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主打着“情感咨询”幌子收费 教女生如何钓“金主”“拿捏男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感博主介绍女生 有博主打着“情感咨询”幌子收费 教女生如何钓“金主”“拿捏男人”

有博主打着“情感咨询”幌子收费 教女生如何钓“金主”“拿捏男人”

2024-06-02 1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3年12月26日“曲X”直播间截图。

部分短视频博主的主页视频内容截图。

2023年8月初,一则直播间连麦视频在全网流传:一金融圈销售在博主“曲X”的直播间求助询问“豪掷2000万的客户和富豪现任,该怎么选?”“男人是渠道,情感是技能”“关系的本质是交换”……面向女性的“情感生意”浮出水面。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发现,有自媒体账号打着心理咨询、情感咨询的名头,通过直播连麦、授课短视频等形式不断输出“撒娇换来千万房产”“怎样拿捏男人”等价值观和言论,引导女性利用情感、婚姻等去获取金钱与资源,同时售卖情感课程、1V1咨询等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所提倡的部分言论是对女性的物化,违背了男女平等理念,有必要做好此类账号的相关资质审查。

调查

  有博主做女性情感生意 以直播连麦等形式授课  

2023年12月18日,@微博管理员公布了微博平台新一周的典型处置案例,其中就包括了情感大V“曲X”,据公示,账号违规原因是“多次宣扬不良恋爱观博取热度,并借此贩卖课程谋取私利,传递错误价值导向”。

该主播多以与粉丝连麦进行情感咨询的形式进行直播,据其观点,谈恋爱、结婚,乃至生孩子,都只是实现“阶级跨越”的工具,从男性身上“搞钱”,才是超越了情感的终极目的。而“曲X”也因此被不少人质疑在“物化”亲密关系。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曲X”,还有不少博主正做着女性的情感生意:他们往往自称是拥有丰富经验的情感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个别自述曾帮助数万女性实现向上破圈社交,教导女性在情感关系中向男性“借力”以获得财富资源。

以“情感咨询”“女性成长”等关键词在短视频平台上检索,会出现不少类似的账号,粉丝最多的有上百万。例如,一自称“精英女性成长导师”的博主“X姐”在短视频中宣称“婚姻是踏板,男人是阶梯”,引导女性通过“吹牛”“包装”实现阶级跨越;另一粉丝过百万的男性博主“XXX宠爱力”主张女性通过撒娇等方式从男性身上获取金钱。据其分享的短视频内容,有不少连麦粉丝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男性赠予的房车及巨额钱财。  

  现状

  切片短视频仍流传 引流至私域直播  

据了解,在被微博平台封禁前,“曲X”曾辗转多个社交平台,但疑似均因违规受到平台处置。不过,部分直播切片视频仍在相关平台上流传,评论中则有不少网友在为该博主的“新据点”引流。据网友透露,“曲X”的直播已从原来的公开平台转到了私域运营工具“小X通”,需拿到直播间网址链接方可进入观看。

南都记者以粉丝身份联系上“曲X”团队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会在开播前在朋友圈发直播间入口。“曲X”目前的直播频率仍为每周直播3天、每天直播4小时。其表示“私域直播百无禁忌”“可以更坦率、更开放地解答大家的问题”,所有服务也一切正常。

2023年12月26日,南都记者进入了“曲X”直播间,该主播正在给连麦粉丝分析情感问题,直播间的实时弹幕也在快速滚动。在连麦的间隙,其还会主动引导粉丝购买直播间内的1V1导师咨询、情感课程、闺蜜圈等服务,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该场直播结束后,直播间的点赞人数超过了7万人次。

“在账号封禁后,与之相关的作品也必须下架,不能再被推荐,其中也包括了相关的切片视频”,朱巍表示,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就要求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盈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至3倍。  

观察

  输出“价值观”“理论体系” 通过卖情感课程等快速变现  

在一些类似博主的自述中,不乏“6个月赚200万”“起号半年变现600万”“情感培训半年变现6000万”等字眼。有业内人士指出,多数该类账号因“共情力”而具有快速的流量吸附和变现能力,其受众往往是具有强消费能力的女性,变现路径主要有卖情感课程、连麦答疑、私域咨询、社群陪伴等等。

对于“曲X”的运作方式,一名学员分析称,“曲X”输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一旦加入这一“话语体系”,就非常乐意为其掏钱。她解读说,此类账号目标用户主要是偏向于“小三上位”或者“想靠男人赚钱”的女性,内容生产以连麦为主,在前期会针对连麦对象进行筛选,如能证明男性为自己付出超过500万元,即可以获得“优先连麦”的特权。不仅是直播,该主播及其团队也通过售卖情感课程的方式,传授“如何去跟有米(有钱)的男人打交道”。

据统计,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起码有上百个矩阵账号借短视频为“曲X”的内容导流,靠售卖价值3580元的招牌课程,几千上万元的1V1导师咨询等服务,短期营收不菲。

除了上述变现方式,还有个别博主扮演起“婚姻中介所”的角色,在粉丝群体中组“相亲局”成为营收新渠道。一名为“XX说媒”的博主自称靠着资产门槛为5000万的线下粉丝活动,每月可净赚十几万元。据悉,其一年能办160多场相亲活动,平均每月两场“5000万相亲局”,人均入场费在6000元以上。  

  起底

  通过内容吸睛,再引流到私域 一步步引导用户付费咨询  

记者调查发现,情感博主们具有清晰的变现产业链,且各家套路大致相同。一般的模式是通过知乎、抖音等平台导流到私域,再一步步引导用户付费咨询。

在记者以“脱单”为由,通过私域链接找情感大V咨询时,其助理先是询问了一些基本信息。之后,他推来情感导师的微信名片,称已经和对方沟通好情况,导师会提供初步的分析报告。当天晚上,这位情感导师就发来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在脱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如“进度太慢,不懂得把握相处节奏”,并给出了脱单建议,如“学会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懂得适当给男生‘下套’和‘铺垫’”等。

最后,情感导师提到,上述提及的问题都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在导师的指引下一步步推进关系,服务内容包括恋爱关系促成、快速脱单、微信QQ等线上聊天适当代聊、识别优质异性、个人情商提升、心理咨询等。“导师可以不限次数的文字、语音、电话沟通,休息日如果需要也可以提前预约时间。”对方补充道。

在记者质疑收费贵之后,这位导师开始贩卖焦虑。“你现阶段的年龄也不能让你再去试错,这种代价太大。你需要专业情感导师来帮你拓宽交友渠道,提高自己的价值,让男生来主动追求你。”他称。

此外,这位情感博主的团队在收费上也会“看人下菜碟”。第一次咨询时,记者填写了他们要求的基本信息卡,塑造的身份是月薪过万的白领,于是他们在沟通收费时称,现在开展“粉丝活动”,主导师收费3998元,副导师的费用是2998元。第二次咨询时,记者填写的身份信息是月薪4000元的小职员,他们的话术不变,只是两种价格分别便宜了1000元。

在记者的观察中,当前情感类账号的商业化模式普遍是: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建立用户信任—为自家业务导流,但有些业务模式在业务准则、收费标准、服务条例等方面都没有成熟清晰的定义与规范。

尤其是“情感咨询服务”,开展此业务的从业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有无相关的专业背景、执业证书或学习经历?收费标准的依据从何而来?有部分情感博主称自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一位招学徒的情感博主也表示,不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做情感咨询服务。“我们是情感老师,不是心理老师。”他称。

  最新进展

  涉事主播被平台封禁 “曲X”停播

不少网友表示此类情感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常见,他们也有遇到过,并呼吁加强监管,“这样的人只会把社会现实问题带偏,扭曲社会价值观。”也有网友提醒女生要擦亮双眼,以免被骗,“终归一个目的,让受众自愿把钱掏出来”“以感情为赚钱手段的推销不能信”。

1月5日,南都记者查看发现,“曲X”团队发长文宣布暂时停播休整。据观察,“曲X”在“小X通”平台直播间已被封禁,原用于售卖课程等的店铺也被清空,相关付费内容已下架。不过,据“曲X”的长文,相关付费服务仍在正常运转。

此外,报道中提及的“XX姐”“XXX宠爱力”账号均已被相关平台封禁,且在平台无法通过关键词检索找到相应账号。不过,相关主播团队下的其余引流账号并未受到影响,且仍在平台上更新内容。

  专家说法

  本质是贩卖焦虑,物化女性 对情感咨询类内容,做好资质审查

这些“女性成长导师”为何会受到追捧?从他们视频中自述的个人经历来看,有着共同“特点”:曾经历过婚姻失败、创业失败等,走出低谷后,自认为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并主动揭露自己的伤疤,希望自身的经验能警醒女性、帮助女性成长。

例如,宣扬“婚姻是踏板,男人是阶梯”的博主“XX姐”称自己在经历了失败的“豪门婚姻”并负债1000万后,凭借着在商学院链接到的“大佬”资源,“不仅还清了负债,还成为了上市公司的CEO”。这让不少网友直呼“励志”,并主动询问如何购买她的“精英关系”课程,请教如何向上破圈。

“曲X”在直播连麦及所售卖的课程中,也会频繁使用其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案例来佐证观点。而其自述的不幸福童年及坎坷的恋爱经历,与其现在的“光鲜亮丽”也形成了鲜明对比,网友感叹“只有自己摔了跟头才能明白”。

朱巍长期关注该群体,在他看来,情感咨询由来已久,但需注意的是,有别于一些心理咨询师、家事法律援助的账号,部分博主并未取得相关资质,有的甚至自己的婚姻也“一塌糊涂”,却来销售情感课程,这成为时下的怪异现象。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也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落入了这些情感课程及咨询服务的“圈套”。如有网友诉称,因共情某主播下单了价值近8000元的1v1咨询服务,结果导师并非该主播本人,而是没有任何资质的老师,且在咨询过程中回复敷衍,协商退款时只要回了不到一半的钱。

朱巍认为,从本质上来讲,部分通过直播间公开的所谓的情感咨询连麦、教授情感技巧短视频等内容和行为,教授的并非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对女性贩卖焦虑并从中获利。其中所提倡的“撒娇撒出千万房产”等言论实际上是对女性的物化,与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所提倡的男女平等理念相违背。而通过所谓的“技巧”,实则聚焦一些话题制造性别对立获得流量,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军义从法律角度研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女性长期接触这类内容可能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专家们建议,对于涉及情感咨询类的内容,应做好资质审查。

整合:朱林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 张雨亭

综合: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