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吟诵教学的新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徐健顺 徐健顺:吟诵教学的新模式

徐健顺:吟诵教学的新模式

2024-03-21 0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古诗文没有感觉,他靠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对古人的情怀完全不感冒,更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安身立命的文化。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古诗文讲成了大白话,把汉诗讲成了泡埃姆(poem)。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牵扯到的是一个文化层次的问题。按照西方人的方法来解读中国的诗歌,只会把音乐的声音讲成了实质的声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就是——让吟诵回归语文!

吟诵是应对古诗文的一把最有效的利器,因为我们的古诗文本来就是这样,你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触及古诗文真正的思想、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回归?吟诵什么时候离开语文的?这其中有什么渊源?徐老师为我们好好梳理了一番。

一、语文与吟诵的渊源

历代学馆课本都有读法符号

1927年

圈点符号(其中有读法符号)出现于先秦,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文课本仍然使用圈点符号。

1928年

蒋介石上台后,国民党政府取消国文课本里的圈点符号,引入西式标点。

1931年

叶圣陶、夏丏尊合作发明现代吟诵符号。

1935年

《文心》出版。

1950年

由叶圣陶主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版语文教材里,推荐《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为文言文教学法。

1953年

在学苏思潮的压力下,上述语句被删掉,并且没有替换说明,从此古诗文没有了教学法。

2009年

中宣部、国家语委支持首师大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吟诵周”,成立了教育部语用司主管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

2010年

首师大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

2016年

吟诵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十三五”工作规划。

2017年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吟诵要为统编教材服务。

2018年

人教社“语文吟诵”数字教学平台上线,将配合教材局于2019年全部完成。

二、吟诵教学的新模式

关于吟诵教学新模式,徐老师主要归纳出以下几条重要特点和动向——

吟诵回归语文,助力古诗文教学

这是吟诵教学新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在以往教学中,吟诵一直属于诵读活动,大多是用来展演的,最多在语文课里做一点辅助。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吟诵可能会成为语文或者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教学法。

普通话吟诵探索美听新声

以前,我们虽然是用普通话教吟诵,但是,我们没有教“调”。在吟诵界有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叫“套调”,实际上他们套的是“曲”不是“调”。

把一种调子“套”在所有诗词上的做法,完全丧失了吟诵的价值,无形之中,又给学生加了一把“枷锁”,本来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就能背下来了。现在,他们还要学这个调子。

我个人非常喜欢平调,平调其实就是没有调,它能够把长短高低表现得非常明显,非常有利于教学。同时,这也是我推广唐调的原因,因为唐调是传统吟诵调中的平调。平调,又叫矿泉水调,分为上调、中调、下调,交叉使用,就可以把诗文的基本含义读出来了。

一直都有人说:吟诵不好听。其实,用普通话吟诵古诗词,一点都不比那些流行歌曲差。吟诵在符合声韵、诗意、文化精神方面,更是远超那些流行歌曲。

没有哪一位作曲家,能够把唐诗三百首都谱上曲,把《论语》都谱上曲,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吟诵可以,因为吟诵能够面对所有的古诗文,而且千人千调。

白话吟诵开启诗歌音乐教学

白话诗歌吟诵是叶圣陶、朱自清等名家早已倡导的一件事,我们现在的语文吟诵必须要把它做起来了。语文吟诵项目会把语文教材里所有符合汉语韵律的白话诗全部都吟诵出来。

吟诵谱让自度曲成为可能

怎么才能拥有自己的调子?这是语文老师以前觉得非常难的一件事。现在的技术,已经有所突破,那就是吟诵谱的出现让自度曲成为可能。

上图下半部分六线谱上的红色符号就是吟诵符。其实,每个字头上的符号就是这个字的声调,用六线谱把它们排起来之后,就可以拿来吟诵了。

吟诵符能够把声音的教学转变为视觉的教学,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这个图是文气谱,它对古诗文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文气谱的话,大家可能只会觉得《咏雪》是在说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而不能体会到他们家族的关系、家风、家教和文化精神。

读诵正式诞生,奠定吟咏基础

读诵,听起来很像朗诵,但它符合吟诵的读法、规矩,它的诞生奠定了吟咏的基础。

诗教主题让学生抓住鉴赏关键

吟诵回归语文,带来的不只好听的声音,还有诗教,它让古诗文恢复了自己本来的面貌。这些古诗文的作者大都是文人、儒士,他写诗作词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他是为了抒情,为了教育自己或者教育别人。

诗词,在中国不属于艺术,不属于审美,它属于教育,这是跟西方诗的最大区别,吟诵能教会孩子们怎样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诗词。

我们中国古代诗词的主题是有限的,它们一直是基于儒士生活的诗教传统的体现,在济世安民的人生追求、独立高洁的人格气节与人生苦短的生命感叹、人情乡愁的痛苦煎熬的矛盾统一中,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伟大力量。

只有抓住了诗的主题,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和人生哲理。

三、吟诵教学新资源

现在,吟诵正在发生从学习资料到学习方式的新一轮更新,吟诵教学正在发生从教学规划到师资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此,徐老师还专门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吟诵教学的新资源。

1.《普通话吟诵教程》:系统学习普通话吟诵的教材

《普通话吟诵教程》 上下册

徐健顺 /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话吟诵教程》由亲近母语策划,徐健顺编著。

本书旨在“为诗正名,为文正义”,一面考察“诗教”和“儒士”的关联,一面与西方的“poetry”和“poet”对比,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古诗文教育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和写作的训练,也是儒士修身养性、体会生命的重要方式。

全书分为上下册,涵盖了吟诵的方方面面,全面阐释了吟诵的前世今生,总结出的“吟诵九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文吟诵的原理、方法、语言、要求、技巧、腔调和教学,是系统学习普通话吟诵的最佳教材。

2.《吟诵概论》:吟诵学理探讨的专著

《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概论》由亲近母语策划出版,徐健顺编著。

本书从语言学、文学、音乐学、教与学等角度进行吟诵的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吟诵本身,还对如何看待汉语、汉文、汉族文人音乐都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吟诵的理论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把古代的文人诗文重新归结到诗教传统下进行观察和研究,利用现代教育的优势,探索传统文化的真谛。

(注:本书尚未出版,后续信息请关注“点灯人教育”公众号)

3.中华吟诵网:自学吟诵的好去处

中华吟诵网的网站上,也有非常多的学习吟诵的课程。

4.《我爱吟诵》:学生用书

《我爱吟诵》是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书中标注吟诵符号,并从吟诵角度赏读诗文、撰写声韵分析,由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与吟诵专家共同编写。

内容涵盖诗词精讲、吟诵练习和吟诵欣赏,并由吟诵专家按照要求逐一正音,旨在全方位提升吟诵初学者古诗词学习水平,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

《我爱吟诵》(全套配光盘) 徐健顺,陈琴 / 编著

吟咏讽诵,原是读诗之法,感发性情,方为求道有功。

未来,让我们携手前行,用吟诵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领略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注:本文根据徐健顺老师在点灯人大学直播课上所讲的内容整理而成,更多干货以及音频资料,并未展示。若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移步点灯人大学四季直播课。)

下节预告

《造梦课堂——创意语文13节》这本书中收录了周益民老师近几年所上的一些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每一节课都凝结着他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儿童观的实践与探索。让我们跟随周益民老师的步伐,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的藩篱,踏上一场造梦之旅。

课程用书

《造梦课堂——创意语文13节》

周益民 /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