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1939年各波次步兵师编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二战步兵师编制 德军1939年各波次步兵师编制

德军1939年各波次步兵师编制

2024-06-17 0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德军各类型部队编制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以前,其步兵师的动员是分四个波进行。第一波有三十五个平时基干师;第二波有宣布动员后组建的十六个师;第三个波有二十一个后备师;第四波有1938年大量扩充的教导营组成的十四个师。完成动员准备的时限规定:第一波的兵团,除快速准备的师外,在动员第二天的十二点以前完成;新建的部队在动员第三天的十二点以前完成;第二;三、四波的师,规定在动员第六天的十二点以前完成。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德军这四类39型步兵师的编制情况,后三波步兵师的编制仅列出与第一波步兵师不同的地方。

39型步兵师(第一波) 师部: 摩托化通信排 摩托化地图分队

3X步兵团 3X步兵营步兵炮连 反坦克连

侦察营 骑兵连 自行车连 重型连

炮兵团 3X轻型炮兵营 重型炮兵营 摩托化炮兵观测营

反坦克营 3X摩托化反坦克连 摩托化机枪连

工兵营 3X工兵连 摩托化舟桥连

通信营 摩托化野战电话连 摩托化电台连

战地补充营 3X步兵补充连

师后勤单位 师补给指挥部 8X汽车纵列(30辆运输车) 补给纵列(25辆运输车) 摩托化维修连 摩托化补给连

行政单位 摩托化面包连 摩托化屠宰连 食品处

医务单位 卫生连 摩托化卫生连 摩托化战地医院 2X救护车队 兽医连

摩托化宪兵队

摩托化战地邮局

人员构成: 现役:78% 第一预备役:12% 第二预备役:6% 后备军:4% 注: 第一预备役:受训至少一年以上的预备役军人。 第二预备役:1914年以前出生,仅接受2-3个月训练的预备役。 后备军(landwehr):平时组建的用于战时迅速动员补充武装力量的部队。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普鲁士,由德语国土(Land)和防御(Wehr)两个词组成,它表示一种国防措施。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初,普鲁土、德国、奥地利、奥匈帝国、瑞士等国将其第二预备役军队和第二线部队称为后备军。在平时,其人数比野战军队少,只在战时才扩充至满员,主要用于在要塞和内陆执行警备勤务,警卫交通线和补充作战军队。纳粹德国在二战爆发前也组建有后备军,其成员多是35-45岁参加过一战的老兵。 纵列:拥有备用弹药、工程器材、渡河器材的后勒部队或分队,分别称为炮兵弹药补给纵列、工程器材补给纵列、渡河器材纵列等。

兵力: 军官:534人 文职:102人 士官:2701人 士兵:14397人 总计:17734人

车辆: 马:4842匹 马车:919辆 乘用车:394辆 运输车:615辆(含半履带车辆) 装甲车辆:3辆轻型侦察车 摩托车:527辆

武器: 手枪:约3700支 步枪:约13000支 冲锋枪:312挺 反坦克枪:90支 轻机枪:435挺 重机枪:110挺 高射炮(20毫米):12门 (?) 轻型迫击炮(50毫米):84门 重型迫击炮(81毫米):54门 反坦克炮(37毫米):75门 轻型步兵炮(75毫米):20门 重型步兵炮(150毫米):6门 轻型榴弹炮(105毫米):36门 重型榴弹炮(150毫米):12门 火焰喷射器:9具 轻型装甲侦察车:3辆

39型步兵师(第二波) 第二波的16个步兵师1938年以前还只是预备役师,与第一波步兵师相比其编制略有不同且武器稍差。在平时,第二波步兵师的步兵和炮兵指挥人员就基本完整,再加上其主要兵员是受过较长时间训练的第一预备役,所以能很快完成动员并投入作战。

第二波步兵师与第一波步兵师编制上的差别: 1:步兵连中轻型迫击炮数量较少 2:机枪连只装备12挺重机枪而没有迫击炮 3:步兵炮连只有8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没有重型步兵炮。 4:炮兵团中没有观测营 5:反坦克营中没有摩托化机枪连,只有驻东普鲁士的第61步兵师例外。 6:没有战地补充营

人员构成: 现役:6% 第一预备役:83% 第二预备役:8% 后备军:3%

兵力:军官:491人 文职:98人 士官:2273人 士兵:12411人 总计:15273人

车辆:马:4854匹 马车:823辆 乘用车:393辆 运输车:509辆(含半履带车辆) 装甲车辆:3辆轻型侦察车 摩托车:497辆

武器:反坦克枪:90支 轻机枪:345挺重机枪:114 挺37毫米反坦克炮:75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26门105轻型毫米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火焰喷射器:9具轻型侦察车:3辆

39型步兵师 (第三波) 第三波共20个步兵师原为后备军部队,编制及武器装备与第一波步兵师差别较大,其动员由后备军司令部负责。在平时,后备步兵师仅保留基本的指挥机构,编制内第一预备役较少,主要是第二预备役和后备军。由于后备步兵师官兵的年龄偏大且战备水平不高,因此多担负防御和守备任务,在所有步兵师中唯其编列有大量工兵,装备有许多机枪而机动车辆很少。除军官和士官外,后备步兵师士兵的素质和训练水平较低,因此其编制比较简单。在动员后,后备步兵师仍需进行数周的急训才能投入作战。二战爆发时,所有后备步兵师都转为现役步兵师,只有第14后备步兵师因其编制内仅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营,故仍保留后备军的名称并被部署在莱茵河上游地区。1940年1月,最后一个后备步兵师完成动员并改称第205步兵师。

第三波步兵师与第一波步兵师的编制差异: 步兵团编制:1:步兵营下辖4个步兵连,每连装备12挺轻机枪,部分连还装备有4挺如MG 08/15、MG 13甚至MG08型这样的过时的重机枪。 2:步兵连中无轻型迫击炮。 3:没有机枪连。 4:步兵炮连只装备8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没有重型步兵炮。 5:无骑兵排 6:每个步兵团有1个工兵连,装备6挺轻机枪。7:侦察营的编制为2个自行车连(各装备9挺轻机枪和2挺重机枪),1个摩托化炮兵排(装备2门轻步兵炮),1个反坦克炮兵排(装备3门37毫米反坦克炮)。 炮兵编制: 1:火炮多为一战或捷克制过时货,如IFH 16型105毫米榴弹炮、FK 16型75毫米加农炮、sFH M14型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等;2:炮兵团编制中无观测营。 反坦克营编制: 无摩托化机枪连 工兵营编制: 3个工兵连(各装备9挺轻机枪) 1个轻型工兵纵列(工兵纵队主要负责是运输地雷、铁丝网和爆炸物) 无渡河器材纵列。 通信营编制: 1个电话连 1个摩托化通信连(混合装备电话和电台) 1个摩托化通信纵列。 补充营:无 师补给单位编制: 只有3个汽车纵列 行政单位编制: 无面包连 医务单位编制: 辖1个卫生连,1个野战医院,2个救护车队。

人员构成: 现役:不足1% 第一预备役:12% 第二预备役:46% 后备军:42% 兵力:军官:578人文职:94人士官:2722人士兵:14507人总计:17901人

车辆:马:6033匹马车:1529辆乘用车:330辆运输车:248辆装甲车辆:无摩托车:415辆

武器:反坦克枪:90支轻机枪:559挺重机枪:150挺37毫米反坦克炮:75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26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火焰喷射器:9具

39型步兵师 (第四波) 德军最初打算于1938年底新组建14个现役步兵师,后改为在教导营的基础上扩编,主要为现役步兵师提供补充兵员,其编制中除有大量补充单位外,其余与第一波和第二波步兵师基本相同。东普鲁士地区没有组建第四波步兵师。为了能在段时间内完成动员,第四波步兵师的大部分单位在和平时期就已保持很高的满员率,只是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大量缺编(步兵营除外)。因此,在和平时期,第四波步兵师内的补充单位主要对士兵进行个人军事技能的训练,团队训练则很少,在指挥和联合作战方面不如第二波步兵师。总的来说,第四波和第一波步兵师的动员水平基本一样,在炮兵和通信部队方面前者甚至更高。

第四波步兵师与第一波步兵师在编制上的差异: 步兵团编制: 步兵连最初没有轻型迫击炮。 机枪连装备12挺重机枪,无迫击炮。 步兵炮连装备12门轻型步兵炮,无重型步兵炮。 侦察营编制: 2个自行车连(各装备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 1个摩托化炮兵排(2门轻型步兵炮) 1个摩托化反坦克排(3门37毫米反坦克炮)。 炮兵团编制: 重炮营为摩托化,无观测营。 反坦克营编制: 无机枪连。 通信营编制: 电话连和电台连皆为摩托化。 补充营:无 补给单位编制: 4个补给纵列

人员构成: 现役:9% 第一预备役:21% 第二预备役:46% 后备军:24%

兵力:军官:491人 文职:99人 士官:2165人 士兵:12264人 总计:15019人

车辆:马:4077匹马车:926辆乘用车:359辆运输车:618辆装甲车辆:无摩托车:329辆

武器:反坦克枪:90支轻机枪:343挺重机枪:114挺37毫米反坦克炮:75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26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火焰喷射器:9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