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车内噪音有减小 实际测试全车隔音效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做隔音效果最好 【图】车内噪音有减小 实际测试全车隔音效果

【图】车内噪音有减小 实际测试全车隔音效果

2024-04-29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汽车之家 用车养车]  在上两期的文章中,我们分别测试了加装车辆密封条及四门/发动机舱/前翼子板隔音的工作,(四门隔音文章点击这里)实际感受是作用并不明显,那么今天我们将测试的是车辆隔音市场中号称效果最好、也是价格最高的全车隔音,看看其是否真的像商家所称的那样物有所值呢?(目前市场上的全车隔音均包含了四门隔音及发动机舱盖隔音)

● 隔音过程

  在上一次的隔音工作中,我们对前翼子板、四门和前机舱盖进行了隔音,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数据上只减少了1分贝,主观上感觉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四门隔音文章链接)

  本次隔音的部位为车内地板、后备厢底板、后轮拱、后翼子板、后备厢盖。隔音材料及方法和第一次隔音过程一样,先要拆除座椅和地毯,再粘贴止震板、发泡棉和隔音棉,价格为3000元左右。据商家介绍,全车隔音总共会为车辆增重35公斤,不过您也别担心,我们做过类似测试,增重对于油耗的影响微乎其微。(负重对油耗影响文章链接)

● 数据测试结果

  测试地点和之前两次一样,为京承高速机场北线路段,路况很好,极少有坑洼、接缝的路段,最重要的是,这条道路内车流较少,所以并不会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

隔音前后噪音数据对比(单位:分贝)

噪音/车速

60km/h80km/h120km/h原厂状态63.365.569.2四门隔音后62.364.568.4全车隔音后60.461.765.0减小幅度2.93.84.2

  从数据上看,全车隔音后较原厂噪音数据在60km/h、80km/h和120km/h分别减小了2.9、3.9和4.2分贝,还是有一定提升的。较四门隔音之后,分别降低了1.9、2.8和3.4分贝。

● 主观感受

  作为锐志的车主,在主驾驶室位置上我的感受是有了一定效果的提升,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高速行驶时的噪音有所减小,低速时感觉车内密封性较隔音前有很大的提升,但噪音方面则没什么明显变化,与我理想中在看着爱车被贴了这么多层隔音材料后的改善有些差距。后排乘客位置较前排位置上感受就稍微明显一些,噪音由高频的嗡嗡声变为更加的低沉,但依旧感觉在高速时很吵。

  音响方面的提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高音量播放歌曲时共振明显减少,音质有很大的提升,音乐的人声层次感更加明显,低音也更加浑厚。

  这辆锐志已经行驶了4年6万多公里,在未做隔音前,底盘在过减速带、坑洼路段时有松垮、松散的感觉,做完隔音后,从车辆底盘传来的共振变小,所以有种底盘的整体性变强了的感觉。另外,很多网友关心的是否有有异味的情况也无需担心,在本次个隔音中没有一丝异味产生。不过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劣质产品,建议用户在体验之前先闻闻商家所用的材料及胶水。

● 对后期加装隔音材料的看法

  影响车辆的噪音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来自于车身震动、发动机噪音、路面噪音、轮胎噪音、风噪、车身空腔(空洞)和空气对流后产生的等,而且还与车身结构设计、玻璃厚度、底盘及材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有低频、中频和高频之分,所以仅靠现在这种“止震板+发泡棉+白棉”的做法,是不可能使车内整体噪音提升一个档次的。

● 总结:

  在经历全车隔音之前,我曾在心里做了无数次的心理斗争,因为我知道在做隔音时一定会将车辆拆的“稀里哗啦”,不过好在隔音后那些许的提升慰藉了我脆弱的心灵。对于在保的新车,编辑并不建议您做全车隔音,因为在车况最好的时候,贸然的做如此“大手术”,由于安装工艺的缺失反而可能会导致各类异响的产生。而对于一些过保、年头较长的老车,由于各部件的框量、间隙增大,所以噪音较新车时会大不少,这样的大动干戈才会使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一段话总结上文,全车隔音对于降低车内噪音来说效果是有的,但绝不会让你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相对于一般家用车而言,部分低档次车型原车简配了很多隔音材料,装配后会有明显提升),至于值与不值?就要看您口袋里的银子是否富裕了。(文/图 汽车之家 吴羽琛)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养车之家”平台上也有隔音的团购优惠活动,里面有几种套餐,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文章最下方的二维码或直接点击二维码查看(目前仅支持北京)。

更多阅读:

1000元1分贝!测试四门/机舱盖隔音效果//www.autohome.com.cn/use/201508/877643.html

查看同类文章:用品/服务更多精彩内容:电动车车闻远行笔记灯光解读专业的知识/易懂的表达 就在用车频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