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仁: 妙手制花(组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至乐山大佛峨眉山二日游 钱宏仁: 妙手制花(组图)

钱宏仁: 妙手制花(组图)

2023-12-16 0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钱宏仁的作品《琼花》。

人物名片

钱宏仁,1942年生于扬州,江苏省通草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通草花制作是钱宏仁家族传统技艺,其兄钱宏才将通草花制成盆景,使通草花由平面转向立体,具有开创性意义;钱宏仁在花卉山石之中,加入了鸟禽,创新了通草花制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然界中的花卉,花开万千之态,终有衰败之期。在钱宏仁的工作室内,却是四季花朵,共开一室。牡丹艳丽,芍药妖娆,琼花圣洁,菊花舒瓣,还有那一株蜡梅,或傲雪怒放,或结苞含羞,以假乱真,花开不败。

1

自幼深受家传影响

父兄巧手维系生计

对于钱宏仁而言,和通草花结缘,是命中注定的。

1942年,钱宏仁出生在扬州龙头关。父亲是一位手工艺人,从蹒跚学步开始,他就跟着父亲,经常来到辕门桥附近,车水马龙之间,摆下摊子,看着那些身姿婀娜的妇人,在摊子前弯下身去,挑选一朵朵手工制成的花朵,或绒花,或绢花,都是极精致的,插上发梢,顿时间,整个发际就多了一些明艳,颤颤巍巍地摇曳起来。这些花,有的是从制花店里批发来的,有的就是父亲手工做的。

家里,钱宏仁还有位兄长,名叫钱宏才,足足年长他22岁。本也有几位哥哥姐姐,可都年幼夭折。每晚回到家,钱宏仁都会看着父亲和兄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拿出一张张白色的纸状物,细腻洁白,用热毛巾敷了,逐渐软了,或捏或揉,就成了一朵朵花瓣。把糯米熬烂成糊,就成了黏合剂,粘连起来,一朵朵花就在双手中绽放开来。好奇的钱宏仁,总也要凑上去,用小手捏起,放在眼前端详,父亲总也会告诉他,这叫做通草,是一种药材,用来做成的花,就叫做通草花。在印象中,父亲和兄长都是沉默寡言的,每晚除了做活,很少听到交流的话语,大概是生活的担子太重,早就磨去了轻言笑语。

光是摆摊卖花,总也维系不了全家的生计。有时候生意淡了,父亲和哥哥还会挑一个货柜,四乡八镇地跑,贩卖一些零碎的玩物,补贴一些家用。过年的时候,还会上街卖灯彩,这些灯彩可不能赶急,都是每年过了中秋节,全家都要开始忙起来,等到上灯时节,纷纷挂了出去,绚烂如云,凝结着全家的新春希望。

2

初中毕业进厂学徒

颇感枯燥打退堂鼓

初中毕业之后,恰好扬州成立了制花工艺厂。钱宏才、钱宏仁兄弟两人,一起进了厂。那时候,钱宏才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通草花艺人了,一进去就是师傅。而钱宏仁和其他十多位年轻人一样,都是学徒。两人同时进厂,对于家庭经济来说,也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师傅是自己的兄长,教学时,却是一视同仁的。兄长结婚后,搬出去住,回家也没有开小灶的机会。

回忆起兄长,钱宏仁总是想起他的聪慧。他的那双巧手,仿佛是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的。钱宏才和剪纸大师张永寿是好友,跟着他学一阵,就剪得像模像样了。也曾想系统学了剪纸,但是张永寿却笑言,通草花艺术相比剪纸,根本就是毫不逊色的,何必舍了自己的长处。果然,不出几年,钱宏才的通草菊花,造型逼真,纤毫毕现,与张永寿的剪菊、吴砚耕的画菊并称“扬州三菊”。钱宏仁格外记得,为了做出和真花一样的效果,钱宏才经常带着一帮学徒,一起去瘦西湖里,看景赏花。如果有了菊展,那更是要整天呆在里面,看个究竟。有时候,钱宏才还能借出几盆,带回家中,细细观察。每一朵花的花枝,花瓣,花型,都会牢牢印在脑海里。钱宏才的手艺,不仅得到了厂里的一致认可,就连苏北农学院的教授们,也闻讯而来,请他做一些植物的标本,玉米、大豆、棉花,无不栩栩如生。

对于通草花技艺而言,到了钱宏才这里,有了重要的一次飞跃。那就是原本的通草花,都是以单个造型为主。钱宏才开始发挥想象力,打造通草花的盆景艺术。数朵花草整体打造出来的美感,真能以假乱真。而他在一些技术上的革新,也是影响深远。比如原先的树叶,都是用通草制成的,而钱宏才用石膏进行倒模,这样制成的树叶,就有了天然树叶的脉络分明,仿佛刚从树上采摘下来一样。

学习通草花,对于年轻的钱宏仁来说,却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一起的学徒还有些新鲜感,但是打小就看着通草花的钱宏仁,早就过了这份劲。每天就是跟着师傅做一些简单的树叶、花瓣,颇为无聊。看着兄长做成的通草花,惊为天技,总想着那样的作品,对于自己而言,是多么遥不可及。慢慢地,心里就有些打退堂鼓。正好五一食品厂招工,需要工人,钱宏仁就决定转行。

3

入伍当兵初识辛苦

援越抗美亲历战斗

在五一食品厂没工作几年,钱宏仁就穿上了一身军装,入伍当兵。他还记得,出发当天,他和很多新兵一样,背着很重的行囊,在天宁寺里睡了一觉,就忙着行军了。部队一直向南,也没有车坐,全部是靠步行。从六圩过江,走到镇江石头岗。初次离家,再加上长途步行,让钱宏仁第一次品尝到了辛苦的滋味。

新兵连的训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生当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单一的立正稍息,反复的队列跑步,让钱宏仁觉得,当初学通草花的那点枯燥,实在算不得什么。还有更惊心动魄的,有天晚上,正值钱宏仁一个人值班,夜色四合,四下静寂,忽然身后发出一声巨响,着实吓了钱宏仁一大跳。他自己回过头看,又没有任何动静。最后才发现,可能是一只柴油桶,热胀冷缩时发出的声响。

而这样的经历,在钱宏仁当兵的过程中,只是小儿科。1967年,钱宏仁扛着枪,随着部队前往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这可是真枪实弹的战争,在行军时,随时隐蔽卧倒,以免遭受敌机轰炸。一路行走,都伴随着时不时响起的警报声,让一路的行军,都充满了提心吊胆。在进入战争前线时,不要说声响,就连一丝光亮,都有可能暴露目标。钱宏仁特别记得,有次在邻近的阵地里,有一块玻璃反光,立刻就听到飞机飞来的轰鸣声,随后,就是炸弹落地的巨大声浪。好在,那次轰炸并未造成战友伤亡。

在越南期间,钱宏仁还亲历了一场战斗。那是在1967年11月9日,他们奉命前往一处阵地,保护一条运输战略物资的小型铁路。远远地,看到美机飞了过来,近得如同一辆小轿车,从头顶呼啸而过。钱宏仁和战友们立刻进入战备状态,迎着美机飞来的方向,猛烈开炮。结果,尽管没有击落美机,但是也成功保住了这条铁路。

“现在经常会有人问,当身处战场上的时候,怕不怕死?其实,当你真的在战场里时,早就不会把生死放在心里了,因为你压根就没心思去想这些。”钱宏仁笑道,“特别幸运的是,当初一起的战友们,没有一位伤亡,我们现在还时常联系,珍惜这份珍贵的战友情。”

战争结束了,他们也纷纷回国。回到国内,在云贵山区的盘旋公路上,往下望一眼,都是万丈深渊,可心里却是极为踏实的。毕竟,脚下所踩的,是祖国的土地。心中所念的,是家人的牵挂。

4

重回工厂心态平和

闲暇时光重拾技艺

退伍之后,钱宏仁回到了扬州。经过了战争的洗礼,让钱宏仁待人接物,都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父亲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老母一人。钱宏仁安心回到五一食品厂,轮番做了很多工作。“做过糖果糕点,也烧过锅炉,修过机器。”钱宏仁说道,“总之,哪缺人了,我就去哪。”

回到家,有了闲暇时光,钱宏仁又开始琢磨起通草花来。家里还剩有一些材料,正好可以用来做。但是,做出来的通草花,却不能明目张胆地拿出来。“那时是在文革期间,这些都被认定为‘封资修’,哪能拿出来呢,只能做好之后,送一些给朋友。”

尽管如此,钱宏仁还是耐心琢磨着,如何把通草花做得更好些。据他观察,通草花的造型出来,和真花的差别,往往在于色彩。自然界的花卉,多彩缤纷,浑然天成。用通草做成的花卉,在色彩上,终究是有些差别的。钱宏仁用水彩在通草上着色,很快就干,颜色也容易失真。于是,他想到用油彩,买回来后,用松节油进行稀释,再进行调色,这样一来,着色松透,色调自然,如同将自然中的花草,移接到通草上一般。此外,有些花卉,有着多彩的颜色,比如“绿衣红裳”的菊花,就要在一片通草上,按照深浅层次,着上两种色彩。

那时候,钱宏才还在从事着通草花的艺术。钱宏仁也经常到兄长家里,聊聊家常,看他制花。已经将通草花艺术提升到一定境界的钱宏才,尤其擅长菊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的风雅和清韵,在钱宏才的双手之中,显得格外有神。他所作的《胭脂上翠》、《盛世之裔》两盆通草菊花,在瘦西湖公园参加菊展,竟“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他所制作的各种盆景、挂屏,不仅挂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还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工艺的翘楚。

看看兄长的,再看看自己的,就益发觉得粗糙,可那时的钱宏仁,也并未觉得气馁,“因为在那时,也还没想过,自己要传承这一项工艺。”

5

兄长离世重任在肩

琼花一出技惊四座

1992年,钱宏才去世。这些年来,长兄如父,兄长的逝世,让钱宏仁万分悲痛。又过了几年,钱宏仁办理了内退手续。就在这时,他的一位朋友无意间提起,如果他不继承通草花技艺的话,这项民间工艺可能在这代人手上,就会失传。这一来,让钱宏仁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想当年,一起在制花厂里学徒的,大多转行了,只有一位戴春富,也是钱宏才的妻弟,还在默默坚守着。那时候,恰逢扬州成立了民间工艺馆,钱宏仁就进去,专门从事通草花艺术。

说来,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从小看着父亲、兄长用以维系生计的活计,自己在经历了当兵、进厂的半辈子生涯,退休之后,又重新捡了起来。坐在窗明几净的工作室内,钱宏仁的脑海里,时常浮现起的,都是父亲、兄长在低矮的房间里,埋头细作的背影。当他手上拿起一片片通草的时候,感觉父亲、兄长还站在身边。而家传的底子,在这时候也充分发挥了出来,钱宏仁进入状态非常之快,没过多久,就捧出了一件通草花盆景《琼花》。

琼花是扬州市花,千百年来,有关琼花的美丽传说,更是数不胜数。每当琼花盛开的季节,钱宏仁都会四处寻找琼花,看哪里的琼花开得最盛。听说大明寺里有株古琼花,他更是一连去了数日,将琼花的形态,牢牢记在心中。在制作通草花《琼花》时,在每一个细节上,他都做到了精益求精。比如琼花的花瓣,看上去是白的,其实有些淡黄,或者嫩绿,这就让他在调色上,格外用心。用剪刀剪小花,过于繁琐, 他首创了用刻刀刻出来,一刀下去,能刻出四五朵模样一致的花朵来。除了通草,他还大胆使用了很多其他的材料,如用细铜丝绕出花颈,用纱线点出花心,包括琼花树桩,也都是铁丝搭出架子,再用宣纸一层层裹上去,做出树皮苍虬的感觉。

几个月过去了,当钱宏仁从盆景前站起身来时,所呈现出的《琼花》盆景,弄玉轻盈,飞琼淡泞,似有清香,萦绕鼻尖。这个盆景,参加江苏省首届社区艺术综合展,就获得了优秀作品奖。“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它会不断吸引你,进入艺术的世界,并让你陶醉,让你沉迷,让你不可自拔。”

6

《傲霜秋葩》集大成

加入鸟禽生机勃勃

在此之后,钱宏仁就能静下心来,慢慢走进通草花的世界。他所制成的通草花,形制精美,造型独特,细细观来,都有一丝诗意的流淌。

“兴来写菊似涂鸦,误作枯藤缠数花。笔落一时收不住,石棱留得一拳斜。”这是石涛描写山石和菊花的诗句,钱宏仁就有一盆“石菊盆景”,菊花以“捏、捻、搓、捲”的手法制成,古石用纸浆、木胶塑造,两者融于一盆,古代文人对于山石菊花的清雅情感,扑面而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首《山园小梅》,勾勒出了梅花的悠然隐逸。钱宏仁的梅花,朵朵含在枝头,如同在无岸无渡的时空里回转,在花香四溢的风景里吟哦。

还有那一件《傲霜秋葩》,数朵菊花在秋风四起的环境中,迎风怒放,花枝招展,不正是用艺术再现了“花不凋零根不死,东篱岁岁茁新生”的诗句?这件作品,也获得了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如果说,钱宏才首次将通草花制成盆景,使得通草花由平面转向立体。那么,在钱宏仁手中,他在花卉山石之中,加入了鸟禽,使得整件艺术品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梅花梢头,两只长尾喜鹊,传递出春来的喜讯。芍药花上,数只斑斓彩蝶,飞舞出明媚的天光。通草花艺术,在钱宏仁的手中,一派生机盎然。 记者 王鑫

作者:王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