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课设计实施思路怎么写 策略设计

策略设计

2023-12-29 1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经济和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助力各种设计类别应运而生。从UI到交互到UX再到服务设计,设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全球化及混合文化的时代,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创新开辟了不少新机遇。“策略设计”作为设计与商业、未来学结合的交叉学科也露出了尖尖角。它现身于咨询公司的业务介绍中,行业大会的PPT上,还有设计同僚茶余饭后的话题里。九月我刚刚完成了在代尔夫特的两年学习,学的恰好是策略设计。便想着记录一下,从我的认知经验角度,分享一下对策略设计的理解,以供参考。策略设计是什么?

我们常说设计产出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这些方案无论是实体产品 (工业设计)、视觉材料 (平面设计) 或是app网页 (交互设计),大都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这是因为传统的“设计”往往试图先缩小问题范围,以较短的时间跨度为前提得以实行,因此产物也是纵向延伸且相互分离的。

而策略设计(Strategic Design)则往往关注于一个宏观 (有时模糊) 的情境,并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基于当下作出积极的改变。策略设计考虑的是“设想” (或愿景) (Vision) 与“策划”(Strategy)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 (如何通过系统性的策划来达到预期的设想)。

传统类别的设计与策略设计的对比

我经常拿厨师和设计师进行类比。如果将「减轻体重」作为一个愿景,那么策略设计制定的是一整套健康食谱;而传统的设计则主攻于制作食物,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策略设计关注于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步骤,实现系统性的转变。

策略设计专注在状态 (Condition) 的转变,而非结果 (Solution) 的导出。因此第一阶段的产出往往是照顾多方面因素,并适用于长时间跨度的一套规划;第二个阶段则是基于蓝图进行实施落地,需要结合传统的设计来实现。

策略设计方法论的一般架构:步步为营地帮助企业在未来为目标用户提供价值的变现,以此实现自身愿景。

策略设计能用在哪儿?

商业市场领域

不论什么类别的设计师,只要隶属于企业旗下,其实都是在为纯粹的商业目的服务。设计师的职责在于了解商业目的后,结合用户需求并善用科技创新来打造产品。而策略设计的应用很好的诠释了“好设计即是好商业”的含义。无论是企业转型、差异化创新、品牌系统定义、产品0到1等商业行为都与策略息息相关。这其中策略设计的作用主要有:

从长计议市场目标的发展规划将商业逻辑融于产品服务体系让每件产品都能助力品牌建设从切实可行角度辅助项目落地

每一件上市产品的背后 (大都) 有着一整套缜密的商业计划,这是也为什么策略设计师会不遗余力地根据目标用户需求,细化产品的商业模型和价值主张,并周详地制定路线图 (Roadmap) 来实现价值的变现。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决策通常掌握在经验丰富的高层手中。不过一个深谙“设计目标追随商业目标”的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助力团队,成为承上启下的得力干将并带来更大的影响。代尔夫特的SPD (策略产品设计) 专业也着重于培养设计师这一块的能力。

为新华书店设立新市场定位的项目流程:从策略的角度考虑,通过对市场大环境、受众需求和机构内部的分析解读,为其制定了品牌的新定位和转变所需的阶段性步骤。

组织机构内部

如果我们将组织机构想象成一部机器,策略设计的作用包括协同制定其前进的方向以及优化它的内部运转。这里的组织机构不仅局限于大小企业,也包括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如今不少欧洲城市已经将设计师纳入政府编制。赫尔辛基更是第一个设立首席设计官 (Chief Design Officer) 的城市,为的是合理运用设计思维,来应对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并建立一个敢于不断试验的文化体制。

赫尔辛基市政府的组织架构由许多不同部门组成,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的同时促进协作是他们一直在解决的问题。

组织机构的内部包含了大大小小的部门负责各自的专项。好比一家餐厅有前台、服务生和厨师。但部门的闭门造车会造成信息封闭,成为一座座孤岛 (Silo) ,达不到知行合一。而一家好的餐厅里,前台会通知服务生来为客人领路,服务生则需要了解厨师的进度,合理安排等待的客人。策略设计的意义在于建立有效的机制来消解这些壁垒,帮助部门协同合作。

未来未知探查

设计与策略本来就是在于未来打交道,那么策略设计是否也可以运用到对于未知未来的探索中呢?这是我在代尔夫特两年学习中的尝试之一。策略设计一般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理解价值和建立评判标准,用来服务于商业目标。

前面提到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我们首先可以思考所谓“Good Business”是指什么。商业产物服务于它们的用户,那对于平民百姓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立愿景的时候,不仅仅以用户为中心,而以多样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此探索多种未来的可能性。思辨设计 (Speculative Design) 或批判设计 (Critical Design) 也包含了这样的立意,不过相较于通过故事和实物引起反思,策略设计更善于一步步桥接现在与理想未来的沟壑。

我在毕业设计中便尝试以这样的方式,在智慧城市的潮流下反思了城市对于其居民的意义,并从商业、科技和人文的多重角度探索了未来城市的可能性。详情可以参考http://hintingcivicfutures.com

策略设计师必备的能力

根据前 Helsinki Design Lab 成员、现 Dash Marshall 事务所创始人 Bryan Boyer 的理解,策略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策略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整合

整合指的是将大量数据 (Data) 与信息 (Information) 凝炼为洞察灵感 (Wisdom) 的能力。这要求设计师不仅要理解庞杂的信息,更要“从中作梗”,寻找有意义的联系并提炼出本质。尤其在面对复杂情境,包括品牌定位、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革新或人文社会问题时,整合大量复杂信息的能力是确定主旨、优化交流和推进项目的重要一环。整合的要求不仅是在内容上化繁为简,更加需要梳理逻辑让整个故事入情入理 (Sense-making)。

由于信息会经常来源于不同领域,策略设计师需要具备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洞察事物的根本。简单来说便是通过跨学科学习来从不同角度 (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理解信息。如果我们手中不只有一把铁锤,世界也就不会只是一颗钉子。

整合上百条未来趋势的过程

视觉化

将内容视觉化是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于策略设计师而言,视觉化的目的重在通过速写、绘画、图标或原型制作等外化 (Externalize) 的手段将信息具像化,以此准确传达其深层含义。策略设计所涉及的项目往往关系到多个持份者 (Stakeholder),而人与人之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视觉化便充当着翻译的作用,将设计师脑中的逻辑与想法传达到其他人的脑中。而我们得先保证“翻译”的清晰与顺畅, 才能再考虑其“遣词造句”的优美与考究。

视觉化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手绘、插画、系统图、乐高、照片模拟等

管理

策略设计的阶段性产出往往是一项决策或者是一系列相互依托的步骤,管理能力是指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使得方案的实施不会偏离轨道。就像建筑师在做完图纸后还得去工地现场跟进。只不过策略设计师需要跟进的是长年累月的发展方向与未来愿景的一致性。

如果说整合是为了确定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那么管理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准确地”做事。近些年来许多设计机构转型为设计咨询,希望与客户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样的时代潮流下,咨询公司监管自身项目落地的能力也变成衡量其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同样策略设计师也需要以此自居。

| End |

作者: 林森

一只梨优秀学员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策略产品设计系硕士

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

小哥哥的专访即将出炉

关注一只梨公众号,获得更多

作品集辅导 & 每月工作坊 & 留学体验 资讯

关注一只梨公众号,获得更多 作品集辅导 /工作坊/设计游学 资讯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未经允许转载挪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设计留学资讯请搜索微博一只梨1Pear,微信公众号“一只梨”“lizhisheji”

期待认识你 :)

一只梨青年设计师孵化平台,国内首创在线设计教育。

全球企业院校资深设计师共同打造:创新工作坊/作品集辅导/企业合作/海外游学

打破设计围墙,让青年设计师在求学与职业道路上得到真正提升。

收藏前,给可爱的小梨子点个赞!么么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