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开展结构游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构类玩具作品有哪些 幼儿园如何开展结构游戏?

幼儿园如何开展结构游戏?

2023-08-20 09: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结构游戏是以敏锐观察、自由、创造思维为基础的活动。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的模式,结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儿童动手动脑,以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印象为前提展开游戏,通过对结构材料的亲自操作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对材料色、形、大小、空间比例等的知识体会自己的动作与结构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关系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等感性知识,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2.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是儿童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真实感受的体现。在游戏中儿童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理解、想象和情绪体验,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儿童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对称,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知识在欣赏作品中感受自己主体精神的体现,体会成功,不仅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3.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儿童在结构游戏中不停的操作,为儿童发展感知运动技能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儿童在对小型结构材料不停的抓握、堆积、放置、拼接以及整理的过程中锻炼了小肌肉,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在对大型的结构材料的搬运、搭建中,促进大肌肉运动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儿童平衡感的形成。

4.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作品往往需要若干结构元件组合而成,所以,结构游戏对培养儿童认真、耐心、细心、坚持克服困难、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等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建构成果的产生能使儿童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儿童经常通过结构游戏表现周围生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4.结构游戏的种类:

结构游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接插,金属螺丝结构,等等,结构游戏的概念扩展了。幼儿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据结构游戏中运用的材料来确定构造游戏的类型,当然某种结构游戏往往不止用一种材料,我们在区分时不能绝对化。

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积竹游戏

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国南方盛产竹子,积竹游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积塑游戏

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金属构造游戏

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拼棒游戏

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拼图游戏

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在城市、农村都可以广泛开展。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单元建构和主题建构

单元建构:这种建构的形式主要在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而言对周围建筑物的观察及了解比较浅显,建构经验不足,所以小班幼儿通常只会搭建房子、火车、围栏等单一的建构物,从中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

主题建构:是指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经过手的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适合在中大班幼儿开展。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应掌握的结构技巧

小班:(堆高、平铺、重复、围合、加宽、延长)是幼儿早期建构活动的突出特征

中、大班:(架空、插接、镶嵌、排列、组合、编织、黏合)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根据主题内容对其命名。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提供游戏资源;观察游戏;支持性和回应性地参与游戏。因此,在结构游戏中,教师也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

首先,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游戏资源,创设游戏环境。从时间、空间、材料以及预先经验方面为儿童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支持。时间和空间是儿童结构游戏的保证,材料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儿童预先经验是儿童结构游戏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物质环境上为儿童结构游戏提供支持,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加儿童与结构游戏相关的经验。

(一)游戏开始前的准备

1.经验准备,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关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造型印象。(借助电视,玩具,照片或图片观察)

2.为幼儿提供建构材料、时间、场地。

(1)时间、场地(2)提供材料(不同年龄段特点)

小班提供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游戏材料,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中班幼儿不但对动作过程感兴趣,同时也关心结构的成果,目的比较明确,主题比较鲜明。因此可提供丰富有变化的游戏材料。应在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能相互评议结构成果。

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结构技能,目的明确、计划性较强,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合作意识增强。因此可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材质或废旧物品等游戏材料,应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合作共同美化或完善结构成果。

(二)游戏中的指导

幼儿:

1.自愿组合,协商分工,明确搭建任务。

2.共同设计搭建图纸。

3.自主选择建构材料。

4.按规划图合作建构。

教师:

1.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2.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具体的指导。

3.巡回观察,选择适当时机、方式介入。

4.引导自主游戏,注重培养幼儿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介入指导时机:

1.情绪不佳时

2.获得成功时

3.遇到技能障碍时

4.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

5.游离游戏情景之外时

6.出现负面行为时

7.当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

(三)游戏结束指导

1.引导幼儿结束游戏

2.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3.拓展思路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4.收拾和整理建构材料

5.审慎对待幼儿建构作品

幼儿结构游戏指导的四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游戏

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提供结构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引发幼儿的游戏愿望,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这里列举几种导入方法:

情境式导入:在结构活动区,教师布置了两个布娃娃分别在雪花片滑梯和百变积木滑梯上玩的情境,许多孩子被吸引。教师说:“你们想和娃娃一起滑滑梯,是吗?”幼儿说:“是的。”教师说:“现在只有两架滑梯,怎么办?”幼儿说:“我们自己来造。”教师又问:“你想造什么样的滑梯呢?”这时,有的幼儿说想造大象滑梯,有的幼儿说想造螺旋形滑梯……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参观式导入:活动室里陈列着幼儿的结构作品,墙上挂着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游戏开始时,教师说:“我们的结构活动区又增添了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于是,大家自由参观、欣赏。数分钟后,教师说:“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有的幼儿说想造卡车,有的说想造海陆空飞机,还有的说想造海上的大轮船,等等。教师说:“那你们就赶快行动吧!”这种导入方式使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游戏的愿望,拓展构建的思路,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2.巡回观察,判断需求

教师主要通过巡回观察来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及内容,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需求,适时把握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游戏处于低潮时,当幼儿情绪不佳时,当幼儿获得成功时,教师需要介入。此外,当幼儿遇到技能障碍时,当幼儿游离游戏情景时,当幼儿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当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都需要教师介入。当然,及时介入后还需要适度点拨。

3.自然介入,适度点拨。

我们认为以伙伴身份、游戏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之中进行点拨,比较自然、有效。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辆结实的“公共汽车” 游戏开始时,明明对老师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教师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可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明明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他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的‘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教师把“车”放在地毯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呢,太棒了!我下了班一定乘你的车!”明明十分高兴。

这里教师为什么要渗透技能的要求呢?原来在前次游戏中,教师观察到这位孩子曾因作品结构松散而心存遗憾,这次,幼儿提出游戏主题后,教师就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时渗透了“造得牢一点”的要求,以促使幼儿提高结构技能,获得成功感。这种介入、点拨有助于幼儿保持游戏兴趣,有助于幼儿获得强烈的主体性体验。

案例二:漂亮的“小手镯”

张淼淼在构建小手镯时没能围合成功,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教师立即介入:“哟,漂亮手镯的马上就要做成功了!”张杰说:“老师,我的小手镯总是拼不好。”教师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张杰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教师说:“淼淼,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小手镯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老师说:“成功了,成功了!”当他将“自制手镯”戴上四处炫耀时,教师又介入了:“淼淼,这手镯太漂亮了,让我也戴一戴,行吗?”张杰说:“没问题。”

这一案例说明当幼儿因技能困难影响游戏时,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探索、共享成功喜悦的互动过程,间接地提高了幼儿的围合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品质,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如何适度点拨才能有效地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指导重点,切忌指导内容划一。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有的需要培养坚持性品质,有的则需要体验成功感。教师应视具体情况分别指导。

②根据幼儿原有水平,向上扶一把、助一臂、推一程。

③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忌指导方法单一。一般指导方法有环境刺激、介入共玩、语言启发、榜样暗示、图片和范例提示等。

④指导要适可而止,及时退出。

4.引导交流,参与点评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幼儿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里我们强调两点:

①游戏交流时,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这样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幼儿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②教师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以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