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猴王出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抓耳挠腮的意思是什么猴王出世 第7课《猴王出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7课《猴王出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2024-06-09 0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课《猴王出世》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顽劣( ) 力倦神疲( )2.这段话写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写出了它们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3.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段话对猴子的( )进行了传神的描写。A.表情 B.外貌 C.动作8.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B.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C.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买鹿制楚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9.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11.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遇到问题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12.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顽皮 筋疲力尽 2. 抢盆夺碗 占灶争床 顽劣 3.从画横线的句子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 4.“都随我进来,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5.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我们要为建立诚信的社会而奋斗。 6.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跪拜,石猴扬扬胳膊,说:“请起!请起!大家以后就听我的号令。”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7.C 8.B【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顽劣:(形)顽固无知;顽皮不顺从。近义词可以是:顽皮、拙劣等。力倦神疲:指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近义词可以是: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等。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可知,猴子们有的抢盆夺碗,有的占灶争床,写出了猴子的顽劣。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画线句子“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可以感受到猴子猴性顽劣,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可知,石猴能够带领大家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结合句子“都随我进来!进来!”可知,石猴的勇敢。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来写自己的感受,围绕“诚信”来写即可。6.本题考查想象写话。注意结合要求,把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的情景写下来。只要合理即可。如: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可知,本语段主要抓住了猴子的动作来写。故选:C。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众猴发现水帘洞,但都不敢进入。石猴带领众猴进入。众猴拥戴他为大王,称为“美猴王”。故选:B。9.楚地大荒,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 10.D 11. 耗尽粮草,生灵涂炭花 高价购买,楚人必定会趋利而放弃本业去捕鹿 起初一头鹿三枚铜钱,十几天后加价到五枚 让他们误以为齐国因齐桓公好鹿而败亡在即 把鹿价提高到40枚一头,让楚人弃本业而捕鹿 12.不能不加调查就妄下结论,以至做出齐桓公好鹿而齐国必定大伤元气的推断;粮草乃立国之本,否则要那么多铜钱有何用;军队是国家的屏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操练。【解析】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的“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文中指管仲想要得到的有利于攻打楚国的条件,结合“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可知,时机是指:楚国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时。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结合下文的“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可知,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故说法正确。B,结合“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和“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可知,“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故说法正确。C,结合“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可知,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故说法正确。D,结合“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可知,“楚成王内外交困”中的内的困境是:人民缺少粮食,而不是钱太多。故说法错误。11.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可知,齐楚若交战,会遇到的问题是:耗尽粮草,会生灵涂炭。结合“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来分析当时,管仲心理在想:如果高价去买的话,楚国人会贪心,为挣更多的钱,改写会放弃本业去捕鹿;管仲的做法是“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此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短文内容来概括即可。如:楚五要懂得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只有强大自己的实力,才能不制于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