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丨解读严复“信达雅”,这个影响20世纪中国译者的翻译标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信翻译如何恢复原文 知行丨解读严复“信达雅”,这个影响20世纪中国译者的翻译标准

知行丨解读严复“信达雅”,这个影响20世纪中国译者的翻译标准

2024-06-03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上焉。”这句话是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到的。何谓“信达雅”,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句子的完整性,语法结构的顺畅以及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据记载,中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悠久,但因为翻译题材较少,而且大都是佛经翻译的原因,导致翻译理论空缺。直到严复、林纾等一批翻译家的出现,为翻译理论空缺带来光明,这些翻译先驱者不仅翻译数目繁多,而且题材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艺等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发展。

何谓“信”,直白来说就是要忠实原文,不删减、不歪曲、不随意添加。正所谓译文应该“取名深义……而意义不背本文”,作为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始终把译文忠实于原文作为第一要义。不过西方文法与中国迥殊,如果完全保留原文形式则必不可通,因此“信”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原文形式,而是将原文按照译入语语法形式做适当调整,从而是译语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所谓“达”即译文顺畅易懂。也有人曾指出“信”和“达”实际上互为矛盾。如果原文本身没有做到顺畅易懂,而译文却做到了顺畅易懂,又怎么称得上“信”呢?其实,严复在谈到“达”的时候就讲到译者需要在下笔之前仔细阅读原文并充分理解,因为源语和译语存在语法上的差别,需要译者对语句顺序进行相应调整。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达”其实是强调译者应该理解原文,并根据句法规则进行相应调整,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译文通顺。

至于“雅”,在界定这一翻译标准时,严复阐述得比较模糊,只是说译文要求其“尔雅”,后来许渊冲先生进行了补充,他觉得“信”是翻译的本体论,“达”是翻译的方法论,而“雅”则是翻译的目的论,因此译文追求“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文雅、高雅,而是要求译文尽量还原原文意境和神韵。正如王佐良先生对“信达雅”做出的中肯评价,他说:“雅不是美化,不是把一篇不典雅的文章翻译得很典雅,而是要通过一种努力传达原作者的心智特点,原作的精神光泽。”

不得不说,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他通过结合自身翻译经验,首次总结归纳翻译实践心得,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翻译理论的不断丰富,这一翻译标准也在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