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4款7.2米鱼竿, 我只中意你!(3万字解析&鲢鳙鱼竿&大物鱼竿推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拓扑有哪些鱼竿 这14款7.2米鱼竿, 我只中意你!(3万字解析&鲢鳙鱼竿&大物鱼竿推荐)

这14款7.2米鱼竿, 我只中意你!(3万字解析&鲢鳙鱼竿&大物鱼竿推荐)

2024-04-28 1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温馨提示:全文30000字,阅读需要20分钟,为节省您的时间,可根据文章目录选择阅读,14款鱼竿简评及推荐在第九和第十部分。

本文主要内容:

钓友对长尺寸7.2米鱼竿的需求有哪些?什么是鱼竿的重头感,长尺寸的鱼竿(至少6.3米)为什么都普遍有重头感?什么是鱼竿的设计思路?什么是鱼竿的抛投性,影响鱼竿抛投性的因素有哪些?14款7.2米鱼竿综合性能横向对比,简评。鱼竿推荐。一. 觅鲮的碎碎念1.开始钓鱼吧,朋友们!

三月,春风拂面,和煦爽心,野外处处桃红梨白。

此时此刻,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喜欢钓鱼的人来说,就正式拉开了今年激情垂钓的序幕。

于是,拿出尘封已久的鱼竿包,掸去灰尘,拉开拉链,来回翻动着一眼就能数得完的鱼竿,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呆呆怔住地一刹那,似乎听见鱼竿包在痴笑地对自己说:”新鱼竿,快到包里来“。

回过神后,掂量了一下鱼竿包,着实轻盈, 不增加些重量,真的压不住那忐忑的心(今年完成大鱼梦的迫切的心情)。

哈哈哈~~~, 鱼儿喊你回家换装备了。

新年新气象,预祝钓友们今年都能大鲫大鲤。

2.钓友们的困惑

最近有很多钓友让我给他们推荐7.2米的鱼竿,价格范围最好在300-600元。

因为我的渔具包里只有一支7.2米的千川鲤4代和一套双宝宏图五代,其在价格上和鱼竿细分定位上,都是不太匹配一些钓友的需求。

为了帮助钓友解决选择7.2米鱼竿时面临的困惑, 我根据之前研究各种细分定位鱼竿的经验(可查看我之前的文章),结合着知乎平台众多钓友对于7.2鱼竿的各方面的诉求,同时汇总当下14款热门的7.2米鱼竿(品牌系列如下)测评的一些主要参考数据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钓友一些参考。

名伦悠然羽禧玛诺GLR开沃剑武鲤轻量光威龙云二代双宝玄图达亿瓦一击F化氏一味EX+宝飞龙龙匠S一味VIX汉鼎全能战六鱼531钓鱼王霸王悍光威荒武技宝飞龙银龙大物二. 钓友对7.2米鱼竿的需求点有哪些?1.为什么要看钓友对7.2米鱼竿的需求有哪些呢?

因为别人的需求点,有可能也是你的需求点,不同的人对鱼竿的特性了解的深度各不相同,进而对于自己购买什么样的鱼竿的动机也是相互有别的。

统计,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众多钓友对7.2米鱼竿的诉求点,能让你更全面的认识到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鱼竿,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竿。

买鱼竿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 这样避免了我们不明所以的盲目去往渔具包里填塞一个又一个新鱼竿。

钱要花在刀刃上, 毕竟钓友们的零花钱应该都不太多,买竿试错,踩坑是万万要不得的。

2.钓友对7.2米具体的需求点有哪些?

根据2/8法则, 我主要汇总了知乎上一些钓友对于7.2米鱼竿的一些诉求点,至于其他搜索引擎和内容APP上的问题诉求,和知乎上的大同小异,暂且可以忽略。

具体的诉求点如下:

把上述表格中的内容细分归纳,可以分为8个方面:

对鱼竿细分种类定位的要求对鱼竿综合性能的要求垂钓目标鱼的种类垂钓目标鱼的重量范围垂钓场景/水域预期的价格层次购买鱼竿的目的其他期望

⑴对鱼竿细分种类定位的要求:

①小综合竿②综合竿③轻量大物竿④大物竿⑤巨物竿

⑵对鱼竿综合性能的要求:

①好抛投②腰力好③手感轻(轻量)④强度高⑤硬

⑶垂钓目标鱼的种类

① 鲫鱼②鲢鳙(众多钓友使用7.2米鱼竿垂钓的目标鱼种)③白条

⑷垂钓目标鱼的重量范围

①5斤-10斤②百斤巨物

⑸垂钓场景/水域:

①水库②湖泊/野河③人工/自然黑坑

⑹预期的价格层次:

①200-400元②400-600元③1000-2000元

⑺购买鱼竿的目的

①自己使用②送人(老公/男朋友/爸爸/老丈人/其他长辈)

⑻其他期望:

①性价比高的②品牌质量好的

在上述8个方面,除了价格这个购买鱼竿的前置限制条件外,钓友们对7.2米鱼竿诉求的核心点还是鱼竿综合性能的优良表现,即是如下5点:

①好抛投②腰力好③手感轻(轻量)④强度高⑤硬3.如何正确看待鱼竿综合性能的5个评判标准

在当下,鱼竿品牌厂商围绕着以上5点去升级优化鱼竿和进行一些新品的品宣(产品宣传)。

同样,那些鱼竿测频的视频博主也是围绕着这5点进行着横向和纵向的鱼竿对比,进而筛选出最具性价比的鱼竿。

最后,钓友们在产品宣传详情页和众多视频博主的信息流的冲击下,似乎也形成了对鱼竿综合性能是否优良的一致评判标准:

好不好抛投(取决于硬度和是否重头)?腰力是否好?手感是否轻量?强度是否高?硬度高不高?

似乎都认为,无论是那种细分种类的鱼竿都要满足那5个性能要求才算是一支好的鱼竿.

但事实上,现在没有一款鱼竿都能同时满足上述的5个要求,即使满足,也是那种差强人意的程度。

也许有人问了,为什么无法满足呢?

主要原因有2个:

①鱼竿碳布的物理功能特性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轻,硬,高强度,腰力足)

②设计水平有限〔无法很好的平衡不同等级碳布的物理特性(鱼竿是由不同等级的碳布,混合比例叠加卷制而成的),最终让鱼竿的综合性能趋向理想中的完美状态〕

那面对这种现状,如何选购鱼竿呢?

其实很很简单,有2步:

第一步:明确你自己的垂钓需求(主要垂钓鱼种,水域,鱼的重量的目标范围等),

第二步:瞄准不同细分鱼竿种类的主要性能优势,降低对鱼竿全面优良的性能期待。

在第一步中,钓什么鱼,在哪里钓,这几点对广大钓友来说一般都比较清晰。

但对第二步中的各种细分定位鱼竿的主要性能优势可能会有一些模糊,下面来简单说下。

就目前的鱼竿细分种类来说(基于台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鲫鱼竿②小综合竿③综合竿④大综合竿⑤轻量大物竿⑥大物竿⑦巨物竿

上面的7种鱼竿具体有哪些差异呢?

其实,上述7种鱼竿是基于自身的重量和钓重来进行划分的,也就是鱼竿的轻量化(持感)和强度。

由于鱼竿的轻量化和强度取决于鱼竿原材料碳布等级的高低和碳布使用量的多少,而一支鱼竿碳布等级的高低和自重又会影响着鱼竿腰力和硬度的表现。

腰力和硬度综合表现得是否优秀,又是由鱼竿的设计水平决定的。

所以说,鱼竿差异的核心在于碳布等级的高低,关键在于设计水平的高低。

如果要直观的从手感和钓重数据上来说,上述7种鱼竿主要的性能优势如下(不是绝对,相对而言):

①鲫鱼竿:轻量化②小综合竿:轻量化③综合竿:强度高④大综合竿:强度高⑤轻量大物竿:强度高⑥大物竿:强度高,⑦巨物竿:强度高

(如果有钓友对鱼竿的持感,硬度,强度,腰力以及碳布等级划分不是很明白,可以阅读以下文章)

觅鲮:10款热销百元鱼竿,谁才是真正的“国民钓竿”?(新手入门鱼竿推荐高性价比)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钓友问了,”上述7种鱼竿的主要性能优势中的腰力,硬度,以及抛投性哪里去了?

这是个好问题。

由于鱼竿的轻量化和强度是基于碳布使用量的客观性能呈现(无论碳布等级是高还是低,成品鱼竿的净素材重量越低,那就越轻量化,同时强度就越低,反之,就越重,同时强度就越高)。

而鱼竿的腰力,硬度以及抛投性是基于碳布等级的主观设计能力的呈现,具体来说就是,同等级的碳布以及比例,不同的鱼竿品牌,由于各自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能力的差异,最终在成品鱼竿的性能上是有较大差异的。

这也是当下市面上鱼竿性能宣传和实际使用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即(举例说明):

钓友对鲫鱼竿的固有认知是轻量,腰力好,但实际上没啥腰力。

钓友对综合竿的固有认知是轻量化,腰力好,硬挺,但实际上是又重又软。

鱼竿细分定位固化了钓友对不同鱼竿性能的认知, 而有些鱼竿品牌就是钻了钓友这个认知的空子,进行虚假宣传,实际体验感超级差,花了钱,踩了坑。

也许又有钓友问了:”那当下各种细分定位的鱼竿没有综合性能做得比较完美的?"

完美的鱼竿凤毛麟角,但综合性能各方面相对比较平衡或着某两点做得比较优秀的倒是不少。

这也是有些钓友总觉得买鱼竿为什么总觉得难的原因。

当下鱼竿性能现状是客观事实,既然无法改变鱼竿,那就改变自己心里的那个高要求。

如果无法左右逢源,那就取舍放下一部分,也许选择就会明朗。(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哈哈哈~~~)

4. 7.2米的鱼竿为什么会重头,重头的鱼竿到底好不好抛投?

从钓友对7.2米鱼竿的各种诉求上看, 鱼竿不重头和好抛投出现的频次是最多的。

那为什么这么多钓友都在刻意追求不重头的鱼竿,以及好抛投的这种鱼竿的特性呢?

如果再进一步问:

鱼竿的重头感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导致鱼竿的重头感的,重头的鱼竿是好还是不好?

好抛投的这种鱼竿的特性又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影响着鱼竿的抛投性的?

重头感和好抛投之间又有着什么联系呢?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来一一解释。

⑴重头感是什么?

想必钓友在网上购买鱼竿浏览产品详情页时会看到如下展示鱼竿重心的示意图:

那什么是鱼竿的重心(或者说鱼竿的重心距离)

鱼竿的重心的是指鱼竿在完全伸展开时的合力作用点到手把节底端的距离。((注意:此处所说的重心是鱼竿带后堵的重心)

物理学术语解释总是难懂,简单脑补一下:把一支伸展开的鱼竿水平放在一根手指上,什么时候鱼竿在你手指上保持左右平衡了,那鱼竿在你手指上的位置就是鱼竿的重心。

鱼竿的重心和重头感又有什么关系呢?

重头感其实手握鱼竿,使手臂和鱼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的状态时的持感, 是手臂发力作用在鱼竿上的一种主观上的是否费力的感觉。

而鱼竿的重心距离恰恰是影响鱼竿是否重头的关键因素。

简单来说,鱼竿的重心距离越大,持感就越费力,也就重头感越明显,反之,重头感就越小。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钓友问了:“为什么呢,为什么重心距离越大,就越重头,越费尽,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原理它也比较简单,就是“杠杆原理”,为了更形象的解释,请参考如下简图:

常规的杠杆原理示意图如下:

杠杆原理中有5个关键要素:阻力(F₂),阻力臂(L₂),动力(F₁),动力臂(L₁),支点(O)。

如果要使杠杆达到水平平衡状态,就要满足:F₁L₁=F₂L₂

而上文中说到的手臂和鱼竿保持水平状态,其实也就是满足了杠杆受力平衡,参考草图如下

O点支点(手腕处),

OB之间的距离为动力臂L₁(手腕到肩部手臂的)

F₁是动力(手臂发力)

A点是鱼竿的重心,OA之间的距离为阻力臂(F₂),

F₂阻力(鱼竿的重力)

当手臂持鱼竿保持水平状态时,也就满足了如上的杠杆原理。

因为手臂到肩部的距离对于同一个人来说时一定的,而不同长度的同一款鱼竿,它的重心距离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重心距离越长的鱼竿,要想使鱼竿保持水平状态,我们就要使出越大的力气。(即F₁动力越大)

所以说,鱼竿越短越不费力,越长越费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3.6米或4.5米的鱼竿时,重头感不明显,而用5.4米以上的鱼竿时,重头感陡然提升了。

⑵是什么导致鱼竿重头的?

在上文中说鱼竿的重头感是由鱼竿的重心距离决定的,这种结论的前置限制条件是:

①同样的细分定位的鱼竿(鲫鱼竿,小综合竿,综合竿,大综合竿,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巨物竿之一)②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鱼竿③不同长度鱼竿的碳布层数是一样的(鱼竿整体的质量密度尽量一致)

满足了上述3个条件,通过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出重心距离决定重头感。

但从我自己试错各种感鱼竿的体验上和众多钓友的需求反馈上看,不同品牌的同一尺寸的鱼竿的重头感各不相同。

即使是相对短尺寸5.4米的,有些品牌的鱼竿抛投起来,前端就像绑了个铅砣。

这又是为什么呢?

同尺寸的不同品牌的鱼竿为什么重心差异那么大, 是什么又在影响着同尺寸鱼竿的重心呢?

下面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下。

⑴客观原因:特定的细分种类鱼竿的性能要求。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说简单点就是:有些鱼竿,比如大综合,轻量大物竿以及大物竿,如果要实现强度和硬度兼具,那鱼竿的碳布层数就会增加,同时鱼竿中前段的碳布素材量占比也就会提升一些。

这种设计,在成品鱼竿的重心表现上,重心距离就会比较大,进而在垂钓体验上就难免会有些重头。

因为鱼竿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性能平衡取舍的过程,要实现某性能点,就在另一点上会有所欠缺。(在当下鱼竿设计能力和材料限制的条件下,比较难实现双向完美)

如果有些钓友看到这里,对鱼竿重头的客观原因有些困惑, 我再来大致说说鱼竿的设计思路,了解了鱼竿的设计思路,就会明朗很多。

5.什么是鱼竿的设计思路?

鱼竿的设计思路,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2点:

⑴要实现鱼竿的哪些方面的功能(外观和实用性,侧重实用性)

⑵为实现这些功能采用什么样的执行方案。

下面针对以上2点来分别解释一下:

⑴要实现鱼竿的哪些方面的功能(外观和实用性,侧重实用性)

综合所有细分种类的鱼竿来看(基于台钓竿),一支相对较完美的鱼竿的功能展现主要倾向以下几点:

①好抛投②腰力好③手感轻(轻量)④强度高⑤硬⑥整体的调性受力顺畅⑦涂装简约漂亮⑧细节处理到位

上述8点中除了“涂装简约漂亮”和“细节处理到位”这2点可以在所有细分种类鱼竿身上实现,剩下的6点几乎不可能在同一种鱼竿身上同时都满足。

每种特定细分的鱼竿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标签,这种优势也是区分不同种类鱼竿的标准。(不同种类鱼竿的各自优势在上文中已经解释过,在此就不再重复说了)

如果对鱼竿的6点实用性功能(好抛投,腰力好,手感轻,强度高,硬,整体的调性受力顺畅)不太明白的朋友,可以参考下文:

觅鲮:10款热销百元鱼竿,谁才是真正的“国民钓竿”?(新手入门鱼竿推荐高性价比)

⑵为实现这些功能采用什么样的执行方案

具体的执行方案,有以下几点:

①碳布材料的选择(影响着鱼竿的硬度,腰力以及轻量化)

②不同等级碳布的配比几何(影响着鱼竿的受力调性和腰力---通常鱼竿是由不同等级的碳布按照不同的配比,叠加卷制而成的,)

③碳布要卷制几层(影响着鱼竿的硬度和强度)

④碳布卷制的方式(顺逆碳丝,45°交叉等等,影响着鱼竿的强度)

⑤各竿节的锥度大小设计(影响着鱼竿的硬度和腰力)

⑥前,中,后各段的硬度如何配置(影响着鱼竿整体受力的顺畅性)

⑦前,中,后各段的碳布素材量如何平衡(影响着抛投性,硬度,腰力)

⑧竿节衔接处如何处理(影响着受力过渡的顺畅性和强度)

鱼竿的执行方案是服务于鱼竿的实用性功能的,要实现鱼竿的实用性功能,从本质上来说是取决于鱼竿碳布材料,而如何去用碳布材料(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步设计,操作)则是决定鱼竿实用性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

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道理,巧妇(应用碳布的方式)和米(碳布)要都有,才能做出一顿香喷喷的米饭(综合性能优秀的鱼竿)。

6.那问题来了:不同细分种类的鱼竿具体是如何选择碳布和应用碳布的呢?

下面针对如下7种鱼竿来简单说明一下:

鲫鱼竿小综合竿综合竿大综合竿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巨物竿

⑴鲫鱼竿

对于大多数钓友来说, 产生钓鱼兴致的缘由,是源于鲫鱼这种呆头呆脑的“吃货”。

人在岸,鲫鱼在水中,好奇,探索,征服,不确定性的心里让垂钓鲫鱼显得其乐无穷。

想要获得垂钓鲫鱼的这种快乐,选用一款顺手的鲫鱼竿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你也可以用根竹竿,这样更能体会野性的快乐)。

人性中的安逸会让我们更倾向选择更轻松,反馈体感更容易的方式去获取这种快乐,体现在鲫鱼竿的选择标准上来说,就是:更轻,更弹,(硬度对于鲫鱼竿来说不是一个绝对的选择标准, 因人而异)

更轻会更省力;更弹则是让省力和垂钓的乐趣兼得(更弹的乐趣在于与鱼拉扯时,力量传递到手上的清晰的反馈感,轻松拿捏的快感。)

那对于鲫鱼竿来说,这种更轻,更弹的独到的优势体验如何来实现呢?

从鱼竿的生产角度来说,也就是如何选择和应用碳布?

如果你看了上文中推荐的文章,你就会知道:碳布的等级越高,其物理性能就显得越轻,越硬,越弹。(注意:等级越高的碳布,强度不一定越高。 同时注意区分硬度和强度,硬度是抗折弯的能力,强度是抗折断的能力,前者是“弯”的状态,后者是“断”的状态。)

从我们对鲫鱼竿更轻,更弹的的这两点诉求上来看,似乎只要应用高等级的碳布(至少40T)就能满足。

但在实际的鱼竿生产过程中,如果忽略鱼竿各节锥度的大小和碳布卷制的层数,以及不同等级碳布的配比,依然是无法实现鲫鱼竿更轻,更弹的性能要求。

那不同碳布等级的配比,锥度的大小,卷制的层数,这3者究竟会对成品鲫鱼竿的综合性能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

下面通过对以下影响鲫鱼竿综合性能的7点因素进行一个排列组合来具体解释一下。

高等级碳布(全部至少40T以上)低等级碳布(全部24T左右)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24T,30T,40T,46T)大锥度小锥度多层碳布少层碳布

对以上7点进行排列组合,总共可分为如下12组,与之相对应的鱼竿性能的大致结果也如下所示(请看下文表格汇总):

组合1:高等级碳布+大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重,腰力弱,强度高

组合2:高等级碳布+大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轻,腰力弱,强度低

组合3:高等级碳布+小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重,腰力适中,强度高

组合4:高等级碳布+小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轻,腰力好,强度低

组合5:低等级碳布+大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重,腰力差,强度高

组合6:低等级碳布+大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轻,腰力差,强度低

组合7:低等级碳布+小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低,持感重,腰力差,强度高

组合8:低等级碳布+小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低,持感轻,腰力差,强度低

组合9: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大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重,腰力弱,强度高

组合10: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大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高,持感轻,腰力弱,强度低

组合11: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小锥度+多层碳布

结果:硬度低,持感重,腰力度,强度高

组合12: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小锥度+少层碳布

结果:硬度低,持感轻,腰力好,强度低

如果从众多钓友对于鲫鱼竿的功能诉求上来看,那第4和第12种组合是与之比较匹配的,即:

①高等级碳布+小锥度+少层碳布(硬度高,持感轻,腰力好,受力过渡顺畅性好)

②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小锥度+少层碳布(硬度适中,持感轻,腰力好,受力过渡顺畅性好)

以上两种方案在硬度,持感,腰力以及受力过渡顺畅性各方面都有相对比较好的展现。

如果要说这两种方案的比较大的差异在哪里? 那就体现在设计的难度和强度这2个方面。(鲫鱼竿不以硬度来作为评判其性能是否优秀的标准)

ⅰ设计难度

高等级碳布的鲫鱼竿,由于基础材料的优势,实现鲫鱼竿的一些特定的性能要求时,就显得有些得天独厚。

而高低等级碳布配比的鲫鱼竿,由于要平衡不同碳布的物理性能,体现在鱼竿设计上,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校对调整。

ⅱ强度

高等级碳布的硬度虽然较高,但抗折断能力比较差(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脆),强度低。

低等级碳布的硬度虽然不高,但强度高。采用高低等级不同配比的碳布的鲫鱼竿,在强度上就显得略胜一筹。

注:由于鲫鱼竿专攻鲫鱼,而一般鲫鱼的重量都在1公斤左右,在鲫鱼竿碳布层数较少,能保持轻量化的条件下,强度对于垂钓鲫鱼来说,都是有保证的。)

除了以上第4和第12种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方案外,其他的10种设计方案依然可以制作出鲫鱼竿,但在某些鲫鱼竿的性能表现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市场上鲫鱼竿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表里不一,价格与使用价值不对等,特别需要你能慧眼识竿)

以上便是对鲫鱼竿的设计方案的一个大致说明,当然其中忽略一些影响鱼竿综合性能的变量因素。

之所以只从碳布选材,锥度和碳布的卷制层数来解释鲫鱼竿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结果预期,是因为这三方面主导着成品鱼竿性能的优劣,是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可以量化调整鱼竿性能的参考项。

通俗些说就是:选择高等级的碳布,主观感觉就能做出好的鱼竿,而选择的锥度的大或小,以及碳布卷制层数的多或少,都能直观且清晰的对鱼竿性能有一个大致的预测结果。

而其他影响鲫鱼竿综合性能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碳布的卷制工艺,鱼竿衔接口的细节处理等,这些相对来说都是一些比较主观的,不可控的变量,无法具体且直观的去横向对比。

如果你能通过以上内容了解了鲫鱼竿的设计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碳布大致是怎样的,那剩下的6种细分种类的鱼竿的在碳布选择和应用的方式上就会非常明了。

下面大致说下。

先看小综合,综合和大综合这三款鱼竿。

同是综合竿,那这三款鱼竿的主要差异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把"综合竿"换个词称呼,叫“中综合竿", 然后再把”小综合竿,中综合竿,大综合竿“这三者提取公因式”综合竿“,就会变成如下:

(小+中+大)x综合竿

不了解什么“综合竿”的朋友,可以参考如下文章:

觅鲮:综合鱼竿推荐,百里挑一

这三款鱼竿的差异其实就是”小,中,大“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理解”小,中,大“之间的具体差异,也就理解了”小综合竿,综合竿和大综合竿“之间的差异。

那这个”小,中,大“具体指哪个方面呢?

其实就是指”强度“。

为什么呢?

因为鱼竿的强度取决于碳布等级的高低,卷制层数的多少,以及鱼竿各段碳布素材量的配比的多少,而这些又影响着鱼竿的轻量化,腰力表现以及力量过渡顺畅性。

强度小对应着鱼竿碳布卷制层数少,重量轻(相对而言,此处忽略碳布等级高低对强度的影响)

强度大对应着鱼竿碳布卷制层数多,重量大。

在强度大小之间,鱼竿(小综合,综合和大综合竿)的腰力,硬度以及受力过渡的顺畅性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差异。

”小,中,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强度“为结果导向的差异。

虽说综合竿是以“强度”这个标准来划分的,但并不是说评判综合竿的优劣就参考“强度”这一个标准值。

综合竿是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基础上,对其他关键性能指标,比如持感,硬度,腰力,受力顺畅性等所作的一个最优化的一个平衡。

换句话说就是:综合竿强度固然重要,但其感,硬度,腰力,受力顺畅性等亦不可或缺。

对于综合竿是如何选择和应用碳布的方式,同样可以借用鲫鱼竿的12种碳布组合应用方式来解释,如下:

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有6种相对比较合适综合竿的组合应用方式(1,3,5,7,9,11),在这6种组合方式中,又有2中相对比较完善的组合方式,即是第3和第11种,如下:

第3种:高等级碳布+小锥度+多层碳布(成品鱼竿综合性能预期:硬度高,持感重,腰力适中,强度高,受力顺畅性好)

第11种:高低等级碳布不同配比+小锥度+多层碳布(成品鱼竿综合性能预期:硬度高,持感重,腰力好,强度高,受力顺畅性好)

看到综合竿第3和第11这两种相对比较优化的碳布应用方案时,也许会有钓友会问:

”不是说等级越高的碳布,弹性(腰力)表现越好吗?为什么高低等级碳布配比的鱼竿的腰力要比单一高等级碳布鱼竿的腰力要好?“

我们所说的不同等级的碳布卷成鱼竿竿节所展现的腰力差异的前提条件是等面积的碳布材料,同样的锥度大小以及长度。

简单举例说明一下:

拿30t和46t的碳布各一平方米(实际估计用不到一平方米)去各做一支5.4米的鱼竿,在同样的设计方案下,46t碳布做出的鱼竿的硬度会更高,持感会更轻,但腰力不一定非常好。

为什么呢?

腰力是一种受力弯曲,回缩,反弹,相互作用力的能力(详细请看上文推荐的文章),46t碳布虽然硬度高(抗折弯的能力高),回弹能力强,但韧性就相对比较低了(抗折断的能力),体现在鱼竿腰力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竿节弯曲的能力比较弱了。

30t碳布做出的鱼竿的韧性虽然比较高(易弯曲),但其回缩反弹的能力就比较弱了,腰力表现也不行。

所以在综合了高低等级不同碳布的性能优势下做出的鱼竿的腰力表现会更好一些,兼具韧性和回弹能力。

这样腰力表现相对较好的鱼竿都有一个的缺陷:持感重,但瑕不掩瑜,两者不可兼得取其重。

如果你看了上文,对小综合竿,综合竿以及大综合竿的差异和碳布的选择应用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对轻量大物竿,大物竿以及巨物竿的差异和碳布选择应用方式想必也就能举一反三了。

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和巨物竿,同样可以按照强度的大小,提取“大物竿”这个公因式,变换如下:

(小+中+大)x大物竿

这三者的差异以及碳布选择的应用方式和综合竿基本一致,都是在综合竿性能平衡的基础上,对强度进行的依次升级,在此就不详细说了。

回头看下,你会发现,以下7种细分鱼竿的差异其实就是基于持感,硬度,腰力以及受力顺畅性相互平衡的条件下,在强度进行的正向升级。

鲫鱼竿小综合竿综合竿大综合竿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巨物竿

如果要具象化这7种鱼竿的差异,那就是:

强度上:巨物竿>大物竿>轻量大物竿>大综合>综合竿>小综合>鲫鱼竿

重量上:巨物竿>大物竿>轻量大物竿>大综合>综合竿>小综合>鲫鱼竿

硬度,腰力以及受力顺畅性:相对比较主观,千差万别了。

(以上内容便是对鱼竿的设计思路所做出的一个概况补充,如有些许纰漏,希望钓友能在评论区指出)

通过上文内容,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导致鱼竿重头的2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⑴鱼竿越长,重心距离越大,重头感越明显。

⑵特定细分种类鱼竿的功能要求:要想腰力,强度,硬度表现都比较好,那鱼竿中前段的碳布素材量的占比就会比较大,随之鱼竿的重心距离就会变大,重头感也就比较突出了。

除了如上2点能导致鱼竿重头的客观原因,其实还有一些主观原因。

那这主观原因具体是什么呢?

8个字:利益驱动,忘了初心。

说实话,现在鱼竿的利润率一般都是比较大的,近些年,随着钓鱼热度的再次兴起,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渔具生产商来说,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好的市场机会,通常都有一个赚钱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结束前,众多鱼竿商家之间的竞争是必不可少的。

竞争必然导致市场乱象丛生,比如鱼竿功能上的虚假宣传(腰力强劲,超轻超硬,保钓100斤等,实际拉跨无比)。

这些浮夸的宣传正好契合钓友的需求,钓友不明所以,冲动消费的心里在所难免,于是在巨大的不透明的信息差下了单。

结果肯定是浪费了钱,试了错。

除了一些只“忠于金钱”的鱼竿厂商外,当然有一些“忠于产品”的老实本分的鱼竿厂商。

但在面临其他鱼竿品牌即将迎头赶上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减少样品鱼竿的校正时间,于是聚焦一两个鱼竿的功能优势点就开始批量投产了。

最后的成品,不,倒不如说是半成品,承载着品牌商家忐忑不安的心和满怀的希望就大张旗鼓的上市了。

好的产品是需要时间打磨的, 而生存的压力让众多鱼竿品牌把优化放在了后续的“一代复一代上”。

于是乎,钓友们之间相诉衷肠的话,比如“又断了,太软了,太重头了,太难抛了.....”,便开始不绝于耳了。

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很多钓友开始谈“鱼竿”色变起来。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钓友朋友对当下的鱼竿市场有些许悲观。

其实,完全不用有这种感觉,鱼竿市场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有些“表里不一”的鱼竿品牌虽然红极一时,但最终会被自己的“聪明之举”所覆灭,昙花一现而已。

有些坚持稳步精进的鱼竿品牌,虽然走得缓慢,但步步坚实,必然会在钓友心中长存。

关于鱼竿重头和相关延伸的解释暂且到这里(过万字了,严重超预算了),如果来总结一下,其实也非常简单明了(2句话):

①鱼竿的重头感是由鱼竿的重心距离决定的,而鱼竿的重心距离又取决于鱼竿特定的功能要求设计,特定的功能要求设计的成品效果如何,从根本上是由所选用鱼竿的碳布素材等级和应用碳布的方式和细节工艺来决定的。

②导致鱼竿的重头感的原因除了是为了承载特定性能的客观设计外,还有一些因受利益驱动的主观的人为原因。

7.重头的鱼竿是好还是坏?

鱼竿的重头感,现在被越来越多的钓友所诟病,轻松拿捏抛投似乎成了长尺寸(至少6.3米)好鱼竿的标配。

轻松拿捏抛投,且兼顾硬挺和腰力的鱼竿,这样的鱼竿的确是一支好鱼竿,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就现在鱼竿市场现状而言,这样的鱼竿是凤毛麟角,占据比例较大的长尺寸鱼竿都是重头感明显的鱼竿。

那重头的鱼竿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如果你之前用惯了轻,硬,挺的鱼竿,突然拿到一支重头感比较明显的鱼竿, 你的主观评判(优劣)的立场大多数情况下会先入为主:重头的鱼竿都是有缺陷的。

但如果你一直用重头感明显且腰力不错的的鱼竿直指大物(至少10斤),那你对些轻且挺的鱼竿多少会有些不屑。

看到没,不同人在习惯了不同的垂钓场景和垂钓目标鱼种后,对重头感鱼竿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态度。

所以说,重头感的鱼竿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的使用需求。

鱼竿从轻到重的变换使用过程,也是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渐进的接受的过程。

拥有重头感的长尺寸鱼竿即是如此。(此处忽略那些头重无腰力的“面条竿“)。

三.鱼竿的抛投性1.什么是鱼竿的抛投性?

鱼竿的抛投性,是指鱼竿绑上并校对完线组,在双钩挂饵的状态下,把饵抛入窝点的轻松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准确程度。

轻松是指抛投是否费力,是一种比较清晰的拿捏的体感。

难易是指抛投的时效,即完成一次抛投需要时间的长短。

准确是指能否定点抛投(换句话说是能否做到有的放矢,窝点是靶子,饵料是箭)。

如果说一支鱼竿抛投轻松,容易且能做到指哪打哪,那可以说这支鱼竿的抛投性比较好。

反之,如果抛投费时费力,且频频抛投触及不到窝点,那这鱼竿的抛投性就比较差。

注:以上对鱼竿抛投性能的评判,暂且忽略个人的抛投技能,风阻等对影响鱼竿抛投性能的外在因素,只谈鱼竿这个客观个体的综合性能对鱼竿抛投性能的影响)

2.鱼竿抛投的三种常用方式

从目前钓友们使用鱼竿抛投的现状来看(基于台钓),无论是短尺寸还是长尺寸的鱼竿,常用的抛投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⑴荡抛⑵半助力弹射荡抛⑶甩大鞭

荡抛

荡,是摆动,摇动的意思。

左手握饵(大饵团握饵,小饵团握住铅坠),右手持竿。扬竿送饵,竿稍牵引线组向前摆动. 待线组与鱼竿持平(通常鱼竿和线组的夹角大于120°,在重力作用下,饵坠入水。此过程即是一次完整的荡抛过程。

荡抛有2个要点:

①竿稍牵引线组向前摆动的惯性。

②握把传导竿稍的力的稳定性(鱼竿中前段的硬度要高

钓鲢鳙常用的就是荡抛的手法。

半助力弹射荡抛

这里的半助力指的是借用鱼竿中前段的弹力。

左手捏住铅坠,右手持竿,左手拉扯线组,右手保持稳定不动。待鱼竿前段呈现弯弓状,右手荡,左手顺势松开,在鱼竿弹力和荡抛的惯性作用力下,饵坠快速向窝点飞去,待线组和鱼竿呈水平状,饵坠应声入水。

如上即是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整个过程。

半助力弹射荡抛有2个要点:

①鱼竿中前段得有弹性

②握把传导竿稍的力的稳定性(鱼竿中前段的硬度要高

拉饵常用的就是这种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

甩大鞭

如果你在影视或现实生活中见过早期的牛车或马车,你大概率就会看到甩鞭子赶牛马的场景:左手牵引缰绳,右手扬鞭,悬空抡上一两圈,然后顺势向前朝牛马屁股上打去,牛马嗷的一声,于是加速飞奔起来。

鱼竿甩大鞭的方式和赶牛马的方式如出一辙: 双手握竿(通常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扬竿抬起线组,逆时针或顺时针往身后抡上一圈,然后眼睛瞄准参照物,顺势把鱼竿从身后向前打去,使参照物,浮漂,眼睛保持三点一线,这样就能使用甩大鞭子的方式,把饵料准确抛投到窝点。

甩大鞭有1个要点:

①鱼竿的硬度和强度要高

甩大鞭子的方式常用在8.1米及以上尺寸的鱼竿。

3.影响鱼竿抛投性的原因有哪些?

从以上三种抛投方式上看,影响鱼竿抛投性的原因主要在于鱼竿综合性能的几个方面:

硬度弹性强度

其中:

荡抛依赖于鱼竿的硬度。

半助力弹射荡抛取决于鱼竿的弹性(对硬度亦有要求,硬度和弹性是鱼竿性能的一个互为存在的前提,此处只侧重于谈弹性)

甩大鞭借助于鱼竿的硬度和强度。

这里的硬度,弹性和强度是能否顺利完成抛投的门槛条件(必要条件),其中硬度我们只谈“相对硬度”,在上文中已经说过,硬度越高,持感相对越重,也就是重头感越明显。

重头感是人抛投费力与否的主观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抛投的成功率。

毕竟抛投鱼竿的是人,不是机器,不同的人臂力各不相同,要想使鱼竿轻易抛投具有普适性,就必须要降低鱼竿的重头感,使鱼竿的硬度和重头感达到一个适合抛投的平衡状态。(试问有几人能做到杨过那般单手持重剑,挥舞间,顿生惊涛拍岸之势...)

所以综合来看,影响鱼竿抛投性的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⑴软硬程度

⑵是否有弹性

⑶是否重头

⑷强度的高低

那这4个方面又都是如何具体来影响鱼竿的抛投性的呢?

⑴软硬程度

鱼竿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着抛投的时效和准确性。

为了更加形象且清晰的表现出鱼竿软硬程度对鱼竿抛投性的影响, 如下在“绝对硬度(非常硬)”和绝对软度(非常软)“这两个极端硬度值预设的条件下,对鱼竿抛投的状态做一个大致的示意图分析。

注:以下鱼竿绝对硬度和软度的2种表现,大概率不会出现在现实的鱼竿身上,我们以极端值进行预设演示,只是为了更加直观的突出鱼竿硬度对抛投的影响,现实大多数鱼竿的硬度范围都在这两个极端值之间。)

首先来看鱼竿在“绝对硬度”条件下,整个抛投的状态,如下图

A点为子线双钩中的下钩饵料。

C点为钓位,正坐面朝北

D点为窝点

OC为整支鱼竿的长度7.2米

O点为竿稍和主线的连接点。

OA为线组的长度,7.6米左右(子线长度40厘米左右)

夹角α为持竿左侧抛时,左手持线组和右手持竿的夹角(通常在45°-70°之间)

持竿抛投的整个运动过程:

当带饵抛竿时,右手持竿,左手持饵, 鱼竿从左下方向前方摆动,线组在竿稍O点的牵引下跟随着从左下方向前摆动。

饵料A点从初始静止状态到抛投到窝点D会经过2个运动状态轨迹:

第一段运动轨迹AA₁:受力加速向前摆动。

这个过程中,鱼竿呈笔直状态,竿稍O点为牵引线组的主要受力点。此时鱼竿挥舞的速度越快,竿稍牵引线组的力度就越大,线组向左前方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第二段运动轨迹A₁A₂: 依靠惯性向前摆动。

(惯性的大意: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部正向作用力下,依然能保持运动的状态。 惯性的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当饵料从A点开始加速向前摆动到A₁时,竿稍O对整个线组的牵引力趋近于零,此时整个线组在铅坠和饵料的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摆动。(此时手臂一定要保持持竿凌空静止状态几秒钟,以便让线组充分飞一会儿,发挥惯性运动的作用

当饵料运动到A₂点时,整个线组惯性运动结束(刹那间的静止状态),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窝点D。

鱼竿在“绝对硬度”下抛投的整个运动轨迹状态的几个注意要点:

①此种抛投方式模拟抛投大饵团的运动轨迹(参照垂钓鲢鳙抛投方式),此处我们忽略了鱼竿弹性对饵料抛投运动状态的影响,下文中会有说明。

②在绝对硬度下,整个带饵线组的受力点来自于竿稍O点(区别下文中的“绝对软度”和软弹的受力点)

③饵料和鱼竿的大致运动方向:从左下向前方

④充分的持竿置空时间能保证抛投窝点的准确性

再来看看在“绝对软度”下,整个抛投运动状态轨迹(同样参照垂钓鲢鳙抛投大饵团方式),大致示意图如下:

A点为子线双钩中的下钩饵料。

C点为钓位,正坐面朝北

D点为窝点

OC为整支鱼竿的长度7.2米

O点为竿稍和主线的连接点。

OA为线组的长度,7.6米左右(子线长度40厘米左右)

和“绝对硬度”抛投运动轨迹示意图不同的是,在“绝对软度”下,由于鱼竿缺乏硬挺的支撑力,在大饵团的重力作用下,鱼竿的前段的弯曲度很大(基本和线组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会形成一个近似的切点(E点),原本是由O点发力带动线组,而此时线组所受的牵引力点主要集中在E点。(注意区分绝对硬度条件下的受力点)

当抛投时,发力点E带动O点,O点带动整个线组向前运动。

此时E点就相当于在”在绝对硬度“条件下的竿稍O点,AE为整个线组的长度。

线组的实际长度越长,抛投运动的轨迹的半径就越大,饵料A点所经过的弧度的周长也就越大(从A到A₁的弧度长),这样从A点抛投到窝D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脑补一下在操场跑步时的内外圈选择)

同时由于O点带动线组的力道不是那么充分,所以导致整个线组在抛投时的初始加速度比较慢,整个饵料的运动轨迹也仅局限在AA₁,饵料运动到A₁点基本停止,依靠惯性运动的轨迹长度趋近于零。

此时,整个线组在抛投不充分的条件下,会直接掉落在D₁点,距离实际的窝点还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在实际窝点D的西南方向)

鱼竿在“绝对软度”抛投下的几个要点:

①偏软的鱼竿使得整个带饵料线组所受的牵引力会比较小(竿稍中前段泄力了一部分)

②牵引力小,导致线组伸展不充分,进而导致线组运动速度慢,饵料行进距离短,最终

无法准确抛投到窝点。(饵料常常会打到水面)

从对比在“绝对硬度”和“绝对软度”条件下抛投整个带饵线组的运动状态和抛投到窝点的准确性来看,鱼竿的硬度对抛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饵料抛投距离的远近。

硬度高的鱼竿,线组所受的牵引力(或者说支撑力)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泄力现象,牵引力越大,线组能伸展得更充分,饵料运动得弧度距离就越大。

②抛投的时效的高低

硬度高的鱼竿,荡抛饵团的加速度就比较快,同时在惯性运动的加持下,完成一次抛投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③饵料抛投到窝点的准确性的高低

带饵线组伸展且运动距离充分,时效又高,这样就能大大提升抛投到窝点的准确性。

以上便是鱼竿的硬度对抛投性的具体影响,因为现实中各个品牌及各个系列的鱼竿的硬度都在“绝对硬度”和“绝对软度”之间,所以不同的鱼竿的抛投性相互对比起来就显得千差万别了。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钓友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鱼竿的弹性对抛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⑵是否有弹性

在弄明白弹性对抛投有哪些具体影响前,你必须得先弄清楚什么是鱼竿的弹性。

那鱼竿的弹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鱼竿的弹性,我们通俗点说是鱼竿中前段受力弯曲回弹的状态〔鱼竿前段(通常为前两节),常表述为弹性;鱼竿中段(第三到第五节,依长度而异),常表述为腰力〕

注意,这里有2个关于弹性的关键词:

①弯曲

弯曲是鱼竿在竿稍受力的条件下,鱼竿整体的弯曲弧度状态。通常来说,鱼竿受力越大,弯曲度就越大。

②回弹(或者说“反弹”)

回弹是鱼竿在受力弯曲时恢复原态的能力和趋势(从笔直到受力弯曲,再从受力弯曲到笔直)。

这里的能力和趋势又该如何理解,如下:

能力: 不仅表现为能恢复到笔直的原状的能,还要这样恢复速度要快。

趋势:因为鱼竿在受力状态下(和鱼在拉扯的时候),不可能恢复到原有的笔直状态,在鱼未被抄上岸之前,鱼竿会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弯曲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鱼竿都会呈现出一种回弹的反抗力(反抗力相对鱼的拉扯力而言),这种比较抽象,看不见的,但一直都存在的反抗力即是回弹的趋势。

弯曲和反弹是表述鱼竿弹性不可或缺的2个方面,“绝对硬度”的鱼竿,受力无法弯曲,谈不上有弹性;“绝对软度”的鱼竿受力明显弯曲,但无回弹反抗力,亦没有弹性

能弯曲,且能快速回弹到初始状态,这就是鱼竿弹性。

知道了什么是鱼竿的弹性后,再看弹性对鱼竿抛投的影响,就比较分明了,下面以具有良好弹性的鱼竿的抛投示意图来解释一下:

A点为子线双钩中的下钩饵料。

C点为钓位,正坐面朝北

D点为窝点

OC为整支鱼竿的长度7.2米

O点为竿稍和主线的连接点。

OA为线组的长度,7.6米左右(子线长度40厘米左右)

抛投准备:右手持竿,左手拿捏八字环,同时稍用力拉扯线组,使鱼竿前段保持一定弯曲弧度(此处以抛投拉饵示范)。

当抛投时,右手从左下向正前方带动鱼竿,左手顺势松开线组,饵料从A点运动到A₁,再由A₁运动到A₂,直至降落到窝点D.

饵料A从抛投初始到降落到窝点D,同样会经过2个阶段:AA₁和A₁A₂。

但具有良好弹性的鱼竿,在竿稍O点牵引力和回弹反抗力的双重加持下,饵料A运动到A₁的速度更快,需要的时间更短(相较于”绝对硬度“的鱼竿而言)。

同时饵料A₁惯性运动到A₂的速度也就更快,最后在竿稍O点拉扯线组的反作用力下(阻止线组惯性向前运动),A₂O₂C这三点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时(刹那间),饵料垂直落下。

有弹性的鱼竿在竿稍拉扯受力的条件下具有比较好的回弹反抗力,这种反抗力能加速饵料向前运动,减少持竿置空时间,这样不仅能使线组伸展得更充分,提高抛投到窝点得准确性,同时更省力,让人抛投起来更舒适。

如上便是弹性对抛投的影响。

⑶是否重头

重头感是钓友拿捏抛投鱼竿费力与否的主观体验(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解释过了),直观上影响着抛投的舒适性,如果说鱼竿重头对抛投的具体影响有哪些,可以用以下三点“能否”来概括解释:

①能否抛起来

每个人的臂力因各自身材而异,对于哪些比较纤瘦的钓友来说,重头的鱼竿犹若千钧(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为三万斤),吭哧吭哧~~,鱼竿勉强才能抛投起来,这样一来一回,疲惫不堪,钓鱼的兴趣肯定是荡然无存了。

享受钓鱼乐趣的前提一定是能轻松抛投。

②能否坚持住饵料置空的时间

让饵料充分置空(在空中飞一会儿)的目的是为了让线组伸展得更开,抛投得更远,进而能落入窝点更准确。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抬起竿且坚持住握竿置空的那几秒钟。

重头的鱼竿抬起来就稍加费力,而长时间坚持置空对于一些钓友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天斗(暴晒&狂风暴雨),和地斗(陡峭泥泞的路),到最后居然还要和自己斗(体力和毅力).....〕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频频抛竿,总是不能使饵料落入窝点,最后的渔获不尽如人意。

③能否坚持长时间的频率抛投

竹筷子够轻吧,把筷子放在桌子上,重复拿起再放下这个动作1000次,想必手臂也会有些许的劳累。

如果把筷子换做成重头的鱼竿,并且长时间进行大饵团的抛投过程(想象一下垂钓鲢鳙快速打频率的场景),纵使拥有麒麟臂,它也会有酸痛疲劳感的。

使用重头的鱼竿守钓还行,如果要不停的抛投才能保证上鱼率,那钓鱼已经不是休闲放松的活动了,它是让人身心俱疲的折磨人的活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乐此不疲,这些人的钓鱼的快乐大概能覆盖抵消体力透支的酸楚感吧)

综合上述三点看,重头的鱼竿对于抛投的影响其实可以总结为2个字:费力。---因为费力所以才抛不出去,即使抛出去了,也抛不满,再者如果能抛满,也不能坚持长时间持续抛投。

鱼竿,谈重头即色变,损人久矣!

⑷强度的高低

鱼竿的强度对常用的抛投方式(荡抛,弹射抛)没有多大的影响,其主要影响体现在“甩大鞭”这种比较狂野的抛投方式上。

当甩大鞭时,鱼竿从身后纵向向前甩去,此时鱼竿中前段的惯性作用比较大(手把节停止挥动,但鱼竿中前段还会向前运动)。

如果鱼竿的强度比较低,那在整个带饵线组惯性作用的加持下,鱼竿中前段很容易刹那间就被折断。(惯性的力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要用甩大鞭的方式去钓鱼,提前核实所用的鱼竿的强度几何,不然可能会遭遇手握残竿,望鱼兴叹的窘状了。

4.如何正确的看待鱼竿的抛投性

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说了什么是鱼竿的抛投性,抛投的方式以及影响抛投的因素有哪些,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鱼竿的抛投性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在选择鱼竿时,针对鱼竿的抛投性能,最终该如何抉择?“

抛投不费力,抛得快,抛得准且抛不断,这是一支鱼竿具有优秀抛投性的四个外在表现。

这四个抛投的外在表现是基于鱼竿轻量化,高硬度,高弹性以及高强度来实现的。

然而一款鱼竿要想同时实现轻量化,高硬度,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难度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以当前鱼竿的生产原材料,设计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

轻量化和高强度是一组矛盾(越轻量化,强度越低);

高硬度和高弹性是一组矛盾(硬度越高,弹性越低);

而硬度和强度同时比较高的鱼竿,重头感也就越明显(对长尺寸鱼竿而言),这也是一组矛盾。

重重矛盾下,自然是没有完美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舍弃”鱼和熊掌兼得“的执念,去根据自己的垂钓需求和自身体力状况来选择具有特定抛投性的鱼竿。

比如你臂力不是很大,只想垂钓鲫鱼,翘嘴或者鳊鱼,那在选择鱼竿时侧重轻量化和硬度就行,这样的鱼竿抛投舒适,钓鱼比较轻松。

再比如你人高马大,臂力强悍,喜欢垂钓鲢鳙,那选择一款硬度和强度都比较高,稍微有重头感的鱼竿是比较合适的。

其余种种需求和选择因人而异,不再赘述。

四.本文干货总结

文章写到此处,洋洋洒洒将近16000字,第一大部分算是完成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原创输出,不容易啊!)

第二部分来横向对比14款7.2米的鱼竿,进而来择优选择2款性价比较高的长尺寸鱼竿。

但我觉得在正式对比前,非常有必要对如上第一大部分的内容做一个简要总结,这样我们在对比选择鱼竿时,就能更加了然于胸(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鱼竿孰优孰劣;如何优,如何劣)

第一大部分总结有如下6点:

⑴好抛投,腰力好,手感轻(轻量,强度高,硬度高,这5点是众多钓友在选择鱼竿时的综合诉求倾向,但受限于碳布材料的物理功能特性和设计能力,一支鱼竿很难在这5点上做到非常均衡,所以在选着鱼竿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聚焦2-3个诉求点是比较合适的。(好抛投,腰力好,手感轻(轻量)强度高,硬度高----这5点选2个或3个,其他能勉强接受即可。)

⑵当下细分定位的7种鱼竿(鲫鱼竿,小综合竿,综合竿,大综合竿,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巨物竿),各有各有的独特优势,如果非得按照某个标准来依次排序,那这个标准可以是“强度,即从鲫鱼竿到巨物竿的强度是渐进递增的。而钓友比较关切的腰力,则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无法进行统一量化对比。

⑶通常,长尺寸的鱼竿(7.2及以上尺寸)的重头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2方面的客观原因〔重心距离(重心距离越大,重头感越明显)和鱼竿特定功能要求(要想实现硬度和强度兼得,鱼竿中前段的碳布量会比较大,自然就重头了)〕和一方面的主观原因(有些鱼竿厂商利益至上,缺乏设计能力沉淀,虚假宣传,鱼竿表里不一)。

⑷鱼竿的设计思路是指为实现特定细分鱼竿的某些实用功能要求(好抛投,腰力好,手感轻(轻量),强度高,硬,整体的调性受力顺畅)而在碳布的应用方式上所采取的预定的执行方案。

其中在碳布应用阶段,鱼竿竿节卷制锥度的大小,碳布层数的多少,碳布等级的高低,不同等级碳布的配比比例以及整竿各个部分碳布素材量的倾斜分布这5点主要影响着成品鱼竿的综合性能(好抛投,腰力好,手感轻(轻量),强度高,硬,整体的调性受力顺畅)。

⑸重头的鱼竿从钓友垂钓体验感上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强度高,硬度高,弹性足以及抛投准确是重头鱼竿的独特优势,但沉重的持感会让这些优势显得比较暗淡(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但使用起来不舒服了,怎么谈重头的好处,主观评价自然是重头的鱼竿就是垃圾货)。

⑹鱼竿的抛投性是指鱼竿抛投的费力程度,准确程度以及快慢程度。抛得快,抛得稳,抛得准,且抛得不费力,这是一支鱼竿具有优秀抛投性的表现。

从现在常见的抛投方式上来看(荡抛,半助力弹射荡抛,甩大鞭),要想使一款鱼竿的抛投性展现得比较好,就必须平衡好鱼竿得硬度,弹性,重头感以及强度。平衡得越好,抛投性就越好,钓友使用抛投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自如。

五.14款7.2米鱼竿全方面横向对比

还是从价格,硬度,强度,持感以及受力调性这5方面对以下14款鱼竿(涵盖小综合竿,综合竿,轻量大物竿)进行一个综合的横向对比。

名伦悠然羽禧玛诺GLR开沃剑武鲤轻量光威龙云二代双宝玄图达亿瓦一击F化氏一味EX+宝飞龙龙匠S一味VIX汉鼎全能战六鱼531钓鱼王霸王悍光威荒武技宝飞龙银龙大物

14款鱼竿各参数汇总一览(点击下图放大更清晰)

1.价格2.硬度3.强度4.持感(力矩)

注:力矩=带后堵重心距离x带后堵重量,力矩值越大,持感越重,越费力,重头感相对也就越明显。

六.受力调性

受力调性是指鱼竿在受力状态下的弹性,弯曲幅度以及力量过渡顺畅性的表现情况。

一支具有良好受力调性的鱼竿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受力时能弯得下去且有着饱满的弯曲弧度,没有明显的受力死节(力量过渡不畅,容易断节)。

②鱼竿弯曲时,中段(腰部)有着明显的回弹趋势(弹性,俗称腰力,上文有具体解释)。

③整竿受力分布均匀,没有过多集中在某一段上。(受力均匀,鱼竿综合性能更稳定)

那如何来评测一支鱼竿的受力调性呢?

通常采用静钓测试(竿稍拴上砝码)和实际垂钓中鱼时的两种鱼竿受力状态下的表现来进行对照综合测试。

不同于价格,硬度,强度等有着具体且能统一对比的量化值,受力调性是一种比较主观的动态呈现,没有具体的数值可参考,所以,为了尽可能比较直观的展现出如上14款鱼竿的受力调性如何,暂且用文字内容表述,如下:

注:鉴于众多钓友对于鱼竿良好抛投性的追求,同时,由于在实际垂钓测试过程中,对于鱼竿的抛投性有着比较清晰的体验,所以在鱼竿受力调性测试时(以下内容中),会对鱼竿的抛投性附加一个简要说明。

1.名伦悠然羽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小钓重下,前段(前2节)的弯曲弧度很饱满,力量过渡顺畅。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前段很好的弹性,纵向回弹的深度和速度都比较优秀。

②在500克玛法钓重下,中前段(前3节)的受力弧度呈满弓状,力量过渡依然顺畅。轻微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中段的硬挺度比较高,但这没有降低太多中段的弹性(腰力),中段的硬挺度和腰力设计平衡得很不错。

⑵抛投性:

①作为7.2米的小综合竿,200克左右的重量在手里拿捏起来确实比较轻松舒适,几乎感受不到重头感。

②在迎风拉饵荡抛时,抛投到窝点比较困难。但如果依靠前段的弹性采用半阻力弹射荡抛,那便轻松很多。

在荡抛大饵团时,凭借中段较高的硬挺度,也能比较轻易完成。整体的抛投性还算不错。

⑶实际垂钓:

①在面对2两到半斤的鲫鱼时,从刺鱼到把鱼拉出水面,再到把鱼回领到脚下抄网入户,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控鱼快速且稳定,腰力回弹的反馈手感明显。

②在面对10斤左右的青鱼时,中前段饱满的弯曲弧度让鱼在第一波冲击下有着不错的护线能力,再在中段较高硬挺度和弹性的支持下,也能比较顺利的拿下。整个过程,不同持竿角度的调性表现得都很好。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2.禧玛诺GLR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整竿偏小的锥度让它前段的弯曲弧度很大,但弯曲弧度饱满,力量过渡非常顺畅。上下颠簸砝码,能发现它的回弹深度还算比较高,回弹的速度比较柔和(相对名伦悠然羽而言,回弹深度比较低,且回弹的速度较慢)。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段的硬挺度不算太高,第三节已经明显受力弯曲,但整体的弧度以及力量过渡顺畅性依然很好。上下颠簸砝码,由于中段硬度不高,回弹速度一般,依然是比较柔和(硬度确实低),但腰力的回弹反馈感比较清晰。

⑵抛投性:

①200克的握持重量着实比较轻盈,特别是在20克后堵调整重心的加持下,几乎感受不到重头感。

②由于前段硬度较低,拉饵荡抛比较费力;如果是半助力弹射荡抛则比较轻松。(无风的条件下)

③大饵团抛投更加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迎风的条件下(硬度低的鱼竿,不太适合长尺寸大饵团抛投)

⑶实际垂钓:

①在面对2斤左右的鲤鱼时,凭借受力满弓的护线能力和中段出色的腰力,抄鱼入户几乎不会什么力气。和鱼拉扯时的腰力反馈感非常明显,垂钓手感很舒适。

②在面对10斤左右的青鱼时,较好的不同角度的护线能力和腰力表现能稳定地控制住鱼的发力外逃,几个来回便能拉扯到岸边,但当在脚下控鱼时,鱼竿较低的硬度显得不够刚猛,有些疲软感,稍许有些费力。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3.开沃剑武鲤轻量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首节偏软,几乎垂直地面,但中前段的弯曲弧度还是很饱满的,力量过渡比较顺畅。上下颠簸砝码,前段的回弹深度和速度显得比较一般(相较于如上两款而言),中段的硬挺度比较高,腰力还算可以。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前三节)的力量过渡很是顺畅,中段的支撑力和弹性平衡的还算比较好。

⑵抛投性:

①拉饵坐钓时,虽然竿稍偏软,但依靠中前段的高硬度,在有微风的条件下还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则会更加轻松。

②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稍加提升抛竿的高度,在中段绝对硬度的支撑下,也都能准确落入钓点。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3斤左右的鲤鱼,刺鱼抬竿时,偏软的竿稍护线能力很好,中前段保持的满弓弧度的泄力能力也表现得不错,同时在中段高硬挺度和弹性得支持下,很快便能把鱼回领到脚下,但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由于竿稍脚软导致脚下溜鱼的疲软感。

②面对7斤左右的草鱼时,刺鱼抬竿即满弓,凭借中段绝对的硬度和弹性能稳定地控鱼,鱼竿在各个角度都有不错地泄力表现,在草鱼几个回合发力冲击后,便能轻易抄鱼入户。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4.光威龙云二代

⑴静钓测试:

①在500克砝码钓重下,竿稍几乎垂直地面(偏软),二三节的大锥度支撑起中前段的硬度,整体的受力弯曲弧度很饱满,力量过渡顺畅。

上下轻微颠簸砝码,回弹感比较沉闷,中段的弹性比较一般。

⑵抛投性:

①作为综合竿,240克持感重量,拿捏显得比较费力,重头感比较明显。

②迎风拉饵荡抛时,重头感加上偏软的竿稍,抛投起来非常吃力。半助力弹射抛投时,由于持感较重,勉强能顺利抛投到窝点。

③中大饵团在迎风的条件尤其显得比较困难。如果用甩大便的方式,反而显得比较轻松。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2斤左右的鲤鱼,偏软的竿稍在抬竿刹那间的护线能力很好,随即依靠中段大锥度设计的高硬度能很快的把鱼拉出水面,在鱼冲击发力时,也能稳定的控鱼,但主要是依靠鱼竿的绝对硬度,中段的腰力显得比较一般,略有些许僵硬感。

②在面对7斤左右草鱼时,刺鱼抬竿的满弓状态很好地化解了鱼的冲击力,在面对稍大个体的鱼时,中段得腰力表现要相对好一些,凭借中后段的较高的硬度能稳定地控制住鱼,几个回合之后,便能强拉鱼到脚下,但由于竿稍偏软,鱼到脚下很难控制。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5.双宝玄图

⑴静钓测试:

①在500克砝码钓重下,首节偏软,几乎垂直地面。第二节大锥度陡然提升硬度设计为中前段主要支撑力量。第三节也有明显弯曲。中前段的整体硬度都不高,但受力过渡还是很顺畅。

上下颠簸砝码,回弹深度和速度都很一般,中后段虽然硬度不高,但腰力却并不出色,属于软而无腰力的一类。

⑵抛投性:

①260克的拿捏重量并不轻松,空竿完全伸展开来水平抖动,中前段的疲软竿很明显,重头感直观感受更清晰。

②在无风条件下,拉饵坐钓荡抛时,如果臂力不是很大,很难抛投到位,又软又重,非常吃力。

③采用半助力弹射荡抛时,虽然依靠中前段的弹性能省力不少,但显著的重头感还是能让你感觉有些体力不支。

④中大饵团荡抛以及甩大鞭的方式,由于鱼竿整体硬度不高,也都比较困难。

⑶实际垂钓:

①在面对1斤左右的鲫鱼时,抬竿刺鱼感相对比较柔和,第二节大锥度支撑起的较高硬度能很好的对抗鱼的拉扯,再凭借中后段的绝对硬度能很快把鱼回领到岸边,整个过程鱼竿的弧度保持的比较好,但腰力显得很一般。

②在面对3斤左右的鲤鱼时,抬竿后中前段即形成满弓状态,护线能力较好,随后借着中后段的绝对硬度和腰力,几个回合之后便能把鱼稳定控制住,但中段那种软而无腰力的手感也愈发清晰。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6.达亿瓦一击F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的受力弧度还是比较饱满,力量过渡顺畅,前两节大锥度支撑起的硬挺度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但弹性效果一般。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的弯曲弧度很大,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的力量过渡略显突兀,从第二节之后的受力弧度倒是很顺畅。

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中段的硬挺度和弹性还算可以,但还是能感受有些许的僵硬感。

⑵抛投性:

①230克的重量也不是太重,且用了20克的后堵调整重心,但重头感依然比较明显,前段也有着清晰的疲软感。(又软又重的那种)

②拉饵微风站立荡抛时,非常不便。半助力弹射荡抛时,倒还是能准确抛入窝点,但是很费力气。

③中大饵团荡抛,如果不提升扬竿的高度,偏软中前段会让饵料频频打水。 采用甩大鞭的方式相对比较轻松。

⑶实际垂钓:

①在面对2斤左右的鲤鱼时,刺鱼抬竿后即形成满弓状态,凭借中后段绝对的硬度和腰力表现,很容易便能把鱼拉出水面并回领到脚下,钓2斤左右的鱼倒是很轻松。

②在面对10斤左右的青鱼时,前段的护线能力不错,各个角度的受力弧度保持得都很好,多次面对鱼发力外冲,也能在中段硬度和腰力支持下轻松化解,整个控鱼手感比较柔和,僵硬感倒是不明显。整体的调性设计没有太大问题。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7.化氏一味EX+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的受力弧度顺畅,上下颠簸砝码,回弹深度和速度也算中上水平(确实有一定比例高碳材料的加入)。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依然展现出色的流畅弧度,中段的硬挺度和腰力平衡得很好。

⑵抛投性:

①263克的伸展拿捏重量,重头感不可避免,但并不是那么显著。中前段有一定程度的疲软感。(竿稍前段有些软)

②拉饵无风条件下抛投,勉强能抛投到位,迎风时显得尤其困难(中前段还是太软)。如果采用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抛投到窝点则相对比较轻松,且整体的手感也比较柔和(弹性表现还是挺好)。

③中大饵团抛投,如果不提升抬竿的高度以及持竿置空的时间,饵料也会常常打水。甩大鞭倒是很容易。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1斤左右的鳊鱼时,刺鱼抬竿非常柔和(前段较好的弹性),凭借中段的硬度和腰力能很快把鱼拉出水面并回领到岸边,整个过程,中段的腰力反馈感比较明显,垂钓比较舒适。

②面对7斤左右的青鱼时,抬竿即形成满弓状态,前段有着很好的护线能力(有弹性的前段才能更护线),鱼几次发力外冲,依靠中段较好的腰力表现也能轻松化解,整个过程,鱼竿整体的受力弧度在各个角度下保持得很稳定,溜鱼相对比较轻松。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8.宝飞龙龙匠S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竿稍偏软,二三节陡然提升的大锥度使得中前段的硬度相对较高,但这样的设计并没有影响到受力弧度的一体性,力量过渡还是很顺畅的。

上下颠簸砝码,虽然回弹深度不高,但回弹的速度很快(主要得利于中前段的高硬度,弹性表现并不很出色)。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一二节之间的力量衔接有些突兀不畅,前段偏软,中段大锥度高硬度承担着主要受力,后段整体的小锥度硬度不是很高,弹性也比较一般。

⑵抛投性:

①270克的拿捏重量抛投起来还是比较费力,近20克的后堵虽然调整了整竿的重心,但还是有些许重头感。

②拉饵无风条件下荡抛时,虽然中段的硬度较高,但竿稍偏软,荡抛起来还是比较费力,勉强能抛入到窝点。半助力弹射荡抛相对比较轻松。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能提升抬竿的高度,凭借中段的硬挺度,还是比较轻松的。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5斤左右的草鱼时,刺鱼抬竿比较迅速,偏软的竿稍在鱼发力外冲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整个控鱼过程主要依靠着鱼竿的绝对硬度,弹性腰力显得很一般,有着明显的僵硬感(硬而不弹,软而无腰)。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9.化氏一味VIX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的受力弧度展现非常饱满,力量过渡顺滑。虽然前段有些偏软,但弹性还是比较好,应该有一定比例的高碳材料的加入。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中段的硬挺度和腰力平衡的比较好(中段加大了锥度设计,但相对整竿而言,锥度提升得不算突兀),硬度恰好也不失腰力。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的受力过渡依然很顺畅。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中前段有些偏软感,回弹感有些沉闷。中后段的硬度支撑力和弹性倒是比较好。

⑵抛投性:

①作为一款轻量大物竿,近300克的持竿重量,重头感在所难免,前段的偏软感,抛投起来也非常吃力。

②拉饵无风条件下荡抛时,沉重感加上偏软的前段,抛投到窝点很费力。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倒是能省力不少,基本能抛投到位,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臂力。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不提升抬竿的高度和持竿置空的时间,饵料会打水散掉。甩大鞭的方式抛投玉米和颗粒饵料,整体的手感倒是比较舒适,也不太费力。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3斤左右的鲤鱼,刺鱼抬竿迅速且柔和,偏软的前两节能拱起饱满的弧度,凭借前段较好的弹性能轻松化解鱼的外逃冲击力,再凭借中段的绝对硬度和腰力能很快把鱼稳定住并拉到岸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垂钓手感柔和舒适,腰力反馈感也比较清晰。

②在面对10斤左右的鲢鱼时,前段有着很好的护线和泄力作用,中段的硬度和腰力来对抗鱼的拉扯,中后段绝对的强度起着基础保障作用。从刺鱼到控鱼再到最后的抄鱼入户都非常轻松。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10.汉鼎全能战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弧度顺畅,第二节大锥度设计让它前段的硬挺度挺高,但竿稍相对显得偏软。上下颠簸砝码,回弹深度一般,但速度很快(主要依靠硬度,并非弹性),前段大锥度设计让它的弹性表现很一般,僵硬感比较明显。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偏软的竿稍和大锥度的第二节之间的受力过渡有些许不畅,二三节较高的硬挺度支撑着主要的受力。上下颠簸砝码,前段偏软和中段偏硬的这种感受更加明显,整体的腰力很一般。

⑵抛投性:

①近312克的拿捏重量,持感显得比较重;虽然用了接近30克的后堵来调整重心,但依旧会有些许重头感,并且偏软的前段抛投起来非常不舒服,整体感受又软又重。

②拉饵迎风条件下抛投时,如果能提升抬竿的高度和抛竿的速度,在中段硬挺度的支撑下,也能勉强抛投到位。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时,倒是能省力不少。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前段的偏软感会更加明显,再加上持感较重,会让你很快有一种抛投的疲劳感。如果线组过长(长于7.2米),可能就抛投不到位,饵料也会打水面。如果你臂力比较大,个子比较高,且能提高荡抛的速度,那抛投到位则相对比较容易。

④甩大鞭时,凭借中段的硬度和后段的绝对强度,倒是很轻松。

⑶实际垂钓:

①垂钓1斤左右的鳊鱼时,刺鱼迅速,抬竿即拱起饱满的弧度,凭借中段相对较高的硬挺度,控鱼和溜鱼都非常轻松,但也能明显感觉中后段的腰力一般(可能1斤左右的鱼无法展现出腰力),有些许的僵硬感。

②面对20斤左右的青鱼时,前期凭借前段不错的护线能力,硬度和弹性表现能稳定地控制住鱼的第一波冲击,但当鱼持续发力死命逃窜时,中段腰力泄力控鱼的表现就显得非常一般了,整竿的力量支撑基本都集中在手把节,靠着手把节绝对的强度来和鱼对抗,整个留鱼过程就非常吃力,这种受力调性设计很容易发生拔河跑鱼。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11.六鱼531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的受力弧度一体性非常好,二三节相对较大的锥度设计使得前段的硬挺度表现比较好,弹性虽然不出色,但也是中规中矩。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中段的硬度较高,200克的钓重无法感知腰力如何。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前三节)的受力弧度依然比较出色,上下颠簸砝码,能感受到前段的硬度比较高,没有明显的疲软感,但中段的腰力还是没有较好的表现,显得比僵硬。

⑵抛投性:

①近295的持竿重量,虽然21克后堵帮着降低了一些重心距离,但重头感依然是不可避免,空竿(不带线组)扬竿试练抛投时,整体的手感是比较闷重且僵硬的。

②拉饵迎风荡抛时,凭借前段较高的硬挺度,再提升抬竿的高度和荡抛的速度,能勉强抛投到位。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抛投到位则会轻松很多。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有些许的疲软竿(还是那种闷重感),借着整体较高的硬度,还是能准确抛投到位,但前提条件是你得加速抛投,提升抬竿的高度,且持竿置空的时间要长(对于一些钓友来说并不是太容易)。

⑶实际垂钓:

①垂钓10斤左右的草鱼时,刺鱼,抬杆,前段受力瞬间大满弓,这个过程比较迅速,面对鱼发力外冲时,中后段较高的硬度能很稳定得控制鱼,但腰力欠缺,有少许的僵硬感。在鱼多次冲击下,还是感觉整竿靠着绝对的硬度和强度去控鱼,腰力发挥泄力的作用并不明显。

当溜鱼到脚下时,控鱼的手感也不算非常疲软。从中鱼到抄鱼入户这整个过程,虽然腰力得反馈感不是十分明显,但也不是那么费力。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12.钓鱼王霸王悍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前段弧度顺畅,二节大锥度设计让整体的受力过渡并没有很突兀,但较高的硬度让竿稍对比起来显得偏软。上下颠簸砝码,也能清晰感知最前段较软,中前段的(二三节)的硬度很好,这也导致了中前端的弹性很一般。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前三节的受力过渡依然比较圆滑,但竿稍显得更软了,中前段的硬度确实很高。上下颠簸砝码,也能感受到中段明显的僵硬感,腰力表现就很一般了。

⑵抛投性:

①靠着30克的后堵调整重心距离,即使持竿有着近310克的重量,重头感也不是那么明显,只是整竿抛投起来有些沉重。

②拉饵迎风荡抛时,即使中前段的硬度很高,但偏软的竿稍导致抛投没法达到满竿,想抛投到位比较困难。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倒是基本能抛投到位,也省力不少。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你要想抛投尽量准确,那必须得提升抬感的高度和延长持竿置空的时间。(那么重的竿子,确实比较费力)。

④如用甩大鞭的方式去抛投,凭借中后段极高的硬度,霸王悍这竿显得尤其轻松。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一斤左右的鳊鱼,刺鱼迅速,抬起竿前段即拱起较好的弧度(偏软的竿稍有一定的护线基础能力),凭借二三节较高的硬度,能快把鱼拉出水面并回领到脚下,整个过程“硬控”的特性比较显著,腰力并无明显感受。

②垂钓10斤左右的草鱼时,刺鱼抬竿,在面对鱼发力外冲时,中段的腰力有一定程度的泄力作用,再借着中后段的绝对硬度和强度,稳定地控鱼倒也轻松,但腰力的欠缺让人有种和鱼硬拔河的感受,“硬控”的效果比“腰控”的效果更为突出。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13.光威荒武技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受力弧度顺畅。上下颠簸砝码,回弹深度和速度都比较好,前段的支撑力(硬度)也挺高,这主要借助于1.45毫米的先径(竿稍顶端的直径)和前三节相对较小的锥度设计(有一定比例高碳材料的加入,至少40t)。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中前段受力过渡依然比较出色。上下颠簸砝码,中段的腰力感知比较清晰,整体的手感是柔和,且有弹性。

⑵抛投性:

①手持空竿试抛,近320克的持竿重量,重头感和沉重感不可避免,但前段没有明显的偏软感,整竿的抛投指向也比较好。(抛投指向性:抛投到预定钓点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因为竿子偏软而导致抛投泄力,竿稍无法准确指向钓点,且抛投的速度较快)

②拉饵迎风(微风)荡抛时,凭借中前段较高的硬挺度,基本能抛投到位,但持感是真的有些重,尤其是持竿置空那几秒,手臂有些许酸楚竿(臂力大的朋友可以忽略)。如果用半助力荡抛的方式抛投,借着前段较好的硬度和弹性,抛投到位则轻松很多。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你能提升抬竿的高度和坚持持竿置空的那几秒时间,抛投到位也不是问题,甩大鞭更不在话下。

⑶实际垂钓:

①面对5斤左右的草鱼,刺鱼迅速,抬竿后中前段就能形成饱满的弧度,随后在中段腰力和硬度的双重作用下,任凭鱼如何发力外冲,也都能稳定地控制住鱼。几个回合之后便能把鱼回领到岸边。当一手持竿,一手抄鱼时,也不是很费力,并没有明显的脚下抄鱼的疲软感。

②面对10斤左右的草鱼,依然能发挥中段较好腰力的泄力作用,同时在中后段绝对的硬度和强度支撑下,整体溜鱼过程也没有大问题。整体的手感是那种沉闷同时夹杂着出色的弹性,如果你臂力比较大,那使用这竿钓鱼,力量的反馈竿会比较清晰,不会有明显的僵硬感,比较有垂钓乐趣。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14.宝飞龙银龙大物

⑴静钓测试:

①在200克砝码钓重下,弯曲弧度主要在前2节,力量过渡顺畅。第三节大锥度设计硬度很高,二三节之间的力量过渡是否顺畅性在此钓重下并没有凸显出来。上下颠簸砝码,前两节的弹性一般,有些偏软,中段由于三四节高硬度设计,显得很僵硬。

②在500克砝码钓重下,前三节的力量过渡还是比较顺畅(验证了在200克钓重下的疑虑)。上下颠簸砝码,依然能清晰的感知中段的僵硬感,腰力非常欠缺。整体的持感是前段相对软,中后段强硬。

⑵抛投性:

①近300克的持竿重量,20克的后堵调整了些许重心距离,虽然重头感不是很明显,但拿在手里还是有些许的沉重。空竿试抛,偏软的前段(1.2毫米的先径)使得整竿的指向性并不是那么出色,但如果多使些劲抛投,凭借中段的高硬度支撑力,整体的抛投性还是可以的。

②拉饵迎风(1极风左右)荡抛,沉重的手感加上偏软的前段抛满竿并不是太容易(除非你力气比较大,荡抛的初始速度比较快)。如果用半助力弹射荡抛的方式,借助前段较好的弹性和中段高硬度,在稍微多使些臂力,则比荡抛轻松很多。

③中大饵团荡抛时,如果不提升抛竿的高度和多坚持几秒持竿置空的时间,那饵料会频频打在水面,如果整个线组的长度比鱼竿短20厘米,则抛投打水的情况会好很多,主要问题还是竿稍前段偏软,产生了抛投泄力现象。如果用此竿甩大鞭,凭借整竿8H的硬度,甩到位还是很轻松的。

⑶实际垂钓:

①垂钓6斤左右的草鱼时,中段的高硬度提供了较高的刺鱼速度,偏软且有弹性的前段有效地缓冲了鱼的重力拉扯,再依靠中后段的绝对强度,能稳定地对抗鱼的前几波冲击,最后能轻松的把鱼拉回的岸边。整个上鱼的过程,中段的腰力显得很一般,主要是借助整竿“硬控”的特性。属于“硬而无腰,绝对硬强控”的那种鱼竿。

②垂钓15斤左右的青鱼时,中段腰力泄力的作用依旧显得一般,还是要靠中后段的硬度和强度来控鱼。整体的垂钓手感比较僵硬。

⑷受力调性推荐:⭐⭐

⑸抛投性推荐:⭐⭐⭐

七.14款7.2米鱼竿受力调性和抛投性推荐指数一览1.受力调性推荐指数2.抛投性推荐指数八.14款鱼竿综合推荐指数汇总一览

如果有钓友朋友买竿心切,看了如上综合推荐指数表格排名第一的光威荒武技,可能就要急匆匆地去下单了。(别着急,请看下文14款鱼竿简评

诚然,光威荒武技在这14款鱼竿中总推荐星数最高,在6款轻量大物竿中也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它,会大大降低买竿试错的概率,但前提是你得确定你要的是一款钓大物的轻量大物竿,而且你能接受轻量大物竿的沉重手感,而不是一款持感轻,强度低的小综合竿。

九.14款7.2米鱼竿简评

上述14款鱼竿是当下市场受众基础比较广泛且热销的,性价比高的固然非光威荒武技莫属,但其他13款鱼竿亦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独特的优势也是很多钓友徘徊良久,最终抉择的依据。

为了让一些初识这些品牌鱼竿的钓友朋友在选择其中某一款鱼竿时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确定性,下面根据如上测评内容来对这14款鱼竿做一个简评。

⑴名伦悠然羽

名伦作为国内高端渔具品牌的代表,悠然羽这款小综合竿应用了大比例的高碳材料,整体的设计思路聚焦于实现硬挺度和弹性的绝佳相互适应性。

从鱼竿综合性能角度上来看,它持感轻便,抛投轻松且准确,受力过渡一流,硬而有腰(腰力弹性),确实是一款出色的小综合竿。

但它的价格太贵,品牌溢价太高,不是一般人能负担的起的。(高品质造就的市场稀缺性让其价格久居于云端!)

⑵禧玛诺GLR

作为久负盛名的日系三大渔具品牌(达亿瓦,禧玛诺,伽玛卡兹)之一的禧玛诺,GLR这款小综合竿秉持了其一贯的“软弹”设计思路,整竿垂钓手感柔和且富有弹性。但也正是这种偏软的风格,让很多用习惯了“刚猛,硬控”的鱼竿的钓友觉得它华而不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禧玛诺GLR就是如此。

⑶开沃剑舞鲤轻量

开沃作为走国产钓竿高端路线的一员,近几年的鱼竿品质可以说是褒贬参半。剑武鲤轻量这款鱼竿严格来说可以归类为小综合竿。整竿的综合性能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显著的优势,也没有有较大的设计缺陷。如果对照名伦和禧玛诺的品质来说,它高昂的价格更加显得没有丁点性价比。

⑷光威龙云二代

光威作为国产鱼竿界的中流砥柱和老大哥,近些年好评渐佳。但光威龙云二代这款竿子在7.2米长尺寸上的综合性能表现就显得不尽如人意。

前段偏软,中段大锥度提升硬度,后段小锥度增加碳布量提升强度,在所应用的碳布等级不高的条件,这让整竿的垂钓手感显得疲软沉重,且欠缺腰力,垂钓舒适度大打折扣。〔光威龙云二代虽说在长尺寸上表现平庸,但在短尺寸上(3.6,4.5和5.4米)上的综合性能表现还是比较优越的。建议此竿只选择短尺寸。〕

⑸双宝玄图

双宝,一个”售后绝不会让你失望“的国产中高端品牌,近几年凭借明星产品”双宝宏图大综合“在国内钓竿界锋芒毕露。

双宝玄图这款定位其品牌下流量产品的综合竿在7.2米长尺寸的综合性能表现着实有些令人失望。重头,偏软,抛投困难等这些常被钓友所诟病的鱼竿的缺陷在这款竿子上展现地淋漓尽致(仅限7.2米及以上尺寸)。

鉴于双宝玄图较高的性价比,建议只选择短尺寸(最好选择4.5米)。如果你已经疲于应付其他品牌难缠的售后,且追求一款能实现轻,硬,弹且抛投舒适的长尺寸钓竿,那么我推荐你看看双宝宏图五代。

⑹达亿瓦一击F

如果你用过达亿瓦一击F短尺寸的竿子(3.6米或4.5米),相信你一定会折服于它出色的抛投及柔和且有弹性的溜鱼手感。当你兴奋地拿着刚入手的长尺寸的鱼竿,自认为它会延续短尺寸的优秀性能时,但在随后的新竿试钓过程中,你大概率会自我怀疑“这竿子真的是达亿瓦一击F?”再随后一句爆粗“垃圾货”,让你曾经积累的对达亿瓦一击F这个品牌系列的好感顿时烟消云散。

确实,达亿瓦一击F长尺寸的综合性能表现非常一般,疲软,重头,腰力弱,恍惚间,好似“面条竿”。

所以,对于那些钟情于达亿瓦一击F短尺寸的钓友们,长尺寸的要谨慎选择了。

⑺化氏一味EX+

作为化氏一味旗舰产品EX的升级版,EX+是一款很标准的大综合竿,持感,硬度,强度,弹性以及受力过渡等各方面都平衡的很好。就设计思路而言,依旧是化氏习惯采用的“前段放软提升护线能力,中段弱化硬度增加腰力,后段倾斜碳布用量以保证强度。

整体的小锥度设计虽然显得有些偏软,使抛投性能有所降低,但瑕不掩瑜,是一款比较出色的综合竿。(温馨提示:此竿不太适合高频率抛投垂钓鲢鳙,比较适合湖库野钓底层鱼或者甩大鞭钓翘嘴鳊鱼))

⑻宝飞龙龙匠S

台钓盛行初始,与名伦齐名的宝飞龙曾经不知让多少钓友所仰慕,几乎媲美日系顶级的鱼竿的品质让太多钓友津津乐道。

但这款综合竿宝飞龙龙匠S在当下竞争激烈的鱼竿市场上,显得暗淡无光。抛投疲软且重头,大锥度设计陡然提升的中段硬度让受力过渡显得有些不畅,中后段为提升强度和硬度而增加的碳布量使得整竿腰力表现得很一般,垂钓手感比较僵硬。

整体的设计都是中规中矩,综合性能个方面表现没有突出优势,再结合它价格看,多少有些名不副实。(只限此竿表现,没有否定宝飞龙其他品牌系列鱼竿)

⑼化氏一味VIX

一味VIX作为一味品牌下的第一款轻量大物竿,可以看作是在综合竿EX+的强度基础上所做出的升级版(增加碳布量来提升强度)。

一味VIX整体的调性还是前段放软,中段硬弹(硬度和弹性)控,后段保证强度。这样的设计使得抛投性比较一般,整体的拿捏手感也比较沉重,好在”软弹“的优势比较突出,控起鱼来比较稳定轻松。

总的来说,一味VIX长尺寸综合性能表现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不太适合用来垂钓花白鲢,除非你臂力惊人。(强烈建议选择VIX5.4米的,综合的垂钓手感和舒适度要远胜7.2米的)

⑽汉鼎全能战

汉鼎,作为国产鱼竿界的后起之秀,近些年,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出圈。全能战这款轻量大物竿,如果只从强度,硬度以及持感这三方面来说好像无可挑剔(同类轻量大物竿相比较而言),但这些华丽的数据背后是弱化腰力和降低抛投性能而换来的。

二三节的大锥度设计虽然提升了中段的硬度,但竿稍相对就显得偏软了,抛投性就大大降低了。同时,较多的碳布素材量倾斜到中后段,这种设计很容易使受力过渡到后段,导致腰力欠缺(没有足够的碳布去支撑),最后只能依靠后段绝对的强度来控鱼,这种设计钓小鱼还行(10斤以内),钓中大体型的鱼很容造成拔河,结果不是人溜鱼而是鱼溜人。

总的来说,汉鼎全能战虽然抛投性和腰力都比较欠缺,但好在中断后的强度和硬度的优势比较突出,而且价格也不是很贵。如果是守钓底层大鱼或者甩大鞭垂钓中上层鱼(翘嘴和鳊鱼),倒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用此竿来垂钓花白鲢,你得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耐力和臂力几何了。

⑾六鱼531

六鱼,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和化氏一味多少有些渊源(前化氏一味品牌运营人员离职后自创的品牌)。六鱼531这款轻量大物竿整体的受力调性及抛投性和一味VIX比较相似,但六鱼531的抛投性要好于一味VIX,而一味VIX的腰力则更强。

总的来说,531这款竿子的综合性能表现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啥特别突出的优势。鉴于价格还是比较低,对于习惯湖库守钓的朋友倒是比较好的选择。(531也是重头和抛投的偏软感比较明显,想要选择此竿垂钓花白鲢的钓友们要再三思量了)

⑿钓鱼王霸王悍

钓鱼王,早期从专攻鱼饵到后来过渡到鱼竿生产销售,近几年借助热销的网红鱼竿霸王悍快速出圈。

如果你曾经用过霸王悍5.4米或6.3米的竿子,相信你一定会惊叹它的超高硬度,“硬强控”(主要依靠超高的硬度和强度来控鱼)的属性甚是显著。

这款7.2米长尺寸的竿子依然延续了短尺寸的硬度,但竿稍前段降低了硬度,显得有些偏软(为钓大鱼预留缓冲距离而设计,即提高护线能力),抛投性有所降低。

中后段保留了大锥度,多碳布层的设计,硬度和强度有余,而腰力仍是非常欠缺。

总的来说,霸王悍价格不贵,腰力和抛投性一般,持感略显沉重,强硬优势突出,还算是比较有性价比的,比较适合守钓15斤以内的底层鱼或甩大鞭钓中上层鱼。

⒀光威荒武技

2023年光威荒武技这款7.2米长尺寸轻量大物竿创造了一个小现象级的市场热销场面,间断性的一竿难求似乎已成了常态。

那这款竿子究竟有什么独特的优势,竟让那么多人争相预定购买。

其实荒武技也算不上什么“神竿”,只是一款在整竿小锥度的设计前提下应用了较多的碳布素材量(主要为30T+40T), 依靠30T碳布提升后段强度,40T碳布增加中前段的弹性。

而小锥度设计又方便鱼竿调性的灵活调整,所以最后在相对较大碳布量的基础上实现了抛投性,腰力,硬度以及强度的绝佳平衡(上文鱼竿设计思路中有详细介绍),但这样的取舍后也导致了整竿重头和沉重感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荒武技是以牺牲持感而让其他性能表现优异化的一款小锥度的轻量大物竿,就设计思路而言,没有啥标新立异的地方,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但这也许就是它最大的优势。(此竿比较重,臂力大的朋友垂钓花白鲢或者守钓底层鱼都会比较舒适,适合30斤以内的鱼情)。

⒁宝飞龙银龙大物

宝飞龙银龙大物这款竿好像又令人失望了。

整体硬度虽高,但前段偏软,再加上近300克的持竿重量,导致抛投的舒适性和准确度都大大降低。

中段陡然提升的大锥度虽然让硬挺度保持的比较高,但也因此弱化了腰力,中后段的垂钓手感也比较僵硬。

此外,极限强度和价格远低于它的品牌鱼竿相比,也没啥优势。

总的来说,宝飞龙银龙大物综合性能表现很一般,品牌溢价有些高。

十.鱼竿推荐

看了如上那么多鱼竿详解内容,仔细品味了14款鱼竿简评后,如果你还是拿不定主意该买什么鱼竿,那么我建议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如下三款鱼竿中选择一款即可。

第一款:双宝宏图五代大综合

此款鱼竿虽然不在本文14款长尺寸测评行列中,但我自己买了整整一套(从4.5米到8.1米,共5个尺寸长度),用了三年多,积累了较多的垂钓体验。

宏图五代强化了腰力,高碳加持(40+46T),7.2米标准的28调,兼具抛投和持感的舒适性(7.2米仅260克)。

虽然极限强度不是很高,但也能凭借出色的腰力和硬度来轻松应对15斤以内的鱼情,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大综合竿。

第二款:汉鼎全能战

汉鼎全能战的突出优势是超高的强度,有和大鱼一搏的基础能力。虽然腰力欠缺,抛投性差,但整体的硬度较高,甩大鞭比较轻松。

所以如果你喜欢守钓底层大鱼或中上层的翘嘴鳊鱼,那此竿也可作为一个备选。(如果你非得用此竿垂钓花白鲢,不是不可,提前练练臂力,再架高一下钓台)

第三款:光威荒武技

兼具出色的抛投性和良好的弹性,在高强度的加持下,是垂钓各种水层鱼的利器,30斤以内的鱼基本没压力。虽然持感稍重,但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那就取其重吧(抛投性,弹性和强度)。

十一. 总结---觅鲮的唠叨

鱼竿由表及里其实也没有太多让人晦涩难懂的东西,万变后,碳布不离其宗,举一反三即可明察秋毫。

选竿时的几多愁,要么是劳苦于生计,操心那碎银几两;

要么是眼前可供选择太多,乱花迷人,不知那朵芬芳;

要么是驰骋于江湖,弱水三千,无暇取一瓢细尝。

世事的牵绊太多,总是让你无所适从。

百转千回后,蓦然回首,除去物喜,抛弃己悲,选一竿,择一城,伴一人,守一水域,抑扬抛投之间,才是红尘。

本文暂时完结,后续会有更新补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