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系统的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快递包装袋设计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系统的设计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系统的设计

2024-06-02 2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何丽霞 田恺

一、引言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流行和发展,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与此同时产生数量巨大的快递包装垃圾,如纸箱、胶带、塑料包装袋等。2019年双十一期间约产生22亿件快递包裹量,其产生的快递包装却没有被合理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且极不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调查研究,针对江苏大学快递包装回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快递回收包装系统,以此提高快递包装回收率,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快递包装回收研究现状

针对快递包装的现状研究情况,肖颖,黄金康等(2018)以实际需求、产品特性和产品用途为基础,利用工业工程人机工程学中的设计要点、人体操作舒适度以及物流相关知识进行回收箱箱体的设计。该快递包装回收箱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更安全、方便、实用和智能化,符合校园快递包装回收的需求,能够解决校园快递包装造成的浪费问题。李梦烨(2018)对快递包装和包装废弃物回收现状进行了分析,首次系统化地阐述了共享循环包装的概念、从材料特性、技术支撑、使用主体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解释,建立了包装配送/回收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计算。朱磊等(2017)以循环经济理论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基础,提出了以共享循环包装为研究对象的快递业循环包装共享系统,并对该系统中共享循环包装自购模式与租赁模式下的不同回收情况即自主回收、联合回收及委托回收等进行研究分析,并模拟了快递业循环包装共享系统的运营流程。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从江苏大学学生与教职工的快递包装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调查发现江苏大学快递包装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分析

本校学生与教职工对快递包装垃圾回收的认识程度与参与意愿分别如图1与图2。在对快递包装处理方式的调查中,仅有19%的人将包装废纸盒留下来装东西,12%的人将包装废料交给了拾荒者,而63%的人将快递包装直接扔掉,如图1所示。在对快递包装回收参与意愿调查中,54%的人表示志愿加入快递包装回收过程中,42%的人表示愿意有偿参与,而仅有4%的人不愿意以任何方式参与包装回收,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大多数人有回收意识但没有可供回收的平台,而校内仅有的的快递包装回收方式是拾荒者的定期回收。设计一个方便可行的回收平台很有必要。

图1 快递包装垃圾处理方式图2参与快递包装垃圾回收的意愿

四、高校快递包装回收设计方案

基于对前人在快递包装回收现状方面的研究,以及在江苏大学的调查研究,设计了如下快递包装回收系统。

(一)回收系统后台设计

1.利用SQL server建立快递回收系统数据库,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完善数据库信息。

(1)创建表。用户信息表记录用户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积分数目等;包装垃圾信息表记录包装垃圾所在地点、材料种类、破损程度、积分价值等;回收站点管理表记录站点名称、管理人员、站点联系电话等;奖品信息表记录奖品名称、奖品所需积分数目、奖品余量等。

(2)创建存储过程。调用用户信息增加存储器可实现数据库对新用户信息的存储;调用积分兑换存储过程可实现用户将个人积分兑换成价值相等的奖品。

(3)创建触发器。积分自增触发器可实现用户回收包装的同时完成个人积分的自增;用户信息自删触发器可实现当用户注销时数据库对该用户所有信息的删除。

2.工作流图。

判断积分书目是否满足奖品兑换条件,是的话兑换奖品,否的话提示用户继续投递垃圾换取积分。管理员增减用户,修改用户信息,用户投递垃圾后由管理员修改用户信息写入用户表。用户只是有视图、可兑换奖品。其他的操作由管理员完成。如图3

图3 工作流图

(二)回收系统前端设计

利用Web前端技术设计快递包装回收系统功能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功能界面

(三)线下回收流程设计

1.前期宣传:通过QQ和微信等社交平台在校内对快递包装回收系统进行推广宣传,获得一定的用户数量。

2.系统运行与维护:招募学生志愿者作为系统管理者,联系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处,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义工时,并开具相应证明以备后用。联系快递企业,合作完成对快递包装垃圾的回收。

五、结语

调查显示,缺乏方便可行的快递包装回收系统使人们无法参与到回收过程中,并不全是因为人们回收意识淡薄。建立回收系统既可以明确地要求用户具体怎么进行包装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回收也能通过系统预先设计的流程走,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高校可以将废料回收之后获得的经济利益返还给回收系统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以便有更多的经费管理快递包装回收系统,使其正常运转。生产包装材料的厂家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从而促进了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