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学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雷达学报

雷达学报

2024-05-04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以卫星等航天器为运动平台,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观测能力,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对地观测手段。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发展与创新,中国星载SAR已实现分辨率从米级到亚米级、系统体制从单一方向扫描到二维联合扫描、从单通道向多通道、从单一极化到全极化、从单星观测到双星编队的巨大技术跨越。

       回顾我国星载SAR技术的发展历史,虽晚于欧美技术强国,但经几代雷达人上下求索、矢志创新,已开辟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了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与系统实现体系,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自1988年我国开始星载SAR系统技术研究,共发射了十余颗各型星载SAR卫星,工作频段覆盖L, S, C, X,从低分辨率的发现识别,到高分辨率的目标确认描述,图像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其中2016年发射的高分三号雷达卫星是我国首个C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的星载SAR系统,具备单、双、全极化观测能力,具有12种常规成像模式,最高分辨率达到1 m,最大幅宽达到650 km,代表了国际C波段星载SAR最高水平。

       在众多SAR卫星巡天遨游、守护祖国家园的时候,我国多个星载SAR卫星型号正进行着紧锣密鼓的设计与研制,并应用新的概念、理论、技术手段不断突破现有星载SAR的技术瓶颈。其中,陆地探测一号系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首个卫星型号工程,将以双星编队构型获取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以双星同轨构型,回归周期降至4天,可实现毫米级地表形变测量,将促进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业务摆脱对国外卫星数据的依赖,提升我国地质灾害自主卫星监测能力与防治工作水平。

       航天探测发展永无止境,多维地球观测信息需求亦不断增长,星载SAR将以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分布式多基成像、多星协同组网等技术手段,为人类提供多时序、多层次、多角度、多模式综合对地观测数据,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新一代遥感探测计划,通过多颗高性能SAR卫星组网,提供高空时分辨率、大幅宽星载SAR观测数据,为掌握全球陆地动态变化、生态演化、环境变迁提供长期、稳定和高质量的数据保障。

       值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之际,《雷达学报》编辑出版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收录了有关星载SAR的4篇综述和6篇论文,及时总结了星载SAR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和引导我国星载SA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大有裨益。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

上一篇: 高分三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下一篇: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编者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