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122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恐怖的鱼长啥样子 海洋科普(1226)

海洋科普(1226)

2024-06-10 0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恐怖的鱼

邓氏鱼的头骨化石

邓氏鱼的发现要追溯到150年前的19世纪中叶,人们在美国西部发现了许多奇怪的化石。经过鉴定,古生物学家认出其中一些化石属于某种鱼类的头骨和下颌骨,这些鱼类活着的时候应该非常恐怖。以化石为基础,古生物学家命名了恐鱼,意思就是“令人恐惧的鱼”。

关于恐鱼的早期复原图

古生物学家正在研究邓氏鱼的化石

恐鱼被命名之后的很多年,古生物学家将许多在北美洲发现的鱼类化石都当成是恐鱼,恐鱼成了古鱼化石的大杂烩。

直到1956年,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吉恩·皮埃尔·雷曼在检查馆里收藏的恐鱼化石后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于是将其命名为邓氏鱼。

之所以称为邓氏鱼,是因为雷曼在新物种命名时加入了博物馆馆长邓克尔的名字。

身披铠甲的食肉动物

邓氏鱼的复原图

邓氏鱼是一种巨大的食肉鱼类,但是关于其体型有许多夸张的记录,比如10米甚至更长。

最大的邓氏鱼体长约6米,体重1.5吨,长度和一辆小货车差不多。

从外观上看,邓氏鱼身体粗壮而且看上去圆滚滚的,就像是一枚鱼雷。在邓氏鱼脑袋侧下方长有一对较大的胸鳍,再往后则是一对腹鳍。邓氏鱼的背上长有背鳍,不过背鳍位置相对靠后,而且不是很发达。邓氏鱼的身体向后逐渐变细,身体末端上下长出尾鳍,它的尾鳍并不像现在的鱼类上下对称,外形上倒是更接近鲨鱼。

邓氏鱼不仅身体粗壮,还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邓氏鱼的脑袋和胸部包裹在坚硬的骨甲之下,那样子就好像是穿上了一层盔甲。脑袋和胸部的骨甲具有非常好的防护作用,能够保护邓氏鱼。

邓氏鱼这么厉害还会遇到危险吗?

古生物学家真的就是邓氏鱼的骨骼化石上发现了咬痕,研究发现这些咬痕竟然是同类留下的,看来邓氏鱼之间经常打架,甚至还会下口猛咬对方。

邓氏鱼头部和胸部的骨板

其实不仅是邓氏鱼,生活在泥盆纪的很多鱼类都穿着“铠甲”,它们共同组成了奇特的盾皮鱼类,这个原始的类群今天已经全部消失了。

外骨骼切割机

邓氏鱼嘴中锋利的牙齿其实是头骨和下颌骨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恐怖而且凶猛的食肉鱼类,尖牙利齿是邓氏鱼必不可少的装备。邓氏鱼的牙齿非常明显,那外形就好像古代兵器弯曲锋利的边缘。其实邓氏鱼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我们所看到的牙齿只不过是邓氏鱼头骨和下颌骨锋利的边缘。骨头的锋利边缘代替了牙齿的作用,这倒是很有意思。

长着大嘴的邓氏鱼

具有坚硬外壳的菊石是邓氏鱼最常见的食物

尽管没有真正的牙齿,邓氏鱼大嘴巴的杀伤力可是相当惊人的。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了邓氏鱼的头部结构之后推算出它的咬合力高达750公斤,这相当于一头棕熊的重量。

750公斤的咬合力再加上锋利的骨骼边缘,邓氏鱼能够咬碎泥盆纪海洋中任何带硬壳的东西。如此看来,邓氏鱼的大嘴倒像是一台生命切割机,先切碎猎物,再将猎物吞下去,整个操作看上去相当粗暴。

邓氏鱼经常是连肉带骨头一起吞到肚子里,但是会将消化不了的骨头和甲片等再吐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是无法从身体中排泄出来的。

生活在鱼的时代

邓氏鱼生存的泥盆纪

泥盆纪的盾皮鱼类

邓氏鱼生活的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因为这个时期鱼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邓氏鱼所在的盾皮鱼家族。

盾皮鱼类的外形奇特,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鱼类截然不同,是些披着铠甲、行动缓慢的家伙。为了对付盾皮鱼类的铠甲,食肉动物必须具备强大的咬合力,邓氏鱼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演化出来的,它成为泥盆纪海洋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邓氏鱼统治泥盆纪海洋长达2000多万年,就在泥盆纪晚期,出现了大灭绝事件,大量生物消失,其中就包括了邓氏鱼。

邓氏鱼的复原模型

长有恐怖面孔的邓氏鱼是脊椎动物中出现的第一批超级杀手,尽管在泥盆纪末期的大灭绝中消失,但是它们保存在地下的化石诉说着盾皮鱼类曾经的辉煌,一群披着铠甲、满口“骨牙”的大鱼曾经横行于泥盆纪的海洋。

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图片、文字:江泓

转载编辑:魏天裕

审核:廖喜扬

审核发布:李春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