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南海军事优劣对比:美海空军有优势,但我国一军种将决定胜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陆军军种 中美南海军事优劣对比:美海空军有优势,但我国一军种将决定胜负

中美南海军事优劣对比:美海空军有优势,但我国一军种将决定胜负

2023-05-17 2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美国和菲律宾发表联合声明,根据双方签署的美菲联合防御条约,如果菲律宾军机在南海遭受中国军队打击,美军将履行同盟义务武力支援菲律宾,对中国实施打击。虽然美军在菲律宾建立了2个军事基地,但是这些基地非常小,只能驻扎2个战斗机中队,最多十几架战斗机,显然美军想仅仅依靠这点驻军是根本无法和我国抗衡的,美军必然会向该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增兵行动,而中美冲突一旦爆发也将必然是决战,双方都将投入一切可以动用的作战力量。

鉴于美军在菲律宾的驻军兵力太小,可供使用的基地数量也太少,美军无法在菲律宾本土部署主力部队,必须依靠西太平洋附近的其他军事基地,如冲绳空军基地和关岛空军基地,不过这两个基地距离菲律宾海域基本都在2000公里以上,超出了美军战斗机的战斗半径,需要至少2次以上的空中加油才能抵达,这极大的限制了美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作战潜力。更远的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军事基地已经不可能部署战斗机,最多只能部署战略轰炸机。

依靠上述各军事基地,美国空军最多可以向菲律宾方向投射150架战斗机和50架战略轰炸机,即便如此这些作战飞机也很可能无法全部投入那里的战斗。例如美军在冲绳空军基地的战机就很难抵达菲律宾,因为其需要通过我国东部战区,而我东部战区拥有十几个战斗机旅,美军冲绳基地的战斗机力量根本无法越过这一屏障。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仅仅依靠美国空军自身无法在菲律宾海域建立有效的控制权,即便是制空权也很难获取。

美军要想在菲律宾海展开行动必须依靠其强大的海军,美国海军数量众多的航母战斗群可以通过快速的机动来迅速在某一海域建立显著的海、空优势,从而获得关键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优势,对战争走势施加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太平洋舰队将负责菲律宾海域的作战行动,预计其可以投入至少5个航母战斗群、10艘攻击型核潜艇、16艘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军舰在内的强大兵力。不过考虑到我国的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随时都可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美国太平洋舰队至少需要在东海海域附近部署2个航母战斗群阻止我两大舰队南下,另外美军还需要1个航母战斗群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应对东海和南海两个方向,因此最终美军可投入南海战场的航母战斗群数量只有2个。

随着美国海军的介入,美军在菲律宾海域可以集中至少200架以上的战斗机和其他类型的飞机,在海、空方面基本和我南部战区形成均势,甚至会有一点优势。不过这种优势仅仅是表面上的,因为我们可投入的可不仅仅是海军和空军,我们还有强大的火箭军部队,而这是美军所没有的。我火箭军拥有各种射程的东风系列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其可以发起先发制人的导弹打击,并且其打击范围将覆盖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所有军事基地,这样将极大的削弱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力,美国空军很可能无法按时完全战略集结,而其海军航母战斗群也非常依赖这些基地提供补给,美国海军在菲律宾的作战效率同样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尽管美国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火箭军对其各主要军事基地的巨大威胁,使其很可能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完全兵力和物资的集结,从而使其只能以劣势的兵力和我们的海、空军对抗。虽然我们的2个航母战斗群在作战能力和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美军显然也无法快速集中起足够多的航母战斗群投入南海,加上其对我国火箭军打击能力的恐惧,是否愿意冒险投入高昂的的航母战斗群到菲律宾海域还是一个未知数。总而言之,虽然美菲两国最近不断的炒作美菲联合防御条约,试图对我方进行军事恫吓,但是最害怕的仍旧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深知在菲律宾海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军事优势,自然也不可能拥有胜利的可能,如今的中国早已经足够强大,不惧任何武力上的威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