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三兄弟治病看健康之哲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原文文言文 从扁鹊三兄弟治病看健康之哲理!

从扁鹊三兄弟治病看健康之哲理!

2024-06-02 1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未病、欲病、已病,三兄弟各有所长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被尊为“医祖”的神医,叫做扁鹊。

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养生、保健、医疗,三阶段各有侧重

扁鹊大哥 着眼于一个“防”字:预防为主,未病防病,强基固本,强身健体。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帮助人们防患于未然,应该是重视和熟悉养生之道者。

扁鹊二哥 立足于一个“早”字: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疾病常起于毫末,祸患常积于忽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免受重大疾病的折磨。

扁鹊 擅长一个“治”字:治大病,治难病,起死回生。可谓是苍生大医,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延续患者生命。

预防、控制、挽救,三步骤各有作用

从身体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来看,病情严重之时的 “挽救”,不如病情刚发作之时 “控制”,病情刚发作之时“控制”,不如病情发作之前 “预防”。所以,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部曲保证健康

未病先防,即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为第一要义。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规律作息,调节生活,锻炼身体,颐养正气,平衡心理,调理精神,合理营养。

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转变。

愈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疾病痊愈后,必须注意保养,巩固疗效,培养正气,防止复发。

编者:长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