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金字塔”与拈花湾,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拈花湾设计师日本人 “昆山金字塔”与拈花湾,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

“昆山金字塔”与拈花湾,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

2024-06-18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来自微博:pipijuice

然而这个火到国外的潮流建筑,

与拈花湾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

毛厚德

话说...

08年概念方案征服了当地政府,

为此项目一路绿灯放行,

更改各项指标;

11年建成,

国内火了一把,轰动一时,

电影版《奋斗》以此项目为故事背景;

18年这把火又从国外烧到国内,

登上《英国每日邮报》,上热搜、腾讯、ins…

有图!有真相!

来段视频视觉体验一下

说起昆山花桥游站

好多人说:

“像搭起来的乐高积木”

“可以用来跑酷”

其实是这样子的....

听我慢慢说

“游站”的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层层退台式的设计,是一座“跑酷”型的建筑,外形酷似金字塔,赋予了它神秘色彩。

图片来自:ins amazing.architecture

游站被誉为“建筑里的城市”,将时尚创意市集和SOHO办公、LOFT居住、创意会展中心、时尚T台等功能融合在一起,用最先进的网络科技和无限创新力,纵向化立体化打造一个国际品牌文化与创意产业综合的时尚基地,成为微型企业部落达人聚集的时代风尚“潮品”。游站还拥有超过3万平米的公共走廊,下沉式休闲运动广场,给在这里生活的人创造更多的交流和运动空间,让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形成圈子层层退台的设计也能让业主在自家露台上与邻居远远地打个招呼。

来说说,昆山花桥游站的项目是怎么规划的

首先呢,我们考虑的是:

聚焦80后90后的生活方式

1.生活与工作的边界模糊,重叠性高

2.高度依赖于基于电商、网络等提供的社会服务,将生活必要的部分功能,交给外包服务

3.情感需求强烈,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渴望被认同,热衷于表达,渴望有效聚集,尤其注重网络式的社交关系

4.对起居环境的印象受到校园生活的经历强烈影响,集体生活所带来的校园情节,是这代年轻人的共同记忆

根据上述提出的四个特征,

我们提出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

每个生活单元实现成品化、个性化、小型化和功能化的布局;通过层高的操作,使得内部空间自由灵活;通过附送的空中平台,使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增加他们的附加值。

游站的设计中,我们将外包服务(即商业)置于整个项目的底部,配置贴合年轻群体的生活及工作服务系统,便捷化,低成本化,形成了立体商业布局;而将生活单元置于项目的高部,每个生活单元实现成品化、个性化、小型化和功能化的布局,视野最佳且可灵活布置给住户室外附加空间,这样的布局方式,彻底打破了原有以平面为基底的用地性质划分,通过立体混合用地性质的搭配,实现了社会资源与个人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使得空间得以解放。

游站内,社区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来实现有效聚集的。基地中心的青年运动广场,具有着对全部居住单元的辐射性,每一个聚集在游站的住户,都可以通过这个舞台,与社区紧密相连;而每一个生活单元,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个平台既具有着个体的属性,同时,由于它们共同面向中心青年广场,可以被社区每个个体关注、影响,这就使得他们具备了公共的属性。

一个中心青年运动广场舞台,三个入口公共广场和无数的小型居住平台,共同构成了社区丰富的社交网络圈,并通过这些文化生活,达到集体的身份认同。

本案在空间上,首先要完成的,是对边界的限定。完全不同的立面机理,形成了内外之间的第一维度的限定:在外部,游站通过垂直立面的高度和完整性,呼应一般传统办公类建筑的外立面机理,在城市尺度上,保证项目的统一性;在内部,游站通过对空间进行个体化的搭砌处理,突出每个居住单元的存在感,通过类似细胞组成似的密度繁殖与相互关联,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感的金字塔造型;外部空间的完整与统一与内部空间的繁荣与变化,汇聚在三个角部的开放广场,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对立与统一的高潮,强烈的吸引着人们通过这些开放广场进入到组团内部。

经过广大网友的集思广益,

这样的中国式的金字塔

就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景点迅速红遍了整个网络,

很多网友也在调侃这样的建筑最适合

用来拍一些逐步的现代警匪片,

可以充分展现人们的跳窗的特技。

效果图

效果图

实景图

实景图

其实也不妨过去拍个照,

打个卡,

也是证明自己到过网红建筑。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