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护理学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2023-07-18 1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Nurs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高中本)

学 时 数: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见习4学时

学 分 数:1.5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和药理学基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和病原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

后续课程:《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儿科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循证护理学》、《传染病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教材:

《护理学导论》第4版,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参考书:

《护理学导论》,姜安丽,范秀珍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社,2004出版

《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以评判性思维为导向的护理试题的编制》,陈京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一门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国内外护理形成与发展、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健康与疾病、护理程序、护理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健康教育和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等内容。

通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上述护理专业的入门知识,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具备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初步临床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能够运用护理理论及模式表达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建立护理专业科学思维,对护理现象进行整体研究。

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判断影响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提出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各方面的健康需求。

能够针对有关护理事务,确定何时、何地、如何实施各种护理技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要。

能设计临床护理决策方案,分析信息及有用证据,验证所做决策是否科学,取得最优方案。

能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能应用护理程序,理解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熟练排列护理诊断的优先顺序,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

能够具备热爱护理事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具有关爱生命,尊重他人,有学科发展的责任感及为公众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培养要求对应点

课程目标

1

2

3

4

5

6

7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及模式及其应用

2. 了解国内外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3. 熟悉健康与疾病、医疗卫生保健战略方针

4. 掌握需要与文化、压力理论、成长与发展以及护理与法的基本知识

5. 掌握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6. 熟悉健康保健及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7. 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8. 能够灵活运用理论及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具有较强的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的能力

10. 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指导框架,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11. 能够针不同的对象和场所,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为服务对象实施健康教育

12. 培养和发展评判性思维,做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能力

13. 热爱护理专业和护理工作

14. 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

1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注:用“√”方式描述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支撑关系。

四、学时分配

表2 理论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2

1、7

讲授式、启发式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2

1、2、7

讲授式、启发式

第三章

需要与关怀

2

1、2、3

案例式、启发式、讲授式、讨论式、混合式

第四章

文化与护理

2

1、2、3

案例式、启发式、讲授式、讨论式、混合式

第六章

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

2

1、2、3

讲授式、启发式

第七章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2

1、2、3

讲授式、启发式

第八章

护理程序

4

2、3、6

案例式、启发式、讲授式

第九章

护理理论及模式

4

1、5

讲授式、启发式

第十章

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

2

3、4、6

讲授式、启发式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1

1、2、5

讲授式、启发式

第十四章

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1

1、7

讲授式、启发式

合计

24

表3见习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

内容与方法

实验类型

学时

是否书写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1

护理程序的应用

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资料,能够以护理程序理论为框架,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综合性

2

5

2

护理理念及护理理论(以患者为中心)

体验现代护理理念及模式,能够了解护士角色、护理工作环境、护理功能、护理工作方法

综合性

1

1、2、3

3

健康教育模式与应用

针不同的对象和场所,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为服务对象实施健康教育

综合性

1

6

合计

4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

1、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护理学的概念的演变及护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3、护理学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士承担的专业角色、护理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4、护理专业护士的素质要求(道德与法律素质、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身心健康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护理学概念的演变过程及各阶段护理发展的特点;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2、熟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

3、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理学的概念的演变及各阶段护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护理学的概念的演变及各阶段护理发展的特点;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角色及素质要求。

课程思政元素:

1、《护理学导论》是踏入护理专业大门接触的第一门护理学专业课程,也是为学生自己人生书写守护健康、关爱他人的第一步。

2、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的发展趋势:需要自身不断学习、完善,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3、南丁格尔事迹:尊重生命、热爱护理专业的仁爱教育。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主要知识点:

1、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2、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患病行为及心理、病人角色、疾病对病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预防疾病的护理活动。

3、全球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中国医疗卫生方针及发展战略、中国卫生保健体系。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病人角色不良。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3、了解患病行为及心理;全球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健康中国战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难点:健康的测量;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预防疾病的护理活动。

课程思政元素:

1、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从专业角度科学的认识健康和疾病。

2、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预防疾病的护理活动:是护理的宗旨。

3、全球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健康中国战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护士的神圣职责。

第三章 需要与关怀

主要知识点:

1、需要的概念、分类及特征、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2、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3、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4、关怀的相关概念、关怀理论、护理关怀的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需要的概念及分类;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等相关理论或学说的基本观点;关怀的内涵;华生与斯旺森的关怀理论的基本观点。

2、熟悉需要的特征;需要理论的应用;护理关怀的方法。

3、了解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关怀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需要的概念、特征、关怀的内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等相关理论或学说的基本观点;关怀的内涵;华生与斯旺森的关怀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需要的概念、关怀的内涵、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满足服务对象要求的护理关怀策略。

课程思政元素:

1、需要与关怀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护理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满足病人的需要来实现人文关怀。

2、关怀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专业指导思想之一。

第四章 文化与护理

主要知识点:

1、文化的概念、特征、文化模式及文化功能。

2、文化休克的概念、产生原因、过程分期、表现及文化休克的预防。

3、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内容、跨文化护理实践中执行护理程序。

4、文化背景对健康的影响、文化护理的原则、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的策略。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文化休克的概念、过程、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文化休克的预防措施;莱宁格的跨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的策略。

2、熟悉文化的概念、特征、文化的功能;跨文化护理与护理程序。

3、了解文化的模式;文化护理的原则;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休克的概念,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文化休克的过程及预防措施,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的策略。

难点:莱宁格的跨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跨文化护理与护理程序,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课程思政元素:

1、文化差异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非常多见,除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精神需要,还需要去进行跨文化护理,感触不同文化的相通之美。

第六章 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

主要知识点:

1、生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特征,生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特征。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8对心理社会危机及发展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4各阶段及发展特点。

2、熟悉生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了解生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弗洛伊德生长与发展理论中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长与发展的概念;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难点:生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特征;生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元素:

1、通过认知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及特征,促进个体人格发展与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关注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

2、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有一位创始人,通过介绍他们的经历,弘扬他们的价值信仰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七章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主要知识点:

1、压力、压力源的概念,压力的意义

2、压力的相关学说及理论(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3、压力的适应(适应的概念、适应的层次)

4、压力预防及管理

5、压力与护理: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压力、压力源的概念;压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学说;适应的概念、适应的层次;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方法、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

2、熟悉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3、了解压力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的概念;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

难点:希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课程思政元素:

1、根据压力理论及相关理论,提出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应对策略。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泰然处之面临的困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这些理论能把分散的护理实践有机组织在一起,使护理工作更有目的性,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包容病人,有较好的共情能力,主动关心、爱护病人,形成整体护理观。

第八章 护理程序

主要知识点:

1、护理程序的概念、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步骤和体征。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

2、护理评估的概念、内容、方法。资料的分类、来源。评估的步骤。

3、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的意义、发展历史。护理诊断的分类、组成部分、形成过程。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4、护理计划的目的与意义、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护理计划的格式及内容。 

5、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6、护理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的过程。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收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内容及资料的分类;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组成部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制定护理计划、实施的过程。护理评价的步骤。

2、熟悉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评估的步骤及内容;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3、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护理计划的书写;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护理计划、护理评价概念;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及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护理资料的来源;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护理计划的种类;排列护理诊断的优先次序;制定护理目标,写出护理计划;评价的步骤。

难点: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根据所给的临床病历,收集病人资料并做出恰当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类型及制定护理措施时的注意事项;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护理评价与护理程序中其它步骤的关系。

课程思政元素:

1、护理程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讲解,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例如,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确定病人护理的首优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等。

2、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合理地促进服务对象恢复健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3、完整的护理记录可为护理科研与护理理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九章 护理理论及模式

主要知识点:

1、护理理念与护理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2护理理论及模式(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卡尔卡巴的舒适理论)的作者简介、主要内容(观点)、理念核心要素及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理念、理论、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概念。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奥瑞姆自理理论的相关概念、主要内容。罗伊的适应模式的相关概念、主要观点。掌握罗伊的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罗伊的护理程序。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2、熟悉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各护理理论及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了解各护理理论家的个人生平。各护理理论对护理四个基本核心要素的阐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奥瑞姆自理理论内容;罗伊适应模式内容;纽曼的系统模式内容

难点:各护理理论对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奥瑞姆自理理论内容;罗伊适应模式内容;纽曼的系统模式内容;应用其中任何一种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实践或进行具体个案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

课程思政元素:

1、相关理论与护理理论结合讲述护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每一个理论都有一位创始人,通过介绍他们的经历,弘等扬他们的价值信仰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这些理论能把分散的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护理工作更有目的性,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用理论武装头脑,为将来的工作打造利器。

第十章 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

主要知识点:

1、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标准、层次、构成。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应用。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类型。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层次;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2、熟悉评判性思维的特点、标准;发展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3、了解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与循证护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层次;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难点:评判性思维的组成、特点、层次;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与循证护理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护理决策能力。

课程思政元素:

1、培养学生对护理现象或问题进行的有目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和推理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有效解决护理问题。

2、发展和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能力,是护理本科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主要知识点:

1、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及意义,健康教育的原则,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促进模式、保健过程模式)。

3、健康教育的程序、内容及方法。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程序;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包括专题讲座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地参观法、示范法、个别会谈法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2、熟悉健康教育的原则;健康信念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促进模式、保健过程模式等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内容、在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和局限性。

3、了解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方法。

难点: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和局限性。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课程思政元素:

1、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理论及运用,使学生能够熟知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能够对人群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使护理工作更有目的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第十四章 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主要知识点:

1、法律的定义、分类、特征和作用,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程序。卫生法规基本原则、特点,卫生法律关系构成,卫生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3、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构成、分级、处理)

4、护理法的概述、历史发展,护理立法的意义。护理执业中相关法律的种类。

5、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护理发展中法律问题及防范。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法律、医疗事故的定义;法律的分类和作用;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及分级;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生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法律问题的防范。

2、熟悉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

3、了解法律的特征;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程序;医疗卫生法特点、构成;医疗卫生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护士与护生的法律责任;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及分级;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护理发展中法律问题及防范。

难点:医疗事故的分级;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士与护生的法律责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课程思政元素:

1、结合《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相关条例进行讲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2、讲解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时,让学生分清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侵权和犯罪,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

六、实践教学内容

见习一:护理程序的应用

内容提要:

1、评估:收集患者资料(主客观资料)

2、诊断:明确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3、计划/实施:确定护理目标、指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提出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成文

2、熟悉病人病情资料的来源;护理目标的分类;护理诊断的书写要求

3、了解护理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元素:

1、护理程序是合理安排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方法:是评判性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体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见习二:护理理论及模式的应用

内容提要:

1、护理理论及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2、现代护士专业角色

3、护理工作范畴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应用;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护理工作范畴

2、熟悉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观点;现代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护士的专业角色

3、了解科尔卡巴舒适理论的主要观点

课程思政元素:

1、护理理论及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护理实践工作方法、护理工作范畴及护士的专业角色:用专业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将来的护理工作打造利器。

见习三:健康教育模式及应用

内容提要:

1、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程序及方法

2、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健康教育的程序

2、熟悉健康教育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局限性

4、针不同的对象和场所,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为服务对象实施健康教育

5、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元素:

1、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护士在健康教育中作用: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发挥全社会的健康潜能,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考核由日常考勤、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包括阶段测验、见习考核、课后作业。日常考勤、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二)成绩构成

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5%)+平时考核(20%)+期中考核(15%)+期末考核(60%)。

 

 

执笔人:任素芬

审核人:崔慧霞

制订时间:2021年4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