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2020届视觉传达优秀毕业作品展(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悬空寺平面图简单版 美术学院2020届视觉传达优秀毕业作品展(一)

美术学院2020届视觉传达优秀毕业作品展(一)

2024-05-10 0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品风格都以2.5D插画展现,2.5D插画是在二维空间里表现三维的事物,通过改变学校的风格、颜色来使校园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再把学校的插画运用到校庆礼品上,对于使用它人会带来很深的亲切感。

选用华严寺的两尊雕塑作为素材,通过改变哼哈二将的形态姿势。与当代青年较为流行的嘻哈风结合,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几种像是在演唱会上形态各异的歌手的哼哈人物形象。设计成这种系列的文创作品。

将家喻户晓的故事“游龙戏凤”分为三个故事情节进行划分表现。分别是:“凤姐当堂”“梦生奇缘”“游龙戏凤”。将当地文化植入到产品中,体现大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精准的找到每个建筑的的特点,并赋予其卡通化的元素,二者相结合,塑造出每一个建筑。而且,为了方便游客,火车站、高铁站、机场、市政府等公共部门还有大同常见美食:兔头、烧麦、凉粉等特色美食采用水彩画的方式在地图背面体现出来,并且每个景点的门票价格、开放、结束时间、注意事项都有体现。

分析大同的特色建筑发现,先线描后上色最可以体现出大同建筑的特点,于是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已线描的方式,将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外形勾勒出来,再采用不同的配色置于其上。设计出14个景点,做出一副扑克牌。以此为基础,衍生设计出其它文创产品。

“大同优品”以大同古建筑文化为主要元素,依据大同古建筑绘制插画,根据插画的风格,设计的一系列办公用品及包装。通过文化与产品相结合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同悠久的古建筑文化。

大同市素有凤凰城的美誉,根据凤凰的形象,设计了凤凰于飞的造型,并且搭配中式传统图案祥云元素使其传统文化特点十分突出,并且根据凤凰元素提取了本次设计的主视觉色彩,将文化地标与产物根据特点我都进行了设计融合,并且根据设计、进行了色彩对比和穿插。

取材自大同墓葬群所出土的墓葬文物,结合日式侘寂艺术风格与小乘佛教内涵,叙述“大不同”的平城故事,凝练历史长河中北魏王朝的惊鸿一瞥;将褪色、单一的视觉表达和简陋、自然设计物料来勾勒冷静、禅意、独具特色的北魏大同风味,通过发掘大同本土俑文物所暗藏的有趣历史,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衍生文化,在产品中体现民族情怀,产生共鸣。

历史文化一般都神圣、庄严的展现在世人眼前。主要构思就是要改变这种庄严的形态,让他们以生动、活灵活现的方式来与现世想接触,生动的形象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还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到此旅游的人们进一步去了解古都文化,从而达到宣传的作用。

作品以“大同文化”为基调进行创作表现,将大同著名景点及元素通过“国潮风格”进行绘制,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诉说这座城的辉煌历史,将大同历史文化充分在“插画“”中表达出来,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融合大同文化历史特色,古都,遗迹,民风民宿等,结合山西面食文化,可创作出针对宣扬山西大同文化相关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同文化,还可以为大同旅游添砖加瓦。

天下大同,城墙守护着一方净土,处处是它存在的痕迹,冷冰冰的建筑带给我们的是温暖的守护,于是选择了博物馆的陶俑,双鱼铜镜,璃(chī)首门枕石这些形象,采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国潮风”插画表现形式,让文物“说话”,来表达大同这座城的温暖与坚定的守护。

取材自壁画中的人物,结合他们的职位、表情、穿着,联想他们如果放到现代会是什么样子。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年轻人,于是选择用插画的形式来创作。插画不仅美观而且能直白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想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以生动形象为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陶俑是反映一个时期经济文化状况,大同作为北魏曾经的首都有着复杂多样的陶俑,反应了大同有着优秀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地位所以挖掘出大同出名的陶俑作为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把它进行设计,包装,再创作,达到现代与古代文化的融合,这么做一方面是提高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把文化转换为经济带动发展,这也是文创的主要目的。

选用云冈石窟第六窟中佛主生平浮雕故事进行再次创作。将浮雕故事图,提取主要线条,进行修饰,缺失部分自行填补。完善故事图后,精简线条,修改颜色。

华严寺宝塔的斗拱结构,为纯木铆搭建而成,依据该斗拱结构进行分解和进一步整合,延伸出新的简单的木铆结构,制作拼图和积木等玩具,体现了大同古城的风俗习惯,并且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以大同北魏的云冈石窟文化为出发点开始新的设计,把北魏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北魏元素与汉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个名为梵音的品牌,此品牌主要以带有北魏元素的汉服为卖点,其下又延伸出各式各样的商品,如配饰等,意在使用旅游产品来宣言大同文化,表现大同特色,使人们更加了解大同及其风土人情等。

《游古都华严寺》主要就是以华严寺各大代表性建筑为主题,用华严寺地图的形式,设计出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基础的一系列文创产品。用的创作方式是扁平化和微光插画风格。附加一张夜景图,以及一张寺内建筑介绍手册。采用大众普遍可以接受的形式给华严寺做旅游宣传。

此次毕业设计选取的课题是山西大同大学建校70周年,根据素材进行了标志设计、插画和包装设计,其中标志设计是采用70、同大二字和手指指纹相结合,颜色为红色,代表了学校建校70周年以来的一种发展历程。

餐具设计中采用忍冬纹、卷云纹、仙鹤祥云、莲花纹四种具有大同特色的题材,进行组合排版,形成既美观、又具有寓意,主色餐具为青蓝色,与大同环境历史相衬托,配色餐具有红紫色和黄色,体现大同历史的浑厚。

作品以大同代表性建筑群华严寺为主题,其中以华严宝塔和地宫舍利塔为主基调。分别用包装,茶器,标志表现出来,包装运用华严宝塔外形和飞天手型结合起来;茶器运用舍利塔外形;标志使用了大同特色建筑风景和美食作结合。

将大同大学校庆历史文化作为大同历史IP的主角,设计成logo。将大同市各式各样的古建筑作为设计元素,通过不同古建筑及背景颜色的变化,实现了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创设计的需求,又衍生出文创系列。

最终行程五副原创图案,设计中看到,他们的整体有五款颜色和不同色块|组成的五幅画面,不同的色彩是由不同的场馆和场馆风格繁行出来的,为了能让五大场馆的元素更好的体现每一个画面都是代表单独的场馆。

山西大同大学建校70周年以来,一直秉承着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弘扬关爱学生,尊重教授,和茶道的文化不谋而合,设计取材自山西大同大学标志性建筑,并和大同的旅游业进行结合,设计出了一套茶具,并绘制标志和插画用于包装和衍生产品。

立足于大同特色地域文化,结合大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最终定位在食品伴手礼的包装设计,以及文创衍生品上。将立体插画与包装礼盒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的平面包装形式。

作品应用了华严寺建筑的装饰性元素,采用手工艺的形式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延出许多辅助用具,其风格与主题设计相呼应。这一系列的设计阐述了在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文创作品希望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古老建筑外形,向人们传达大同古城的千年风韵。如云冈石窟的庄严细腻、华贵绚烂,悬空寺的惊险奇特,上华严寺的气势恢宏,下华严寺玲珑绝世,永安寺的古朴壮观,慈云寺的金碧辉煌等等,也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座塞外名城。

《在路上》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就来源于华严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外形创作出来的,插画灵感来源于大同的春夏秋冬,《在路上》主要针对热爱旅游的人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

大同拥有很多的文化古迹。这些多样的文化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资源氛围中萌生了制作关于佛香的文创产品的想法,以来宣传大同的历史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注视大同。

魏碑一种源远流长的字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为了让魏碑字体在当今时代从现辉煌,将魏碑字体从新提炼从组,作用到文房用品上,呈现出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特点。

《布老虎》运用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阳高布艺中布老虎的形象进行设计,改变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印象,塑造独具大同特色布老虎产品。抓住大同布老虎的独有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增强对大同布老虎的印象,向人们传递布老虎吉祥、健康等美好寓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同布老虎,了解大同的历史文化。

《食尚》运用大同传统美食,将其造型简单化,扁平化,卡通化,进行插画风格进行设计,后期进行实物制作,最终成品简约化,实用化。符合现代社会的简约审美,符合现代需求。作品适用于厨房家具,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简约并且美观实用。

《嘻哈闯大同》初衷就是想通过嘻哈元素来宣传大同传统文化,所以设计元素上选用了大同华严寺中的哼哈二将,云冈石窟伎乐飞天,大同护城者徐达将军等传统文化形象作为创作题材。同时将他们的形象融入一些现代流行的嘻哈元素,将传统文化形象和嘻哈风元素结合的一个设计理念作为创作题材进行创作。通过画面的多种绘画方式来表达画面中人物的形象,使之更好地表现大同文化特色。整体我是用插画风格进行设计,并将其运用在各种材质上。主要是一些旅游产品,可以为每一位来大同旅游的游客提供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同之礼”。

《佛籁》采用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将千年历史文化与国潮风进行了碰撞,12窟音乐库作为主要设计来源,将不同造型的飞天佛原型进行提炼和手绘,并和最具特色的莲花纹样相结合,用一种全新的载体进行呈现,最终成品为佛籁古典彩妆系列,迎合了时下年轻人所追逐的潮流趋势。彩妆不仅具有实用性,美观性,还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作品主要以大同的地标性建筑为主体,如:华严寺、法华寺、明堂、悬空寺、永安寺、鼓楼、四牌楼、纯阳宫等一系列建筑,用中国风插画的方式再加上一些古典纹样构成一幅简洁插画。运用古典颜色将古城那雄浑大气,殿宇巍峨, 气势宏伟,巍然骏畅的城内标志建筑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大同这座城市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大同这座历史悠久的不同城。

《腔调》是为唱响大同文化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打破常规以现代工艺及技术为载体进行创作。将兽面瓦当运用最简练的表现形式及少就是多,抓住瓦当的主要特征将其拟人化赋予人的形象更加具有亲和力,并赋予绚丽的色彩以吸引人的眼球。

辅首衔环是古代住宅大门上的一种开关大门的门环,但由于它特殊的兽面纹和饰角间的图案,使普通的门环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珍宝,在这此设计里,有三幅独一无二的辅首,首先三幅辅首都是主为兽面,犄角上扬,双目圆睁,但饰角间的图案确是不同的,每一幅辅首的纹样和兽面图形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完美的呈现了辅首衔环的样子,在结合了大同代表色的基础上,呈现了一幅幅辅首衔环的插画设计。

根据大同的云岗绢人非遗文化改变而来,由于云岗绢人大多都是佛像,飞天较为严肃,所以我结合了大同北魏文化中的女子形象,作为主要形象,同时还结合了现代流行的手办元素和现代可爱的表情包进行相对的结合,最后以盲盒的形式展出,为产品增加了好奇感,主要把古代文化现代化,让现在的人们有更多了解古代文化的机会。

《纹忆赛安》运用大同传统纹饰进行设计,将大同传统纹饰元素进行提取,然后将元素进行组合设计,让传统纹饰变得具有现代艺术风格。色彩搭配利用古典风格和现代风格的碰撞。最后将所设计的纹样与服饰等搭配,将纹样风格完美的体现出来。

这幅插画运用对角的构图,给人一种争锋的感觉,历史的波涛中隐现的建筑诉说着大同这座城市中的波谲云诡。壁画中选取的颜色让那个画面增添上了一笔浓重的历史色彩。居中的祥云纹和九龙壁缠绕的同,彰显了久战风沙后“天下大同”的思想。在传统元素的穿插和交织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关于大同一代又一代廊里坊间隐藏的故事。

伴随着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逐渐普及,照片、视频、漫画等图像信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阅读方式面临挑战,正值校庆70周年我校更加应该引导和培训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当代大学生正确阅读,校庆本身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鼓动力,都能很大程度的激励人们,赋予师生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一言一行,充实实现自我。在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下,领悟到阅读重要性、必要性,深刻的认识并积极主动、热情地投身于书香中。

整体样貌为一本翻开的书,将书与数字70和校训相结合。它也体现我校办学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也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借此次我校70周年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

整个作品设计了十个图案,每个图形中都包含了大同的纹样,再加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其他图形进行融合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和设计感。摆入文创商店中,不一样的颜色可以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大同的纹样美。

作品是以古都大同历史文化遗产为元素设计的国风类插画,将插画和国法传承的平遥推光漆器进行了结合,并对传统漆盒进行了结构上的创新设计,使漆盒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传统文化推光漆器的新面貌,更形象的把古都历史遗产和平遥文化瑰宝的精华展示了出来。

当第一次看到云冈石窟的时候就被其纹样所吸引,它所代表的是大同这座古城的文化。之后将云冈石窟中的纹样选作主体创作元素,包括莲花纹、卷草纹、辅首、兽面、飞天、力士等。将提取的纹样拼接组合以纯线描的绘画方式呈现在大幅的画纸上,很直观的将北魏文化展现给世人,蔓延缠绕的形式也寓意着北魏文化可以源远流长。在后期制作中为画面增加一些现代化色块元素,从而让复古与现代充分结合,让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

视觉传达设计《碰撞》介:整体形象以数字70为主,其中7的元素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物,将建筑物与学校相融合,0的元素主要体现了学校是培养全方面的高级型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体现学校内涵,文化加以鲜明的色彩,更好的突出主题。

大同,作为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大古都之一,拥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去开发和探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丰富精神生活,旅游会成为一部分人假期的主要消费活动,而大同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便是必不可少的旅游胜地,我也有幸能够在这座城市上学,从而得以领略这古城的非凡魅力。

我的作品名称由大同的古称“云中”而来,以华严寺为例,结合寺内众多彩塑形象,以及寺庙建筑形象等,通过手绘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得到系列的图片,绘制在抱枕,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上,以宣传大同文化形象。

编辑:吴雅楠

图文:16级视觉传达毕业生

责编:李春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