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升级5个版本,安卓能升级四个版本,厂商怎么对系统维护上心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机如何升级安卓10系统版本 iOS升级5个版本,安卓能升级四个版本,厂商怎么对系统维护上心了

iOS升级5个版本,安卓能升级四个版本,厂商怎么对系统维护上心了

2023-05-28 0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品牌内卷升级,系统长维护变得越来越常见

于是问题来了,现在新出的手机能卖给谁?主要有两波,一波是够时间换机的用户,但刚说了换机周期延长,所以这波用户也成为了存量市场。另一波则是新增用户,主要来源于每年新增,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学生等,但由于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无法消费起价格相对高昂的中高端机型。因此手机厂商实际能够“掘金”的也只有第一波人群,因此围绕这个存量市场,手机厂商也只能通过内卷来咬下更多的蛋糕。

所以近几年(尤其是今年)我们从不同价位段的手机市场中能够看到一个现象:低端开始内卷质感、中端开始内卷越级的性能配置、高端开始拼起各家的黑科技。而且在卷完质感、屏幕、影像、快充以及价格后,内卷的风向还在不断蔓延,开始卷起系统服务,主要是系统维护变得越来越持久!

这里首先提名苹果,其在十年前就已经是系统维护的标杆,比如iPhone 4S发布时搭载iOS 5系统,一直支持更新到了iOS9,总共经历了五个系统版本。虽然到了iOS 9,体验变得极差难以使用,但从中也能看出苹果对老机型非常上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粉丝的粘性。

再来到安卓阵营,近几年安卓品牌对老机型的系统大版本更新也越来越注重。举例国际大厂三星,新发布的旗舰手机Galaxy S23系列,出厂预装Android 13,并且承诺会有四次大版本迭代,保证能够升级至Android 17,让用户在换机周期约四年内能够获得安全防护、生产力以及卓越的使用体验。

在国产厂商这边,对系统长久维护跟进得比较出色的,要数OPPO和一加。先举例一加吧,开年以来一加手机战略激进,发布了三款“不温和的产品”,也在Q1季度取得了最高增速的成绩。同时一加还官宣,一加11会进行4次Android大版本升级,5年推送安全补丁;一加Ace2、一加Ace2V也会进行3次Android大版本升级,4年推送安全补丁。

同时如一加10Pro、一加Ace Pro、一加Ace、一加Ace竞速版等机型,也会按照一加Ace2的标准进行升级!可见,一加新旧机型基本都能确保有四年时间以上的更新保证,也因为手机系统的支持让一加这些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使用更加安全。

除了一加,OPPO这边也宣布,OPPO Find X全系列产品都将支持4次ColorOS大版本升级,以及5年的安全维护升级。以ColorOS每次升级都会伴随安卓大版本升级来看,意味着最新的OPPO Find X6系列将能够体验到安卓17系统。

系统维护“内卷”,到底是什么原因?

放在几年前,长久更新维护手机系统的品牌非常少,通常维护周期一般是两年。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加入长时间系统维护,包括有:华为、三星、OPPO、一加等。在我看来,手机系统长时间维护也是一种内卷。

这里先解答一个疑惑:安卓手机为什么要系统更新和安全维护?其实谷歌每个版本的系统更新,除了增加新功能和进行性能优化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手机安全性,只有升级到最新版本的系统才能提供更为安全的防护,适应当前的环境。以Find X6系列为例,4次系统大版本升级+5年安全维护升级,意味着手机的安全性将持续获得保障,避免因为系统漏洞影响手机的使用。

而安卓品牌系统维护变得更加持久,自然是博取用户的好感度,让下一台手机依然选择同品牌的机型。举个例子,ColorOS每个大版本都会增添许多新功能,如从ColorOS 12到ColorOS 13,就带来了水生设计、ColorOS超算平台、智慧息屏、智能会议助手、大文件夹等功能,涵盖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智慧生活、安全隐私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有智能侧边栏、智能小窗等实用功能,让不少粉丝直言“用了就回不去”。

对于手机给予长期的系统更新支持,能够让用户在原本良好体验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的新鲜感,使得用机体验进一步提升,也从而对这些用户形成一种系统粘性。同时如果新系统优化给力,系统升级后也可以让一些老机型重焕新生,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另一方面,系统体验好坏也决定了消费者下次换机的品牌,持续的系统更新维护,能够在用户群体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对下一波产品销售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在存量时代,手机比拼的已然不止于硬件、黑科技、价格等因素,像系统体验、售后服务等,也成为了“兵家必争”。究其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购买新手机,除了考虑配置、价格,还会将手机使用周期等因素纳入到参考。所以为了抢夺用户,系统周期维护持久战就成为了厂商们的“兵家必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