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的布置原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筑柱子的尺寸有哪些 梁、柱的布置原则

梁、柱的布置原则

2024-06-03 14: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柱的布置原则

我们在布置柱子的时候,特别是楼层较高的独立基础时,柱的间距不能太密,否则在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基础底面积会很大,两个独立基础容易碰在一起形成联合基础,甚至三五个碰在一起形成局部筏板基础,受力更为复杂,不易分析,而且导致梁的跨度偏小,有可能形成梁按构造配筋都有富余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轴线间距4500mm,我们取两轴一跨而不是一轴一跨,否则梁的跨度较小而柱较密,做独立基础时可能会碰到一起,也不利于空间利用,如果是其它形式基础,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建筑平面图

在上述建筑平面图中,中间有一条走道,柱放在走道哪一侧是要按实际情况考虑的,如按此图柱位布置时,走道北侧是墙,而南侧为门,为了不影响门的开关以及进出,同时考虑到跨度相当的情况下,首选放在北边,即要兼顾建筑的使用功能,但是考虑到整体性,建议两侧均可布置柱子,但可以将走道两侧柱截面适当改小。因此,我们把外围柱截面尺寸大致定为800mm*800mm,而走道两侧柱子,为方便横向梁的做法,承担的荷载也相对较小,柱截面改为800*600,使800的边与外侧柱子对应,这样也显得美观,柱布置图如下:

柱平面布置图

注意:为保证抗扭效果,结构的角部必须有柱!

二、梁的布置原则

梁的跨度一般做到6000mm-8000mm,也可以做到9000mm。根据上述柱的位置,我们可以先把主梁布置起来,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框架梁在有柱的地方已经全部做通,使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但是从图中也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块板的跨度都在6000mm*9000mm,这个面积可不小,为了承载能力,必须加厚板的厚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自重,对整体受力不利,也不经济,何况人走在上面都可能有晃动的感觉,心理上感觉不安全,如是我们可以在中间加一根次梁,减小板的跨度,其实,一般情况下板块的跨度不宜大于4500mm,这样比较经济,此例中加上次梁后正好4500mm的板跨,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从建筑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板中间是有墙的,为了不让板直接承受墙传来的荷载,我们也必须在墙底加梁。其它情况,如卫生间降板等有高差的部位宜布置次梁,用于承担墙传下的荷载和便于降板连接。在屋顶部位,虽然上部没有墙等集中荷载,但当板块的跨度较大时,也应采用增加次梁的做法将板块划分为跨度较小的板块。走道两侧的房间内有梁时,为考虑感观需要,不建议将走道两侧的梁在走道内连通,虽然对结构整体受力较好,建议去掉走道顶部的次梁,此时可以在走道两侧同时布置框架柱,如下图:

其实在楼梯间部位,有一个问题:5-6轴之间,跨度只有3000mm,有没有必要布置两根柱子?如果不布置,那么有一跨的长度就会达到12000mm,这个跨度显然太大了,或者经过调整柱位后,最少也有75000mm,但是后来想想,那样布置不仅不对称,柱一根也不少,而且楼梯一侧是在梁上的,这样感觉不是很好,所以楼梯两侧就都布置了柱,何况楼梯是地震时逃生的重要通道。

知识点:梁、柱的布置原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