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性格特征及其演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代中国的形象特征 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性格特征及其演进

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性格特征及其演进

2024-06-02 0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现当代文学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长子形象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特别的一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中,长子一般都是起延续一个家族使命的作用,如巴金《家》里面的高觉新、老舍《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这些人物都是在家族或家庭中担起重任的人,这三个长子生活的年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从高觉新到祁瑞宣到最后的孙少安,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一个发展史,因此他们具有很多相似的性格特征,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构成和延续了中国文学中长子的形象。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长子;性格特征;悲剧意义;

一、中国长子文化的历史根源

中国长子文化的根源要推算到中国奴隶制时期的宗法制。古代宗法制是一种凭借血缘关系对人进行系统管理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这种封建宗法制观念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宗法制观念逐渐瓦解,但是宗法制观念仍然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所以当一个家族产生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还是长子,这已成为固定思维。

二、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性格特征

长子形象作为单独的一类人物形象,它有其特殊性,因此不管它存在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有何不同,他们始终都有其共同的性格特征。

(一)自我牺牲精神

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矛盾是难免的,为了处理矛盾,维护家族的秩序,长子往往要以牺牲自我为前提。最后可能还出力不讨好,造成自己悲剧性的结局。如在巴金《家》中的高觉新,觉新是家里的“大哥”,他从小在爱的包围下长大。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对化学很感兴趣,因此他想继续深造,甚至想出国留学。他也有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他的表妹梅,这样的觉新看似是幸福的。然而这些美好的梦想就在父亲的命令中破灭了,他是长子,有延续香火的使命,所以他被迫停学,回家结婚。而他的新娘也因为长辈的矛盾从梅表妹换成了一个用抓阄方式选出来的陌生人。对于这些决定,觉新没有反抗,他想用牺牲来换取家族的和平,但事与愿违,他对长辈的“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并没有换来家族的和平共处,最终还是走向解体,对婚姻的妥协也并没有换来圆满的结局,最后妻子孩子都离他而去,留下他孤身一人,因此觉新所有的牺牲,换来的只有自己的悲剧。

在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一个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心中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使他想出走北平,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但是他心中的责任告诉他不行,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还要养家糊口,因此在孝悌与梦想面前,他选择牺牲自己的梦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尽管不喜欢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家里长辈高兴,他还是娶了他不喜欢的韵梅,他觉得只要长辈高兴他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而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是一个读书的好材料,可是在他13岁读完小学之后,他就自动放弃读书,回家帮父亲养家糊口,让弟弟妹妹们好好上学,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农村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放弃读书,意味着他一生都只能做一个农民。同时,放弃读书也意味着放弃爱情,和他一起长大的润叶是公家人,在那个年代,农民和公家人结婚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三位长子都有自我的牺牲精神,当个人利益与家族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放弃自己的利益,维护家族利益,承担好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

(二)强烈的责任感

长子们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是家族教育,因此他们都具有浓厚的家族使命感,他们有延续家族继续前行的责任。

高觉新的家族使命感尤为强烈,在走出学校的那一刻,他就深知自己的责任,维持家族秩序,尽管他做的那些与他的内心世界不相合,尽管他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觉新并不喜欢他现在的工作,但是现在的工作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能养家糊口,所以他仍然坚持做下去,因为他是长子,他有责任有义务供养家庭。在面对觉民逃婚时,一方面是家长的命令,一方面是弟弟的幸福,但是他没得选择,如果他都起来反抗,那这个家族的秩序就彻底崩塌了,何况他并没有想过反抗,只有痛苦地执行家长的命令,来维持家族表面的秩序。

祁瑞宣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爱国青年,他想投入抗日战争中去,报效祖国。但是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么做,养家是他的责任。还有就是在与二弟祁瑞丰的矛盾中,尽管他对瑞丰夫妇有很大的不满,但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和睦,他忍了,因为维护“四世同堂”是他的责任。

孙少安作为新时期朴实的贫苦的农村人,他知道那个特殊年代自己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他不仅要帮助父亲养家,也在尽力帮助弟弟妹妹们走出农村。少安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家庭里面,还体现在对村里的广大贫苦农民。当少安创业发家致富时,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顾自己,他也想村里的其他人都能解决温饱问题。可见少安是一个宽容大度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他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对家人,更表现在对社会的责任上。

(三)人格的双重性

现当代的长子都受过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思想有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因为从小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思想上又具有传统性,当现代性思想与传统思想相碰撞时,就容易出现双重人格。

高觉新生活在新旧时代相交替的时期,一方面,他从小受封建礼教文化的熏陶,他的思想具有软弱性;另一方面,他又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思想又具有先进性。觉新性格的双重性体现在对不同的人,对待家族的长辈的时候他采取“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这也为觉新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而觉新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前,觉新又是一个渴望知识的人,甚至在觉慧和淑英出逃时,给予他们帮助,他希望自己的牺牲能给予兄弟姐妹们自由,从这些方面来看,觉新又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反抗者。

祁瑞宣也生活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一方面,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思想上渴望开放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具有祁家长房长孙这个特殊的身份地位,从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妥协性。瑞宣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想投身到战争中去,报效祖国,但是祁家的长房长孙这个身份把他束缚在“四世同堂”这个笼子里面。瑞宣的矛盾就是“家”与“国”的矛盾,他竭力想要做到“家国”的统一,但是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他放弃“国”,从而形成了他矛盾的双面性。

孙少安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可能是改变他命运的唯一道路,但是懂事的他自动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这个他永远出不去的双水村,所幸他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在农村也闯出了一片天。

三、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进化”

很多人都说读到巴金的《家》的觉新和读到老舍的《四世同堂》的瑞宣时总感觉两者有其相似性,但又有其差别,当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少安时候,感觉他与前面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但还是可以找到共同性。所有的这些相似性都是因为他们有其特殊的地位,家里的“长子”,有共同的责任与义务,但又因为社会环境、文化影响、时代不同而又具备特殊性。

(一)五四的“新人”:高觉新

觉新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他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使他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想去追求新的生活,但是现实的条件又把他束缚在家的这个牢笼里,从而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身心分离的痛苦。这种痛苦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是非常普遍的,只是觉新更为特殊,因为他是家里的长房长孙。巴金说过觉新的原型就是他大哥,因此他在批判觉新的同时给予了更多同情和宽容,更多的是对觉新善良品质、身心分离的痛苦的描写。但在以后巴金的《随想录》里面却加深了对觉新的批判。

(二)“国”与“家”的矛盾者:祁瑞宣

瑞宣是一个民族矛盾文化下的知识分子,他受过新式教育,在国难面前,特别是在北平沦陷后,他恨不得立赴战场,报效祖国。但是在面对现实的家的时候,深受传统孝悌思想教育的他不能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被束缚在家中,瑞宣就是在国与家中痛苦不决。但是他没有放弃,虽然自己不能亲赴战场,但是他支持弟弟瑞全出走,让弟弟来对国家尽忠,自己来尽孝。他对钱默吟十分关心,对车夫小崔等底层人民十分照顾,最后在钱先生的带领下也走上了为革命宣传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瑞宣表现了传统文化转化的过程,他是传统文化中经得起考验的精华。瑞宣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大量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最终才走向革命道路的。

(三)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代表:孙少安

孙少安是新时期农村改革中坚力量的代表,他善良,朴实,勤劳。作为父亲的儿子,他13岁便辍学回家帮父亲一起养家,从没有怨言。作为兄弟姐妹的大哥,他把照顾弟弟妹妹当成自己的责任。少安也是一位好恋人,少安和润叶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润叶成了公家人,而自己是一个农民,不能耽误润叶,所以他决绝地拒绝了润叶。后来他找了一位农村的女子秀莲,对待秀莲也是相敬如宾。孙少安也是农村中好领导的代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作为生产队队长,尽心尽力地为村里人办事,为了让村里人多种地,故意量错地,结果被举报受罚,毫无怨言。在改革开放后,自己发家致富以后,不忘带领村中人一起走向温饱。这些都表现出孙少安是一个心胸开阔、勇敢积极向上的人。

四、现当代长子的意义

长子一直都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特殊的一类人群,一个人如果一旦被冠上这个词,那他的命运将会被安排。觉新从出生开始命运就被注定了。面对家里的一系列安排,觉新采取的不抵抗政策,最终不止造成自己的悲剧,还造成一个接着一个亲人的离世,这些亲人的离世就像在控诉一般给觉新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祁瑞宣也是家中的长子,在那个关系民族存亡的背景下,瑞宣想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但家族长子的地位使他不得不回归家庭,做一名苟且偷生的亡国奴,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孙少安生活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里,有梦想,但却为了帮助父亲养家,永远地匍匐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在改革开放后凭借政策发家致富,却是以妻子的生命为代价。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作家在写这些长子的悲剧的时候给予他们很大的怜悯和同情。在读《家》的时候,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那个吃人的制度给觉新带来的伤害,巴金也说过他写《家》就是为了控诉那个吃人的人性的制度,以此来探讨人性的悲剧性。在读《四世同堂》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瑞宣在做亡国奴下的不甘与反抗,那种家与国的两难选择。在孙少平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作为朴实农民的那种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向命运不屈服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

[2]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

[3]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4]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5]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6]崔国军.中国现当代小说长子形象的悲剧性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 新生代小说影视改编存在的不足与完善 下一篇: 当代文学论文(专业推荐范文8篇)

相关文章

现当代文学论文 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文学史料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史料为基础,才能正确把握文学研究的方向。然而当前我国到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文学史料达到了忽视的地步,没有充分发挥文学史料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文

2018-07-16

详细阅读 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中长子的性格特征及其演进

摘要:现当代文学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长子形象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特别的一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中,长子一般都是起延续一个家族使命的作用,如巴金《家》里面的高觉新、老舍《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路遥《

2019-12-27

详细阅读 论文题目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最新107个),论文题目

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体现着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识的弘扬,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等人文知识,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在现当代文学中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呼声高涨.下面是现当代文学论

2020-08-11

详细阅读 现当代文学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容纳现当代文学精华的文学科目,它蕴含着异彩纷呈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文学财富,呈现着现代中国民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历程。因此,发掘其所蕴涵的精神资源,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现

2019-01-23

详细阅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