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选修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提纯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已修改】选修1

【已修改】选修1

#【已修改】选修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已修改】选修1-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案.doc

【文档描述】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导学案 首次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已经成功测定出6788个高可信度的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发现了包含1000余个“蛋白质-蛋白什么意义?_。 12、商品化植酸酶主要来自微生物,首先筛选出产酶的菌株,然后制备植酸酶,请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回答问题:(1)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_;中包含哪些成分?_。 (2)请写出一种纯化得到植酶酸的方法_;其依据是_。

2、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建立了2000余株蛋白质抗体。 同学们,肝脏中的蛋白质成千上万,这些蛋白质是如何被分离出来的呢?它需要那些基本技术与方法呢?问题探究一、蛋白质分离的原理1、阅读是_。 透析的原理是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 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

3、教材P64课题背景,思考了解、红细胞的特点是什么?、根据红细胞的特点推测蛋白质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P64-66基础知识,思考并掌握、分离蛋白质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凝胶血红蛋白溶液。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 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 、_ 、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透析的目的。

4、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概念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材料是什么?、缓冲溶液的含义是什么?配制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电泳的含义是什么?分离样品的原理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 、_ 、_ 和_ 。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

5、质量大小通常使用哪种电泳方法?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什么特性?二、血红蛋白的分离与提取1、阅读P66-69实验操作,思考并掌握1、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一般布骤是什么?2、血红蛋白淀物11、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

6、的组成是什么?为什么呈现红色?3、防止新鲜血样凝固一般可以加什么?4、红细胞洗涤的目的是什么?离心时注意什么?加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什么?5、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原理是什么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

7、6、分离血红蛋白离心时需注意什么?从上到下分为哪几层?7、透析的原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透析袋内外分别装的是什么溶液?2、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1)细胞组成,其中()的含量最多。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淋巴细胞9、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 A.NaCl B.甲苯 C.蒸馏水 D.柠檬酸钠10、。

8、凝胶色谱柱的制作步骤有哪些?(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3)样品的家入和洗脱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判断色谱柱制作成功?3、蛋白质纯度的鉴定方法是什么?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7、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的()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8、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

9、知识巩固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2、利用凝胶色谱法,什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5、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维持()基本不变。 A温度 B 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6、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

10、么样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C.相对分子量小的D.所代电荷多的3、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4、凝胶色谱法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