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教的故事 之 教主是谁? – 伽罗德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拜火教基本教义 拜火教的故事 之 教主是谁? – 伽罗德曼

拜火教的故事 之 教主是谁? – 伽罗德曼

2023-01-21 0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印欧人种迁徙的示意图,

其中一支在公元前1800年后到达中亚,尔后逐渐定居或分流。

关于印欧人种的迁徙有很多假说,此为较流行的一种

琐罗亚斯德创立教义时是三十岁。他经历了流离失所,又享尽荣华富贵,三妻四妾,儿女无数。他经历了宗教和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最终贵为人臣,坐下弟子成群。他的一生可谓圆满。然而,人无万年寿,他担心的事情只有一件——旧宗教的复辟。

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心血,自己一生笃行的改革,被后人或者无关的人毁于一旦。然而,教中的长老、王国重臣中不乏旧宗教的改信者,也难保没有意志不坚定的人。在他百年之后,事情会如何发展,又有谁知道……更加令他忧愁的是,敌人的势力如此强大,尽自己一生之力,不过把拜火教推广到几个小国家。待到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之时,又不知是几代人后的事了。到时候教典里还能不能剩下一句他的话都不好说。

琐罗亚斯德辗转反思,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后人无法篡改教义——从此空去教主之职,如此,则再无人可以对教义动手。如此可保改革千年无恙。然而一教无主,何成体统?保不齐后世会一盘散沙,任人凌辱。所以须得给人一些盼头。

于是待到暮年之时,他便如此交代弟子:“余昔日曾在凯扬撒赫之海中沐浴,体内精华为水之女神阿纳西塔所得,乃存于海中。千年之后,有处女将于同地沐浴,为阿纳西塔所感,授予精华,得以有孕。长成聪慧虔诚,可为第二任教主。如此者三次,分别相隔千年,所以为余之三位后任,分别名曰乌谢达尔,乌谢达尔马赫,以及苏什扬特。彼三子,为吾之转世,将率天下善信者,击退邪魔,广宣正道。及苏什扬特之时,方得见‘最终之体’,而吾主之愿得遂矣。”

(当然,这堆话来自教典+笔者脑洞,现在没办法确切地知道琐罗亚斯德当时究竟说了些什么,况且他也不会说中文。)

关于什么是“最终之体”,以后细说,和基督教的最终审判日有些接近。反正弟子们战战兢兢地把这些写入了教义,如此一来,则拜火教通共只能有四位教主(阿胡拉·马兹达,乌谢达尔,乌谢达尔马赫,苏什扬特)了。

这招绝顶高明,却也难免自损,从此拜火教只能依附国家或族群而立,除非那几个传说中的后任出现。不过二元论宗教都喜欢自损,对后世教徒来说也就是日子难过时忍着点罢了……

他或许也很清楚,这三位后任绝对不可能出现,因为教中真正的掌权者——大祭司们——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代替自己号令天下的。但是对他来说,只要那帮大祭司不要篡改教典就足够了。

至于千年之约,或许足够拜火教的徒子徒孙们努力了。但是他又何曾想到,拜火教真正全面兴起正是在千年之后的波斯人手中……

一副三世纪的琐罗亚斯德画像,

给东方人习惯性地戴弗利吉亚式帽子显然是希腊罗马人的作风

如是安排之后,琐罗亚斯德撒手人寰(传说是在一次冲突中,而他也是七十八岁高龄了)。而拜火教的徒子徒孙们确实如他所愿,没有再设立新的教主。各地最高的教职既为大祭司,于波斯则为玛葛,于粟特则是萨宝,称法不同,而号召力仅在族群/国家范围内。

然而,成事在人,再精妙的安排也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琐罗亚斯德坚持的教义依然被各代的大祭司们不经意地修正着。这些修正导致的矛盾甚至留在了至高的教典《阿维斯陀》中。比如被琐罗亚斯德极力反对的祭品豪摩,很快就堂而皇之地回归,成为了起死回生的圣物。

当然,那些矫改教义,自称教主的“狂妄之徒”无一例外地遭到了严酷的惩罚。他们之中,有一个叫马兹达克,还有一个叫摩尼。

详细的介绍就留待以后吧,马兹达克和摩尼的下场差不多,但是摩尼的影响大为深远。

其实摩尼根本就不是拜火教徒(他宣扬的教义和基督教的关系更近一些),只是他的支持者们认为他是那三位后任中的某一位。而他所推行的教义和拜火教除了在二元论上相似,根本还是不同的。

摩尼死后,它的教徒流入中亚,后又入中原。助唐平安史之乱的回纥(回鶻)曾以之为国教,而唐武宗灭佛时也一并打击了“穆护”——摩尼教。此后其转入暗处,乃与民间信仰相融,改称“明教”。

晋江明教草庵和摩尼光佛,

此为宋代明教复兴时期所建,已和中华文化融合甚深

所以,如果你硬要问一个拜火教徒一开始的那些问题,碰到脾气好的,或许会和笔者一样给你详细解释一通;碰到脾气不好的,或许会回答你:瞎BB摩尼教别和我们套近乎!教主都被我们咔嚓了,你还要搞啥?

好了,关于摩尼教和拜火教的恩怨,我们以后有时间细说。今天就讲到这里。

注:文中关于拜火教不设教主,以及预言转世的目的,很确定地说,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或者说脑洞。但这也是笔者认为比较有可能的一种解释。当然,拜火教的起源极早(青铜时代宗教),和后世宗教如基督教(铁器时代宗教)等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和观念背景,所以出现一些特别的设定也不足为怪。本文的目的只是希望通过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解释来说明拜火教的观念形成,当然,从纯粹宗教哲学角度去看,我们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