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插花艺术欣赏ppt 中国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

中国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

2023-10-13 0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唐李煜开启了有史料记载的大型宫廷插花展览——《清异录》载:“(南唐后主李煜)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做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这里有明确记录的筒花。 此外,花不仅要插得好,配得妙,而且讲求花器、配材及如何维持花命的技术与品赏方法。插花艺术至此已俨然成为一门专学,因此吾人称隋唐至五代为插花艺术的「黄金时代」实不过言!

唐李贤墓壁画。画中宫女及太监手捧春盘插花供奉的情景。

隋唐时期插花的重要代表

隋唐的插花学,以欧阳詹的《春盘赋》及《花九锡》最为代表。

欧阳詹——《春盘赋》

摘 要

欧阳詹其人晋江人,字行周,贞元间与韩愈联第,时称龙虎榜,为国子四门助教,与愈同为博 士,曾作《春盘赋》。何谓春盘? 春盘又称辛盘或新盘,多取韭、蕹、蒜、姜、与蕖、廖、芥、蒚、芹等辛味菜蔬之五种或七种插盘,于新春时奉神以求新年自励之意故名。奉神后有以生食或和米做成七宝羹,于上七日食用。 唐代春盘与汉代陶盆观念相结合,将盆子视为大地,或加置梅、李、小树或年花,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实景,是为唐代写景插花的滥觞。

《春盘赋》

“多事佳人,假盘盂而做地,疏绮綉以为珍。丛林具秀,百卉争新。一木一枝,协陶甀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穷神。”

这说明了唐代仕女插花的风气。她们把盘、碗之类的花器当作大地,从中插花经营实景。插作的花材力求与花器的造型与质地相调和,达到与造化争胜的目的。

“庭前梅白,蹊畔桃红。指掌而幽深数处,分寸则芳菲几丛。呼翕旁临,作一园之朝露;衣稀拂拭,成万树之春风。原其心匠,始窥神谋创运。从众象以遐览,物群形而内蕴。”

此段说明了插花造景之中空间与幽邃观念,尤其必须体会大自然实景的奥妙,从而表现生物的生机与空气的流动感。所谓“画难书其馨,花难插其灵”,再次得到了突破的妙谛。

“彼有材实,我则以短长小大而模。彼有文华,我则以玄(黑)黄赤白而晕。故得事随意制,物逐情裁。”

此段说明了插花用材的要领,当花材以枝形取胜时则须强调其造型;当手上的花材以色彩取胜时,宜注重其特色,发挥色彩的优点,随时掌握先机加以变化,才有出色的作品。

“当筵而珍奇竞集,下手而芬馨乱开。不然者,欲玩扶疏,期买青山以树;要窥菡萏,待疏绿召而栽。”

观摩别人作品,检讨自己的创作的重要,欲表现高山的浓密与壮伟,可以多用树材;想表现水中荷花的景象则须预留水面,方能有宽广舒畅的美感,随时观察,铭记在心。

“将以缓悲予之思,将以逞吾人之才。此一作也,察其所由,稽其所据,匪徒为以徒设,谅有脾而有助者也。”

说明了插花的目的与意义,除了缓悲寄情,达理托意外,尚可作为艺术的创作表信,绝不可以一般小道视之。原文与注解春盘赋 唐 欧阳詹多事佳人,假盘盂而作地,疏绮绣以为珍。丛林具秀,百卉争新。一本一枝,协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穷神。日惟上春,时物将革。柳依门以半绿,草连河而欲碧。室有慈孝,堂居斑白。命闻可续,年知暗惜。研秘思于金闺,同献寿乎瑶席。昭焉新义,贺矣而明春。是敷荣之节盘,当馈荐之名。始曰春兮,受春有未衰之意,终为盘也,进盘则奉养之诚。尚观表以视中,庶无言而见情。懿夫繁而不挠,类天地之无巧;杂且莫同,何才智之多工。庭前梅白,蹊畔桃红。指掌而幽深数处,分寸则芳菲几丛。呼翕旁临,作一园之朝露;衣稀拂拭,成万树之春风。原其心匠,始窥神谋创运。从众象以遐览,物群形而内蕴。彼有材实,我则以短长小大而模。彼有文华,我则以玄(黑)黄赤白而晕。故得事随意制,物逐情裁。当筵而珍奇竞集,下手而芬馨乱开。不然者,欲玩扶疏,期买青山以树;要窥菡萏,待疏绿召而栽。将以缓悲予之思,将以逞吾人之才。此一作也,察其所由,稽其所据,匪徒为以徒设,谅有脾而有助者也。春盘赋释义中国人以演春、走春、开春、庆春、咬春、点春、报春、会春等应景活动来表达对春天,春节的期盼与喜悦,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盘、挂花笺、戴花胜等是以“花”的角度表达春的情趣生活。除此之外有以五辛(取韭、薤、蒜、姜,与蕖、蓼、荠、芹等辛味菜蔬中之五种)插盘,古称辛盘,配加生菜则谓春盘。辛盘或春盘(取意新春)立春或岁朝均适于制作,一可生食,二可配系红绿丝缕做写景插花,由唐,欧阳詹的“春盘赋”可知中国写景插花实源自唐代春盘!,为此特将全文加以解析:“一些有闲暇又有才华的女子,他们用盘盂当作大地,在盘中(大地上)布列许多的宝贵美丽的东西,有秀美的丛林及各种齐花异卉相互争奇斗艳,每一种枝叶、花材都侔天地之造化,显得非常精妙。以至于每朵花、每片叶子都能显现春的生机。当春天来临,或岁朝时节,万事万物都随季节而欣欣向荣,柳树渐绿,河边小草慢慢滋长,合家安乐,上慈下孝,庆幸大家又多了一岁。新年新气象,让人更知如何珍惜时间。也以金碧辉煌的筵席互相祝贺新春,明白地显示岁朝赋予了人们新的意义。春天是花开的时节,以春盘馈赠亲友,表示春天的生生不息,万物滋生之意。馈赠春盘也表示奉养的诚心,透过春盘的外在精巧,也可表现进盘人真诚的情意。春盘中的摆饰有着白色的梅花,插置在盘中庭院的前方,盘中溪畔插墨红色的桃花,在指掌之间表现出几处深幽的情境,在小小的空间安置芳香的林木景观。呼吸带来水气,好似园中的朝露,轻轻的拍拭,流动着空气,如吹动万树的春风,探究其灵巧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成为创作春盘的灵感,自然而然“形”在心中酝酿而成。看到庭院景观的林木材质,就取春盘材料依照它的长短大小来比拟,以形式取胜,发挥形式之美。那些文采花色,我就以黑、黄、红、白的材料加以运用、晕染,把色彩错开,互相搭配,分别层次,以色彩取胜发挥色彩插花的功能,所以自己有什么样的情趣巧思,就随心意去实现。在宴会时,大家把许多珍奇的春盘竞相争奇斗艳,宴会之余则芳馨处处,要不然想要有更茂盛景观,则在春盘安置青山、多设树木,想欣赏荷花、则在春盘安设置池塘,再插上小荷花的模样,则荷塘著花,情趣无限。作春盘可破除孤寂之愁,调剂个人的情绪,使悲伤的气氛排解,同时表现才情,由春盘观察其情怀,实在是有积极意义的,而非没有用的东西。所以春盘的插作重形、重色彩、重空间,来自大自然的启发。”当然,春盘最早的目的是荐新或供奉,如上图宫女及太监手上各捧春盘插花的情景。李贤为武则天的次子,接收风险理所当然,而此盘花插作生动,高低有致,与《春盘赋》中所描写的实景景观完全一致,可视为中国最早写景花的实例。罗虬与花九锡罗虬其人唐末台州人,与罗邺、罗隐齐名,世称三罗,即是诗人,也是唐代有名的花艺家。何谓《花九锡》?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所谓《九锡》原是古代帝王礼遇臣子的九大项礼物。罗虬以插花的角度针对当时的国花牡丹也提供了九大礼遇原则,颇有黄袍加身之意,但它无疑地标示了唐代插花的理想与认真态度,更可看出当时对插花的考究高度的品尚原则。大略分为以下数个要点:(一)花器与道具当时贮花之器讲求白瓷或铜器之类高洁上好料者为主,陶器则不予採用。白居易歌咏白牡丹诗“好酬青玉案,称贮碧冰盘”,碧冰盘即是青铜的《鉴》类大盘。牡丹花头大,用一般盘子显然不够。而薛能《牡丹诗》曾见有牡丹插于陶器者,则发不平之唱道“异色禀陶甄,常疑主者偏”之叹。至于插花的造型因材置宜,除瓶盘之属外,为配合牡丹等大型花头,则倡行使用缸、甖之类,是为《缸花》。花器衬以底座、垫板、花台或花几,其材料选用精雕华美花纹的高级木刻漆几座,或青玉雕作的案(如螺钿、鎗金等漆器),以强调牡丹的格调与身份。剪裁枝叶之剪刀则使用利而快,且镶错华美花纹的《金剪刀》。而浸养花枝的水则务求使用冷冽甘美且经风日流动的天然泉水或雨水,井水则不予考虑。(二)瓶花摆饰依置瓶花宜考虑避风问题,若障风则尽量使用考究的重顶帪幄,摆设的环境四周或背景则陪衬以名家图书,力求其华贵高雅,相得益彰,是为插花与绘书两大艺术的美妙结合。(三)品尚原则欣赏插花配搭图书外,一而吟诗咏歌自是最大享受!歌则宜以新编的曲子,诗则咏以清新脱俗的诗句,外配醇香美酒,以浑然忘我的逍遥之情方能尽兴,从而领受插花的乐趣与天香之美!酒赏、书赏、乐赏、诗赏合一的声色效果是欣赏牡丹花的高层次境界,也是唐代插花品尚的方法与角度,但务必求其新、雅。此点李白在其《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并增加了谭赏,但酒赏仍是唐代赏花的最大特色。(四)花材的品第与择配《花九锡》固然为牡丹而作,罗虬以为其他花材【须兰、蕙、梅、莲花】品格高贵者【乃可披襟】或充作牡丹花的配材;【若芙蓉、踯躅、望仙、山木、野草、直唯阿耳】,是不够资格配称的,自然也不适宜充作牡丹的配材。总之,《花九锡》一书已完全点出插花的所有要素,称为后代插花艺术发展的楷模与基础。隋唐时期插花的进展与特色寄情于物

隋唐时候对花木已普遍赋以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这是插花学上的一大突破。而插花时视花格枝高低与象征之意义,审慎调配,择取花材,更是隋唐在插花学的一大成就。

此外,插花时换水以维花命是必要的,但换水得心情与态度则须考究。

凡此均为后代插花之圭臬,并为明代袁宏道《瓶史》所引用外,对宋代以后之花以为客为友,给与很大的启发。

花材养护至于花材保养和知识在当时已具相当规模,如郭橐驼《种树书》说“一芍药牡丹摘下,烧其柄插瓶中,后用其柄以腊封之尤妙”;“冬闻花瓶多冻破,以炉灰置瓶中,则不冻。或用炉灰置瓶中,则不冻。或用硫磺置瓶内亦得”等等,对后代插花学之建立,已有立竿见影之功。

插花形式

隋唐就花型已突破盘花与瓶花两种形式,而有缸花或盆花之属,且花型活泼。

盘花

花材以牡丹为代表,盛行于宫廷贵族之家,间及佛堂。

一般宫廷或家庭室内装饰的插花,受春盘的影响,花材稍多,且富生意。形式除有作三朵呈三角排列者外,有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开展的,特别隆盛与豪华,实开宋以后院体隆盛花之先声。

瓶花

榆林窟唐代壁画吉祥天女像

花材则以莲花为代表,盛行于佛寺清斋之中。用于奉佛(包括道家的插花)每瓶(或盘)花材只限一种,尤其是莲花,枝叶不多,常见的以简洁明快的三支枝干为主要架构,作向上发展,以花为主,因此最长的一支为花,其余两支为叶。

缸花

唐至五代卢楞伽画罗汉图

卢楞伽所画罗汉图上的小缸花插大小不同之白牡丹,主花稍倾向前,副花较长而仰与后,花前布叶参差遮掩缸半,右增枝叶一枝扬仰向上,比例均匀,灵巧生动,欲属有唐作品之代表。

隋唐插花之东渐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既然与佛教共话有着密切的关西,随着佛教东渐,我国插花艺术的成就就在唐朝时也随之陆续传抵日本。相传负此伟大传播任务的便是那几次奉命使华的大使小野妹子。此人后为池坊花道的宗祖。

五代是兵马倥偬,篡位争权的时代,政治萎缩,民生疾苦,再度陷入如六朝般的混乱局面;操持政治的文人意图避难,社会灵魂的高士亟企隐居,天下沦于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的野心人们手中。

在此状况下,显然的「唐代灿烂之艺术已如秋风之扫落叶」,代之而起的是与新思想互为表里的新兴艺术逐渐滋长,无形中却成为这些人思想意志的表白与宣洩工具。于是不拘形式,畅所欲为,形形色色,纷列杂陈,从而织成了各式各样美丽的花朵。在当时爱花者不乏像蜀后主昶那样崇尚奢侈,终日畅戏花间,或游百花潭,或赏栀子花,但一般言,插花已成为发洩胸中「逸气」的工具,尤其是那些不能提笔绘画的墨客骚人,乃至流离失所的达官显要们,每将自己随意所插成功的花视若天地间伟大的创作,孤芳自赏,日夜对吟,藉助浇愁,宠辱以忘。因此,所採用的素材也就杂花野草,枝叶参陈,就地取材,不拘形式,至于用的花器更突破了盘与瓶的限制,趋于竹筒、黑漆器之类作更自由、无拘束的表现,纵使随意拈来,无不是处,是乃插花艺术的一种解放,也是插花艺术达于自由奔驰成熟境地的一种现象。此即「自由花」时代的诞生。

五代时期插花的重要人与事

李后主(李煜)与锦洞天

李后主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与宋时的徽宗同是史上有名的艺术皇帝。

何谓锦洞天?

《清异录》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此为史上最早的插花定期展览会。

从史料可得到以下结论:

当时已后挂花或吊花之发明(梁栋用吊,窗壁用挂)。

吊花,明宣宗作

发明“隔筒”当花器。“隔”通膈,指竹节中的横膈,隔间“开光”以膈盛水插花,是为“筒花”。

利用天然场所设置花台,善于就地取材,将环境与花器融为一体

花材选择极为自由而广泛,杂花野草均有网络之内,内容极为丰富。

此正是我国史上记录最早(距今千余年)且最盛大的插花艺术“定期公开”展览会。

因为花命本难久留,但插完花还加以榜书,为的是招揽观众,开放欣赏,何况规模宏大,加上每于春盛时节(约二月十五日花朝前后)按年举行一次,总是不全是他一人之作品,也可想见当时华在宫廷中受重视的情形。

张翊与《花经》

张翊其人

蜀汉人,其原祖为南唐人,后迁于晋,好学多思致,著有《花经》一卷。

《花经》里写了什么?

卷中将自然界中可用以插花的花卉七十一种按其品质高下仿照官秩等分为“九品九命”如下:

一品九命:兰花、牡丹、虫葛(虫葛同蜡)梅、酴醾、紫风流(睡香异名);

二品八命:琼花、蕙花、岩桂、茉莉、含笑;

三品七命:芍药、莲花、檐葡、丁香、碧桃、垂丝海棠、千叶桃;

四品六命:菊花、杏花、辛夷、豆寇、后庭、忘忧、樱桃、林禽、梅花;

五品五命:杨花、月红、梨花、千叶李、桃花、石榴;

六品四命:聚八仙、金沙、宝相、紫薇、凌霄、海棠;

七品三命:散花、真珠、粉团、郁李、蔷薇、米囊、木瓜、山茶、迎春、玟瑰、金灯、木笔、金凤、夜合、

踯躅、金钱、锦带、石蝉;

八品二命:杜鹃、大清、滴露、刺桐、木兰、鸡冠、锦被堆;

九品一命:芙蓉、牵牛、木槿、葵花、胡葵、鼓子、石竹、金莲。

【注解】〈虫葛〉[là]:同蜡。

古代品评人才高下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为准,俗称“九品”,一品味上上之材。

至于九命为周代官爵升降之法,一品相当于九命,依此类推。

张翊以品命分封花卉的位置,其区分之标准并未说明,但大体不离形色、香味、光彩、质重、神气、性格等等。品花人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此种品鉴花卉优劣的观赏法,实开后代“花品”及“花谱”风气之先,也为昂是插花配材取材点处明灯。

韩熙载及其“五宜说”

韩熙载其人

南唐北海人,庄宗同光年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历事李昇、李璟、李煜三主,官至中书侍郎,为人放荡不羁,纳妾四十余人,日夜笙歌,为人所诟病,但其懂得生活情趣,则为常人所不逮。

“五宜说”

南唐韩熙载的香赏“五宜说”将花与燃香的艺术打成一片,他认为: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对于插花他认为

“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酴醾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香。”

龙脑,为龙脑树干中的天然白色结晶。配以木樨(桂花)之淡郁。

沉水,即沉香,味甚古雅,配酴醾(蔷薇的一种)之沈老味别具风雅。

四绝,合香之一种,或称“四弃”;《清稗类钞》称“四弃香,轻微淡远,迴殊常品,盖以梨及苹婆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者”。配以兰当有一番风味。

麝香,麝之腹部香腺之分泌物,味烈而辛,有镇定功效,配以含笑之甜香颇为契合。

檀香,常绿乔木之檀香,有浓香,配以薝卜(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也有人说是栀子花。)的乳清香令人神清。

如此这般,将香味的境界带入品花的性格之中,按不同的花材的香味与形色配燃不同的香料,超过耳目的所谓高级感官而诉之于嗅觉之美的,称之为“香赏”也可。插花艺术的精神与考究至此又被推倒另一境界。

郭江洲及其“占景盘”

占景盘出现之前,用盘插花容量比较大,但是花枝长了很不好固定,盘花的花枝只能躺置,无法挺立。五代时为了发挥盘花的艺术效果,当时的巧匠郭江洲发明了占景盘。

五代末的《清异录》载:“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

占是“站”的别写,“占景”意为树立花草景物,其特点是:

铜铸,盆呈花唇平底,美观稳当。

细筒甚多,其作用与剑山近似,花枝可插置其中,不致倒塌。满添清水时,筒铜在水面下,别有潋滟之美,枝脚清幽增加盘花赏水的可能性。

繁花数枝一束,分开插置,可增长花命;不必众花成捆,否则易生腐质,损及花命。

花枝分束插置,前后高低各循需要,可以增加插花者艺术发挥得潜在力与空间感。

无疑的,这是插花技术上一大进步。它的发明使写景花的表现更为容易,正由于使用方便,可以看出类花盘所发挥的特点,因此不久也应用到花瓶上来,比如后来宋代六孔瓷器花插的出现,宋代十九孔花插,明代七孔珐琅花插。

五代插花的唐代遗风与新风格之自由花

唐代遗风

唐代遗风的正统隆盛之“院体插花”主要盛行于较安定而重文教的南唐和西蜀等。花器多用盘,花材种类较多,规模较大,枝叶繁茂,与其说重形式补入说是重色彩,花色如张翊《花经》所列,取材甚广。

自由花

而一般文人雅士及僧侣则反而以自由花为主。自由花最大特色是不重排场,讲求生活情趣与花草天趣。花器以铜制瓶壶乃至竹筒、吊篮、挂筒之类品质质朴花器为主,花形与其说是注重枝叶机能,不如说是重形意;取材受《花经》观念影响,以格高素朴之花为上。

自由花色彩朴素,花色只一两种,其作风求其如承露之招展,生意盎然,时配以香炉等物,藉之体会插在文弱阳光下大自然所呈现出来的“生命”趣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