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经验做法 如皋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汇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打开steam弹出一个英文框然后闪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经验做法 如皋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汇报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经验做法 如皋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汇报

2024-05-11 1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发出的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号召,围绕建成全国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塑造特色,注重讲好如皋故事,全市旅游产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经过努力,我市成为南通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一、立足全域景区定位,科学编制旅游规划。

我市精心编制了《如皋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推动景区(点)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环境、美化景观、提升旅游服务。以健康长寿养生旅游为突破口,将长寿养生、生态休闲理念进行深度融合,突出绿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古城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既宜居宜业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新如皋。

二、整合特色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1.整合长寿资源,放大“银色”效应,打造长寿如皋。2011年,我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是世界六大长寿乡中唯一处于江海平原地带、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文明型”长寿乡。最新统计,我市145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385人,百岁以上老人占比是联合国长寿乡百岁老人占比的3倍多。我市放大“世界长寿乡”的品牌效应,推动旅游业与长寿文化产业的融合,打造长寿养生旅游。重点打造了长寿旅游度假区、中国长寿城、长寿漫城等项目,带动了城乡面貌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环境提升。目前正在打造白蒲长寿美食小镇。

    2.整合生态资源,叫响“绿色”名片,打造生态如皋。2011年,我市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如皋盆景被确认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如皋盆景蟠扎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我市现有花木盆景种植面积20多万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已有50多万盆景远销国外。“如派盆景”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以“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的独特造型享誉全球。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均可见如皋盆景身影。我们依托“中国花木之乡”影响力,推动旅游业与生态休闲农业和花木盆景产业的融合,打造生态度假旅游。紧紧抓住“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建成“中国最美乡村”4个和一批省级乡村旅游区。目前正加快推进如皋盆景旅游风情小镇和长青沙药植养生小镇项目的打造,建设绿园花木盆景精品园、龙游河生态湿地度假区等;同时利用绿色生态资源,打造九华乡村旅游养生集聚区、龙游河水上生态游览景区以及白雪线、蒲黄线等乡村旅游养生带。

3.整合古城资源,擦亮“古色”招牌,打造文化如皋。如皋成陆6000多年,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如皋得名约2500多年,最早见于《春秋左传》;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正式置县,迄今已有1607建县史。我们挖掘千年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我市正在以“天下名园”水绘园为龙头,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整合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景点,包装提升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味。推动如皋园林大观园、如皋文园、李渔文化园、胡瑗国学馆、胶片电影产业文化园等项目建设,让文化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4.整合红色资源,唤醒“红色”记忆,打造红色如皋。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正式建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境内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也是唯一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正规武装。我们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革命传统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产业融合,打造红色经典游。重点打造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红十四军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经典旅游区,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5.整合城市品牌资源,扩大“金色”影响,打造金色如皋。如皋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节点,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富民殷,在乾隆年间就有“金如皋”的美誉,民国时期已成中华第一大县。而今,迈入高铁时代的如皋,已融入上海核心圈,2016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26名。全市建成了长寿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科技展示馆、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李渔纪念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丝毯艺术博物馆以及明清外销瓷器展览馆等一系列展馆,有“博物馆之城”的美誉。

三、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全域旅游创建。

我市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加大配套体系完善力度,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1.以“厕所革命”为核心,狠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环境不断改善。近两年来,我市从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以及饭店宾馆开始推进旅游厕所的提档升级和建设工作,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旅游厕所60多座、改善提升旅游厕所100多座,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300多万元。

2.以提升标识标牌为抓手,狠抓道路交通网络完善,保证游客和市民出游畅通。不断完善各景点景区公交站点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完善旅游景区周边标示标牌80多处,更加方便游客在如期间的出行。

3.以长寿特色美食为重点,狠抓餐饮服务业的提升,确保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引导餐饮企业向长寿养生美食方向转型提升,积极推广如皋地方特色小吃、特色休闲食品,加大如皋地理标志产品加工制作为精品菜肴的研发力度。

4.以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为引导,狠抓旅游购物创新,推动旅游购物内容和平台建设。近年来,每年连续举办如皋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活动,组织各类旅游商品展销,深度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具有如皋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拓展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渠道,赢得更大市场。

5.以旅游产品精细合理为目标,狠抓旅游线路包装,推动旅游产品的科学合理安排。根据不同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围绕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等,精心包装长寿游、古城游、生态游、红色游等旅游线路,细分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四、全面展开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出台新举措,配套新政策,确保创建工作按照序时顺利推进,创建成功。

1、从战略性高度狠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是强化旅游产业地位。将“大旅游产业全域化”列入“十三五”全市“六大重点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引擎。二是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强化党委、政府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三是强化旅游部门职能。整合市旅游局以及相关部门职能资源,组建“如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主管和综合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实行“1+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

2、用抓招商引资力度狠抓旅游供给侧改革。一是加大长寿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特色旅游龙头项目。凸显长寿文化品牌,以健康长寿养生旅游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业与长寿文化融合,着力打造长寿文化浓郁的旅游风情小镇。二是加大古城资源挖掘力度,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挖掘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提升文化旅游品位,推动旅游业与古城文化融合。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力度,打造生态休闲度假项目。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水利、绿色生态资源的深度融合,放大生态健康养生品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3、以惠民富民目标狠抓旅游融合产业发展。加大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通过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促进创业富民。确保2020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旅游新增就业率、农民因旅游发展直接受益率等各项指标达标。

4、按群众满意标准狠抓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一是完善提升“吃住娱”档次,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二是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让游客行得方便。重点打造功能配置齐全的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开通旅游巴士、旅游直通车,构建旅游绿色风景廊道,全面规范旅游标识系统设置。三是进一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让游客用得卫生。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00座,全市新建旅游厕所全部按照国家A级以上标准建设。四是提升旅游信息服务水平,让游客游得顺心。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全市所有旅游景区(点)、旅游宾馆和饭店以及重点旅游乡村实现WIFI全覆盖。五是完善公共旅游休闲体系,让游客游得舒心。统筹打造博物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公园绿地、滨水地带、休闲绿道和开放式景区等公共旅游休闲空间体系,确保城乡均质和“主客共享”。六是优化旅游购物业态,让游客购得满意。以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为抓手,推出新创意、开发新产品,形成富有如皋特色、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旅游商品体系,努力让游客带走的更多。

5、为创建工作护航狠抓旅游发展保障措施。一是强化创建考核。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重点经济工作考核项目,严格考核。二是强化用地保障。政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划拨专项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旅游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供应土地指标。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年度财政性投入全域旅游创建至少2000万元,出台《如皋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激励办法》。四是强化人才保障。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内培外引,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招引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旅游人才队伍素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