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如何急救?牢记最重要这三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脏骤停的三种类型是以下哪三种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牢记最重要这三步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牢记最重要这三步

2023-06-17 2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

2、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

3、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如果出现以上几点症状就可以判定为心脏骤停患者

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伸出援助之手呢?有以下几种正确抢救方法~

1、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判断周围环境:环顾四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后方可进行施救。

(2)判断意识、呼吸及脉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颈动脉搏动均消失。

(3)呼叫急救系统:一且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判定发生心脏骤停,立即高声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4)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松解患者衣裤。

(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以上4-5cm处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6)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7)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理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8)按压深度:至少5cm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9)按压职责更换: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秒内完成。

2、清除气道内异物

判断颈部无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应先将患者的头部偏向施救者侧,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及鼻腔分泌物。

3、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①开放气道

②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

③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④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 ,足够的潮气量(500-600ml)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并用眼睛余光观察胸廓起伏。

⑤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松开患者鼻子,侧头看患者胸廓起伏,并用面颊感受患者鼻部呼吸。

⑥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 12次/分,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更有效。如患者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住。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每按压30次、吹气2次为1个循环。5个循环后用5秒的时间检查颈动脉是否恢复搏动。如果脉搏未恢复,则需继续按压,以后每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直到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急救人员、其他相关施救者接管患者。

读到这里您可能会产生疑问,当自己对患者进行以上几种救治后该如何判断患者的心肺复苏了呢?

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患者的心肺是否复苏↓↓↓

①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房性(房颤、房扑)或交界性心律。

②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③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颈动脉、股动脉)。

④收缩压达60mmHg左右。

⑤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⑥脑功能好转。肌张力增高、自主呼吸、吞咽动作、昏迷变浅及开始挣扎。

友情提示↓↓↓

以上几种抢救方式更适用于成年患者!成年人与婴幼儿的抢救方式不可为一种!因为儿童和婴儿体形较小,因此在心肺复苏的操作手法上与成年人有较大区别。从按压位置来看,成人和儿童均按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而婴儿应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的正下方;在按压手法方面,与成人的双手掌根部相比,儿童应为单手掌根部,婴儿则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速度成人、儿童、婴儿均为100~120次/分钟;儿童的按压深度应为胸壁厚度的1/3,婴儿为1/2;人工呼吸时,儿童和成人一样为口对口吹气,而婴儿则需要口对鼻吹气。

出品 | 搜狐天津

作者 | 张昭

实习编辑 | 王萌

流程编辑 | 王雅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