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及院感知识培训范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计划 手术室及院感知识培训范文

手术室及院感知识培训范文

2024-06-18 0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及院感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5-02医院内感染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医院人群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问题,也是当代卫生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面临的综合课[1],目前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的理念是对医院感染要“零宽容(Zero Tolerance)”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关键在于有一支业务精、知识广、董管理、敬业奉献、执行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和对医院全员职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极为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增强意识,运用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只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科室感控小组职能作用和发挥临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院在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集中培训,重点科室针对性培训、现场指导针对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等信息平台培训、岗前培训、模拟演练培训、实习生培训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从而满足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的需求,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从2006年开始陆续对本院新上岗人员及在岗职工进行全员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累计培训1074人次。其中:大夫360人次、护师319人次、工勤人员98人次、药械人员83人次、进修实习生126人次、保洁人员88人次。

2培训内容

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灭菌技术及隔离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3培训方法

3.1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底制定明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要求等。然后制成课程表发到各科室。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精心准备课件,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幻灯教材,直观易懂。

3.2岗前培训目前感染管理在各大院校还没有独立的专业课程,所以,每年对新员工、进修、实习生上岗之前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介绍医院感况、医德规范、职业道德守则、仪表仪容要求,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等等,帮助新员工及进修实习生转变角色、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从专业素质上要求具备医院感染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培训应不少于3学时,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3监控小组成员培训各临床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护师组成。首先有计划的对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科室再对科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科主任或护士长主讲,对科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晨会讲评,每月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感染控制知识、本科室耐药菌普等等,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3.4全员集中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职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规定医务人员全年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得少于6学时,每年1-2次举办培训班,要求各临床科室参加率不低于90%,工勤人员参加率不低于80%。利用每季度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的信息平台强化培训。传递信息、新观念。新知识,反馈督查信息,与临床互动。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诊疗活动中。

3.5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感染管理科人员首先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要求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参加感染管理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专业理论学习不少于15学时,学习了解国外新的感染管理信息,避免知识老化,造成管理工作滞后或缺陷,并定期选送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骨干到省及以上医院感染管理基地参加培训。

3.6重点科室针对性的培训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ICU、血透室内镜室等科室专职人员及全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涉及专科知识、职业防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目标监测等等,专职人员定期到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如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双向防护、手卫生宣教、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规范诊疗措施,使这些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降低这些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3.7应对突发事件得模拟演练,我院自2003年收治SARS病人以来,消毒隔离技术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禽流感、地震、职业暴露,我们模拟从120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检测、问诊、体格检查、转运、诊断治疗、会诊、个人防护转诊传染病上报、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医生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8对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担负着医疗环境的保洁医疗垃圾的清洁转运等工作,是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最多的工作者之一,对这一群体的感染管理培训,尤为重要。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要求参加率100%。培训内容涉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正确转运、常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3.9重视手卫生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对于减少感染和耐药性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作用均已得到了共识。并且,据文献记载不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方法是引起许多感染爆发的重要因素。所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手卫生依从性的督查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注重手卫生,相互监督,自觉把手卫生贯穿在对病人的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

参考文献

篇2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介入性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有创治疗、介入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对护理人员按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承担了不同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能。为此我们将全院护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1 行政职能人员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

1.2 重点科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这些科室其工作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就医院感染管理是重点对象,因此归为一类。

1.3 外科系统 普外科,妇科,产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烧伤皮肤科,急诊科,注射室。

1.4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血液科,儿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蒙医科,中西医科,肿瘤内科。

2 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

2.1 对行政职能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主要承担护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对此类人员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特别是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着重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护士的无菌操作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方能正确指导、监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此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操作技能相对独立,因此共性方面集中培训,涉及专业方面的我们采取单独培训的办法。

2.2.1 共性方面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建立在许多基本的管理上的,所以,对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培训无菌操作规范,每日对医疗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程序。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和污染的处理,以及终末消毒的要求和实际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基础工作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有章可循。

2.2.2 专业方面 (1)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本院新建了层流手术室,经多次深入手术室及调查了解,发现手术室的硬件设施虽然上去了,但软件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着重加强人流、物流和消毒、灭菌管理以及三区的严格划分,严格控制术中手术室门的开启、术中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中空气、物表的细菌培养的监测。由于感控科专职人员每月对手术间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层流手术室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器械设备处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检查、清洁、定期更换,以确保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专人监管,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质量。(2)口腔科护理人员:口腔科诊疗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来,对于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有了技术操作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我们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实地操作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做到四手操作,每诊疗一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把关,对口腔灭菌器按要求每日进行化学工艺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对已灭菌的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发现有问题的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3)内镜室护理人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而内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我们根据国家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我院所有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每一个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特别是内镜及活剪钳导丝的清洗,必须将所有的关节、孔道都用毛刷刷洗到位,洗够时间,酶洗程序不可省略,酶洗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1]。这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保证诊疗过程中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供应室护理人员: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清洗灭菌,对供应室除了区域的严格划分外,人流、物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供应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对供应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严把关,从器械的清洗到保养、打包到灭菌,特别的清洗,必须将所有器械的关节、孔道、螺纹处清洗到位,必须进行酶洗程序,含酶洗液能消化和乳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效清除粘于器械上的有机物,以确保灭菌质量。同时加强灭菌物品的管理、发放。定期对无菌室进行环境监测,每日对灭菌架上的物品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包、不合格包立即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设备的监测,特别是每月B-D(Bowie-Dictest)试验,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以确保全院灭菌物品的质量[2]。(5)婴儿室产房护理人员:新生儿、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而对产房,婴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更为严格。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及用具方面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在操作方面加强培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对婴儿室产房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在隔离病房住院,并按要求做好其终末消毒[3]。对产科所有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发生问题要及时追踪解决。以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2.3 对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多、外伤多的特点,加强对处置室、无菌物品、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完善操作流程,确保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

2.4 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内科病人虽无明显的外伤或手术,但其病人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侵入性的诊疗,如呼吸机的使用,还有一些危重病人,如血液科的病人其医疗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严格,针对这些,对内科系统的护理人员着重培训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培训,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特殊科室如血液科、透析室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杜绝流入社会。

4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

对医院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之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分组对全院各护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汇总,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指导整改,差的通报并按规定扣罚奖金。同时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进行全院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而通过落实督导整改这个循环模式,确实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规范逐步融入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从被动要求到主动遵循。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灭菌、防护,但所有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诊疗行为,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院从2003年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通过监督指导,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近3年医院环境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均符合标准,灭菌物品合格率10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合格率98%以上。临床中使用的灭菌物品无过期存放现象,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转运均符合要求,近3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1] 赖晓全.内窥镜污染的现状及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60-62.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清洁工人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5-02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速运转、高风险的工作场所,人员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清洁工人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洁工人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安全及医院感染。我院今年从普通手术室搬至洁净手术部后,根据洁净手术室管理规范对工人进行了各项规章制度、清洁消毒流程等内容上的培训、督查和考核,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层流手术间8间,共计6名清洁工人,其中男性工人5名,女性1名,初小学文化程度,小学2名,初中4名,年龄40—52岁,从事清洁工作时间7个月以上,测其理解能力均感觉正常。

2方法

2.1建立、健全工人管理规章制度。上岗前对清洁工人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培训,并建立检查标准。我科依据国家洁净手术部规范要求及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本科室特点的一系列工人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从正确进出手术室开始到规范着装、换鞋至安全接送病人,手术间的清洁、消毒等。根据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按工作流程进行,层层把关,使日常工作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形成标准[1]。因为一个团队,一系列的合理规章制度及科学、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可以给整个团队带来无穷的源泉和动力,同时可以约束和规范整个团队的个人行为。

按照岗位分配工作,分别制订了三个工作岗位,见表1。

2.2相关院感知识强化培训。清洁工人由于缺乏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没有消毒隔离的概念,没有意识到避免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手术室分区没有明确的概念[2]。针对几名工人的具体情况、理解能力等,对其进行了简单、易懂的院感教育。首先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再针对薄弱环节,请医院专职院感科老师对科室6名工人进行相关院感知识培训,如:规范的清洁、消毒地面,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测试标准,正确行走路线,医院感染(病人、医护人员、尤其对工人自身)控制的重要性,手术室的分区及各区拖帕、毛巾分开使用、消毒,拖鞋的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的收集及处理等。并在工作中随时督促他们严格执行规定,从细做起,不放过任何存在隐患的工作细节,在护士长的督查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沟通式的解决,提高他们的接受度,使他们正确认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确保医疗安全。

2.3相关岗前培训。洁净手术室比普通手术室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工人熟悉整个环境,掌握手术室的三个分区、手术部的构造特点,在接送患者时要进行内外车交接等。洁净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均要求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除各种污物,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地面、墙面、物表。每周定期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4监督检查。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随时检查浸泡拖帕、毛巾的消毒液浓度,拖帕、抹布浸泡时间,地面、墙面的清洁度,拖帕、抹布是否分开处理、分类放置,物品的运送是否符合流程,并每月对清洁工人进行理论、操作考核、评定。

2.5配备相应设施。配备足够的拖帕、毛巾、足量的手套,确保一室一拖把、一抹布、一用一消毒,严格区分清洁与感染手术。每个通道设有外出衣、拖鞋更换架以方便其进出更换。

2.6人文关怀。清洁工人的工作大多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首先培养其慎独的精神,并在取得成绩时给予适时的肯定、表扬,这对于激励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每次院感检查相关项目结果公示时,对工人的辛勤劳动及严格按规范执行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也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症结,鼓励其积极改正。时常关心清洁工人的日常生活,适时开展集体活动,增强清洁工人的主人翁意识。

3效果

3.1提高了清洁工人的院感知识。

4结论

通过理论考试对比培训前后清洁工人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程度和培训前后手术室空气质量情况,分别采用fisher卡方检验和F检验,P值均

5体会

通过完善手术室工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我院洁净手术部的清洁、消毒质量,强化清洁工人的自身防护意识,提高了手术室空气及环境质量,使我院手术室的清洁工人管理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对维护洁净手术室的院感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术后患者的感染风险,有效地预防了院感的发生,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的感染及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作。方法 找准问题所在,积极给予整顿,解决主要矛盾,加强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管理,创新工作方法。结果 医院各项工作加强,责任到每个人。确保了医院的正常运作,落实管理职责,加大控制感染有效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效果满意。

【关键词】管理;医院感染;医疗安全

如今医院感染与安全的管理在全国医院管理检查中是重中之重,已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责任明确,着重管理,各科室医务人员协调配合整顿。我院自2006年起对各科室定期督查,确保其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

1.1 感染管理工作 落实相关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随时进行检查指导,如有检测出医院感染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相关技术检测,并进行信息的分析、反馈和处理。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统计分析之后向医院相关管理委员会或医疗负责人进行报告。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感染暴发事件,各科应做好记录、及时上报,便于管理组做好报告与调差分析,实施控制措施,组织、调整相关组织进行处理。定期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工作的培训,及时检查并记录消毒器械和物品的使用。

1.2 指导工作 医院应动员每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指导各科医务人员掌握有关的预防控制医院卫生安全指导工作 [2],进行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隔离技术、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2 加强科室管理

2.1制定各科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增强医务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隔离技术规范》,以及供应室的三个规范:《医院消毒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2.2 手术室的管理 我院手术室的器械清洗管理按规定严加执行,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均由供应室进行统一处理,手术室器械器具种类繁多,故凡重复使用的器械全部在供应室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严格执行供应室的三个规范,以达到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的规范要求,确保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2.3 重点科室、部门管理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尤其对产房、口腔科、血透中心、ICU、新生儿室、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科领导与负责人对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指导与宣教,对科室日常的消毒隔离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应工作的实施情况,一经查出问题,须立即予以纠正。每月本院感染管理科对于检查记录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进行相应奖罚制度,当事人与各负责领导统一按比例扣分,促进医务人员对于感染工作的落实。

2.4 医疗废弃物管理 建立相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制度、流程,根据条例对从事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以及处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指导以及技术、紧急处理、安全防护等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交接记录,防止医疗废弃物外泄、遗撒、丢弃等,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2.5选派外出培训 选出我院重点科室、重点部门代表外出进行培训学习,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操作培训,更新医疗理念,树立全新知识观念,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配合感染部门进行工作,加强管理力度。

3 加强沟通协调

3.1 感染管理范围 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要涉及医学多方面,多层次,如:临床,护理,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故加强各科沟通协调以及相互配合是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

3.2 感染管理权利 对于医院的感染管理来说,各级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临床对感染管理科开展的监测、督查缺少配合。感染管理科为职能科室,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将医院感染管理科定为具有管理及业务双重责任的职能科室,其与护理部、医务科的情况不同,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多个职能科室配合,与人员的安排、技术水平等有直接关系;这管理起来较有难度,一旦爆发大型感染,对医院会产生巨大损失。

3.3 加强协调工作 医院的预防感染工作和医疗安全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参与到医院的工作中。可以进行例会或者全院会议进行问题的收集处理,提出需多方面协调或者难办的问题,便于协调,可以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故各部门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4 加强监测力度

4.1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不断完善我院感染的监测,监测有计划、有实施、有监督、有评估,不断完善。很多医院为了监测而监测、为检查而监测的做法非常错误[3]。按照国家卫生部以及本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各科室需着重落实各项工作,将监测收集资料,分类汇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并与实施,从而为临床服务。

4.2 监测特殊病原体的加强 对于一些特殊感染的病例,如:多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ESBLS、铜绿假单胞菌等,应及时到相关科室召集会议,查找原因进行培训,指导控制工作,使大家掌握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制定本院预防感染和控制方法。

5 加强培训工作

5.1 加强医务工作者培训 应采用多种形式来加强我院各科医务人员的培训,例如:重点科室培训、全员培训、现场培训、专题讲座、工作例会等。通过下达管理通知书以及反馈监测控制信息等形式加强对于本院的感染管理。提高全体人员参与意识,从根本提升自身认知水平,使在感染管理中人人参与、不断加强。

5.2 对于专职人员培训 我院的感染专职人员多数缺少对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我院派遣各科的部分医务工作者外出,通过参观学习、进修、研讨会以及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学习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业务素质[4]。

综上所述,如今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安全广泛得到医务人员重视,加深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了解感染新规范,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技能,保证感染管理环节的质量,促进感染有效控制。以卫生部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为主,协调全院医务人员工作,解决重点管理、预防并控制医院感染等问题,提高了本院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保证了临床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晓琴.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46.

2 蒋景华,陈文光,陶映.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3 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91―895.

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 对策 

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的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院感工作“只花钱,不赚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缺少投入。大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有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无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的医院虽建立了完整管理体系,但运行不好,形同虚设。

1.2管理制度不健全,全员培训不到位

部分基层医院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不到位。大多数医院缺乏全员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很少甚至从未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对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院感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

1.3滥用抗生素普遍存在

当今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药源丰富,使用方便,某些医生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用药指针掌握不严,采用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频频更换,这样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产生二重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1.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

部分医院领导观念未转变,认为院感科是护士养老的地方,大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是由不同医护转行而来,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又由于院感管理人员不足,平时监督检查力度比较小,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难以做到位,院感病例存在漏报、迟报现象。绝大部分医院未设细菌室,日常监测工作无法进行。很多医院未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做生物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

1.5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差

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大多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工作中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对“标准预防”概念模糊不清,未按“标准预防”的措施执行,这样很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6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很多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供应室,均在科室作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根本不用说清洗步骤及流程,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无高压气枪、水枪,未使用酶洗,内镜数量不够,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时间要求。

1.7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未用医疗废物垃圾袋盛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未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无警示标志。

2对策

2.1 开发院领导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组织机构

2.1.1 及时向院领导传递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院感暴发的事件,对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2 建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委员会职责,每年最少开二次会议,出现院感突发事件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履行委员会职责。

2.1.3 成立院感管理科。院感科专职人员经常不定期下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1.4 成立各科院感监控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共四人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职责及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每月的微生物监测,平时对手卫生督促,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转贴于

2.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2.3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院感专职人员每年要参加省市组织的岗位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专职人员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了解到的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2],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时下发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组织培训,根据本管理办法制订临床不合理用药处罚暂行规定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规定,抗菌药物一律按照分级使用和分线管理的原则使用。在临床确定用药前尽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最佳抗菌药物。

2.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制定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要对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防止院感病例漏报,还要积极开展目标性的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监测,及时发现院感存在的隐患,防止院感事件暴发。

2.6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2.7加大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

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胃镜室等应添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应将所有的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手术的外来器械都送到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物品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对灭菌物品做好物理、化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同时做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利质量的持续改进。

2.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三年。建立医疗废物暂储站,注明危险警示标志。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规范管理;培训;透析室;护工;医院感染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近几年血透患者快速增加,透析室的日常工作量越来越大,透析室护工需求也随之增加。但由于护工们缺少相关的医疗知识,尤其是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在缺乏卫生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手卫生落实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差[1-2]。因此透析室护工管理也成为了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析室护工的规范管理与培训对提高其对清洁、消毒和隔离的认识,有助于各项清洁、消毒等措施的有效落实,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血源性疾病传播尤为重要。我院2010年以来对透析室护工进行规范管理与培训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013年度在我院透析室工作过的护工共有16名,其中有4人工作时间未满6个月,未纳入调查对象。在调查对象的12人中,其中男性2名,女性10名,年龄25~69岁。文化程度:小学3名,初中9名。在透析室工作时间为7个月~3年。

1.2规范管理与培训方法

1.2.1所有进入透析室工作的护工岗前都要经过的透析室内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总的时间是1个月,入科后的前3 d由透析室负责院感的护士带教,其余培训时间由在透析室工作3个月以上的护工带教。

1.2.2培训的内容 ①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培训,透析室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透析室的布局结构,透析室普通区与感染区的处理原则;透析室病区与生活区的处理原则等。②讲解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原则,宣传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其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的管理。③手套的正确使用及传授他们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洗手的重要性、消毒液的配制。④加强对血源性传染病的教育,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要防止交叉感染;各区拖把及抹布的使用原则等。⑤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是的防护、接触利器时的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配置消毒液时的防护等。

1.3观察评价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中与护工相关的章节,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工医院感染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并有无进行防护;标准型预防洗手、戴手套;拖把分区使用方法;医疗废物正确处置方法;被利器刺伤后有无正确处理伤口;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技能等。分别于上岗前,培训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

2结果

在参与调查的12名护工中,他们在培训前相关的院感知识都存在明显不足,经过培训后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表现在手卫生和锐器伤的正确处置上,见表1。

3讨论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的医院,医院透析室的规模逐渐扩大,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治疗,逐渐把透析室的一些清洁工作交给护工去做。然而随着护工人员的变动的增加,新进透析室护工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不足表现明显。于是,从2010年起,我院透析室开始对新进透析室的护工实行规范管理与培训,以加强对院感的控制,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护工更快的适应了透析室的工作,极大的减少了护工在工作中出错的机率。

规范管理与培训提高了透析室的护工在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护工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防护意识淡漠和手污染[1-2]。由于护工大多来自农村或年龄较大的离退休人员,他们普遍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如果不进行培训,他们常常会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者其它被污染的医疗废物,他们认为只要洗洗手就没问题,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随时被感染疾病。对于手的卫生,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手上没有污渍,手就是干净的。所有这些都是不利于医院感染管理的。

规范管理与培训让透析室护工在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的护工缺少交叉感染的概念,常常把用在这个患者机器上的抹布,又用到隔壁患者的机器上;也常常把用于感染病区的拖把用到非感染区;甚至把医疗废物当成可回收垃圾,私自卖给垃圾回收人员或机构。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注重培训,强化意识、,使全体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员、实习生、进修人员、患者及陪侍人员,熟悉医院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3]。在抹布、拖把及医疗废物的正确使用或处置上,我院透析室的护工在2010年前经常出错,然而自从实施规范管理与培训以来得到了明显提升。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护工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成员,在血液透析室内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他们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与岗前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让他们不仅能够为透析室清洁舒适的环境提供保障,同时也让他们成为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苏雅.护工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 1132-1133.

篇7

[关键词]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118-04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ffec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WEI Aiqin DAI Xuelian

Infe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ramay C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Karamay 834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by changing management methods. Methods Aimed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and PDCA management method were applied to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and a seri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were taken. Results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ertiary hospital wa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and the awarenes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dical personnel was enhanced continuously.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dropped from 3.4% to 1.5%. The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ases increased from 10% to 89.7%, and the antibacterial drug delivery rate before treatment increased from 52.5% to 71.0%.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management applied to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can provide a standard for all the works, follow-by for staff, behavioral supervision and running mechanism, and can help enhance the overall capabiliti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Management; Effect

针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医院感染监测基线调查,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查找存在的问题,按照PDCA管理方式,采取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措施,使医院感染病例逐年降低,医院感染整体防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影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因素。

1.2 方法

(1)对2010~2014年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开展基线调查,查找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原因,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管理方法干预,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统筹安排,整体规划,有效运行。

(2)梳理国家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组织体系、管理制度、流程,完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预案、流程,提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的法律意识。

(3)制定医院感染3~5年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目标,每一项工作均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方式落实执行,做到年、季度、月度均有计划、执行、监督、反馈,并挂在院内网站。同时每一个专项工作均有计划安排等。各科室按照医院总体医院感染防控计划安排,制定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计划及总结,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进行执行情况检查或抽查。

(4)建立和完善我院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或专题会议反馈存在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整改的措施,同时加大院科二级监督检查的力度,形成现场检查-反馈-整改-检查落实循环机制,检查督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与社区建立医院感染帮扶一体化指导、监督检查和培训,督促建立和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发挥社区医院感染防控职能。

(5)完善和规范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测各类记录资料,全院统一标准,专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所有院感监测资料,并每季度监督检查、反馈,将此项工作列入科室主任目标考核。

(6)加大医院感染培训力度,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医院感染培训形成常态化、多元化、制度化管理,形成规范化的感染控制培训体系。①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和医务人员防控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制定系统的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分层次对不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选送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全国、疆内的医院感染各类学习班,并常年派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人员到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培训,取得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上岗证,培养了一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较强的骨干力量。②注重医院感染培训人群、方式及培训效果。采取多元化(全院大课、科室小课、现场抽查培训、技能培训、演练、竞赛、利用科室晨交班宣讲、邀请专家教课、外出参观交流、网络培训、召开医院感染汇报会、院感专题、院感简报、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能力,培训覆盖医院各级人员,注重培训后效果,以点带面,不断更新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引进新的理念,与疆内外医院感染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同时院内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QQ群,管理小组人员在院感群内进行交流学习。

(7)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方式改变,由回顾性监测改变为前瞻性监测,改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方式,实行信息化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手段,2014年应用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5.0,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所获得的患者病情信息,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和效果,实现信息化医院感染监测管理。

(8)注重医院感染病例基础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例讨论、查房工作。①首先加强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理解、明确诊断。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印制成册,每位医生人手一册,便于查询学习。开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学习培训,并邀请湖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教授进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解读、案例分析及授课、查房,建立日常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与医生沟通、联系机制,对医院感染诊断进行交流和沟通,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掌握诊断能力。②开展医院感染病例讨论会、医院感染控制查房。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院感染病例讨论、查房工作,首先设立一个科室作为示范,邀请吴安华教授来院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讨论、感染控制查房,形成病例讨论、查房统一、规范模式,逐步在各病区推广,要求科室每例医院感染病例均要进行讨论、分析。医院实施感染控制查房,采用全方位控制管理可以提升医院的控制质量,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1]。感染控制查房能提高感染监控人员与医师、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双向互动,提高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率,提高感染控制质量[2]。③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离不开医院感染监督管理控制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严格的查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查房力度、提高查房质量水平是动态监督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有研究已经证实,注重医院感染控制查房的实施,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若医院的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则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3]。

(9)完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院、科二级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工作。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院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积极主动干预的方式,做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发生。医院感染是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公共卫生学关注的重点,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是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基础,是及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前提。有调查表明某些医院感染漏报达9.20%和11.8%[4]。

(10)规范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提高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完善医院各类标本采集、运送、监测操作手册,进行标本采集、运送、检测规范化培训,由检验科对各科室标本送检情况进行质量管控,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反馈、通报。要求医院感染病例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②建立多部门协助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作,齐抓共管,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的多部门协作机制,规范医务人员对病原学标本采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意识,将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100%和标本送检质量列入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1)建立感染病例上报考核机制,每年根据上年度考核情况和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调整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指标,同时加大奖励的机制。每月考核兑现,对专项的考核单独实行处罚和扣分双重考核。对未出现严重后果,主动及时上报感染不良事件,主动整改的科室达标考核不扣分。同时设立医院感染一票否决指标等列入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12)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监测工作有效地推进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的落实,同时积累大量的医院感染监测的科学数据资料和论证依据,为进一步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监测医院危险因素提供严谨科学的信息。

(13)引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和管理思想。李冬梅等[5]认为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中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如何实现医院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者的实时预警、网络报告和监测审核以及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合理使用监测与干预对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减低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率、发现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极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及卫生资源的消耗,同样三种导管的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患者病死率也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可见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管理思想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处置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2 结果

2.1医院感染防控培训

注重医院感染培训人群、方式,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医院各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见表1。

表1 2010~2014年医院感染防控培训情况[%(n/n)]

2.2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院感病例标本送检率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医务人员则需要掌握系统化的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及无菌操作技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6]。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迟报率逐年减低,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标本检出率逐年增高。见表2、3。

表2 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院感病例标本送检率[%(n/n)]

表3 抗菌药物使用及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显著升高。长期系统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特点和高危因素,对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及时掌握临床资料,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7]。PDCA循环管理模式也被用于现代医学感染预防与控制[8]。PDCA循环管理方法包括目标方针确定、具体方法设计、计划结果检查以及管理结果处理4个部分。其实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不断地提高与运动中,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就在相关管理水平上更进一步[9]。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内容繁杂、责任重大,卫生部等上级部门颁布新规范贯彻,医院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仅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来接力完成,其中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是做好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10]。

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是医院感染监测的基础,医生只有准确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1],方能及时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做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在临床科室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出现感染疑难病例或聚集性病例会主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请求帮助。只要多换位思考,多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能为临床科室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临床医师的思想顾虑,临床科室就会主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随着医院感染信息化发展,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医院感染病例监控系统和电子病历联动[12]。医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不断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与防控知识的学习,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将有循证依据的感染控制手段真正落实到诊疗操作中[13]。重视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的技巧和手段,才能优化培训效果,保证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14]。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规范医护人员日常诊疗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感染管理工作者的责任[15]。

通过将管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医院感染监测中,使医院感染监测达到各项工作有标准、岗位有遵循、行为有监督、运行有机制,医院感染管理防控能力整体提升,确保医疗安全和病人安全。引入循环感染管理理念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有效路径,目的是将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感染控制成本效益最大化和感染监测科学化。

综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问题,对此需要从管理规范及人员管理多个方面入手,以此来确保医院良好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欧阳芸,王根妹,周家仍. 感染控制查房对提高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12):3090-3092.

[2] 崔雪花,王玲,黄劲华,等. 感染控制查房对ICU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60-3662.

[3] 伊维佳,乔甫,宋锦平,等. 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67-4269.

[4] 薛菊兰,周红,王向荣,等. 影响临床医师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原因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128-4130.

[5] 李冬梅,武迎宏. 现代网络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1-3173.

[6] 刘文涛,徐国州.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4.

[7] 邵晓红,韩德辉,奕颖,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333-3335.

[8] 王海沙. 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95.

[9] 蔡B. 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1003-1005.

[10] 胡必杰,索瑶,王炳花. 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4-95.

[1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生部办公厅,2001.1.3印发.

[12] 马文辉,王力红,张京力,等.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闭环管理[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597-2599.

[13] 周晓妮,张红梅,李静静,等.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方法与效果的荟萃分析[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600-2603.

[14] Beer GW,BowdenS. The effect of tedching method on long-term knowledge retention[J]. J Nurs Educ,2005,44(11):511-514.

篇8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我院手术室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尚未改造成洁净手术室,属于普通手术室,为了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 成立科室院感组,指定人员,落实责任

成立由护士长、科室成员组成的手术室院感组,负责手术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树立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

完善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院感防控知识。

3 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1 手术室环境的控制

3.1.1 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要分开,

3.1.2 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手术室每日应定时通气,术毕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同时增加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常规消毒,连台手术的空气消毒:在上台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卫生处置,开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30 分钟。过氧乙酸终末消毒;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是一种传统方法,通常在实行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后采用,以达到终末消毒的目的[2]。采用不锈钢容器盛过氧乙酸按1%过氧乙酸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

3.1.3 手术室卫生清扫的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如有血液溅落在地面或器具上,应立刻擦去。各手术间的拖布、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2 人员的控制

3.2.1 手术人员的控制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要按规定着装,限制参观人数,一台手术参观人数不超过3 人。

3.2.2 患者的控制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洗澡、换穿清洁衣裤。检查患者术野皮肤是否清洁,有无疖肿、红肿及皮肤损伤,防止术后感染的扩散。

3.3 手术物品的管理

3.3.1 无菌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密闭柜内,专人负责,并严格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3.3.2 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手术器械的灭菌处理,所有手术器械一用一灭菌,手术后用过的器械要采用加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并打开轴节,彻底清除残留血迹和有机物。

3.4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

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术人员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5 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原则,还应监督和指导其他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

3.6 重视临床因素

3.6.1 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须在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给药,使术中和术后4 抗菌药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3],抗菌药物应有针对性的选择,若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出血量超过1500 ml,还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3.6.2 预防术中低体温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全麻手术超过3 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 小时,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3],出现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增加伤口感染率。

3.7 手术后污染物的处理

3.7.1 手术器械的处理,实行先清洁后消毒,但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术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单位,使其清洁无灰尘、无血渍。污物桶及吸引瓶装置用500~1000 mg/L的健之素溶液浸泡30 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3.7.2 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SARS、破伤风)的病人手术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应做好标记密闭运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先消毒后清洗,手术用敷料、一次性布类及手套焚烧,术后手术间封闭用1%过氧乙酸按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湿度为70%~90%,密封24 小时

3.7.3 手术废弃物品的处理。对手术废弃物品采取分色分类包装,每次每袋物品不超过3/4。

4 小结

通过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科室人员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加强手术室内外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重视相关的临床因素,可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铮.手术室护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 钱健,周嫣,主编.实用手术室护理[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篇9

我国于1986年6月由卫生部医政司牵头组建了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在1990年以后全国各地院感中心、各大型医院院感科相继成立。院感工作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由于主观思想认识不足或客观配套防控设施短缺,造成了院感工作出现很多问题,部分基层医院院感工作仍然处于没有或形同虚设状态。作为一家基层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我院于去年参加省里的二级妇幼保健院评优,在院感工作方面不断地加强控制,手术室、产房、儿科新生儿病区和供应室都进行了格局上的整改。硬件设施上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也为加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客观环境条件,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1.1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院感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管理的全过程,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目前各级医院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具体分析我院院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部分医务人员无菌意识较差,未能够严格按照院感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存在着器械消毒不彻底、换药敷料随处乱置等操作不规范、处理流程不尽合理的现象。

1.1.2办公区与医疗区共用电梯、洗手间等公用设施,分区界线无明显标识。

一些医疗设施几科室共用,尤其是一些侵入性医疗器械的应用,由于病原菌不能被免疫系统全部杀灭,难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1.1.3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同时病原体送检率较低。

1.1.4医疗废物、废水处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如果这些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二次感染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如:患者的血液、检查用的手套、棉签等。若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1.2护理管理与院感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2.1院感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

一些从事院感工作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院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工作衔接上漏洞百出,没有充分发挥出院感工作的实际作用。甚至对于一次性医疗器具或医疗垃圾废弃物没有统一处置标准,乱扔乱放,总认为眼不见为净,存在不可能被感染的侥幸心理,忽略了传染病毒通过各种生活媒介无孔不入的特性。

1.2.2院感管理相关硬件设备欠缺

这是我院院感管理工作的一个现状,同时这也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医院资金运转等原因,必要的消毒、存储、洗漱、灭菌和回收处理设备极其缺乏,对医疗器具或医疗废物不能做到及时消毒或处理,随着医疗用品的使用,源源不断地增加了新的传染源,尤其对医疗废物在回收、分类、储存、运送的各个环节尽量追求低成本,处理销毁措施上因便就简,由于设备欠缺导致对传染源的控制手段缺乏刚性。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公区域与医疗区域没有明显分界,共用洗手间、卫生间或医院公共设施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1.3院感工作影响范围广,相关监控制度不到位

我院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医院感染管理体制混乱及管理工作形式化的现象。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术室护理人员来控制,感染科工作相对其它工作来说,起步比较晚,完善的院感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具体工作中管理和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在实施标准预防时常常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只做表面工作应付上级检查,具体措施却流于形式。

2我院加强院感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院在改造手术室、产房、儿科新生儿病区和供应室整体格局的同时,配合参加省里的二级妇幼保健院评优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医院的院感工作:

2.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力度

我院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用来加强院感知识的推广,将院感知识培训纳入到全年专业培训计划之中,实行全员培训,每年不低于2-3次。分清职务类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全面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院感诊断标准、抗生素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消毒灭菌、隔离防护、锐伤预防,对于护工人员重点培训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消毒灭菌、剂量配比、检测方法和卫生处理等相关知识,对于工勤人员重点培训卫生器具清洗消毒、环境清理、物品存放、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对从事院感工作的人员发放院感管理的知识小册子,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护理部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汇编成实用性较强的医院原感管理的小册子,人手一册,并注意做到新旧院感知识的实时更新。

2.2完善院感工作配套设施

我院加大对院感工作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在科室房间配给上和消毒设备上进一步完善,供应室建设达到设施先进的要求,供应室和消毒设施实行专人职管,配备齐全高压锅、清洗机、塑封机、灭菌器等临床所需的医疗器械,保证透析室、手术室、胃镜室、休息室、治疗室、更衣室等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用过后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保证医疗废物随时作出合理的处置。

2.3在医院完善“三级管理网”,实现长效的监控机制

医院院感工作涉及我院各个层面,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三级管理网”,才能有效地进行全面监控。所谓“三级管理网”,就是在医院控感科的领导下,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专职负责控感工作,形成“护理部主任—科户长—区护长”三级管理网,达到随时督促,及时汇报的有效管理渠道。

2.4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在完善医院院感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方法,杜绝医疗废弃物的乱放、乱扔现象,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过程安全。

2.5规范院感工作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院感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妇幼保健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整套院感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院感知识培训、院感工作宣传、药品控制、防控工作流程、监督考核办法、奖惩办法和各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来加强院感防控工作。

篇10

【摘要】目的:有效提高外来骨科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 方法 :分析我院原来外送骨科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结果:对外来器械及器械供应商的规范化管理,能确保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 外来器械 管理

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主要是指由器械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如各种骨科植入物,手术内固定的工具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1]。要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外来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程序。2010年我院共完成骨科手术2480台,其中81.5%的手术使用外来器械,这些手术用的配套器械由器械公司提供,在交接、清洗、灭菌、转运方面的管理十分重要,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我院根据原有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器械处理流程和人员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我院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难以保证 所有的器械公司的同一器械都在2所以上的医院使用,由于器械少,手术多,清洗消毒的时间紧迫,器械商对器械清洗流程不了解,出现了重灭菌轻洗涤的现象,导致器械洗涤不彻底或未清洗直接进入灭菌状态。

1.2同时有多家公司的外来骨科器械在手术室使用 在同一天有多台骨科手术,有多家公司的外来器械在手术室使用,器械的品种规格繁多,植入物和公司也不同,容易混淆,术前骨科手术医生与器械商沟通不到位,造成器械迟送或未送,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有伤口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1.3 外来器械供应商缺乏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知识 外来器械供应商人员众多,流动性大,学历参差不齐,未经过正规的培训,消毒隔离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有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2 外来器械的处理流程

2.1外来器械清点和验收 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并核对公司的名称、器械名称、数量、性能是否完好。作好送货人、接收时间、接收人等资料的登记。

2.2 外来器械的清洗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均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仪对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清洗,并设专人负责,对器械进行分类处理,清洗,并作好记录,因为器械清洗是保证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2]。

2.3 外来器械的包装 清洗合格的器械在包装区由双人进行质量检查,核对后进行包装,包装时严格按WS 310[3]的包装要求,对公司提供的容器一律取消,改用我院的篮筐进行包装,每一个灭菌包的重量,体积均符合要求。包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及标识,注明公司名称,器械名称,手术医生及灭菌有效期、灭菌失效期、打包者、灭菌锅号、锅次和消毒员代码。

2.4 外来器械的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首选的方法,WS310中明确规定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3],根据实际情况,择期手术要求各器械公司在术前一天15:00前送到,以便集中灭菌和生物监测,且节约成本。

2.5 外来器械灭菌后的运送 器械灭菌后由专人经洁净通道送至手术室,直接配送至各手术室,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接收检查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2.6 外来器械的使用后处理 术后污染的外来骨科器械由跟台人员经过污物电梯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清点交接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

3 相关人员的管理

3.1 手术室相关人员的管理

3.1.1我院手术室2009年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设立骨科专科护理小组,由一名精通骨科手术配合的高年制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搭配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专门负责骨科手术的配合,定期进行专科培训和考核,大大提高了骨科手术的配合质量。

3.1.2骨科专科组成员必须熟悉每个骨科医生的手术习惯,也要了解其对外来器械的使用习惯及手术配合要点,定期征求医生的意见和建议,负责骨科手术器械包的种类和数量的改进。专科组护士要对外来器械跟台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其使用的器械进行监督管理,根据医生对外来器械的使用要求,给予相关器械公司合理化建议,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

3.2 器械公司人员的管理

3.2.1对外来器械公司的人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在我院备案注册的外来器械公司有15家。对进入我院手术室跟台的人员必须进行资质认证,要经过正规医学院校的全日制教育,有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器械公司的注册证和保证书,并取得其所在公司的上岗证。

3.2.2 外来器械公司的跟台人员上岗前由手术室护士长和骨科专科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操作及外来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存放、转运的基本知识,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考试合格者发放跟台资格证书,作为进入手术室的证明。定期和随机对跟台人员进行书面和操作的考核,对不合格者收回跟台证书,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跟台证书。每次培训和考核都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登记,对于3次以上不合格者取消跟台资格。

3.2.3定期邀请外来器械公司专业培训人员来我院手术室进行多媒体教学,内容涉及骨科手术的最新进展及外来器械的使用方法,手术室护士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器械配合知识,而外来器械公司可从手术配合的角度更多了解器械使用情况和需改进的方面,进行双向有效的学习和沟通。

4 结果与讨论

监督管理中登记表结果统计显示开展综合管理后器械公司人员的不良行为逐步减少,准入制度使器械公司跟台人员素质提高、相对固定,杜绝了因人员流动、混杂产生的管理漏洞。监督制度使其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与监督,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安全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表1为 2009年11月至 2010年03月我院手术数量和发生不良行为器械公司的数量变化。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 科学化的管理是提高手术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4]为了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规范外来器械的管理。通过对原有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加强了外来器械的标准流程化管理和对护理人员及外来器械商的规范化培训,使外来骨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到了保证,提升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手术质量和医生的满意度,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 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1.

[2]钱黎明,王雪珲.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2, 29(13):136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