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她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儿女的故事有哪些 致敬!抗美援朝,她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致敬!抗美援朝,她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致敬!抗美援朝,她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清珍

她叫王清珍,

今年84岁。

上甘岭战役时,

她还是一个留着羊角辫的15岁少女......

为了抢救烧伤伤员,

她把药嚼碎吞水,口对口喂伤员吃。

腹部重伤的伤员无法排尿,

她就跪下来,

用嘴直接就着导尿管吸尿,

她给以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士整理遗容,

洗去血迹,为他换上新衣……

王清珍正在护理伤员

上甘岭战役后,

王清珍荣立二等功,

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如今的王清珍过着简朴而安宁的生活 张少鹏/摄

王清珍说:

“在上甘岭阵地,

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女卫生员,

她们都做得很好,

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型。

英雄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吴炯(图片为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她叫吴炯,

今年87岁。

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卫生员。

也是电影《上甘岭》中,

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之一。

“连队号召要到前线,

开始女同志不让去,

我就写血书。”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

她救治伤病员达百名之多,

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受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亲切接见。

吴炯的青春岁月(图片为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提供)

吴炯把立功证书和军功章

都捐献给了国家,

在她80岁生日那天,

吴炯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

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我的一生都已经捐给国家了,

人生到了最后,更应该捐给国家。”

耄耋之年的吴奶奶已经忘了很多事,

但有一首旋律深深烙印在她心上。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谢秀梅

她叫谢秀梅

是电影《英雄儿女》的真实原型,

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

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

她和战友们

经常穿过敌人的炮火空袭封锁线,

深入前沿阵地,

奋不顾身地为战士们演唱节目,

鼓舞士气。

为了救护伤员,

她曾几天几夜不合眼。

看见伤员脚冻了,

就用手握住伤员冻得冰冷的脚,

手凉了,

再把伤员的脚放在自己袖筒里暖着。

不顾阻拦,

从敌人轰炸的冲天大火中背出了伤员,

自己却身受重伤。

1952年,

谢秀梅代表全体志愿军战士向毛主席献花,

她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谢秀梅向毛主席献花

回到家乡后,

她被誉为“人民功臣”。

常香玉

她叫常香玉

是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

中国志愿军某高地

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

全连战士壮烈牺牲。

年仅28岁的常香玉听到广播后悲愤难眠,

决定义演募捐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

常香玉拿出多年积蓄,

卖掉香玉剧社唯一的一辆卡车

和自己的房子,

东奔西跑,

通过在开封、新乡等地的180多场演出,

共募捐到了15.27亿元(人民币旧币),

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

“常香玉号 ”战斗机

“谁说女子不如男?”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

闻听常香玉的事迹后,

专门接见了她,

紧紧握住她的手说:

“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马旭

她叫马旭,

今年85岁,

在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

她多次负伤,也多次立功,

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

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服役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

年届50岁时,潜心科研,

研制出“充气护踝”等发明专利,

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誉;

60岁离休后,悬壶济世,

为贫苦百姓义诊;

人到暮年时,

更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

无偿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退休后的马旭过着勤俭清贫的生活

“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

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支援抗美援朝的后方最前沿,

妇女积极响应号召,

她们义无反顾

送亲人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后方参加抢修公路、

加工军服、看护伤病员等工作。

天津市妇女为志愿军送去满满几卡车的慰问袋。《新中国妇女》1951年2月第19期夹页。

1950年11月,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发表

支持各民主党派抗美援朝的联合宣言,

号召全国妇女展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各省市分别成立

妇女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

组织各大城市妇女走上街头,

举行抗美援朝爱国大会

和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

349名各族妇女代表,代表1300万西北妇女在两面红边黄底的巨幅锦旗上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姊妹签名致敬慰问。《新中国妇女》,1951年2月第19期夹页。

在北京,

4万多名妇女参加了

抗美援朝爱国 与反对美帝武装日本大会。

在 更为广阔的东北前线,

近2000万东北妇女积极参与

医疗护理和军需制作等战时工作。

上万名妇女夜以继日

为前方战士赶制棉被、军装、

鞋袜、慰问袋......

1.3万妇女在短时间内完成了

60万套军装的絮缝任务,

1.5万名妇女为志愿军腌制、装运咸菜。

辽宁各市区妇联还组织了

“拥军护理队”与服务小组,

到临时医院护理伤员

用各种实际行动来支援志愿军

......

妇女们忙着给过江部队准备粮食(图片来源于中国档案资讯网)

时光匆匆70年,

我们依旧铭记那一场伟大的胜利

向为此奉献付出的每一个人致敬!

向这股伟大的巾帼力量致敬!

来源:中国妇女网

编辑:莫海舟

责编:杨强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