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的怒吼:俄国1905式马克沁机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托卡列夫马克沁机枪 北极熊的怒吼:俄国1905式马克沁机枪

北极熊的怒吼:俄国1905式马克沁机枪

2023-08-28 0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俄军早期装备的马克沁机枪是地道的舶来品,由英国的马克沁公司制造,此后俄军开始尝试由图拉兵工厂(Tula)制造马克沁的枪管,然后一步步逐渐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直到最后完全自制。俄国自行制造的第一种马克沁是1905式马克沁机枪,俄罗斯文献说这种机枪枪体干重69磅(约31公斤),全铜制的冷却水筒注满水后枪体重78磅(约35.4公斤)。和德国以及英国制造的马克沁机枪一样,俄国马克沁机枪也在复进簧护罩上标有生产日期等信息。真正的俄制1905式马克沁重机枪只生产了一年时间,就在1905年下半年,俄国对该枪进行了第一次改进,将昂贵的全铜冷却水筒换成了钢板冲压件,前部的端板仍然使用铜材,这种机枪后来被称作1905/10式重机枪,一直生产到1909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1905系列马克沁机枪的便携性,俄国人又在1910年定型生产了1910式马克沁机枪(也称为马克沁M1910)。和1905/10式马克沁相比,1910式马克沁进一步扩大了钢材的用量,降低了铜材的使用,其最为醒目的外部特征是冷却水筒表面有冲压的纵向凸凹,以改善冷却水筒在温度变化时的形变特性——否则在寒冷的冬季,结冰的冷却水完全可能胀破水筒,而1905/10式马克沁的水筒表面则没有这种设计。

1910式马克沁枪体干重44磅(约20公斤),冷却水筒满水时重54磅(约24.5公斤)。1911年,M1910开始使用一种改进型枪架,这种枪架配有两个小轮以及配有防盾的三脚架,这种抢架又被称为索科洛夫枪架(Sokolov)。索科洛夫枪架可以让M1910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三脚架或车轮作为稳固支撑。车轮还能帮助机枪手快速移动机枪。这种枪架绝对堪称长寿,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每个俄军步兵团都编有一个重机枪连。这个重机枪连配有8挺M1910,每挺机枪配有两匹马牵引的拖车。此外还配备一辆野战炊事车和7辆行李车。当时每个俄国步兵师编有4个步兵团,计有32挺M1910,这个数量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水平。

1943年开始生产的后期型1910式马克沁机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冷却水筒上方那个硕大的散热器口盖,当时的拖拉机散热器多采用这样的口盖,这一设计的确能方便射手加注冷却水:在寒冷的东线战场,缺水时红军士兵常常直接抓起大团的雪块塞进口盖为水筒加水,十分方便。其实最初这样的设计是来自芬兰,俄国人直接搬用过来。M1910的瞄准具标尺射程从425米到1850米,俄军战术手册要求M1910距离目标不应小于80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欧洲国家都对轻机枪或者说是自动步枪产生了兴趣,那时候马克沁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许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固定式枪管的导气式自动武器,而俄国人却没有朝这个方向努力,但他们的设计中也融入了马克沁动作可靠这一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俄国人就对其1910式马克沁机枪进行了改进,使其成为一种航空用固定机枪,定名为PV-1。和1910式马克沁相比,PV-1改进了枪口助推器,提高了射速,枪管带有开孔护套,采用气冷方式,而且可以和螺旋桨同步协调装置联动,使用金属弹链供弹。PV-1的重量大幅度减轻,全重只有31.7磅(约14.4公斤)。

波苏战争结束后,苏联人试图使马克沁机枪轻量化和气冷化,这项工作被交给了托卡列夫(F. V. Tokarev),托卡列夫素来十分对德国派拉贝鲁姆和英国维克斯抱有好感,在参考了美国枪械在扳机和枪托布局方面的设计专利后,托卡列夫设计出了新型轻机枪M-T(M-T表示“马克沁-托卡列夫”)。M-T的特色之一是采用了金属两脚架和抵肩木托,该枪发射7.62毫米步枪弹。

1928年,苏联媒体宣布军方将对M-T轻机枪展开测试,苏联官方对此事大力宣传,意在激励本国武器发明家加入到自动武器研制开发工作中来。苏联生产了足够的M-T用于交付部队试用,军队指出了一些不足,再结合制造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研发人员发现如果全面改进,就只能把全枪设计推倒重来。这样一来,该枪的原有优势之一也将失去——即可以利用1910式原有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M-T轻机枪首次参战是在西班牙内战,此后又参加了苏芬战争。

除M-T轻机枪,当时苏联还开发过另一种改进型轻便马克沁,该枪的设计师为科雷什尼科夫(Koleshnikov),因此也被称为M-K(表示马克沁-科雷什尼科夫)。和M-T相比,M-K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枪托的形状,此外并无太多区别。M-K也没能正式装备苏军,但用于试用的一些M-K还是参加了西班牙内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