没有网络,你能知道一些国家大事吗?能够知道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吗?

反方:怎么不能,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和电视或录音来获取。不是也挺好吗?

正方:那它有那么快速吗?还有网络免费,百度一搜世界就在你面前。

反方:上网对人的健康有害,尤其是我们的视力,经常上网对我们的眼睛害处很大。

正方:那报纸还需要砍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呢。

反方:网络信息量大,不健康的信息多,难以分辨真假。

…………

(学生争辩热烈,尽量找出对方的语言漏洞。)

(3)总结性陈词(略)

(五)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师:刚才,经过正反双方各自观点的陈述,将网络的利与弊逐一进行阐述。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还是弊,要因人而异,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去对待和使用。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厘清本节课的知识点。(生展示本节课重点知识体系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互联网,形成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提高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设计新,即创新和新颖。从教学设计上看,体现了“生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具体明确,符合课标要求,操作性强,教学活动的设计比较详细,操作性较强,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很好地融合和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如,马云的天猫、双十一网购的好处、二维码在生活中的运用、互联网+的引领,共享单车引进了物联网。这一系列活动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网络知识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对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互聯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让学生懂得网络对我们经济生活的推动作用,将教材的第一目和第二目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感受到网络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二是方法活,即方法手段灵活多元。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体现了“生本”课堂。从教学实施上,比较流畅紧凑,条理、环节清晰。教师定位准确,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一个导演。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每一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尽量让大家都有话可说;在第二个教学行为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很到位,这节课信息传递的方式多元化,而且方法灵活,有创新。第三个教学行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引领上,有展示预习成果,有答疑解惑,有辩论会,有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大的转变,学生在思中学,在辩中学,在动中学。改变了以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状况。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强,活动落实到位。

三是目标实。教学目标达成实,落实课标中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如,在环节二合作学习中,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采用了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学习,并且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较高。

通过探究共享单车这一物联网的代表,突破教学难点,引出物联网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物联网是个比较生疏的概念,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加深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

同时,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民主政治”为契机,来引领学生进行对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这一难点进行突破。

辩论会的学习方式,既展示了学生个人的风采,也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通过辩论将网络的利与弊比较全方位地展现出来,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入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网络是生活的补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轻易地被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所吸引。

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看,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学生辩论的过程不是很到位,正方应该更好地抓住利的关键点,调动学生思维动态的发展;时间的把握上也有所欠缺。让我们思考的是在当今课改下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如何去突破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要共同面对的。

猜你喜欢 双刃剑教师教学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心理学报(2023年4期)2023-04-10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心理学报(2021年9期)2021-09-09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圆我教师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9年8期

黑龙江教育·中学的其它文章“捉虾”的教育智慧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品出情味 品出理趣启发引导深入探究“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与评析语文实践活动课“主题辐射”模式的建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