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读书笔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读书笔记

2024-05-25 0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超越唯乐原则》提出唯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是控制心理活动的两种原则,并借助对移情现象的观察,推论出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的对立,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借助力比多理论阐释集体心理结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

原文摘录:

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也就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除了唯乐原则,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

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回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像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所源出的状态是无机状态,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倾向的本能所要求恢复的正是这种无机状态,所以这种本能实际上就可称之为死的本能。除了死的本能之外,人身上还有另一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本能,它抗拒死亡,要使生命得到保存和更新,我们可称它为生的本能。真正的生的本能就是性本能。因为它导致繁殖,导致新生命的诞生,并使人类的生命历程得以延长。生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坏性的。由于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这就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定的节奏。

因此,让我们假定,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性的,都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们趋向于恢复事物的早先状态。于是,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机体的发展现象必须归于外界的干扰性和转变性影响。

一个最显著的集体心理学现象是:当一个人处在某个集体中时,他会丧失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他会变得感情用事、责任心下降、良心缺失、智能减退。他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那些无意识本能现在统统得到释放,会使他赶出一些以前不会干、或者不敢干的事情,这些行为是不符合他原来的性格的。

一个集体是容易冲动、变动不居的和容易被激怒的。它几乎完全是受无意识控制的。一个集体所服从的那些冲动是依情况而定的,有时是慷慨的,有时是残忍的,有时是勇敢的,有时则是儒弱的。不过不管怎样,它们始终是专横的,任何个人的利益,甚至连自我保存的利益也无法从中得到表现。在一个集体中,任何事情都不是事先预谋好的,虽然它会热烈地追求着一些东西,但这种追求从不能持久。因为它不具备百折不挠的品格。它一追求某种东西就要求立刻实现,不允许任何拖延。它具有无所不能的感觉,在一个处身于集体之中的个人心目中,不可能性这个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一个集体是极其轻信、极易受影响的。它没有什么批判的能力,对它来说,不存在什么未必确实的事。它凭想象来思考,这些想象通过联想作用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出来(宛如个人在自由想象时出现的那种情况),而且从未用任何理性的力量来检验一下这些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一致性。一个集体的感情始终是非常简单、非常夸张的。因此,一个集体既不知道什么是怀疑,也不知道什么是靠不住。

一个集体虽然它自己容易走极端,但要使它激动起来却只能靠过度的刺激。任何人,倘若想要对一个集体施加影响,不必考虑如何使他的论证具有逻辑的力量,而只需危言耸听,只需夸大其词,只需一而再地重复同一件事。

因为一个集体对构成真理或构成错误的东西不置疑问,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力量,所以它一方面顺从权威,一方面又非常褊狭、不容人。它崇拜暴力,极少被仁慈感化。仁慈在它眼里只是懦弱的一种表现。它要求它的英雄应具备坚强、甚至暴虐的品格。它要求受统治,受压迫,要求对它的主宰诚惶诚恐。它从根本上讲是完全保守的,它深深地厌恶一切发明和进步,对传统却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

在原始集体中,人的情感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