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的诗和远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拉斐尔前派画家 拉斐尔前派的诗和远方

拉斐尔前派的诗和远方

2023-09-11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大雨7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三颗巨星,也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丁·阿利吉耶里

公元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臻于成熟,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 -1520),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拉斐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理想美所能达到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斐尔1516年作品《披头纱的女子》

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译为拉斐尔前派、前拉斐尔兄弟会,是1848年欧洲开始的一个艺术运动团体,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所发起——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拉斐尔前派反对学院派的陈规,有的作品呈现忧郁的情调。

前拉斐尔派的起源 前拉斐尔派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1851年作品莎翁剧中的《奥菲丽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菲丽亚》取景地英国萨里郡的霍格斯米尔河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菲丽亚》取景地英国萨里郡的霍格斯米尔河岸

1848年,前拉斐尔派在约翰·米莱于伦敦的家中发起。在开始的会面中有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三人。罗塞蒂和亨特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罗塞蒂想要将浪漫诗和绘画连接起来。到了那年秋天他们已经累积至7人,画派逐渐形成。他们是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但丁罗塞蒂的弟弟)、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一些年轻的画家和雕刻家也和他们有紧密关系。他们将画派的成立作为秘密,没有让皇家学院的其他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作品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艺术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前拉斐尔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初期,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廉·霍尔曼·亨特作品《良心觉醒》1853年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前拉斐尔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作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The Germ》,以宣扬他们的理论。有关他们的讨论则记录在《Pre-Raphaelite Journal》的杂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1851年作品《马里亚娜》

前拉斐尔派的早期四原则 前拉斐尔派的早期四原则

一、要有真正想要表达的理念。二、要仔细地研究自然,从而得以知道怎样表达它们。三、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部分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模仿的、死记硬背的部分。四、最重要的一点,要创作出彻头彻尾的好的画和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雷德里克·莱顿1862年作品《宫女》

这些原则相当谨慎地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他们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两个概念。不过,他们尤其着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不过冲突并不是完全的,两派都相信艺术的实质是心灵上的,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1856年作品《盲女》

前拉斐尔派的历史地位 前拉斐尔派的历史地位

从历史角度来看,前拉斐尔派在前卫的同时也是中世纪的,它综合了浪漫理想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一种在当时属于前卫的道德观。如同后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一般,这种结合在当今看来充满了矛盾,但它却也反映出了后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作品

1849年,前拉斐尔派的作品被首次展览。米莱所绘的《伊莎贝拉》(1848-1849)和亨特的《Rienzi》(1848-1849)在皇家学院进行了展示,而罗塞蒂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则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街角自由展示。画派里所有成员已达成共识,在他们作品的签名旁边留下前拉斐尔派的缩写— PRB 的记号。在1850年1月至4月间他们发行了The Germ杂志。但丁·罗塞蒂的弟弟威廉·罗塞蒂负责编辑杂志,发行了包括罗塞蒂、托马斯·伍尔纳和詹姆士·柯林的诗,以及其他有关艺术与文学间的亲前拉斐尔派的论文,如考文垂·巴特摩尔(Coventry Patmore)的文章。但这也显现了为何前拉斐尔派仅维持短暂时间的原因,杂志并不能长时间的维持画派的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督在父母家中》约翰·艾佛雷特·米莱1850年作品

在1850年,在米莱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进行展览后,前拉斐尔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画中描绘基督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内的许多人批评那是一种对基督的亵渎。他们的中世纪画风被批评为保守倒退,而详尽的描绘细节则被批评为丑陋而刺眼。狄更斯批评米莱将基督一家人描绘的像是酗酒者和贫民窟,而“中世纪”的姿势则荒谬而扭曲。另一个名为“The Clique”的画派也极力批评前拉斐尔派。皇家学院的主席查理斯·洛克·伊斯特莱克(Charles Lock Eastlake)也公开批评前拉斐尔派主张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作品《白日梦》

不过,前拉斐尔派得到了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支持,他赞扬前拉斐尔派对于自然状态的描绘以及否定了传统绘画的方法。他继续在经济上和他的写作上支援前拉斐尔派,比如在泰晤士报发表了支持前拉斐尔派的评论,同时他还雇请米莱到苏格兰去替他画了一幅肖像,这趟旅程使得米莱认识了拉斯金的妻子埃菲,两人接着发展出恋情,导致后来埃菲与拉斯金离婚而改嫁米莱,成为了一场被大幅报道的丑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过这些争议之后,詹姆士·柯林离开了画派。他们集合起来讨论应该由谁来取代他的位置,但最后却无法达成决定。同时米莱在结婚后也逐渐放弃前拉斐尔派的画风。于是画派便解散了,不过他们继续发挥着影响力,画家仍然继续用这些风格作画,只是他们不再在作品上签下“PRB”了。尽管与米莱决裂,但拉斯金仍然继续支持罗塞蒂和亨特的画作,并且鼓励罗塞蒂的妻子伊丽莎白·西德尔进行更多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丽莎白•西德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雷德里克·莱顿1880年作品

前拉斐尔派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前拉斐尔派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前拉斐尔派持续影响许多英国画家直至20世纪。罗塞蒂后来成为了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雷德里克·莱顿1895作品《燃烧的六月》

在英国伯明翰市的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收藏着许多世界知名的前拉斐尔派画作,这些画作也对在当地长大的作家J.R.R.托尔金产生极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威廉·格威德作品

20世纪时画家的观点大量改变,由于摄影技术的发达,艺术的目的逐渐远离了重现实际的状态。因为前拉斐尔派主要专注于将事物描绘的如同摄影般逼真,所以他们的作品曾被许多批评家所贬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雷德里克·莱顿作品

不过自从1960年代以来,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开始重新受到重视,比如1984年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展览,确立前拉斐尔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在2012年9月泰特美术馆又再次的对前拉斐尔派的画作进行了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1874年作品《西北通道》

拉斐尔前派对后世的绘画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等等……甚至20世纪70年代后的一些当代绘画作品亦受到它的启迪。

前拉斐尔派成员

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 画家

威廉·霍尔曼·亨特 画家《伊莎贝拉与香草罐》《登上英国海岸》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画家《欧菲丽亚》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画家、诗人《碧儿翠丝》《报佳音》

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评论家

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评论家

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雕刻家、诗人

比尔兹莱《莎乐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雷德里克·莱顿作品

有关联的画家与人物

查尔斯·奥尔斯顿·柯林斯 画家

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 画家、设计师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诗人

约翰·拉斯金 评论家《威尼斯之石》

弗雷德里克·莱顿 画家

伊丽莎白·西德尔(Elizabeth Siddal) 画家、诗人和模特儿

阿尔吉侬·斯文本恩(Algernon Swinburne) 诗人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画家

威廉·莫里斯 设计师、作家《金盏花纹饰》

约翰·柯里尔《戈黛娃夫人》

艾菲·格蕾(Effie Gray) 模特儿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画家

约翰·威廉·格威德 画家

埃德蒙·布莱尔·莱顿 画家

约瑟夫·诺埃尔·佩顿 画家

詹姆斯·迪索 画家

詹姆斯·惠斯勒 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唯美品鉴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谢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