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折射式望远镜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2024-06-02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周六 · 茶余星话|周日 · 太空探索

编译:李想

校译:贺俊

审阅:牧夫天文校对组 林钰然

编排:张少岩

后台:李子琦

https://soratourism.com/howto/star/telescope2.html

透过天文望远镜的镜片窥探到的,是肉眼无法体验到的、不可思议的另一片风景。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带来轻松玩转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小知识,以及选购它们的小窍门。

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有趣天体

天文望远镜是通过超高倍率放大观测宇宙深处天体的工具。看到用肉眼无法观测的天体时的激动,应该毕生难忘吧。

去旅行,目的地月球和行星!

用天文望远镜去观测月球和行星,可以看到它们的色彩、形状甚至花纹,强烈的真实感让人不得不怀疑我们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星球。此外,调节天文望远镜倍率,可以自由地拉近或推远与天体的距离,这种感觉特别像在宇宙中恣意遨游。

随星而变的星光

构成织女星、天狼星所属星座的都是被称为恒星的、自身能够发光的闪耀天体。这些恒星与太阳、月亮和行星相距甚远,因此天文望远镜无论放大多少倍率,看到的还是点点星光。

虽然无法直接看到这些恒星表面的细节,但我们可以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红色的恒星也有各色各样的神情,有给人强有力感觉的,有温柔气质的,还有闪烁得很拘谨的……

品味这些恒星光芒的不同,是只有恒星才有的欣赏方式。

眺望银河和星空,使用肉眼观察为最佳

如果用望远镜看银河和星空,只能看到黑色背景下的孤零零的星星。虽然银河看起来很稠密,也不是越放大倍率看,能看到的星星密度就越大的。想欣赏漫天寰宇的整个银河或者星空的时候,比起望远镜,用肉眼反而是体验感最佳的。

初学者的天文望远镜选购指南

第一次购买天文望远镜的初学者,免不了苦恼不知道如何选择,什么更适合自己。

只要掌握些选购要点就行,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天文望远镜吧。

天文望远镜由3个部分组成

天文望远镜由被称为“三脚架”、“架台”、“镜筒”的三个部件构成。

每个部件都有很多种类,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天文望远镜。

如果在这很多种类中,都选择易于使用的3个部件,并组合起来的话,就得到了一架易于使用的天文望远镜了。

掌握操作便利性关键的架台

经纬仪式

赤道仪式

用于将望远镜向观测天体方向移动的部件,就是架台。架台粗略来划分的话,主要分为“经纬仪式”和“赤道仪式”2种。其中经纬仪式的操作要方便得多。因可上下左右移动的简单构造,是即使初学者也能方便使用的类型

。在大部分场景下,经纬台和三脚架是成套销售的,所以在预算合适的情况下,直接购买套装即可。

结实耐用、保养简单的镜筒

折射式

反射式

天文望远镜的主要部分,就是能将天体放大观测的“镜筒”部件。

大致分为“折射式”和“反射式”2种,推荐初学者使用折射式。像万花筒一样的使用感,易于操作,经久耐用是其特征。只要没有特别大的撞击和重压,不维护也可以,偶尔使用相机镜头清洁剂擦拭一下目镜镜头就足够了。

注意过高的倍率浪费

天文望远镜中有时会见到“倍率500倍!”等以高倍率为卖点的销售广告。如果购入了这样的商品,大概率都会后悔。

望远镜都有适当倍率上限,超出此上限的话,就会得到又暗又模糊的浑浊成像。查看产品说明书中的镜头大小(即口径值),就可以确认适用于该商品的倍率是多少了。

口径值的2倍,就是这个望远镜最佳观测效果的倍率上限。比如,标明镜头的口径为70mm的镜筒,70✖2=140,倍率的上限值就是140倍。

在望远镜适当的倍率范围内尽情地享受观测吧。

责任编辑:甘林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宇宙区长孙连城

图像来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谢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